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氏文化古迹】尚可喜与《红楼梦》
- 中华尚氏网 2020年5月10日 尚广义
清平南敬亲王尚可喜与《红楼梦》
一部《红楼梦》,几代红楼迷。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红楼在何方?梦醒在何时?三春入梦去,深秋初醒来。
本人是司法系统一名工作人员,也是《红楼梦》爱好者。几年来,有几个问题时常困绕着我:《红楼梦》里描写的贾家历史上有没有?“荣国府”、《宁国府》、《大观园》现实中有没有?如果有,有没有史料可以证明?带着这些疑问,我打破传统思维模式,通过查阅大量关于《红楼梦》的文学资料及历史资料,发现《红楼梦》确实隐藏着中国封建社会一个大家族的兴衰历程。它既不是曹家也不是爱新觉罗家族;它是谁家?作者又是用什么方法构思的呢?在这里,我声明一下:我只是把《红楼梦》有关的文字和历史资料呈献给大家,尽可能不妄加评论,猜度。聪明的你会做出判断的。本文的宗旨是:以事实说话!
《红楼梦》创作方法
正如贾戎本第一回凡例中写到:作者自云:“因曾经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本书系作者依据自己“半生”所见、所闻、所历的真实事件加工创作而成。人物原型不一定是同一时期、同一辈分、生活在同一个地方的一群人。作者只是把他所知道的时间跨越几十年的人物、事件压缩到同一个时期、同一个地方、同一个空间来进行创作的。其中必然存在着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这也是《红楼梦》中,一些时间、地点前后存在矛盾的原因。
《红楼梦》成书于乾隆时期,但是动手写作是那个时期吗?正如第一回写到“后来,又不知过了几世几劫,因有个空空道人访道求仙、忽从这大荒山无稽崖清埂峰下经过,忽然一大块石上字迹分明,编述历历------方从头至尾抄录下来,问世传奇。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曰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目《金陵十二衩》”是不是指初稿已经很早就完了,只是完稿面世时间晚了“几世几劫”?《红楼梦》书名很多,是不是反映该书的创作经历了很多个时期?
下面本人根据《红楼梦》原文结合历史真实事件来揭示《红楼梦》的真实故事。
“贾家”是什么家族
我们看第十五回北静王水溶与贾政的一段对话:水溶向贾政笑道:“令郎(贾宝玉)真乃龙驹凤雏,非小王在世翁前唐突,将来“雏风清于老风声未可量也。”贾政忙陪笑道:“犬子岂敢谬承金奖,赖藩郡余桢,果如是言,亦荫生辈之幸矣。”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宝玉“乃龙驹凤雏”,不是一般贵族家庭的孩子,至少应是王爷的后代。“赖藩郡余桢”说明贾家原来是藩王,现在不是了。那么,清朝的藩王都是谁呢?我们知道有四大藩王,他们是:定南王――孔有德;平西王――吴三桂;靖南王――耿精忠;平南王――尚可喜。
他们四家分别是什么情况呢?
定南王――孔有德顺治三年(1646)授平南大将军,进攻南明永历政权。五年,改封定南王,出征广西。九年,被李定国围困在桂林,兵败自杀。唯一幸存的女儿孔四贞,则被孝庄皇后收为养女。后其夫孙延龄参与“三藩之乱”后被吴三桂的军队杀掉了,没有后代。平西王――吴三桂康熙十二年(1673)十一月在云南叛乱。康熙十七年(1678),吴三桂称帝衡州(衡阳),不久病死。其孙吴世蹯被拥立继帝位,改元洪化。康熙二十年(1681),清军从四川、贵州、广西三路入滇。三月包围昆明,十月攻入城,吴世蹯自尽,余众出降。吴三桂的子孙后代被彻底杀光,包括襁褓中的婴儿。靖南王――耿精忠康熙十二年应吴三桂反,十五年复降,二十一年凌迟枭示。二弟耿昭忠忧愤成疾,于康熙二十五年正月卒。其妻多罗郡主早亡,一子嘉祚嗣绝,三弟耿聚忠有后代,但是也不能和《红楼梦》里描写的这么大的家族相提并论。现在就只有平南王――尚可喜了。我们来看看他的家族吧:
尚可喜(1604――1676),字元吉,号震阳。明清之际辽东海州(今辽宁海城)人,祖籍山西。明崇祯五年(1632)任广鹿岛副将。七年(1634)降后清,授总兵官。崇德元年(1636)封智顺王,隶汉军镶蓝旗。从清兵入关,攻李自成军。后随孔有德攻湖广。顺治六年(1649)改封平南王,征广东。后专镇广东,与吴三桂、耿仲明合称清初三藩,康熙十二年(1673)乞归海耕种,为康熙帝所允。旋三藩乱起,其子之信响应【佯附】吴三桂叛乱,尚可喜忧急而死。他死后,其家族怎么样呢?
尚可喜共有二十四房妻妾,册封平南王妃一位,诰封为王夫人或一品夫人六位。共有子三十三人(其中长子尚之忠一出生就过继给兄长尚可进,女三十三人。这三十二个儿子大都在军中任副都统以上的军职,其中以世居京城的第七子尚之隆一脉尤为显赫。虽然在平定“三藩之乱”时,尚之信被赐死;尚之节、尚之英、尚之璜等被处死;但和硕额驸尚之隆在康熙三十年晋封为内大臣。四十一年晋封为管侍卫内大臣。尚之隆很得康熙帝宠信,曾得到他亲赐的匾额对联等物。这一脉因和皇族联姻,其后裔世世代代缙绅联绵、缨繁续。一直到清末,极进显赫之荣!
了解了这段历史,让我们再回到《红楼梦》里看看吧:
《红楼梦》第一回里交代甄士隐的出处是这样说的:“当日地陷东南,这东南一隅有处曰姑苏,有城曰阊门者,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这阊门外有个十里街,,街内有个仁清巷,巷内有个古庙,因地方狭窄,人皆称作葫芦庙。庙旁住着一家乡宦,姓甄,名贵、字士隐。”
“东南”指广东,是真事发生的地方。
下面我们来看看《红楼梦》第二回里雨村与冷子兴的一段话,雨村道:“天地生人,除大仁大恶两种,余者皆无大异。若大仁者,则应运而生,大恶者,则应劫而生。运生世治,劫生世危。尧、舜、禹、汤、文、武、周、召、孔、孟、董、韩、周、程、张、朱,皆应运而生者。蚩尤、共工、桀、纣、始皇、玉莽、曹操、恒温、安禄山、秦桧等,皆应劫而生者。【贾戎侧批:此亦略举大概几人而言。】大仁者,修治天下;大恶者,扰乱天下。清明灵秀,天地之正气,仁者之所乘也;残忍乖僻,天地之邪气,恶者之所乘也------”子兴道:“依你说,成则王侯败者寇”。
这段话暗指“三藩之乱”!
《红楼梦》中描写“荣国府”、“宁国府”、“大观园”,尤其是“宁国府”门前的一对石狮子,它的来历是:清顺治九年(1652),靖南王耿继茂和平南王尚可喜攻下广州,进驻广州旧城。他们利用朝廷拨款,在广州旧城区内开始大兴土木,建造“东西相望,备极雄立”的两座藩王府第。清.平南敬亲王尚可喜在现在的迎宾馆位置建尚王府即《红楼梦》中的“荣国府”,耿继茂在现在的人民公园的那片地面上建耿王府即《红楼梦》中的“宁国府”。靖南王耿继茂性好奢侈,声言:“王府大门的狮子要用白石琢成!”有献媚者建议:“肇庆地区产石最佳!”于是他飞檄至肇庆、高要等地索取。地方官民疲于奔命,经过多方筛选,选定坯石二具。当运载至肇庆峡时,因负荷过重,船和坯石一起沉落于西江河中。只好再次搜索,另行奉上。这一对石狮子来头不小吧!难怪《红楼梦》里刘香莲说:“你们东府里除了那两个石头狮子干净!原来它是用白石琢成!”清.顺治十六年(1659),靖南王耿继茂被朝廷命令镇守福建。由此,耿藩的王府也一变成为“尚之孝府第”,从此两府都是尚家的了。以后尚可喜又在如今西起解放北路迎宾馆――往东囊括整个人民公园的那片地面上,建造起规模宏大富丽堂皇的平南王府。在这里,尚可喜和他的儿子,驻守广州26年。康熙二十二年(1683),封疆大吏将它改为广东的巡抚衙门,作为总揽全省军事、吏治、司法、刑狱大权的所在。乾隆初年,巡抚托恩多在衙门后面建起楼台五座,四面疏浚“小溪引水”,命名为“菜根香轩”。这就是我们熟悉的《红楼梦》中“大观园”。
《红楼梦》第五回里关于十二钗结局的断言:“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勘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这是说英莲。“两地生孤木”都知道是“桂”。自从尚之信投降了【佯附】,就已经注定要灭忙了。吴三桂在康熙十二年十一月首先起兵叛乱,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他以复兴明室相号召,并发布《反清檄文》,伪称所为明朝托孤皇三太子以“寄命”于他,把自己打扮成明朝的忠臣,妄图用谎言来赢得民心,获得支持。一时间,一些叛明降清的武将,一些督抚和提督、总兵等相率附和,以致“伪檄以传,四方向应”,“相率背叛”。康熙十五年(1676)二月二十一日,平南王尚可喜之子尚之信违命不行。永安危急时,先是坐视不救,后虽出师,但密令总兵官“顿兵不进”。尚之信“时而疏请出兵湖南,时而疏请出兵广西,及命下则一兵不发”。此外,尚之信还“冒兵饷,擅杀无罪人”,并“在广东卖官虐民,抄家充饷,重敛横征”。于是康熙十九年(1680)八月即予赐死【康熙出于灭掉强大尚氏家族目的】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咒相逢大梦归”。这几句话是说元春,它一直是红学界没有破解的死结,她是指谁呢?
她便是尚可喜孙女,尚之隆女儿尚佳氏,她嫁给顺治第七子醇亲王隆禧。
隆禧生于顺治十七年四月二十二,十五岁被封为醇亲王,康熙十八年七月十五,年仅二十岁,谥号“靖”。虽留有一腹子,但第二年,即殇。他只有一嫡福晋,是尚可喜之孙女――尚佳氏,但她也在生下孩子后不就去世。那么她去世时多大呢?大概不会比隆禧大。她是不是元春的原型?
“后面便是一所古庙,里面有一美人在内看经独坐。”其判云:“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这是说惜春的。她的原型是谁呢?
平南王尚可喜身为汉人,却投靠清廷并且在岭南一手导演了惨绝人寰的“庚寅之劫”【尚广义观点:此文有误差――因为此时尚可喜已死;笔者原意是想写尚之信导演的吧?那也不符合事实!因为“庚申之变”时,尚之信被押在“五仙观”候审,根本没机会,也不能管得着家里事情,此事完全是李天植一人主张设计打死王国栋;后来康熙出于灭掉强大尚氏家族的政治目的,以尚可喜藩下总兵王国栋、广东巡抚金俊等一些小人、政客陷害尚之信二次‘反乱’说为起因;以‘庚申之变’王国栋被李天植等人‘设计打死’为导火索;以‘尚之信在平叛吴耿叛乱战争中‘督战不利’赐死尚之信】这位手上粘染着几十万广州人鲜血的“平南王”【尚广义观点:战争就是如此,蒋介石是如此,毛泽东也是如此;国际也是如此;正所谓“一将成名万骨枯”!战争总是有死人在陪伴着;这就是哲学中的辩证法则吧?】,虽然坐拥美轮美奂的王府楼台,过着富甲一方的奢糜生活,可是他在这座城市的每一天都笼罩在噩梦之中。为了让自己获得内心平静,他四处兴建庙宇,结交得道高人,甚至让自己的女儿出家为尼。据考证,广州的小北门【今登封路】过去还有过一座“药师庵”,是尚可喜排行十三的爱女茹素“在此焚修”的场所,俗称“王姑庵”。尚可喜选了宫婢十人为侍者,沙门震华编述的《续比丘尼转》有这样的记述:“无我,平南王尚可喜宫人。随玉女自悟出家于南海,为禅度寺尼。能诗善画,人物尤工。庵有自悟像,披发衣紫,娥眉双蹙,若重有忧者------题句云‘六根净尽绝尘埃,嚼蜡能寻甘味回。莫笑绿天陈色相,谁人不是赤身来!’”这个能诗善画人物尤工的茹素是不是惜春?有人会说惜春和元春本是姐妹,同辈的,现在这么一来元春应该称惜春为姑姑了。不错,《红楼梦》是把几十年的人和事压缩在同一个特定环境里写的,它是把不同辈分的人安排在同一辈分里写的【尚广义观点:这就是文学创作中的虚构和虚实结合的创作方法】,所以会出现这个现象。
“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这是指李纨。它的原型是:尚可喜长子尚之忠之妻孔氏;尚之忠一出生就过继给尚可喜长兄尚可进,娶广东南雄府知府孔承周之女孔氏。她中年守孀抚育五岁幼儿尚崇恩长大成人。尚崇恩初授户部员外郎,升户部郎中,升陕西巩昌道,补广东惠潮道,升云南永昌道,补湖广武昌道。
《红楼梦》第一回里甄士隐解“好了歌”时说:“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这段话是针对哪段历史呢?原来平南王府覆灭后,楼台冷落,蛛网尘封。但曾几何时,又再度是笙歌夜夜,灯火辉煌。康熙二十二年(1683)封疆大吏将它改为广东的巡抚衙门,作为总览全省军事、吏治、司法、行狱大权的所在。这不是“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吗?
尚可喜,顺治六年(1649)官封“平南王”,与耿仲明进军广东,大破。后来家眷一起留守广东长达二十多年,真可谓“反认他乡是故乡”,尚可喜南征北战,为清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到头来却落的家破人亡。当然,这个结果是由儿子尚之信【尚广义观点:包括很多主客观原因】造成的,但无论怎样,结局是悲惨的,所有的奋斗都是付诸东流,这不是“为他人作嫁衣裳”吗?为谁?为清王朝!
在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中有关大结局的判断:“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实非清,分离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在“三藩之乱”中,尚之信表示“归正”朝廷之后,有人密告尚之信“心怀两端”。康熙帝令尚之信率兵进取潮州、湖南,尚之信违命不行。永安危机时,先是坐视不救,后虽出师,但密令总兵“顿兵不进”。尚之信“时而疏请出兵湖南,时而疏请出兵广西,及命下则一兵不发”。尚之信这些举动,康熙帝早有察觉【尚广义观点:此时康熙暗生灭掉尚之信的想法而已】;只是选择时机问题。此外,尚之信还“冒兵饷,善杀无罪人”,并“在广东卖官虐民,抄家充饷,重敛横征”。康熙十九年(1680)八月即予赐死!之后,又将尚之信藩下十五佐领官兵分入上三旗,仍驻防广东,另设将军、副都统管辖;三总兵标下兵丁,裁汰部分后,新设将军管辖。这样,广东尚之信问题彻底解决了。在吴三桂、尚之信、耿精忠三个藩王相继被解决以后,康熙帝为了安定南疆,防止藩王势力东山再起,又对三个藩王的部属作了妥善处理和安置。对藩属部队编制进行了整顿,福州、广州、荆州另派八旗兵驻防;对三个藩王属下财产,一律籍没充公;清除藩地弊政,由中央任命得力地方官员进行整肃。此时,尚家不是“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吗?
以上是本人的一点发现,我相信这只是冰山一角,有不同意见的朋友可以批评指正。
我还着重把《红楼梦》和《尚氏家谱》的有关内容作一比较,以后与大家分享。
尚广义
二〇二〇年五月九日星期六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