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胡适的思想就没有胡适

    中华燕氏网 2014年11月10日 中共党史网


    1954年10月16日,毛泽东写了《关于红楼梦研究问题的信》,这是写给中共中央政治局的同志和其他有关同志的。此后,毛泽东发动和领导了一场“反对在古典文学领域毒害青年30余年的胡适派资产阶级唯心论的斗争”。从反对《红楼梦》研究中的胡适派资产阶级唯心论开始,迅速扩展至对胡适思想的全面批判。
    从1954年12月29日起,中国科学院和中国作家协会联席会议共举行了21次研讨会,对胡适的思想进行批判;全国各地报刊发表的批判文章达300多万字;三联书店编的《胡适思想批判》论文汇编了8辑,196万字。
    据悉,1957年前后,中共曾派人向在美国的胡适说:“我们尊重胡先生的人格,我们所反对的不过是胡适的思想。”胡适回答说:“没有胡适的思想就没有胡适。”他还不止一次地说:“这些谩骂的文字,也同 时使我感到愉快和兴奋……我个人四十年来的一点努力,也不是完全白费的。”
    胡适保存在北大图书馆的藏品,就是从批判胡适时被分割的。为了准备批判胡适的材料,中宣部从北大图书馆取走了大部分胡适的书信、文件和日记。中宣部资料室根据这些资料,编选了《胡适书信批判参考资料》,以胡适思想讨论会工作委员会秘书处的名义编印出版,内部发行,供全国各地批判使用。
    那时,胡适的藏品尚存于沙滩松公府老北大图书馆内,北大红楼已成为中宣部办公处,中宣部资料室就在老 北大图书馆书库的楼上,搬运这些东西,很是方便。当时,也没有留下任何文字手续。至于为何没有留下手续,据邓广铭猜想:“这很可能是因当时北大图书馆的负责人认为,若再继续保存胡适的这些东西是一个沉重的包袱,必须甩掉而后快,所以当中宣部提取时,也不要求办任何手续。”
    中宣部从北大图书馆提取的这部分胡适藏品并未归还。到了1958年,中宣部资料室撤销,资料室负责人黎澍转到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今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工作,他便把胡适的藏品带到了近代史研究所。 1962年下半年,文化部副部长徐平羽召集过一次会议,会议决定对胡适的藏品进行分配。分配的结果是:将105种善本古籍交北京图书馆收藏,1924件胡适书信和文件交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其他藏品继续由北大图书馆保存。
    这次分割是以行政手段完成的,并有分割出去的目录清单。很显然,在分割之前,北大图书馆是经过清点、整理的。要不然怎么会分出105种属于善本的古籍?又怎么知道书信、文件的具体数目?
    应该说,在那样的年代,如此的做法并不奇怪。只不过胡适遗留的藏品却被人为地一分为三了。

 


分享按钮>>哪位最高层领导被身边人开玩笑的频率最高
>>每日一读:毛泽东和朱德曾有明显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