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入滇两条干线---普安道和乌撒道

    中华燕氏网 2022/5/11 15:10:03 腾讯网


    编者按:编辑转发关于明初入滇两条干线——普安道和乌撒道之内容,目的在于了解明初明军挺进云南的路径,对弄清乌蒙山区域燕氏源流及其迁徙分布,有一定帮助,供大家参考。(本文内容来源腾讯网)

    明初从应天府(今南京)进入云南主要有两条路线,即东路普安道与西路乌撒道。普安道与乌撒道,就是洪武十四年(1381)明军挺进云南的路线,也是明朝后来经营西南边疆云南的两条主要干线。云南地处西南边疆前沿,是边疆经营的重点,因此,明朝重兵护卫两条驿道,保障交通大动脉畅通。洪武十五年(1382)正月,明朝设置贵州都司及云南左右前后等卫,又置普定、黄平、建昌、东川、乌撒、普安、水西、乌蒙(后改置毕节卫)、芒部(随即改设芒部府)、尾洒(后改置安南卫)等卫,之后又调整了两条驿道的护卫力量。

    1、东路普安道:由湘入滇,即东路普安道,又称“一线路”,是元朝中后期连接湖广与云南的一条重要驿道。普安道自辰州(今湖南沅陵)出发,经沅州(今湖南芷江)、新晃(湖南新晃)、玉屏(贵州玉屏)、镇远(贵州镇远)、偏桥(今贵州施秉)、兴隆(今贵州黄平)、清平(今贵州凯里市炉山镇清平)、平越(今贵州福泉市马场坪)、新添(今贵州贵定)、龙里(贵州龙里)、贵州(今贵州贵阳)、威清(今贵州清镇)、平坝(贵州平坝)、普定(今贵州安顺)、安庄(今贵州镇宁)、关岭(贵州关岭)、查城(今贵州关岭县永宁)、安南(今贵州晴隆)、普安(贵州普安)、亦资孔(今贵州盘州市亦资孔)、平夷(今云南富源)、交水(今云南沾益)、南宁(今云南曲靖)、马龙(云南马龙)、杨林(云南杨林),到达中庆(今云南昆明)。这条驿道沿线,在今贵州境内多为苗疆,有学者称贵州境内驿道沿线为苗疆走廊。明朝在贵州遍设卫所,卫所多沿此驿道东西向排列在一条线上,主要目的就是保障贵州境内“一线路”畅通。

    2、西路乌撒道:由蜀入滇,最初始于秦开“五尺道”(南方丝绸之路),北起今四川宜宾(宜宾为长江第一城),途经今云南水富、盐津滩头、盐津县城、盐津豆沙关、大关、昭阳、鲁甸、沾益等,南至今云南曲靖。汉时西南夷道、僰道、唐代石门关道,均在“五尺道”基础上开拓。其中,云南盐津县豆沙关(古称石门关)是古代由蜀入滇的第一道险关(今存古道遗迹)。元朝在石门关道基础上建设“乌蒙道”驿路。由于从盐津滩头(古为老雅乙抹滩头站)沿横江入金沙江航道“乌蒙水路险恶”,因此元末将道路东移,经乌撒(今贵州威宁)至泸州与长江航道相接,基本形成“乌撒道”。明朝于洪武四年(1371)平定四川,泸州以其优良的地理条件成为利用长江水道连接云贵的重要码头,从泸州接续“乌撒道”便可深入云南。元末泸州至永宁(今四川叙永)为陆路,明初整治永宁河道,使泸州至叙永间成为漕运水路。陆路自今四川叙永起,经叙永摩尼至赤水镇渡过赤水河,南行经贵州毕节、威宁、到达云南沾益。

    3、明朝,由湘入滇的普安道、由蜀入滇的乌撒道,进入云南沾益后就合为一条驿道,自今云南沾益起,经曲靖、马龙、杨林,到达昆明。长江—乌撒道全线2800多公里,其中至少有2200公里为水路,只有四川永宁至云南沾益600余公里为陆路。若经西路普安道(一线路)入云南,有2500多公里陆路,运输军需物资全靠人背马驮。因此,明朝对两条干线的功能划分:乌撒道以接续长江航运的军需物资运输为主,普安道(一线路)以官、军、商旅和朝贡使团人员通行为主。明朝永乐十一年(1413)建立贵州布政司,贵州正式立省。云南历来为战略要地,东部与贵州、广西为邻,北部与四川相连,西北部紧依西藏,西部与缅甸国接壤,南部和老挝、越南等国毗邻。明朝在乌撒道上设置4卫1所(又称贵州西四卫),加强了乌撒道干线的交通设施建设,设置驿、站、堡、铺,由贵州都司统辖管控,有力地保障了明朝中央在西南边疆云南发生的捍卫国家统一、巩固边疆领土完整的重要战事,维护了西南边疆云南的稳定。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