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巧避社交尴尬:趁阳货不在家前去拜访

    中华燕氏网 2014年11月25日 海外网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途)。

  《论语·阳货》

孔子是个很有个性的人,对于他不喜欢的人,不想见的人,哪怕对方地位很高,权势炙手可热,他也会选择傲慢地回避。

  那时的鲁国,权势掌握在季孙氏等三大家族手里,而季孙氏家又被管家阳货所掌管,所以说,阳货是鲁国的实权派人物。孔子却不怎么喜欢他,当然这也是有事由的。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季孙氏有一年大宴鲁国的士人,孔子还正在为亡母戴孝。听到这个消息,对于自己的身份很自信的孔子,腰间别着孝服就上门赴宴去了,偏偏被管家阳货挡在门外,还被数落一番:小子,今天老爷举行的宴会,是款待鲁国的士人,跟你没什么关系。“阳虎绌曰:‘季氏飨士,非敢飨子也’。孔子由是退。”这等于是在公众场合扇人一耳光,好没面子。孔子心里记得清清楚楚。

  后来,孔子越来越有出息,人气越来越旺,阳货觉得有必要笼络一下,于是一改常态,主动提出要见孔子。孔子永远记得当年的尴尬,就避而不见。阳货很狡猾,就送了一头烤乳猪给孔家。来而不往非礼也,孔子肯定得上门拜谢才行,阳货就是抓住“礼节”这一点:你不见我,我用礼节逼你来见我。

  孔子也精得很,琢磨出了一个在礼节和个性之间的恰当选择。他先打听好哪一天阳货不在家,就趁那天急急忙忙上门拜访,这样礼节上说得过去,又避免了见面的尴尬,“时其亡也”。

  孔子的处理是正确的,既在礼节上做到周全、滴水不漏,同时又保全了自己的尊严,不跟尴尬的人做尴尬的会面。

  然而,孔子的运气不够好,在半路上还是碰到了阳货。阳货很会做人,在半路上就邀请孔子道:孔老师,你是个有才能的人,又有干一番事业的雄心,不如出来工作吧。孔子听了,也见好就收,答应出来工作。

  细想下来,孔子的行为也是一种运作,将我去巴结你,变成你主动来寻我,在这个变被动为主动的过程中,自然身价就上去了。

 


分享按钮>>每日一读:庐山会议上朱德为何由畅言到缄口
>>【弓氏网新闻】我们一起认识多姿多彩的弓氏面孔(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