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诗人--燕来松
- 中华燕氏网 2015年9月23日 燕四海搜集
“只要双脚是太阳给的,就够了,够了。涸辙之鱼的眼神,总是延续着陶壶的纹路……还记得奶奶的脚,狠狠地踩死了一只蚂蚁,麦子就熟了。爷爷的斗笠,在热浪里旋转,太阳的光环上,一只蝈蝈叫得正欢。”
这是《世界现当代经典诗歌选》和《2013中国诗歌选》里刊载的一首诗,题目叫《车》。作者燕来松说,这首诗表达了自己从苦难中走出来,在现实生活中得到的安稳与知足。
今年61岁的燕来松做过11年的民办语文教师,也在建筑工地推过沙,在窑厂搬过砖,挖河、筑坝、拉地排车。现在,他在东营市一家机电设备企业做办公室主任。30多年间,身份不断转换,唯一未曾间断的就是写诗。他的诗来自日常起居,也来自田间地头,来自工地工棚昏暗的地铺,也来自办公室琐碎的事务,记录着他生活的酸甜苦辣。
他把批改学生作业写进诗里:“一群小星星落到我的灯光里来了,在我的喜悦里跳跃,在我的灯光里闪烁。我认真地圈阅着每一颗晶莹的宝石,圈阅着每一颗纯真浪漫的心灵。”
当愤怒时,他利用手中的笔尽情发泄着:“我觉得我是一条狗,他们嫌我不懂爱情,我气愤地摇动尾巴,把唐诗宋词书写成一片狂草……他们在花朵上演巫婆,我能不大声狂叫吗?”
他从小就对文学情有独钟,小时候经常去翻祖父留下的两箱木版古书,《红楼梦》、《三国演义》、《西岐》、《三侠五义》……每本文学书籍都让他爱不释手。
上世纪70年代初,高中时代的燕来松在《广饶县文艺报》上读到了班主任发表的诗歌,崇拜之情油然而生。他希望有一天,也能在报纸上看到自己的作品。
80年代,他在各种诗歌杂志上投稿、发表,文友的信件从全国各地涌来,一起讨论诗歌的创作,甚至有女诗友寄来厚厚的信,里面还夹着照片。回想起那个年代,燕来松有种说不出的激动,他觉得那是个文学闪耀的年代。29岁的他砍了家里四棵榆树,报了三个文学函授班,每一期《诗刊》、《星星》、《扬子江》他都细细咀嚼。他觉得那时诗歌杂志的质量远远高于九十年代以后。蒙眬诗派的北岛、顾城、舒婷、江河、杨炼、芒克,让他看到了另一片天地。
然而,那个文学狂潮随着80年代的结束而偃旗息鼓,和千万普通人一样,他在时代的大潮里挥汗奋进,为了生计奔波,但却始终没有放弃最初的诗人梦。“只要双脚是太阳给的,就够了,够了。”
分享按钮>>筷子的历史:最早用途或只限于将肉菜从羹汤中夹出
>>【鲍氏网新闻】安徽分会关于赞同“福建分会呼吁加强团结的公开信”的响应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