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 古县 的 历史文化
- 中华冀氏网 2009年2月11日 尧文化
浅谈古县的历史文化
发布时间:07-11-23 16:27:59 作 者: 浏览07-11-23 16:27:59次
诉仍供水,决河排山横泣成,广袤活野顿废业,桑麻自此绝根萌。”甚至常发生“河伯娶民居”的灾难。至于在4000年前大禹治水时代,这里的山川水情又是什么样子,恐怕我们现代人更难以想象了。由此看来,大禹治水,功始于岳阳的记载,决不可能是空穴来风。而大禹治水所表现出的大公无私,艰苦奋斗的精神,民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岳阳人同自然灾害进行坚决的斗争。
相敬如宾的冀缺夫妇
周武王的儿子成王即位后,经过东征,攻灭了尧后裔建立的唐国,把他的弟弟叔虞封别这里,后改为晋国。当时山西北部、中部、西部是少数民族戎犾占统治地位的游牧地区。经过几代发展,晋国逐步强盛起来,到晋献公(公元前676---前651年)时,一方面剪除了一批和自己对立的公族,任用亲信,巩固内部,另一方面积极向外发展,陆续攻灭了耿、霍、魏、虞、虢等西周封国,又战胜了骊戎,打败北狄,统一了山西南部,势力发展到黄河南岸和西岸。在春秋之初,晋国就已经成为北方地区政治经济的重心之一。晋国君为了巩固发展自己的势力,也把一部分地盘分封给自己的亲信作采邑。大夫郤芮,深得晋献公信任,晋献公就把郤芮的家乡冀氏(今属安泽县)一带封给他,作为他的采邑。后来郤芮因罪被杀,封地被收回,他的儿子郤缺也被降为庶人,回到家乡,参加劳动,“耕于冀野”。郤缺,即郤成子,因其父封于冀氏,变称冀缺。
到了晋文公时,一个叫臼季的官员,奉命外出,在冀氏村外见到冀缺在地里劳动,其妻前去送饭,夫妻二人相敬如宾。回朝后,臼季就向晋文公推荐说:像冀缺这样一个敬重妻子而妻子又敬重他的人,他的品德一定很高尚。用这样有品德的人办公家的事,还不是一心为公吗。于是,晋文公就任命冀缺为下军大夫。冀缺恪尽职守,作战勇敢,带兵俘虏了白狄首领,被晋文公升为卿,并重新获得冀氏一带的封地。到晋成公六年(公元前601年),冀缺进一步执掌了国政大权。冀缺卒于晋景公三年(前597年)。晋国从晋文公(前636---前628年)开始称霸,其后直到晋顷公,历十世,近130年一直是华夏盟主。郤氏家族为晋国称霸,也立下了赫赫功劳。缺子郤克成为晋国有名的三位元帅之一。郤至为温大夫,厉公时曾佐新军。郤至“有才辩,为使有礼,谋事有智,临戎有文”。他得到的采邑也更多更大。《国语·晋语》说郤至“其富半公室,其家半之军”。
因为冀缺是冀氏人,又封于冀,他们夫妇相敬如宾的故事在岳阳县历代县老中都有记载,备受称赞。县志为冀缺专门立传。称赞“冀缺之敬,尤保身、康家、宁国之善物也。”在县城的文庙里,供奉华夏历代先贤的地方,冀缺占有显著的位置。在其故乡冀氏,后人还为冀缺修了庙,立了碑,历代知县到任后,总要到冀氏拜谒古迹,在任内倡导发扬冀缺夫妇的“风徽”。冀缺午后2000多年的明万历年间,岳阳知县王协梦(1578年蒞任)到冀氏寻访古迹,曾作诗《过郤大夫故里有感》,其中诗句有:“碑磨字迹成燕圃,庙记垣墉余种田。”“我来守土司风纪,敢效因循没大贤。”可见,当时庙还在,碑还在,只是庙的院墙倒塌,碑的字迹模糊了。康熙年知县趙时可作诗《郤缺故里》:“躬耕非所羡,敬德是传人。一饭存夫妇,千秋拜吏民。里从官爵古,山似耨时贫。为问郊原上,风徽可再亲。”诗中盛赞了冀缺夫妇的“敬德”,是值得广大官民永远学习的,并表示要在岳阳发扬其“风徽”,即美好的风范品德。在历史上,外地一些游客也常慕名而至。康熙年间,河北举人赵董拜访冀氏后,也曾赋诗《冀缺妻馌耕处》,诗句中有“冀氏城荒蔓草黄,当年清迹怅茫茫”。“鸿案齐眉追淑范,鹿车共挽续遗芳。”虽然古迹已看不清楚,令人遗憾,但是夫妻相敬的美好榜样应当继续下来。清代平阳知府吴用光,在为岳阳县志写的序言中说,岳阳属尧都近畿,风腴而俗淳,传到末世
分享按钮>> [冀氏族谱]山西平遥冀氏宗谱四卷
>>冀氏名人---冀国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