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就义之前被囚三年多,多次拒绝劝降

    中华燕氏网 2015-2-6 13:52:38 南京日报


    作为我国杰出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在南宋后期曾两次路过建康(今南京)。在此期间,他的民族气节,给世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夫子庙题匾
    细心人会发现,如今南京夫子庙“明伦堂”前挂着的匾额上,却是“明德堂”3个金色大字,与当年全国各地的其他学府不一样。而这事正和文天祥有关。
    那是1276年,文天祥到高亭山(在杭州市北)元营议和被拘,好在得到老百姓救援而脱险,后迂回到建康(今南京)。那时节,建康学府(在今夫子庙)正在整修“明伦堂”,人们便再三邀请文天祥题写“明伦堂”的匾额。盛情难却,文天祥答应了。
    题匾的那天,文天祥泰然自若地来到堂前,挽起长袖,挥挥手腕,抓起大楷羊毫,可再一看,觉得还是有些小,他愣了一下,看到一个来看热闹的老头儿手里拿着一把刚买来的刷锅用的小笤把,便借了过来。只见他将小笤把饱蘸了墨汁,挥“笔”疾书,写了3个大字,字字雄厚刚健、锋芒毕露。现场观者纷纷赞赏。
    等到颂扬之声沉静下来,大家再细细欣赏品味,有人觉察,文天祥竟然把“明伦堂”的“伦”字写成“德”了。有心直口快的人告诉文天祥,有个字写错了,请他重写。文天祥却说:“连孔圣人还写错字哩!大家知道错了就行了,我还要组织抗元力量,没有精力和时间了。”人们见状,也就没再坚持。这样一来,建康学府的“明伦堂”上,就一直挂的是“明德堂”的匾额了。
    文天祥这是故意写错的,他是要以此提醒人们,要注重实际,不要空谈“伦理”,却不讲“道德”。
据说清同治年间,曾国藩攻下天京(今南京)后,趁着学府重修之际,想自己重新题匾,把“明德堂”改回为“明伦堂”。不过,当他得知“明德堂”几个字为文天祥手书,也就作罢了。
    天庆观囚居
    文天祥再次过南京,已是祥兴二年(1279)。
    在这前一年,他在广东海丰县五坡岭被元兵所执,元将张弘范要他写信招降张世杰,文不肯,却写下流芳后世的《过零丁洋》一诗。诗末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早已决心以身殉国。    崖山被破后,文天祥和他的军幕邓剡被解送大都(今北京),于六月十二日至八月二十四日被羁留于建康(今南京)。再次来到这个曾经的抗金前沿基地,缅怀故国,追忆往事,文天祥心里非常难过。他偶然间在路边墙上,看到一首《满江红》。这首词是昭仪王清惠作为投降的皇室随元军北上,路过建康,将要过江时题的。此词传遍大江南北,文天祥也有耳闻。他看见真迹,十分兴奋,走过去细读。读到最后的“若嫦娥于我肯相容,从圆缺”,他觉得逃避到月宫去太消极了,便唤人取过笔砚,在旁边又写了一首《满江红•代王夫人作》,最后是:“算妾身不愿似天家(皇家),金瓯(国家)缺。”
    写完后,只听邓剡在背后大笑道:“改得好,改得好!天家投降了,王夫人‘不愿似天家’,只因金瓯已缺,神州沦丧。这一改,故国之思,充满字里行间。”说着他竟失声痛哭起来。
    因为距离北上还有两个多月,文天祥和邓剡被安置在天庆观(今朝天宫)暂住。这天二人追念往事,文天祥感叹说:“16岁那一年,一个大雪天,先父带我到学宫去,殿上悬挂了4幅本乡先贤的画像,其中一位就是杨忠襄公(即杨邦乂)。先父把他的故事讲给我听,我很受感动。从我自己现在的处境看来,杨忠襄公的行为是更值得我效法和追随的。”邓剡也感叹道:“咱们国家历史上有多少英雄豪杰、多少忠臣义士啊!有这些杰出人物,即使本朝暂时沦亡,相信不久以后,还有恢复的一天。”
   “那当然,”文天祥激动地说道:“咱们踏着先辈的脚印走过来了,将来一定还会有更多的爱国志士跟着上来,现在元军尽管十分猖狂,但肯定是占不长久的。陆放翁不是有过‘中原干戈古已闻,岂有逆胡传子孙’的著名诗句吗?只可惜咱们这一辈子是等不到这一天了。这没什么,只要后代子孙能恢复宋朝,那么咱们在九泉之下也是高兴的。”
    金陵驿北上
    八月二十三日,元军头目让文天祥他们次日起程。此时由于长期劳累加上着了风凉,邓剡还在病中,被留在天庆观养病,文天祥则单独北上。
    分别的时候,邓剡写了一首《酹江月》词给文天祥送行,文天祥也依韵和了一首《念奴娇•驿中言别友人》(又作《酹江月》),他在这首词中百恨交集:“水天空阔,恨东风,不借世间英物”;“此恨凭谁雪,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千古冲冠发,伴人无寐,秦淮应是孤月。”
    另外,文天祥还写了一首著名的《金陵驿》诗,表达了永离故国乡土的沉痛心情:“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原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文天祥渡江北上到达大都后,被囚禁了3年多,元朝千方百计劝降,他坚决不从,最终于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1283年1月9日),从容就义。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