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文化:字辈略谈
- 中华燕氏网 2017年9月11日 燕飞编辑
字辈是一个家族重要的“礼制”,也是寻根对谱的一个重要依据。某一姓氏宗亲如果要实现全国联谱,也势必在“字辈”上进行考证、统一。因此,了解“字辈”及其相关知识尤为重要。
一、关于“字辈”
1. 何为“字辈”
自古以来,基本上每一个家族,每一个姓氏都会有一份字辈;它是中国古代特殊的一种“礼制”;用来区别长幼尊序,方便大家从名字中就可以看出怎么称呼,也避免了后代取了祖先的名字,或者同辈之间有重名的尴尬;一般字辈对男孩子的要求比较高,对女孩子要求比较随意;取名字的时候,一般都是按字辈来取。
然而,因为各种原因,自五六十年代以来,导致大家对字辈很陌生,尤其是年轻人一代;今天,就带大家来重新认识一下字辈。
2.字辈是怎么来的?
字辈也叫做字派,有的地方也叫作班字,是家族用来区分家族辈分的字,往往是家族祖先长老制定的,用来规定后世的子孙后代的辈分。一般辈分都能用十几代。中国最正式的辈分表,应该是唐朝韩愈所写的韩式族谱。而如果字辈用完了,则由家族权高望重的人来商量接着重新谱写一份,来传给后代。
3.字辈的形式是什么样的?
许多家族的字辈往往是一首类似于五言四言的类诗体,譬如燕氏族谱五言格式字辈:永世文忠德,朝廷万代相,国正天兴顺,官清民志安,余良烈风启。燕氏族谱四言格式字辈:绍宗起序,学正为良,道德明立,远源泽长等。
还有的不少以对联形式存在的,最早的就是赵匡胤为其后代拟定的字辈加上自己的匡字组成一副对联:匡德惟从世令子,伯师希与孟由宜。
4.同姓之间的字辈都一样吗
有不少人都疑问,我们都是一个姓,为什么字辈不一样呢?其实这是必然的,虽然天下同姓有可能都是一个老祖宗繁衍下来的,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不少家族分散到全国各地乃至海外,就会形成新的族群,特别是经过几百年的信息不通,导致即使同姓也少有同字辈这一情况。因此,不同地方同一个姓氏的字辈也是不一样的。这点与燕氏“大分散、小聚居”的情况一致,各地字辈鲜有相同的。
5.辈分不仅仅存在家族族谱中
关于辈分这种制度其实不仅仅只是家族中用过的,在其他地方也有不少的应用;相声界自第四代开始,字辈为:德寿宝文明。比如:已故相声大师马三立是寿字辈的;已故大师侯宝林是宝字辈的;已故大师马季是文字辈的;相声演员郭德纲是明字辈;相声名家冯巩也是明字辈的。而郭德纲又给他徒弟们排了一个辈分,“云鹤九霄,龙腾四海”八科,比如岳云鹏,闫鹤翔等等,但其实他这不算辈分排名,只是为了好记而已。
字辈应该说是一部完整家谱不可或缺的部分,是一个家族的印记。通过字辈可以把两个不认识的人团结到一块儿,可以使陌生人之间产生突如其来的亲切感;更能够增强各群体间的凝聚力。
字辈作为姓氏文化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将它很好地继承和发扬下去。
二、如何续“字辈”
1、家谱中的行辈字派
行辈字派又叫祧字,是以之人名并区分辈分、排行的一些字。 行辈字派在进入家谱前发展了很长时间。作用是巩固宗族姓氏范畴内的姓。行辈字派, 系一姓家族繁衍的伦理规范和文化密码,也是华夏民族中普遍存在的宗法制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宋以来,编纂族谱最重要的是确定字派,并规定族人为儿孙起名,均应与族谱中先祖定下的字派相对应,不可越雷池。
姓是部落的名称,每个人用同一个姓,表示都是此家族里的人。后来种族繁衍、 人口扩大,家族越分越多,又出现了氏,氏是姓下面的分支。秦汉以后,姓氏合一, 门阀制度兴起,社会中很讲门第观念和家族出身,这时人们就考虑用名字来表示行辈。
2、行辈字派的字。常用表示排行的字有长、次、幼、少、元等, 同先秦时期在名中表示排行的字孟(伯)、仲、叔、季等作用一样,且一般在字中第一 个字。长、元即排行第一,为长子,如晋朝王悦字长豫、桓温字元子、汉司马相如字长卿、徐庶字元直等;次,次子之意,排行第二,如孔子字仲尼,即知他排行老二, 故亦有人呼之为孔老二。《史记.孔子世家》:孔子生鲤,字伯鱼,说明鲤为老大。
幼和稚为小儿子意,排行最末,如东吴孙坚字文台,其幼弟孙静字幼台,东晋葛洪字稚川,三国蜀马谡字幼常等;少,为弟之意,如东汉许荆上有兄长,字少张。魏晋以后,人们逐渐把表示行辈的字从字转向名,这就是现在的家谱中一般的行辈字派了。唐杜甫有两个儿子分别叫宗文、宗武,宋三苏中苏轼与苏辙是兄弟。他们也代表了行辈字派的两种主要形式。
行辈字派是对各辈人名中的用字的限定。如某一辈人的名中都用“明”字, 另一辈都用“德”字等。孔氏家族的行辈字派从思晦开始,他规定下一辈均用“克” 字。再往下各辈依次在名中用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衍、兴、毓、 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等。 现在在台湾的孔德成先生是孔子的77代孙。
行辈字派一般都由家族中某位名人制定,很多都编成几句吉祥话,有的文人甚至写成诗。如浙江《唐氏宗谱》的行辈字派是“福禄永昌隆,和良端世美,才智瑞宁聪”。湖北《汪氏宗谱》的行辈字派是“正大光明,成先于后,世泽延长,齐家有猷”。
行辈字派有用在名字的头一个字,也有用在后一个字的,前一种居多。行辈字派快要用完的时候,就由家族中德高望重的族长(有的族由修谱理事会集体研究)再次将其延长。
这种行辈字派对人名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使双字名增多,这种行辈字派只能起双字名。但其中一个字属于行辈字派,族内同辈人都用这个字,且社会上可入行辈字派的字并不很多,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双字名,只是带有家族标志的单字名。所以行辈字派又往往会造成文义不通的名字和冷字僻名,这是由于宗谱既强调行辈关系,就十分重视名讳,不允许出现重名。
行辈字派是用人名用字的偏旁作出规定。像《红楼梦》里贾家第二代都用 “人’旁,第三代用“夂”旁,第四代都用“王”旁,第五代都用草字头,如贾代善----贾敬----贾珍----贾蓉,这种行辈字派的选择用字范围似乎更宽泛一些,但是一代一代用下来,为数有限的偏旁也就所剩不多了,而有一些偏旁仍旧是字少或意差,如反犬旁。
3、家谱行辈字派的种类。
第一类是美德或吉祥的字,如德、仁、明、亮、全、有、忠、诚、孝、礼、福、禄、 吉、祥、贤等。
第二类是希望宗族延续和昌盛的,如永、传、昌、盛、兴、延、继、承、世、 多等。
第三类是怀念先祖和歌颂皇天恩德的,如泽、祖、显、荣、恩、锡、启、先等。 这也限制了行辈字派的用字。
3、家谱行辈字派选字要求
谱牒在宋元以后在中层以上的家族中大为风行,甚至影响到皇族。清廷皇室的行辈字派是两种方法并用,像雍正皇帝一辈的名的第一个字都是“胤”。乾隆皇帝一辈都是“弘”字,后面用“日”旁字。乾隆、道光、咸丰皇帝还 分别规定了四个行辈字派:永、绵、奕、载、溥、毓、垣、启、兼、岂、增、祺。
据《谱牒学研究)载,宋太宗赵匡胤立了13个范字:“德、惟、从、世、令、子、伯、师、希、与、孟、由、宜”,加上“匡”共14字,这是目前所见最早的具有完整意义上的行辈字派。无疑,订立行辈字派,既要考虑其意义,又要照顾读音,字形适宜 人名,而且还可以与大量的字组合成名,不至于因人多而重名。因之,选字的原则, 首先是从宗族的美德吉祥、宗族源流、繁衍昌盛或感怀先祖皇天恩德等方面选字。其次是用既朗朗上口又易于记忆的类似于诗歌形式的字句。如吉祥喜庆的四言体、五言体或七言体不等。
四言体示例:贺龙元帅家族的先人贺从先,明末从军人湘。从第四代起,贺氏宗 族即以“大廷良土,文学兴邦,光宗耀祖,世代永昌”四句四言体吉祥字排辈。
五言体示例:浙江《唐氏宗谱》的行辈字派是“福禄永昌隆,和良端世美,才智瑞宁聪”。
七言体示例:云南赵氏一支家谱字派(部分)为“振国廷相连此德,全家兴世开宏恩”。黄氏新总派诗曰“水源木本绍薪传,再订宗盟万亿年。金碧辉煌光日月,枝柯繁衍寿山川。诗书美继箕裘远,冠冕声蜚甲弟先。昭代升平安乐土,同根共庇庆绵延”。
历史上还有另外一些更为宽泛的行辈字派。如明太祖朱元璋给每个儿子定了一个辈分表,每个表20个字,从他的孙子开始依次向下起名字。且又规定,从子辈起,每五个字辈的命名,以五行顺序,在同辈之内依次以偏旁部首命名。顺序是:木一火一 土一金—水,轮回旋转。
分享按钮>>【赵氏网新闻】‘好传统,好家风’珠海斗门南门村互助会
>>明嘉靖八年燕氏族谱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