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东南晏氏重修宗谱》再版前言

    中华晏氏网 2011年2月2日 晏氏族谱编纂


江西《东南晏氏重修宗谱》再版前言
 

    根据国家档案局、教育部、文化部、国档会字(1984)7号文件之精神:“家谱是我国宝贵文化遗产中亟待发掘的一部,蕴藏着大量有关人口学、社会学、民族学、民俗学、经济史、人物传记,宗族制度以及地方史的资料。它不仅对开展学术研究有重要价值,同时,随着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许多根在大陆的台湾同胞、海外侨胞的思乡之情日趋浓烈,他们也还需利用家谱来寻找自己的血缘关系。为了推动国内对家谱的研究利用,发掘家谱这一祖国文化宝藏,改变中国家谱研究的内轻外重状况,充分发挥家谱在学术研究和统战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我晏氏家族在文件精神的感召下,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退休干部晏春林,历经十余载,自费行程六万余公里,联系到晏氏宗亲1400多人,收集到陕西、甘肃、云南、贵州、四川、重庆、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山东、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台湾、黑龙江、辽宁、吉林、江苏等省晏氏家谱及字派260余宗。其中江西吉水县白沙镇螺陂村晏忠贵先生珍藏清朝乾隆三十二年《东南晏氏重修宗谱》第一、二两卷,已成孤本。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晏殊故里,晏氏家庙保藏的晏氏宗谱大部分流失,尚存部分原谱虫蛀、鼠咬,有的已成碎片,查阅后痛心疾首,泪如泉涌,有愧祖宗。2008年月到吉水县、进贤县请回祖谱四卷,请求湖北省图书馆影像制作部范志毅先生,安排专人清理原谱上的谷壳、草叶、灰尘等污垢,又用电慰斗烫平整,使用日本进口的索尼大型摄影机,精心制作成胶片,并赠送1-4卷光碟两套。
    幸逢盛世,2010年4月28日,晏氏宗亲在武汉召开一次史无前例的《晏氏文化研究会》,确定了会议宗旨:爱国、敬业、兴业、和谐。任务:1、本着对历史负责,对晏氏孙孙后代负责的准则,运用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晏氏源流及族史进行深入研究及考证。2、承担抢救性发掘具有历史价值的晏氏宗谱,包括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出版、保藏等任务。制定了《中华晏氏族谱编篡委员会》章程,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会后,筹备成立《晏氏文化研究会》以便开展工作,应尽快办理合法批准手续。承蒙湖北省炎黄研究会谱碟分会邹木生会长、省政协原秘书长陈良雨先生关照,5月15日呈上《关于成立中华晏氏族谱编篡委员会的请示报告》,5月18日经邹木生会长批准,下达《关于成立中华晏氏族谱编篡委员会及编辑部的批复》。 《中华晏氏族谱编篡委员会》取得了合法的手续,设置了正、副名誉主任;正、副顾问委员会主任;主持日常工作设编篡委员会正副主任、秘书长;下设办事机构编辑部正、副编辑;财务部设主管、会计、出纳;宣传部设《中华晏姓网站》设正、副站长;财务监督部、对外联络部。按本会章程“第三条任务,第二款再版发行清乾隆三十二年《东南晏氏重修宗谱》”。第三款“在《东南晏氏重修宗谱》的基础上,编撰《中华晏氏通谱》,出版发行。”任务明确,照章办事。
 

再 版 说 明

(一)清乾隆三十二年《东南晏氏重修宗谱》1-4卷、《东南晏氏重修宗谱世系纲领总图》,作为古籍珍藏本、原谱版面高42厘米、宽40厘米,不便于阅读、保藏。现请易图文印社应用微机技术,将原谱两页36行,剪切成12行一页,两页改成三页,按16开尺寸制作版面,文字完全按原谱字迹制版印刷,封面照原版套印、精装,尽可能保持原样、古朴归真。
(二)晏氏源流部分,因前辈受当时交通不便,信息不灵,文史资料的局限,晏氏本“齐公族,姜氏后裔”,“姜明敬抚作晏弱”等等,未经认真的历史考证,难免有误。但尊重原版,仍然保留。有待《中华晏氏通谱》源流部分以大量出土文物和历史资料,反复进行考证,今后再作更正。
(三)《晏子春秋》,晏殊《珠玉词》,晏几道《小山词》,现有大众普及多种版本,本次不列入再版,或列入晏氏名人艺文志专辑出版,有待商议。
本次再版,经验不足,水平有限,敬请各位宗亲赐教。

 

 

中华晏氏族谱编篡委员会
二O一O年十二月三十日
 

 


分享按钮>>《华夏滕姓通谱》编委会向滕氏宗亲拜年
>>中华燕氏宗亲联谊会湖北分会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