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燕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燕氏论坛 >> 公告 >> 浏览主题 版主:ycdt(燕飞)
 
 燕氏文化   女性风采   站长信箱   信息之窗   寻根问祖   企业平台   会员   公告   家谱字辈   古今名流   七嘴八舌   功德簿  全部分类
  主 题: 第二届燕氏宗亲会文件资料之一《工作报告》 已阅:4149 / 回复:3(楼主)

继承召公精神  弘扬燕氏文化
                                  努力开创宗亲联谊新局面

               ——在第二届中华燕氏宗亲联谊会会议上的报告
                                    燕 力
                              2011年10月3日
各位宗亲代表: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总结前三年的工作,继承召公精神,弘扬燕氏文化,谋划今后五年宗亲联谊工作的目标和措施,努力开创宗亲联谊新局面。
    下面我向大会做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
    一、三年工作的回顾
    2008年以来,广大燕氏宗亲以《中华燕氏宗亲联谊会章程》为指导,遵循“长幼有序、耕读传家、敬德效国、兴宗福达”的愿景,积极开展宗亲联谊工作,燕氏文化得到了进一步弘扬;宗亲团结进一步加强;资源整合有序推进,形成了关心宗亲事业和支持宗族文化建设的好局面,在中华姓氏领域具有一定的影响。
  (一)、打基础,大力加强网站建设
2008年10月1日至3日,中华首届燕氏宗亲联谊会在水电之都---湖北宜昌隆重召开,全国十八省、市55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大会讨论通过了《中华燕氏宗亲联谊会的章程》;选举产生了中华首届燕氏宗亲联谊会理事会理事和顾问委员会委员;选举产生了中华首届燕氏宗亲联谊会理事会机构组成人员和顾问委员会机构组成人员;决定了理事会副秘书长人选;讨论通过了《中华首届燕氏宗亲联谊会决议》;讨论了族谱编制、燕氏宗亲网站的建立等工作,这是一次历史性的会议,是几千年来燕氏宗亲的一次伟大创举。
    2008年12月8日,中华燕氏网正式开通,为各地的燕氏宗亲的相互交流、联络宗亲感情、收集信息提供了平台。三年来先后建立15个QQ群,群人数超过千人;有千余人成为燕氏网站或者燕氏论坛的注册会员;通过网站与全国25省、市、区的燕氏宗亲建立了联系;网站先后刊登燕氏宗亲联谊活动、整理燕氏历史、报道各地燕氏信息等文章一千余篇,成为燕氏宗亲了解燕氏历史、各地燕氏信息及宗亲联谊活动的窗口。
    2008年12月20日,中华燕氏宗亲联谊会第一个分会——山东省分会在山东广饶成立,选举产生了山东省分会会长、常务副会长、副会长、秘书长。随后江苏、湖北等八个分会相继成立。山西、河北等省、市(区)分会正在筹备之中,9个分会的相继成立标志着中华燕氏宗亲联谊工作在全国逐步展开。
   (二)、做实事,彰显团结互助精神。
    宗亲会自成立以来,我们以《中华燕氏宗亲联谊会章程》为指导,广泛开展了走访宗亲、慰问宗亲、资助贫困大学生等活动。
    三年来,宗亲会主要负责人指导并参加了9个分会的成立大会;先后拜访了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电力公司总经理燕福龙;一级美术师燕杰;现代哲学家燕国桢;著名心理学家燕国材;黑龙江音协主席燕鹏;西北综合勘察设计研究院院长燕建龙等国内燕姓知名人士;先后赴四川、陕西等地走访看望燕氏宗亲。
    三年来,宗亲会先后组织慰问了湖南的燕晓春宗亲、陕西的燕振东宗亲、安徽的燕斌信宗亲等;为沉痛悼念宗亲会的创始人之一、湖南分会的开拓者燕晓春宗亲,宗亲会暨湖南分会为燕晓春宗亲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为沉痛悼念陕西分会的创始人之一燕振东宗亲,宗亲会委托陕西分会办理了燕振东宗亲的丧事;为沉痛悼念燕氏宗亲的优秀代表——湖北江陵县舍己救人英雄燕飞宗亲,宗亲会负责人专程赴湖北江陵县七星村三组看望了舍己救人英雄燕飞宗亲的父母、妻儿,并送去慰问金1000元。
    三年来宗亲会先后对燕雪晴等七名贫困大学生进行了适当的资助,共资助资金四万五千六百元,其中:宗亲会资助六千五百元、湖北宗亲资助二万六千一百元、湖南宗亲资助八千二百元、四川宗亲资助四千八百元。
    这些活动的开展,在燕氏宗亲产生了积极地影响,展现了燕氏宗亲的精诚团结、互助、互爱的美德。


作者:ycdt (2011/10/10 9:15:48)   回复此贴
  回复 楼主:第二届燕氏宗亲会文件.. 第 1 楼

(三)、理谱系、铭记先祖召公恩德
    根据2009年人口普查结果,燕姓在我国分布很广,大陆所有省市自治区都有燕姓居住,主要分布在山东、安徽、河南等地,人口约42万,山东省第一,约5万,河南省次之,约3万,西藏最少仅有20多人。
   三年来,为进一步弄清燕氏的来源、迁徙、繁衍及分布情况,宗亲会利用信息联络平台窗口——网站,在广大宗亲的支持下,整理编辑出版了融合燕氏文化的燕氏通信录、燕氏族谱大赋、燕氏愿景、燕国历史资料44篇、迁徙文考12篇、收集各地燕氏信息160余条,先后刊登了:湖南武陵源、河南济源白涧、山东荷泽、江苏沛县、四川长宁、陕西户县、山东广饶、山东泰安、安徽涡阳、山东文登、湖北宣恩、河南濉县、江西德安、湖北汉阳、湖北荆州、江西南昌、陕西阎良、陕西榆林、福建将乐等地燕氏族(家)谱,综合各地燕氏族(家)谱的记载,初步清楚了燕氏的来源、迁徙、繁衍及现状。
    三年来,各地在成立宗亲分会的同时,均以不同的形式缅怀先祖召公之遗德。其中河南分会在成立前在三门峡市甘棠苑举行了隆重祭祖仪式;湖南分会耗资60余万元修建武陵源燕氏祠堂;江西永修燕坊镇燕坊村的燕氏祠堂2010年5月举行了先祖铜像揭牌仪式;四川、山东、陕西等地在清明节期间先后开展了扫墓祭祖活动。
    上述成绩的取得,是全体燕氏宗亲共同努力、关心、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中华燕氏宗亲联谊会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宗亲代表:
    三年来,我们认真领会胡***主席“与时俱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以秉承先祖遗德,弘扬燕氏文化为主线,开展了一些切实有效的宗亲联谊活动,得到广大宗亲的好评。但是我们也要充分认识到,三年来,我们的工作还存在这样和那样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对宗亲会认识不足,遵守履行章程权力与义务不够;二是各地工作开展不平衡,有些地方工作迟缓,力度不大,分会尚未成立;三是人员交流、资源整合、资源共享尚待加强。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
    二、今后五年的主要工作
   (一)、提高开展宗亲联谊工作的认识
古人云“人有宗族犹树之枝叶相附,水之流派相通。树无枝叶,枯木耳;水无流派,涔蹄耳。此而望其苍苍郁郁、浩浩混混,势有不能。宗族之关系于人大矣哉!”
    古人将宗族比之树木,比之江河,十分确切。人的存在必须有赖于群体的存在;尤其人是一种高等的社会动物,人类社会是一个庞大的有机体,密切相关,互相依存。中国文明五千年,“久分必合,久合必分……”万变不离其宗,天翻地覆也终究毁灭不了一个大中国。中国的稳定,就其根本原因,就是有赖于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宗族文化。宗族的历史就是宗谱,各个姓氏的宗谱都记载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宗族的活动场所是宗祠,以此开展纪念活动、教育活动、联谊活动,维系宗族的存在与发展。
    宗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瑰宝、国粹!是中华民族长期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保持五千年灿烂民族文化的根本保证,中华民族最终没有罹遭灭族之灾,一切的一切都有赖于宗族文化。因此,对于我们民族悠久的宗族文化、不可多得的民族遗产,我们决不能够随便抛弃,相反,我们应该代代相传,不断地继承、发扬、光大!
    我们的始祖召公是一位大贤大德的人,他“劳一身而不劳百姓”的言行和“敬德保民”的思想被万世敬仰。孔子曰:“思其人,爱其树,尊其人,敬其位,道也。”老子颂:“圣人无心常以百姓心为心。”召公是清正之源、勤政之根、廉吏之祖,民族之魂。燕氏宗族文化自始祖召公至今三千余年,召公“德政教化、亲政爱民”的精神,形成了具有历史特点的燕氏文化,表现为: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贡献一切的献身精神;见义勇为、奋不顾身、大义凛然的勇气和胆气;为正义、为真理而斗争,舍生取义的气节;重信义,言必信、行必果;重德行,重名誉,但绝不务虚名;轻生死,但不逞匹夫之勇;立足现实,重视实际,朴实无华;立身行事,讲究脚踏实地、循序渐进,鄙视华而不实的作风。这些文化特点的内涵对促进中国文化的形成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至今都有现实意义。
    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对宗亲工作的认识,树立“先大家后小家”的思想,把燕氏宗亲工作当做自己的事来做,教育燕氏宗亲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令。热爱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热爱燕氏家族,更好地继承先祖精神,不断弘扬燕氏文化。

作者:ycdt (2011/10/10 9:18:19)   回复此贴
  回复 楼主:第二届燕氏宗亲会文件.. 第 2 楼

(二)、积极开展燕氏宗族文化建设。
    燕氏文化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影响深远。要加强对燕氏宗族文化的挖掘、整理,使之发扬光大。根据全国燕氏分散的特点,组建燕氏文化研究中心,吸收有一定文化素质、具有燕氏文化研究基础的宗亲,参与到研究中心的工作。
    燕氏文化研究中心和各分会要组织研究人员及时收集、整理、编辑各地燕氏宗族文化素材,每月在燕氏网站上发表一篇研究讨论性的文章,扩大燕氏文化在中华姓氏文化中的影响力。同时,要广泛开展与相关文化研究组织交流、合作,取长补短,共同探讨燕氏文化的内涵、历史作用及现实意义。
    要继续完善燕氏网站建设,提高网站管理水平,选拔具有一定文化水平、专业技能并且热爱宗亲事业的宗亲参与网站管理;大力宣传燕氏文化、燕姓人物、燕氏企业;及时报道各地宗亲联谊动态、祭祖活动;确保网站内容健康,使网站真正成为广大宗亲了解燕氏文化、燕氏动态、交流联谊、获取信息的窗口;加强与其它姓氏网站的交流协作,吸取他姓网站之长,补燕氏网站之短,不断更新、丰富网站内容。
    要积极开展全国燕氏联谱工作,理顺世系关系。全国联谱工作是一项艰巨而繁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急不得,等不得,慢不得,只能一步一个脚印的抓下去。由于历史久远,全国联谱工作应循序渐进,采取“从小到大,以点到面,先分后合,逐步实现”的办法;即先从组(居委会)、村、乡、县做起,逐步形成由点到面的链接,由支系到总系的并轨,由各地区到省到全国的统一。联谱是一项细致的工作,应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科学的工作方法,加强调查研究,通过走访、收集、整理,形成经得起历史检验、祥实可靠的燕氏族谱。
    联谱工作是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大量的资金,各分会要积极筹措资金,采用企业赞助、个人资助等办法,为联谱工作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和经费保证。各分会及地区在收集或者整理族谱的过程中,要密切合作,如果需要其他地区或者分会组织配合的,其他分会及地区应该积极协助、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不允许不理不踩,相互推诿。
    各地区要高度重视联谱工作,积极推荐一批有经验、有能力的宗亲组建燕氏联谱委员会。同时各分会成立燕氏联谱工作组,由分会常务副会长担任组长,其组成人员由各分会根据各地区的特点挑选,力争五年内燕氏谱系初步完成
  (三)、努力开创宗亲事业新局面
秉承先祖召公精神,弘扬燕氏宗族文化,振兴燕氏家族是广大宗亲共同的责任。我们知道燕氏是由不同的燕姓人员组成的,热爱燕氏就是热爱燕氏文化、热爱社会、热爱自己。因此,凡是为燕氏添砖加瓦的事;凡是有利于燕氏形象的事;凡是有利于燕氏富裕、提高整体素质的事,我们都要努力去做,并且要做好。
    一是要宗亲会成立助学帮困基金会,制定助学帮困制度及其办法,上下联动,统一协调,从根本上保证所有燕氏宗亲有书读、有饭吃。良好的教育是提升燕氏宗亲整体素质的必由之路,只有整体素质的提高,才能使燕姓为人类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才能实现燕姓价值,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燕姓要发展,关键在教育。要让燕姓孩子都受到良好教育,只要能读,就不能辍学,受教育者不能低于高中文化程度;继续开展扶持贫困大学生的活动,不让一名燕姓贫困大学生因贫困而放弃上大学,在申报贫困大学生的材料中,要真实可信,不可弄虚作假;鼓励燕姓学生努力学习,对成绩特别优秀并考入国家“985工程 ”和“211工程 ”重点大学的应届大学生实行适当奖励。
    二是要树立“族兴我荣,族贫我耻”的思想,真心实意地帮助贫困燕姓家庭或者燕姓族人,要尽快让他们从贫困中走向富裕。扶贫济困要有自己的事自己尽量先解决的理念,各家庭成员要先解决自己家庭兄弟姐妹贫困问题,近邻帮近邻,各地区可采用有重点扶持或者救济,同时贫困宗亲要发扬自主创业的精神,切勿等、靠、要,把自己的命运寄托在别人身上。
    助学、扶贫需要资金物质做保证,我们真诚希望燕氏企业及经济组织和有经济能力的宗亲对优秀贫困学生实施适当资助,贫困学生应发奋图强,完成学业的同时应充分发挥自身的特长积极参与勤工俭学,解决学习费用;扶贫帮困要逐步走向变输血为造血的良性循环道路,有条件的燕氏企业、在招用人员上向燕姓人员倾斜,贫困燕姓人员也要振奋精神,自强自立。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模式的改变,我们要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工具,建立燕氏企业信息平台,沟通各地燕氏企业之间的联系;组织燕氏企业之间的交往,相互帮助,做到信息、资源共享,提高燕氏族人的综合素质,加强燕氏之间的协作,做强做大燕氏企业,扩大燕氏影响力。力争燕氏企业走向世界。

作者:ycdt (2011/10/10 9:21:20)   回复此贴
  回复 楼主:第二届燕氏宗亲会文件.. 第 3 楼

各位宗亲:本次会议得到了山东分会大力支持,他们为这次会议的成功召开付出了辛勤劳动。在此,我代表中华燕氏宗亲会和出席这次会议的全体代表,表示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新的五年,宗亲会的任务艰巨而繁重,肩负的使命重大而光荣。各分会、分会筹备会以及广大的宗亲,一定要在遵守国家法律、法令的前提下,以《中华燕氏宗亲联谊会章程》为指导,密切宗亲关系、团结奋进、努力工作,继承召公精神,弘扬燕氏文化,为开创宗亲事业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作者:ycdt (2011/10/10 9:22:24)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3 每页5条 当前1/1页 [1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21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21)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燕氏论坛  执行时间:752.0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燕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