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氏的起源、迁徙、繁衍略考(5)

    中华燕氏网 2017-5-21 21:02:10 燕飞编辑


第五篇 西秦先贤—燕伋公

    编者宜昌燕飞:未经本人许可,不得转载,内容仅供参考。
    燕伋公,姬姓,燕氏,名伋,字子思,陕西千阳水沟镇燕家山人,生于公元前541年,殁于公元前476年,燕伋一家三代同堂,是一个家道殷实、知书好礼的耕读传家之旺族,祖父名公胜,父亲名公滕,18岁娶妻壤驷氏,贤而知礼,生燕策、燕笃二子。22岁,燕伋遵父遗命,三赴曲阜,拜儒学鼻祖孔子为师,钻研学业,40岁功成名就,回归故里,立足渔阳,聚徒传道授业,开启了三秦大地文化教育之先河。伋辞世后,唐玄宗封伋渔阳伯;宋真宗加封伋千源候;明追称"先贤燕子"。
    燕伋是西北地区孔子唯一的贤徒,生前为人谦虚诚厚,深受孔子赏识,得其真传。燕伋二次从鲁国归来后,在渔阳设馆办学,有教无类,广收门徒,传播儒学,为秦、陇、川、滇、宁、蒙等地培养了一大批儒家人才,推动了当地的教育、经济、文化事业的巨大发展,在弘扬民族文化、传承儒家学说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燕伋与孔子一家有非常深厚的感情,当得知孔子的儿子伯鱼去世时,他不顾58岁的高龄,千里迢迢,跋山涉水,前往曲阜看望和慰问恩师,吊唁师兄,陪老师度过了4个春秋,孔子下世后,他服丧3年。在渔阳设教的18年间,因思师心切,便每日在学堂后面的黄土塬上,登高遥望鲁国。为了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燕伋每日用衣襟撩土垫足,登高以望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遂形成一高土台,这个土台被后世人称为“望鲁台”或“燕伋望鲁台”。
    但是关于燕伋公的源流,有人认为起源于南燕姞姓,是南燕国灭亡之后的以国为姓,理由是南燕国灭亡于春秋时期,燕伋公也出生于春秋时期,而此时的姬姓北燕国没有失国,从这层面看燕伋公好似南燕国姞姓之后,难道真是这样吗?
    随着各方面史料的显现,燕伋公的源流也随之真相大白了。依据《史记》及相关史料记载:燕伋公出生于西秦(岐山之西)千阳,此地是周初王畿之地,分属周、召二国,岐山以西由召公管辖,岐山以东由周公管辖。公元前770年因秦襄公率兵护送周平王迁都洛阳有功,才赐岐地为襄公所辖,而春秋时期的南燕国封地则在河南延津东北。
    最近,我与千阳县《地志办》的樊先生进行了沟通交流,樊先生得知我们在查找燕伋公的史料,当即很高兴的将燕伋公的相关记载告诉了我,千阳《燕氏族谱》明确记载:考燕氏宗谱,召公奭封燕,因以燕氏,五世别为公族,燕伋其后裔也。伋公后裔有分支在千阳、陇县等地,现已至87世。
    据千阳县政协委员李勤真先生(已故)撰写的《燕伋公后裔考述》和《河南济源燕氏族谱》记载,伋公后裔有功名者13人,痒生6人:在魏文侯时,曾孙燕偲,为西门豹之师;在荐举时期(汉代至隋代)有6人,荐举为茂才的3人:燕君(汉)、燕应祚(汉元始二年) 、燕马(汉);荐举为孝廉的2人:燕举安(晋武帝太熙元年)、燕贞(北周)。大定元年荐举为进士的 1人即:燕登(晋)。在科举时期进士有6人、痒生4名:燕克明,武德六年(623年)痒生;燕祖发唐朝进士、燕兆闵痒生;燕遴宋淳化二年(991年)进士、燕孝杨,天禧五年(1021年)痒生、燕慎宋宝元年(1038年)进士、燕树屏,至和年(1054年)痒生、燕达(宋神宗年)进士,神宗时升任朝官,荣侍卫之职。燕达有二子,即燕好学,燕好问。靖康二年(1126年)燕达去世,建炎时(1227年)燕好学扶丧回千,燕好问随帝南渡。燕汉翊至元一十四年(1277年)进士、燕淑和元延祐二年(1315)进士。
    又据《湖南张家界三家关燕氏族谱》记载:谱中称燕伋公为伋祖。而《沐王府燕氏世系年鉴》中也将燕达公视为同族,其后于明初由淞江、嘉兴、湖州、杭州等地迁至京杭大运河以西,淮河以南,范公堤一带,这更加证实了燕伋公是燕召公的后裔。
    由此可知,燕伋公应是姬姓燕氏,是召公姬奭封燕之侯五世公族之后,是回迁故地岐山以西(千阳)姬姓燕氏的重要分支,其后根据目前掌握的资料,大致集中在西秦和京杭大运河以西,淮河以南,范公堤一带。
    综上所述,本篇笔者对燕伋公的源流及其后裔进行了探讨性的分析,然而进入秦汉以后的燕姓又是怎样的呢?请看下篇《宜城侯—燕仓》。
    附资料来源;《千阳地方志》、《沐王府燕氏世系年鉴》、《燕氏家谱》。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