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多舛”的国民党第51军

    中华燕氏网 2014-12-20 21:47:08 贾晓明


    在上海战役中起义投诚的国民党51军有着极其复杂的历史,用“命运多舛”一词形容也不为过。
  该军的起源可追溯到北洋军阀吴佩孚部的第18混成旅。1925年10月,北洋军阀吴佩孚将第18混成旅扩编为第25师,由于学忠任师长。随着吴佩孚在北伐战争中被击溃,几经周折,第25师被改编成奉军第20军。1930年9月,张学良在中原大战中率东北军主力入关后,该军改称为东北第1军,驻平、津一带。
  1933年2月,根据国民党军队的编制序列,进入关内的东北军第1军改编成第51军,由于学忠任军长,先后参加了长城抗战、冀东抗战。在侵华日军的“强烈要求下”,国民党政府将51军调离。1935年6月,国民党政府任命于学忠为陕甘川“剿匪”总司令,兼第51军军长。
  1937年4月26日,于学忠被任命为江苏绥靖公署主任,51军由甘肃调至江苏淮阴整编。抗战全面爆发后,51军开赴蚌埠、临淮关一线,参加津浦路北段抗日阻击作战。1938年2月,51军参加了徐州会战,和日军第13师团激战10日,牺牲6000多人,为取得台儿庄战役胜利立下汗马功劳。
  1938年8月,51军调赴大别山北麓前线,在参加武汉会战后,该军被留置大别山区开展游击作战。
  1939年1月,国民政府成立鲁苏战区,51军奉命由安徽省立煌县开赴鲁南,进入沂蒙山区。此时,军长由牟中衍接任,周毓英任副军长。下辖第113、第114师。同年6月,该军利用沂蒙山区的有利地形,与日军激战20余天,粉碎了日军的“围剿”,但第114师师长方叔洪不幸阵亡。1942年1月,周毓英接任军长。此时,该军下辖第113师、第114师、暂编第12师。
  1943年3月至5月,该军和日伪军连日血战,损失惨重。6月上旬,51军奉命撤出鲁南,暂往鲁西待命。1944年3月,51军调往鄂豫边界的大别山区,并参加了豫中会战,后撤到河南商城整训。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进行军队整编,51军改编为整编第51师,原军长周毓英改任师长,韩世儒任副师长,下辖整编第113旅、整编第114旅。1946年,国民党对山东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整编51师由河南调往苏鲁战场。到1947年1月,该师几乎被解放军全歼,中将师长周毓英、少将副师长韩世儒以下11000人被俘。这是解放战争中被全歼的第一支原东北军部队,陈毅还于2月2日接见了周毓英等五位原东北军将领。
  不久,国民党军重建整编第51师,派王严任师长,王秉钺任副师长。下辖第41旅、第113旅。该师重建后驻防淮阴,担任苏北地区的守备任务。1947年11月至1948年5月,在盐南战役中,整编第51师第113旅旅部及1个团大部,再次被人民解放军全歼。
  1948年9月,国民党军再次进行整编,51整编师又被恢复为第51军,由王严、王秉钺先后任军长,下辖第41师、第113师。1949年4月下旬,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后,51军在三江营至申港段长江防线担任防御任务时,第41师被人民解放军歼灭。其残部在上海近郊又一次被人民解放军歼灭,中将军长王秉钺被俘。退入市区的残部被汤恩伯临时“重建”为第51军,由刘昌义任军长。
  5月27日,国民党51军在刘昌义率领下起义投诚。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