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读:盐业专卖下的官商勾结

    中华燕氏网 2014年11月22日 梁小民


    明清盐业专卖下的官商勾结,先后成就了富甲天下的晋商和徽商。“成也官,败也官”,明末开中制改变,晋商被迫退出盐业;而在清末废除盐商垄断特权后,徽商就无可奈何地走向了衰落
经济史话盐业专卖下的官商勾结
经常有人说,晋商和徽商的成功是由于“勤劳”和“诚信”。勤劳是中华民族之美德,连斯密、伏尔泰这样的洋人也赞扬过,诚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诚信的故事也车载斗量,为什么其他人不成功呢?
晋商和徽商成功的原因很多,当然要包括山西人的诚信和徽州人的“徽骆驼”精神,但最关键还在于官商结合。山西人和徽州人是在盐业专卖的制度下靠与官府的勾结而成功的。
盐业专卖在明代演变为开中制。明初,蒙元势力在北部边疆成为心腹大患,明政府在从辽东到甘肃的九个边防重镇驻有80万军队,后勤保障成了大问题,于是,利用所控制的盐业专卖权,让商人把粮食等物资运到边疆,以换取盐引(领取和销售盐的凭证),到指定盐场领取食盐,再到指定地区销售。这就是开中制。最初,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开中制从事盐业贸易,并没有什么资格限制,为了防止官员腐败,还禁止达官贵人参与其中。但盐业是一个利润极高的行业,官员就利用其特权垄断了这个行业。晋商和徽商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晋商起源于盐,并不是山西人多地少,人民勤劳走上了经商之道,而是有可以交易的食盐而走上了经商之道。晋商从南部起家,正在于这里有运城的池盐。但是如果不是借助于官府的势力,在盐业专卖制之下也只能受尽官府盘剥小打小闹,或者成为私盐贩子。小打小闹和走私违法都不可能造就这一个大晋帮。晋商的真正起家靠的是官。也就是说,晋商是通过官商勾结来挖到第一桶金,完成原始积累的。
晋商第一代富商大多有官场背景。最典型的大概是蒲州(今永济县)的张王两家了。王家经商从明代的王瑶和王现兄弟开始。这兄弟二人转辗全国许多地方,但也只是小有成就。王氏的真正大富是从事盐业,靠的是权力。王瑶的三子王崇古为嘉靖二十年(1541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陕西按察使、河南布政使、右副都御史、兵部右侍郎、宣大总督。其兄王崇义借这个有利条件成为当时富甲一方的大盐商。王崇古的大姐嫁给侨居蒲州的大盐商沈廷珍之子沈江,二姐则嫁给了张允龄,张家也是蒲州大家,以盐业起家。张允龄的儿子是在明万历年间入内阁任首辅的张四维,换言之,王崇古为张四维之娘舅。张四维之弟张四教亦为大盐商,在河东与长芦两个盐区有相当大的垄断权。
这两家联姻,又与其他富商李氏、范氏、兵部尚书杨溥、内阁大臣马自强家联姻。其权势与财富为海内少有,别人无可奈何。明代河东巡盐御史郜永春曾状告张王两家垄断盐业暴富的罪行,要求“治罪崇古,而罢四维”。但张王两家势力如此之大,最后不了了之。当然,靠盐业起家的不仅张王两家。号称当年天下首富的平阳(今临汾市)亢氏、李因笃、王玺、代州的冯忠等都依靠官府势力而成为晋商第一代富商。这为晋商以后发展奠定了基础。晋商的辉煌是票号,票号的成功也靠官商勾结。这一点另文介绍。
徽州人从商也有相当长的历史,但其成功的主业仍然是盐。在当时官商勾结之下,盐引大量发放,而食盐产量有限,盐引得不到兑现,到嘉靖年间未支盐引已达200万引。这就引起盐业专卖的制度变化。为了疏清旧引,官府把持有盐引的商人分为10个纲,每纲盐引为20万,以圣、德、超、千、古、皇、凤、扇、九、围命名。政府编造纲册,登记商人姓名及持有的旧盐引数量,并发给各个盐商作为“窝本”。每年对其中一纲的旧引支盐,对其他九纲按新引支盐,以10年为期,把旧引完全疏清。又规定,在疏清旧引之后,按纲册所记旧引数分发新引。册上无名者,没有领取盐引的资格。这就是说,未入纲者无权经营盐业。这就形成已入纲者的垄断。纲册是政府编制并发放的,与官方有勾结的大盐商就垄断了盐业经营。这些盐商主要是徽商和晋商。
明代天顺、成化年间,在实行纳粮开中的同时,又准予纳银开中,即可以用银子买盐引。于是,开中制演变为折色制。这种变化使盐商分化为内商和边商。由于距产销区都近,扬州成为盐业中心,一部分盐商向淮、浙内地一带迁移,向有关运司纳银换引,成为内商。晋商中的盐业大户也纷纷迁至扬州,同时,他们逐渐转向经营钱庄。另一部分中小盐商仍在边境地方纳粮换引,成为边商。边商缺乏资本,内商资本雄厚,内商以低价收购边商的盐引,边商衰落内商壮大。边商主要为晋商,内商主要为徽商。此后,晋商逐渐退出盐业进行多元化贸易,徽商主宰了盐业。这是徽商成功的原因。
在盐业专卖之下,徽商经营盐业当然少不了官府,所以徽商的主要精力放在疏通官方关系上。徽州人让子弟读书走科举之路固然有文化传统,但更现实的还是子弟当官后作为徽商的后盾。乾隆时的大官曹振镛家族就是朝中有人当官,商场有人经营盐业。像这样的徽商大户相当多。家族中无人当官者,也要通过各种方法勾结官府。乾隆七次下江南,接待者主要是徽商,其目的当然不仅仅是对皇权的崇拜。清代李斗的《扬州画舫录》记载了寄籍扬州的徽商的奢侈生活,美籍华人史学家何炳棣先生指出,这不仅是他们追求享受、炫耀,更主要是为了交结、拉拢官员,为垄断盐业创造条件。徽商还大量向政府捐赠,仅乾隆年间的两淮总盐商、徽商鲍志道就先后向政府捐赠白银2000万两,粮12余万石。
他这样做不是为了换取一些有名无实的官职,而是经商的需要。清道光年间,盐业专卖制度改变,盐商垄断的特权被废除,改行票法,运销分离之后,徽商就无可奈何地走向衰落了。这真是“成也官,败也官”。
封建社会,皇权高于一切,只有勾结官府才能经商成功,这是一条规律。综观整个历史,权力越集中,企业越离不开政府,越需要有政府的权力才有商业成功。市场经济,政企分开,各司其职,政府维持正常秩序,企业从事经济活动,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官员以权谋私和官商勾结。
(作者为清华大学EMBA特聘教授)

 


分享按钮>>解读《论语》首章:君子不患人不知己
>>美洲最早发现者引争议 证据显示郑和或是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