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氏网新闻】【新华网读史】小个子,大智慧(晏子)
- 中华晏氏网 2017年8月13日 晏金洲
【新华网读史】小个子,大智慧(晏子)
(新华网 时政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7-03/24/c_129517301.htm)
2017年03月24日 来源:凯风清韵
春秋时期,齐国重臣晏子,以雄辩的口才、敏捷的思维而闻名。最被人们所熟知的典故,便是“晏子使楚”了。
彼时,晏子出访楚国,楚灵王为了羞辱他,命令手下在城门旁开了一个小洞。等晏子到来前,关闭城门,吩咐守门的士兵让晏子从小洞里爬进来。
楚灵王之所以会想出这么个损招,是因为晏子是个小个子。且因为这个短处,晏子曾不止一次的遭到过羞辱。不过,能言善辩的他,每每此时,总能以彼之道还治彼身,给予对方最有力的回击。
比如这一次,不慌不忙的晏子瞄了一眼那小小的狗洞,义正言辞地说:出使狗国的人才从狗洞进城,难道我是出使狗国来了吗?
一句话,憋得守门士兵无话可说,只好把城门打开,请晏子进去。
那么,晏子到底有多矮呢?《晏子春秋》中有两处曾提及晏子身高:
一处是记载说“今齐国五尺童子,力皆过婴,又能胜君,然而不敢乱者,畏礼也。”另一处是晏子车夫的妻子曾说过:“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
按照周代的度量衡,一尺合现在大约是23.1厘米。第一处说五尺,即115.5厘米,第二处说六尺,即138.6厘米。以“不满六尺”的说法来算,晏子最多也只有1米38左右,加之史书记载他还其貌不扬,也就难怪会被别国揪住,想以此来羞辱齐国。
事关国之颜面,如何机智的应对,考验使者的智慧。于是,在辅佐齐国三公近50年时间里,晏子留下了诸多精彩睿智的故事。
出使则以国格为重
● 巧退身高马大的武士
比如,另一次出使楚国,晏子又遭到羞辱。这一次,楚国故意派身材高大的武士罗列在两旁迎候,以嘲讽晏子短小的身材。
面对挑衅,晏子郑重其事地对楚国陪同说:“我是为两国友好交往而来,并不是来与贵国交战的,让这些武士在这里干嘛?”陪同听闻此言,只得尴尬地叱退武士。
● 智对故意刁难的车夫
但晏子反击了楚国大臣后,还要面对楚国君主。楚王车右囊瓦继续嘲笑晏子身高:“我听说君王将相,都是魁梧俊美之相,因而能立功当代,留名后世。而你身高不满五尺,力不能胜一鸡,你不觉得羞愧吗?”
二次被辱,晏子依旧不甘示弱:“秤驼虽小,能压千斤;舟桨空长,终为水役。侨如身高马大而被鲁国所杀,南宫万绝力却死于宋国,你自以为高大,还不是只能为楚王御马吗?我虽然不才,却能独当一面,忠心为国家效犬马之劳。”
一番有理有据,令囊瓦的不敬之词瞬间被顶了回去。
只此身高一事,晏子就多次给予楚国君臣有力回击。而涉及到其他的外政事件,晏子的聪明才智,更是令人拍案叫绝。
● 舌战楚国君臣
这一次,晏子还是出访老邻居楚国。为了迎接他,楚国几十员大臣早已准备好言辞招数。
楚郊尹(官职名)斗成然首先发难:“听说齐国在姜公封国时,强于秦、楚,货通鲁、卫。而自桓公之后,屡遭宋、晋侵犯,朝晋暮楚,齐君臣四处奔波臣服于诸侯。单凭景公之志、晏子之贤,并不比桓公、管仲差呀,这是为什么呢?”
斗成然的这番话,其实是在奚落齐国国力已大不如前。
面对刁难,晏子首先给予第一次回击:“兴败强衰,乃国之规律,自楚庄王后,楚国不是也屡次遭到晋、吴二国的打击吗?我们景公识事务,与诸侯平等交往,怎么是臣服呢。你的父辈作为楚国的名臣,不也是这么做的吗,难道你不是他们的后代?”
一番话,将话题巧妙抛回,令斗成然羞愧而退。
接着,楚大臣阳丐接战说:“听说你很善于随机应变、左右逢源,然而,齐国遭遇崔、庆之难,齐多少忠臣志士为讨伐二人而献出生命,你作为老臣,既不能讨贼,又不能退位,更不能以死相拼,你留在朝廷还有何用?”
晏子二次回击:“抱大志者,不拘小节;庄公之死有他自身的错误。我之所以留身于朝中,是要扶助新君立国、强国之志,而非贪图个人的性命。如果老臣们都死了,谁来辅佐君王呢?”
一语中的,令阳丐自知无趣退下。
紧接着,楚右尹郑丹又上前逼问:“你说得太夸耀,崔、庆之难,高、陈等相并,你只是隔岸观火,并不见你有什么奇谋呀?”
晏子第三次给予回击:“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崔、庆之盟,我未干与;四族之难,我正在保全君王,这正是宜柔宜刚,怎么说是旁观呢?”
有理有据,令郑丹无话可答。
这时,楚太宰启疆继续发问:“你贵为相国,理当美服饰、盛车马,以彰显齐国的荣盛。你怎么骑着瘦弱的马、穿着破旧的衣服来呢?还听说你这件狐裘,已经穿了三十年了,你是不是太吝啬了。”
这一次,晏子微微一笑,从容应对:“你太见笑了,我自从居相位来,父辈有衣裘、母辈有肉食、妻族无饥荒,同时,依靠我救助的还有七十多家。我个人虽然节俭,而富于三族、解除群士之难,这不是更显示出君王的德正吗?”
仅几句话,令启疆也败下阵来。
眼见满朝臣子没一人能敌得过晏子一番言辞,楚王决定亲自迎战。所以,等晏子拜见楚王时,楚王故意问:“是因为齐国再没有别人,才派你来的吗?”
晏子又是怎么回答的呢?他先是吊胃口地回答说:“齐国的人多极了,仅都城就有上百条街道,人们把衣袖举起来,就可以遮住太阳;人们甩掉汗水就像下雨一样。”
楚王接着问:“既然如此,那么为什么派你出访呢?”
至此,晏子不慌不忙地回答:“我们齐国派使节出访很有讲究,对那些精明能干的的人,就派遣他们出使那些道德高尚的国家;对那些愚蠢无能的使臣,就派他们出使那些不成器的国家。我是使臣中最愚蠢、最无能的人,所以就派我出使楚国来了。”
这轮君臣pk,晏子再次完胜。
为相则体恤百姓疾苦
作为使者,面对他国君臣,晏子常常抖出“机灵”包袱,维护齐国利益。身居相位,面对本国君臣,晏子往往是一番铮铮君子形象,心系天下苍生。
齐景公之时,国家闹饥荒,晏子请求主君打开国家粮仓赈济百姓。可齐景公不但不同意,还在此刻要建一座供游览之用的高台。
无奈之下,晏子只好令吏员提高打工者的工资,帮助百姓增加收入,早日解决温饱问题。三年之后,观赏高台筑成,百姓也度过了难关。国君有地方玩,百姓也能有饭吃,总算一举两得。
可不消停的齐景公,再次兴师动众役使大批民工,要破土兴建亭台楼阁。彼时,正值秋收季节,民工们虽然想回家去收割庄稼,却也是敢怒而不敢言。
正当人们内心叫苦不迭之际,一贯喜欢奢华的齐景公,还提出要为亭台的开工举办大型饮宴。这下,前往陪侍的晏子再也看不下去了,心里盘算着,该如何使齐景公回心转意,停止建造亭台楼阁。
于是,宴会上酒过三巡之后,晏子开始自舞自唱起来:
岁已暮矣,而禾不获,忽忽矣若之何?
岁已寒矣,而役不罢,惙惙矣如之何?
随之,晏子热泪横流,令酒酣耳热的齐景公见此情景,也感到不安,于是赶紧把亭台楼阁的工程停了下来。
对于佞臣,晏子更是表现出不卑不亢的气节。
当年,齐国内部生出政乱。大臣崔杼以下犯上杀死齐庄公,后又和另一个大贵族庆封拥立齐庄公的异母兄弟杵臼为国君,这就是齐景公。
为了巩固权势,树立威信,崔杼把满朝文武大臣都驱赶到太公庙上,派兵内外把守,逼迫大家歃血为盟,表示效忠于他。大家稍有违背,即被处死。此时,已有七人成为刀下冤魂,气氛十分恐怖。
下一个,就是晏子了。
大家屏住呼吸,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只见晏子从容举杯,义愤填膺地对天盟誓:“我只忠于君主和国家。凡为虎作伥、助纣为虐者,均不得好死!”说罢,一饮而尽。
崔杼恼羞成怒,恶狠狠地用剑顶着晏子的胸膛,要他重新发誓。晏子毫不畏惧,厉声回答:“崔杼,你读过《诗经》吗?诗曰:‘莫莫葛藟,延于条枚,凯弟君子,求福不回。’不管你是用刀砍头,还是用剑穿胸,我晏子决不屈服!”此言一出,崔杼更是怒不可遏。
这时,崔杼身边的一个心腹悄悄地对他说:“千万使不得!您杀庄公,是因为他无道,国人反应不大,可若您杀了晏子,那可就麻烦了。”
这话是实情,也正是考虑到晏子在举国上下的品行声望,崔杼没有办法,只好咬牙切齿地看着晏子拂袖而去。
故事还没有完。晏子登上马车后,车夫立刻快马加鞭,赶紧离开是非之地,以防不测。但晏子却说:“安稳一点,不要失态。快了不一定就有活路,慢了也不见得就会死。鹿生长在山上,可是它命却掌握在厨师那里。如今,我也像鹿一样。”
最后,晏子一路平安到家,既能忠君,也能善终,晏子的运气与德行,最终帮助他得到圆满结局。
《论语》中说:“出使四方,不辱君命。”晏子坚守的,就是这种精神。他的一生,生在乱世身为齐相,以1米4不到的身躯,造就了齐国半个世纪的伟业。
这样的晏子,足智多谋,淡看生死,忍辱负重,体恤百姓,善于辞令,凭借一腔热血和过人的的胆识,最终成就了一代顶天立地伟丈夫。
分享按钮>>【晏氏网新闻】对联“四海交游晏子风”注解
>>【晏氏网新闻】晏殊:高处的一道暖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