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族文化名词汇总之《夺嫡、夺宗》

    中华燕氏网 2015-8-19 16:21:04 燕飞编辑


    宗族文化是同宗、同族经过千百年的提炼和整理约定俗成的民俗文化,且传承于族人之间,记载于字里行间,有的则铭刻在人们心间。这是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它与儒学、礼教文化相得益彰,是民间崇尚的传统文化。

    夺嫡:以支子取代嫡子的地位。封建时代,帝王之家,支子因受宠或贤明,得以嗣位,而废嫡子,皆称夺嫡。如隋炀帝之取代杨勇,唐太宗之取代建成等。《史记.周本纪》:“古公有长子曰太伯,次曰虞仲。太姜生少子季历,季历取太任,皆贤妇人,生昌,有圣瑞。古公曰:‘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长子太伯、虞仲知古公欲立季历以传昌,乃二人亡如荆蛮,文身断发,以让季历。”姬昌,即后来的周文王。《汉书.梅福传》:“诸侯夺宗,圣庶夺適。”颜师古注:“如淳曰:夺適,文王舍伯邑考而立武王是也......师古曰:適,读曰嫡。”《隋书.高祖纪下》:“[二十年冬十月]乙丑,皇太子勇及诸子并废为庶人......十一月戊子,天下地震,京师大风雪。以晋王广为皇太子。”杨广,即隋炀帝。《新唐书.高祖纪》:“[九年六月]庚申,秦王世民杀皇太子建成、齐王元吉......癸亥,立秦王世民为皇太子。”

    夺宗:诸侯之家,因各种原因变非大宗为大宗,称为“夺宗”。汉班固《白虎通.宗族》:“诸侯夺宗,明尊者宜之。大夫不得夺宗可?曰:诸侯世世传子孙,故夺宗。大夫不传子孙,故不夺宗也。”《汉书.梅福传》:“[仲尼]虽不正统,(指孔子本人非嫡长子)封其子孙以为殷后,礼亦宜之。何者?诸侯夺宗,圣庶夺嫡。传贤:贤者子孙宜有土,而况圣人,又殷之后哉!”颜师古注引如淳曰:“夺宗,始封之君尊为诸侯,则夺其旧为宗子之事也。夺嫡,文王舍伯邑考而立武王是也。孔子虽庶,可为殷后。”《通典.礼十二》:“晋元帝建武初,孙文上事:宣帝支子不应祭豫章、京兆二府君(按,指宣帝司马懿之祖与父)。仆射刁协云:诸侯夺宗,圣庶夺嫡,而况天子乎?自皇祚以来,五十余年,宗庙已序,而文攻乎异端,宜加议罪。按汉梅福云:诸侯夺宗,此谓父为士,庶子封为诸侯,则庶子夺宗嫡、主祭祀也。在诸侯尚有夺义,岂况天子乎?所言圣庶者,如武王庶子,有圣德,夺代伯邑考之宗嫡也。”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