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闻新知:一日三餐,始于何时
- 中华燕氏网 2014-11-20 19:48:57 解放日报
从商朝开始,人们的日常活动规律为标准被分成8个时段,人们吃饭的时段分别叫“大食”,即上午7时至9时,“小食”是15时至17时。
到了汉朝,统治者为了显示自己身份高贵、地位崇高,还特意在一天吃几餐饭上大做文章:按照礼仪,天子一天可以享受四餐,诸侯一天可以吃三餐,平民一天只能吃两餐。
两宋时期,宵禁制度被废除了,这直接促成了夜市的繁荣。人们“夜行”完全不受限制,夜行的时间长了,也就有了在天黑之后再添加一餐的必要,于是市民纷纷开设在夜晚营业的茶馆和酒楼,招揽顾客。北宋都城开封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华的城市,有100多万人口。据统计,城中沿街店铺有6400多家,如此多的人口和商铺为夜市的繁荣提供了充足的客观条件。
北宋末年的蔡绦在其笔记 《铁围山丛谈》中说,全国各地的百姓都被蚊子所困扰,唯独开封的夜市上没有蚊子,因为这是整个开封最热闹的地方,酒楼林立、灯火通明,蚊子最怕这些了。开封的夜市不仅在气温宜人的季节车水马龙,即便在大冬天刮风下雪的时候也从不歇业,足见开封夜市的繁荣。
夜市的流行,直接推动了三餐制的普及,而三餐制的普及又促进了消费水平的提高,带动了两宋时期的餐饮业和娱乐业的繁华。
为了配合夜晚出来消费的人们,宋朝的休闲娱乐项目异常发达,出现了大型娱乐场所“瓦子”,娱乐内容十分丰富:演戏的、说书的,还有表演杂技的、摔跤的。开封最大的瓦子可以同时容纳数千名顾客,而光顾瓦子的顾客也不限身份和地位,既有普通百姓,也有官员、士大夫涉足其间。
餐饮业之间的相互竞争还直接推动着烹调、酿酒以及酒具、餐具的发展,宋代各大官窑、民窑所制造的瓷器堪称中国瓷器史上的经典,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餐具和酒具。
多出来的这第三餐消费的粮食和其他副食品,也不再是开封附近的农户可供应的,而需要将全国各地的土特产运进京城,于是四通八达的交通网又形成了。通往北宋京城开封的汴河水路成为当时最重要的交通线路,江淮、两浙、荆湖甚至是岭南、川蜀的货物大都是通过汴河运进来的,数目庞大的日常消费也催生了大市镇的出现。
三餐制到南宋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南宋虽然在军事上软弱无力,但其社会生产力水平居于世界前列。都城临安(今杭州)的商户比北宋开封时期多出10倍有余,这些城镇的繁荣与大城市内餐饮业和娱乐业发达直接相关,夜市功不可没。
两宋时期夜间市场的兴盛让城市商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还带来了三餐制的改革,餐数的增加带来的连锁反应就是刺激经济的发展,为宋朝工商业发展带来了商机。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