最早的学校源于养老机构

    中华燕氏网 2014年10月15日 中国老年网


    我国在夏商时期就出现了教育机构,“校”和“庠”就是夏商时期出现的教育结构,其中“校”是从驯养军马场所逐渐演化为教育机构的,而“庠”最初是官方设立的养老地点,同时也让老人对年轻人进行道德教育,后来渐渐演化为教育机构。
    古代把仕途作为读书人的唯一出路,因此古代教育也一直是为朝廷选拔官员服务的,读书人要想报效朝廷,必须到官方办理的学校读书才行。因此私人兴办的学校大多是为启蒙教育服务,学生在读完启蒙教育课程后,就要经过选拔或考试进入官方学校读书。比如汉代的中央官学太学、宫邸学、鸿都门学,学生从这里毕业后就可以得到一官半职。但这些官学都是给贵族子弟上的,地方上的读书人则在地方官学郡国学校读书,优秀的人也可获得被举荐的机会。
    从隋唐开始,出现了科举制度,此时从中央到地方,也有各种学校,中央级别的有国子监、太学等,地方则有儒学、专科学校、社学等,学生要想考科举,必须到指定的地方学习一段时间,合格了才能参加科考。一般到国子监这样的中央学府上学,能考中进士的机会是最大的。
    此外,在古代还有一种专门研究学问的教育机构,就是书院。书院最初是民间办的,后来官方为了统治读书人的思想,开始监督和管理书院。


分享按钮>>【何氏网新闻】福建省宁化县石壁客家祖地盛景
>>延续二百年的五个王朝有何“长寿”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