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铁卢:战败者的丰碑

    中华燕氏网 2015年8月10日 军事文摘


   “人心自有丰碑在”。这在我的西欧之行中,又一次得到印证。
    那是在滑铁卢,比利时首府布鲁塞尔以南20公里处的一个小镇。1815年6月18日,英国威灵顿率领英国、普鲁士联军共11.8万与拿破仑率领的7.2万法军决战于此。两天之内双方阵亡6万余人。拿破仑全军覆没。
    为了纪念这场战争的胜利,威灵顿强迫当地妇女背土,在据说是当年一位英军将军受伤的地方,垒起一座高50米,方圆300米的人工山头。山北有一条226级的石阶达顶。上面立有一只面朝法国的铁铸雄狮。这只雄踞在高大石基上的高4.5米的雄狮,重28吨,传说是威灵顿指令用拿破仑军队丢弃在战场上的枪炮铸成,用来象征英、普反法联军的军威。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战场上的硝烟散去180多年后的今天,人们来滑铁卢凭吊的时候,谈论的倒是当年一败涂地的拿破仑,以至那座人造山头的雄狮,也被人们普遍认为是拿破仑的化身。而当时高奏凯歌的威灵顿反而被人们遗忘了。与此相对应的是,在古战场遗址的另一处,不知何人为拿破仑雕了一尊约1米来高的铜质雕像。这位矮小的历史巨人如此牵动旅人的心,人们都要特地来到雕像面前,或献上一束鲜花,或寄托一份追思。
    历史,总是胜利者的历史。为什么到了拿破仑,成了失败者的历史了呢?纪念碑,总是胜利者的纪念碑,为什么到了拿破仑,有了失败者的纪念碑呢?原因在于,历史还是后人对前人的评说。
    在法国乃至欧洲历史上,拿破仑是推动历史车轮前进的一位重要代表人物。1789年7月,拿破仑参加了推翻封建王朝的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法兰西共和国。法国革命的威力,引起了欧洲各国封建势力的恐慌和仇视,他们决心要把襁褓中的法兰西加以扼杀。于是,英、德、奥等国先后结成7次反法同盟,前5次都被拿破仑打败,后两次则拿破仑败于盟军。1813年8月,拿破仑率17.5万将士与3.5万联军在莱比锡决战,法军惨败,联军进占巴黎,于1814年3月31日强迫拿破仑签署退位诏书,并将他放逐到地中海的厄尔巴岛。1815年3月,拿破仑在看守他的卫兵的帮助下,逃离厄尔巴岛,重拾旧部进军巴黎,受到人民群众的热烈拥戴,仅短短10天时间即打回法国,恢复了政权。欧洲各国封建势力迅速结成第7次反法同盟,决战于滑铁卢,导致前面提到的结局。
    拿破仑领导法国革命整整25年,虽然以失败告终,但后来者明白,滑铁卢的惨败,不是拿破仑的错。对于进两步退一步的人类历史来说,这是一种必然。好像春天已经降临大地,但冬天的余威还在,倒春寒总要发生。后人完全有理由设想,如果没有拿破仑对封建王朝根基的动摇,没有拿破仑对后人的昭示,法国、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资产阶级革命也许要推迟好多年。
    滑铁卢之役后,拿破仑成了俘虏,被流放到大西洋的圣赫勒拿岛,并于1821年5月5日在岛上的流放生涯中悲愤地与世长辞。后人深深地感到,是拿破仑推动了历史的进程,而历史却无情地虐待了他。拿破仑是作为英雄而被俘的,他的流放生活,是在替资产阶级革命受过,替历史前进的车轮受过。后人从他身上看到了历史前进的方向,看到了黑夜后的黎明。
    拿破仑去世7年之后,英国才允许法国将他的遗骸运回法国。法国即派拿破仑的儿子安维王子飘洋过海寻找父亲遗骨,但直到12年后的1840年9月,拿破仑的遗骨才成功运抵巴黎。消息不胫而走。9月15日这一天,巴黎市民倾城出动,早早地涌到塞纳河和灵车经过的街道两旁,迎接这位历史巨人亡灵的回归。这时候,距滑铁卢兵败已过了1/4世纪,而法国人民仍近乎疯狂地崇拜拿破仑,尽管他的肉体早已离开人世。后人心中有杆秤,不以成败论英雄。拿破仑的生命已化作了法兰西民族的力量,历史前进的力量。
滑铁卢,虽然终结了拿破仑的政治生命,但同时也使他获得了新生,历史的新生。
    滑铁卢,历史上难得的战败者的丰碑!

 


分享按钮>>【全氏网新闻】全氏能人全冠学发明汽车省油神器
>>两晋时也有个“姜太公”:88岁任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