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全国晏氏宗亲家书----
- 中华晏氏网 2010年8月29日 晏氏
以史为鉴 盛世修谱 传承晏氏文化
以谱为本 群策群力 促进社会和谐
——告全国晏氏宗亲家书——
尊敬的全国各地晏氏宗亲:
您好!当您翻开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您就会无比自豪地看到晏氏家族极其光辉的一页:
晏婴,又称晏子(公元前595年—公元前500年),今山东高密人,春秋齐国三朝元老,辅政长达50余年,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晏子安邦治国,勤政为民,崇尚廉洁,淡泊明志,机智敏捷,能言善辩,内辅国政,屡谏齐君。《晏子春秋》名扬史册。
晏殊(991年—1055年),今江西进贤文港人,北宋宰相,著名词人。晏殊自幼聪明,七岁能文,被称为“神童”,十四岁中进士,一生历居显官要职,在朝为官50多年,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后人称之为“词人宰相”。晏殊为人刚正,知人善任,热心文化教育事业,北宋名人范仲淹、孔道辅、欧阳修、富弼、杨察等名臣均是他的得意门生。他生平著作相当丰富,计有文集140多卷。“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等名句,千古流传。
晏阳初[1890—1990],四川巴中人,现代著名的教育家和社会学家,一生致力于国内外落后地区的平民教育和乡村改造事业,被誉为“世界平民教育之父”,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聘为终身特别顾问。1943年,晏阳初被评为“现代世界最具革命性贡献的十大伟人”之一,与爱因斯坦等同殊荣。晏阳初90、95、96大寿之际,美国前总统里根、老布什分别致电祝贺!
晏婴、晏殊、晏阳初堪称为晏氏发展史上三大丰碑。此外,晏氏家族还涌现了大批精英名人、革命先烈。他们为人类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祖先的光芒永远是照亮我们前进的灯塔。他们的精神和美德永远是我们为人处世宝贵的精神财富。由此可见,“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晏姓虽小,晏氏家族却不愧为中华民族的优秀家族。晏氏家族文化源远流长,更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永远载入中国光辉的史册。
为抢救挖掘、收集整理、传承弘扬晏氏文化这一宝贵文化遗产,有关专家学者,特别是晏氏后人已经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晏家的根在哪里?!据史料记载,山东是晏氏祖先的发源地。高密市郊(晏婴出生地),至今仍可见婴公衣冠冢。淄博市临淄区齐都镇永顺村晏婴墓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成远近闻名的旅游景点。当地孙敬明研究员、孙树山、刘勇、刘学连等专家学者一直在从事晏婴研究,并建议将晏婴的伟绩和美德,列为当代党政干部廉政建设的教材。
江西是晏氏家族最大的迁徙地。晏殊故里设有《晏殊文化研究会》。以江西临川为中心,还有南京大学、新疆石河子大学等一批学者对晏殊及其八子几道公的《二晏研究》付出了许多心血,作出了突出贡献。《二晏年谱》等重要专著,急需资金出版。
四川巴中系晏阳初的故居,此地建有晏阳初博物馆。晏鸿国馆长(晏阳初侄孙)自1989年以来一直从事有关晏阳初先生的资料收集和研究。在其辉煌业绩及崇高精神感染下,晏鸿国先生历时两年,编著出版了《晏阳初传略》。这是一本晏家后人写晏家前人的优秀书籍。建议各位宗亲,务必一读!
湖南新化县最近也传来喜讯:那里的晏氏家族联谊会从未间断过。晏氏祠堂即将落成庆典。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当今晏氏“掌门人”、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德高望重的晏春林老先生怀着对晏氏家族的深情厚义,发扬“唐僧取经”的执著精神,历时十几年,自费数万元,行程六万公里,联系晏氏宗亲1400多位,收集晏氏家谱260余宗,接待各地寻根问祖的晏氏宗亲百余批。春林先生无私奉献的精神和积极倡议,促使第一届“中华晏氏文化研究会”于2010年4月28日在武汉胜利召开。
同根同祖,手足情深!来自全国各地120多位宗亲代表(其中有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离休干部、厅局级退休干部、公务员、大学教授、专家学者、企业家、实业家、以及工人农民兄弟)欢聚一堂,共商家是。这是晏家开天辟地、史无前例的第一次盛会!代表们激动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一笔难写两个晏字,一生难遇几个知音!打断骨头连着筋,见到家门总觉得格外亲!”湖南省隆回县晏云山先生千里迢迢将亲自酿造的50斤米酒送到会场,并在家庭经济相当困难的情况下,个人捐资3000元。安徽省金寨县晏绍国先生为表达对大会的庆贺,特意奉献了三箱酒、四箱矿泉水。湖北汉川市晏贤强率先捐款一万元。云南省宣威市企业家晏祥超、晏祥锦兄弟当场赞助4万元,晏祥勇赞助1万元。血浓于水,情重于山!在他们的带动下,会场捐款涌跃。截至2010年6月,筹委会已收到捐款15万元。此举为文化研究、族谱编修,备足了启动资金。值此,我们再次深致谢意!
会后,我们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申报。因“晏氏文化研究会”目前批复有一定难度,2010年5月18日,湖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谱牒分会已批准成立“中华晏氏族谱编纂委员会”。也就是说,我们的晏氏文化研究活动已经获得了合法身份。
“谱牒”是古代记述氏族世系的书籍,实为宗族的人事历史档案。它始终以一种血缘文化的特殊形式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家谱中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容,是很多文化研究的源头资料。姓氏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每个姓氏都有一段意味深长的来历。通过姓氏这条血统源流线索,饮水思源,联络亲情,这是家庭和睦、社会和睦的根本,也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根本。
今天,欣逢盛世、国泰民安。全国各姓氏的修志如雨后春笋。我们虽然起步较晚,但首届“晏氏文化研究会”后,承蒙各地大力支持,我们的族谱编修工作也已开始启动。我们的任务是:抢救性整理旧谱,编修通谱,指导各地修谱。同时,广泛联络境外海外晏氏宗亲,征集族旗、族徽、族歌、族训,深入开展晏氏文化研究。重中之重则是尽快抢救整理、再版乾隆三十二年《东南晏氏统修谱》(四卷)。其中北宋、南宋、元、明、清初,有许多当朝宰相、文武大臣为晏氏撰写的谱序、碑铭、传、记、议等文献资料。这是一部稀世珍品,不仅是我晏氏家族的传家宝、无价之宝,也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历史文化遗产。
今天的晏氏家族更是人才济济。江汉大学人文学院古代汉语专业晏鸿鸣教授年富力强、一专多能,现任主编。近年来,他在搞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投入大量精力和时间,潜心研究晏氏源流,并取得了可喜进展。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专门研究“春秋史”的晏昌贵教授出任副主编。昌贵教授的参与对从源头上研究晏氏文化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副主编晏忠武老先生一生从事文言文教学工作。他不顾自己年事已高,身体有病,满腔热情,主动请缨,愿为老谱标点断句或加注释,以便使一般的读者也能看得懂。
晏家后起之秀—上海东华大学晏爱敏副教授专门开设了晏氏宗亲论坛www.yanclub.org和中华晏姓网站www.yan-club.com。这是一个极好的交流平台,而且已经登载了大量有关晏氏家族的故事、新闻。恭候各位光临!
现在的问题是,我们的文化研究工作才刚刚起步,任重道远,急需资金作后盾。为此,我们号召各位宗亲,特别是先富起来的企业家,本着个人自愿的原则,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各尽所能,共同为晏氏家族的公益事业奉献一片爱心!所捐金额及其玉照简历全部都将列入《中华晏氏通谱》功德榜。我们同时号召,晏氏宗亲如珍藏有家谱、书画、碑记等有价值的历史文物资料,急盼自愿提供,用后完璧归赵!
诚然,当今社会确有一些不法之徒打着各种旗号骗取他人钱财。“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敬请各位宗亲放心,我们有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所有经费开支必经主任会议议定,主任审批,定期公布账目,接受政府审计部门审计和会员监督。我们更会以祖先晏婴廉洁自律的美德为楷模,继承“平仲家风”,决不会随便动用宗亲捐赠的血汗钱!
此外,编委会虽系民间社团组织,但也有使命感、责任感。我们会不折不扣履行本会章程,牢记“爱国、敬祖、兴业、和谐”的宗旨,遵纪守法,远离任何非法组织,不做任何有损于国家和晏家的事情。这一点,也请各位放心!
当今,人们的思想活跃、混乱。再好的事也有人反对,再坏的事也有人拥护。编修全国晏氏通谱时间跨度大,分布地域广,注定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没有众多热心家族事业、乐于无私奉献人士的积极参与,此项工程决不可能完成。炎黄子孙谁不热爱祖国?谁不敬奉祖宗?但愿认祖归宗,正本清源,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家族工程,能得到您的理解、关心和支持!
最后,衷心祝愿各位宗亲兴旺发达!幸福安康!!
中华晏氏族谱编纂委员会
二O一O年八月八日
分享按钮>>彭祖篯铿、篯寿、篯靡之夏世系
>>中华燕氏宗亲联谊会暨湖北分会开展扶贫助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