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寅新春致海内外晏氏同胞书

    中华晏氏网 2010年2月7日 筹备小组


庚寅新春之际,恭祝海内外晏姓同胞: 

                       幸福安康   富裕吉祥

        中国五千年文明史,形成了国家、民族、家族的观念。以家族姓氏血脉为纽带的民族大融合,构成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大家庭。当今盛世,民富国强。晏族后人,传承了爱国,敬宗的美德。 
        十余年来,在晏春林先生的倡议下,全国晏姓氏文化研究正在兴起,各地晏氏寻根问祖,纷纷续修家谱。
        晏氏从春秋时期的齐国上大夫晏弱授姓以来,其子晏婴乃齐国一代贤智国相,成为齐国四大旺族,晏婴是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以生活节俭,谦恭下士著称。晏婴病逝时,“千古圣人”孔丘(前551—前479)曾赞曰:“救民百姓而不夸,行补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 “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西汉司马迁(前145—前86)感慨地说道:“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祈慕焉。”三国诸葛亮(181—234)赞道:“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理。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谁能为此谋,国相齐晏子。”当代央视名嘴纪连海称赞“千古奇相—晏婴”(2009年11月22日山东卫视新杏坛播出)。
        继北宋晏殊以神童及第官至仁宗朝宰相观文殿大学士,是他为晏氏家族创造了第二次辉煌。晏殊有“宰相词人”之称。他开创北宋婉约词风,被称为“北宋倚声家之初祖”。 北宋仁宗皇帝追赠为司空兼侍中,谥“元献”,并亲篆其碑曰:“旧学之碑”。“自五代以来,天下学校废,兴学自殊始。”
        《东南晏氏谱》记载唐末江西始迁祖讳墉公,由山东临淄官至江西,肇基江西瑞州(宜丰县),继延昌公落业进贤县文港镇沙河村,生郜、邵二公。邵公七子上蒙山,郜公八子下江南,繁衍分迁至湖、广、川、陕、云、贵、豫、苏、浙、甘、辽等全国各地。较为全面的记载晏氏繁衍状况,使得《东南晏氏谱》成为全国晏姓文化研究的主脉。2009年11月江西晏殊故里《东南晏氏2009谱》在晏海华等宗亲的努力下,顺利完成了八宗谱的续修。福建三明市明溪、清流、广东韶关等地晏氏溯源归根,也在续修家谱。
        互联网晏姓平台使一大批年轻的晏氏宗亲们有了归属感,自豪感。晏姓论坛网站www.yanclub.org、中华晏氏网www.yan-club.com作为宗亲信息交流平台,进行了科学分类,设立了多个栏目,提供了大量的信息。《百度网》“晏吧”及晏氏QQ群交流活跃,为晏姓文化研究提供了帮助。
        高邮晏金洲先生热心族事,花费大量时间精力,查阅地方县志、府志、省志,摘录了大量晏氏相关资料,功勋卓著;江汉大学晏鸿鸣教授,利用深厚的古汉语功底为晏姓源流研究进行了大量的文献收集、整理、注释工作;晏爱敏先生收集、整理编撰《古今晏姓人物谱》;晏春林先生编纂的《中华晏氏通谱》也即将整理、准备出版。
        筹建“晏氏文化研究会”宗旨:爱国、敬祖、和谐、兴业、。运用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从事晏氏源流及族史进行深入的研究;承担抢救性的发掘具有历史价值的晏氏族谱的收集、整理、保藏等任务;面向海内外晏氏宗亲寻根问祖服务;春秋时代齐国贤智相平仲公,北宋宰相元献公等历代名人伟绩,正在进行深入的研究。晏氏家族历经2700多年,不愧为中华民族的优秀家族。晏氏现存的家谱,蕴藏着大量有关人口学、社会学、教育学、经济史、地方史、人物传记,是我国珍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对当今社会发展也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晏氏文化研究会”同时对海内外宗亲寻根认祖服务,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着深远的意义。 

        在此对晏氏文化研究作出巨大贡献的宗亲,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因“晏”氏而深感自豪!
        我们祝愿晏氏文化研究取得更大的成果,再创辉煌。

  



                                                  晏氏文化研究会筹备小组 
                                                                 二零一零年元月


分享按钮>>庚寅年简报庚寅年简报
>>【安氏优秀人才录】山东阜新市食品公司会计安郁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