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望甘棠苑中的吴启民
- 中华燕氏网 2016年11月6日 王密成
看——他的1.8米的身影显现在晨光里,与6米高的召公的石刻塑像相望的一刻,召公的深邃的思想目光正俯视着他。而他的目光也正凝视着面前的召公!于是,似乎穿越了3000年时空的两位思想者,在这一瞬间互相握手……
灵魂和心灵,总有一个在路上
这个远望的身影,在三门峡的甘棠苑里已经站立了15年!
他就是人称谓为“甘棠博士”的吴启民。
阳光下,他的对襟的黑色布衣,他的英豪中透露出的儒学神情,还有那颗左眉梢处的大黑痣,一时间就速写出了他的精神与神韵。
大河之南的三门峡,这里是中华民族的文明发源地之一。在这一片地灵人杰的热土上,在古往今来的时代变幻中,曾经有无数的仁人志士在这里成为不老的传说和故事。
吴启民不是传说,他却是一部刻写在崤函大地上的故事。
1961年出生的吴启民,身世是地地道道的灵宝市阳店李曲村的农民家庭。他上面有4个姐姐,排行最小的他自然就是家中的“宠儿”。然而,在那个连红薯都吃不饱的特定年代里,他所受的“宠”就是几岁了还叼着母亲的乳头吮吸。母亲在让他吮乳时,总是用衣襟遮掩腹部,让他既觉得不解,又充满了好奇。日久天长,有一天他终于发现母亲的乳房下方有个一搾多长的伤疤,伤口缝愈合的地方留下了蜈蚣一般的痕迹。他曾怯生生地去摸,可母亲打掉他手的同时,一颗热泪也滴在他脸上……
等到吴启民长大了,在他的一再追问下,母亲含泪给他讲述了他未出生前的一段经历。原来,在1959年时,吴启民的父亲在帮助别人打窑洞时,右腿的小腿部被砸骨折了。父亲的倒下,则意味着一家人的生存希望也倒下了!当时,家中能变买的都卖掉了,全村中能借到的钱都借光了,所有的钱财都用在给父亲救治上了。而家里呢,则是陷入了苦难——他4个幼小的姐姐需要吃饭,他的祖父病重得奄奄一息,他的祖母也因此而一病不起。惟有母亲用赢弱的身躯支撑着这个风雨飘摇的家。然而,那点东拼西凑的钱根本不够医疗费用,在医院催促医药费和屡屡停药的危机时刻,他母亲在别人的指点下,决定去当时的灵宝县的民政局去见官,想寻求一条让全家人活下去的活路。就这样,他母亲步行往返40里去了县城,红着脸向民政局的官员讲述了家中的不幸,并极其为难地提出了“借点钱救命”的求助。而得到的答复是“研究、研究……”。此后,他母亲又连续奔走了三趟,结果是一趟比一趟更失望!“那些官员不是为百姓排忧解难的吗”?他善良的母亲,一直怀着这种朴素的思想在追问。第四次准备去县城之前,他母亲自己洗了头发,也挨个给他4个姐姐梳洗了头发,又把饭菜端到了公公婆婆的床前,然后就义无返顾地走向了县城……“走出村口的一刻,她怀里已揣了一把刀子,她就没想着活着回来!她想用命来换取一家人的活路”……讲到这里,53岁的吴启民已是泪流满面。
尽管吴启民无法想象母亲当时内心的悲壮,但他母亲腹部上的那条大伤疤,却凝固了那令人刻骨铭心的一刻:在求助无门的绝望中,一位走投无路的中年妇女,在民政局的门前用刀刺向了自己的腹部!只见血流如注中,肠子都从腹腔里涌了出来……每当想到这些,吴启民除了内心世界的颤动,还有无限的思索:有关于贫困的,有关于钱财的,有关于官员为民作为的……
从此后,喜欢读书习武的吴启民,不仅汲取了项羽和曹雪芹的教训,而且在“文武兼修”中悟出了“做生意”的体会,更比别人多了一种求索“德政爱民”的思索。恰逢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进了灵宝金矿,作为年轻淘金人的他去矿山寻找了一份工作,从最初的帮人打工、到自己承包下几眼坑口,硬是凭借着智慧、苦干和实干,他搏出了一片新天地。
在那个受人崇拜的年代,吴启民作为“先富起来的一代人”,贫穷却一直是他的伤口,不仅在于乡邻的眼光,还在于面对地方官员的姿态。他在暴富后曾买下了“三门峡最好的一辆车”——110多万的加长林肯,平日却又放在车库里。“太惹眼”、“但要不买,好像伤口无法愈合一样”。他说。
停在车库里的好车,是吴启民经营与致富的见证。但是,这时的他比以往更爱沉思,这证明他的灵魂和心灵一直在走向远方……
思想和意志,总有一个在情上
吴启民始终是用思想走路的人。世界上,总有人的双脚所走不到的地方,总有人的视线所领略不到的风景。而他却用思想走到了许多富贾所不曾走向的思想顶峰。
母亲去世的1999年,吴启民已是三门峡市的政协委员。他为了报达母亲,为了给信佛的母亲还愿积德,他决定捐资重修宝轮寺。此时,吴启民意外地受到了时任市委书记的宴请。原来,在原召公祠和钟鼓楼的废墟旁,在新建的五星级酒店近前,钟鼓楼的乱石堆让当地官员在某次副部长级领导视察时颜面尽失。因此,时任市委书记给他做工作说:“当地曾有召公祠和钟鼓楼,你若把此重修起来,是为三门峡做好事,你是政协委员,境界要更高。西周名臣召公救苦救难,棠梨树下办公,为民不扰民,功德千年传,召公也是菩萨,也是佛,先民们一代代给他建祠堂,现你再建,跟建佛院一样,能了你母亲的心愿”。
吴启民当时想着是“个人出点资,为社会做点贡献,花个1千万没什么”,于是就答应了下来。随后,豪情的他又连干了书记的几杯敬酒,又答应下了“一杯酒追加100万”的承诺。如果说他这时的投资是“被工作的”,那么,当他用心读完《甘棠遗爱》及召公的史料后,他竟然流泪了,一下子演变成了“我要建召公祠、甘棠苑”的誓言!
吴启民是一位刚毅的男人。他一言九鼎地承诺后,他一边成为了设计者、施工者,一边成为了召公精神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学者。如今,许多人早已不识他的创业经历,却对他直称“吴老师”。在他兴建甘棠苑之初,一次性就投入了1500万元;而15年后的今天,已经有数个1500万元投入其中了。其实,他的作为已经不能用金额来衡量了,为三门峡、为河南省、为中国传统文化作一番事业的信心,则是对吴启民的最生动的注解!当然,他也曾经被人视为“经济上的乞丐”,当他建设甘棠苑最需要用钱的时候,他不惜求人借钱,他不惜自己粗茶淡饭。
吴启民是一位睿哲的男人。他生在物华天宝的灵宝,他长在上善若水的崤函大地,当他成就为当地著名的企业家和河南省政协委员、三门峡市政协常委后,他依然以“我是个种树的人”自诩,推广的是“那树从《诗经》里长出”,弘扬的“召公精神是‘敬德保民’”,光大的“甘棠苑是个安放灵魂的地方”。因此,他亲手建成的甘棠苑,既是中华传统文化促进会召公文化研究中心,又是河南省和三门峡市的廉政教育基地,还是许多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吴启民是一位远见的男人。他的思想沿着3000年的召公时代往现代推进,一直在“知我者谓我心忧”中走了很远、很远——一代又一代的思想家、政治家的德政思想,始终是他研究的对象,并是他笔耕不缀的动力。如今,他的论文、散文、诗词已达到了数十万字,成为了学术界、文学界的“一方富贵”;他走遍了中国所有以“甘棠”命名的地方,用严谨的考证与论证的科学态度,让人们知道了“甘棠是甘棠树的代名词,是百姓为感谢古代官员为百姓做了好事的特定代名词,比如官员为地方百姓修了路、引了渠、筑了桥,那路、渠、桥就以‘甘棠’为命名”的由来,更感知了由召公起始的甘棠树下为民理政、为民解决疾苦的内涵,从而“甘棠”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官爱民、民拥官”的特用名词。
吴启民是一位深邃的男人。他站在中国传统文化之召公文化的地平线上,用一颗清纯的爱心去看待世世代代的民心,用古为今用的智慧去看待召公精神对当今时代的影响。所以,他不是沉浸在研究的纯文化领域,而是在助学、扶贫的实际慈善中作为,帮扶了无数的莘莘学子圆了求学梦;他不是停留在甘棠苑的20亩园林内,而是把甘棠苑的文化影响力传播到了海内外;他不为重建了召公祠、钟鼓楼而沾沾自喜,而是更深沉地让甘棠苑及甘棠书院成为一个中国传统文化的真实符号!
由此,品读甘棠苑“天心阁”的“天地之心寄之于人 其人之学取于天地”的对联,品味甘棠书院前门“去日可歌流云莫挽 圣贤曾驻雅者自来”、后门“日月两轮天地眠 召棠千古黎民心”的对联,或许能让人读懂吴启民的世界。
而笔者作为敬重吴启民老师的人,依然无法全面读懂吴启民,只能在他“思想、意志和情怀”之间,去解读他的博学、去远望他的背影……
分享按钮>>【江氏家谱源流】总论萧江氏族徽
>>【杨氏网新闻】湖北省随州市随北杨氏祠杨氏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