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柴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柴氏论坛 >> 姓氏人物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寿圣儒贤高柴 已阅:3102 / 回复:3(楼主)

寿圣儒贤高柴

                      柴道琳 柴有才 柴千军

高柴:(公元前521~649年)春秋末年陈国阳夏人,出生在齐国柴邑(柴伯国,齐国丞相高昭子的封国),学习在鲁国孔子门下,做副丞相在卫国。字子羔,亦称子皋、子高、季皋,小孔子三十岁。他遵守礼制,孝敬父母。有政治活动能力。在孔子弟子中,他担任的官职最多,曾为费宰、武城宰、成邑宰和卫之士师等。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共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加封“共城侯”。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先贤高子”。 高柴长寿,史称寿圣,夫人为:张氏,王氏,林氏,生九子,29孙子,其中让长孙高举,以其名为姓而分出柴姓,叫柴举,高柴后代堂号:柴氏(寿圣堂,供侯堂),高氏(供侯堂,厚余堂)。
四书人物(一)
高柴,字子羔。礼记作子皋,左传作季羔。生於公元前五二一年,小孔子三十岁,是孔子之弟子。  
注吕纯阳祖师 「柴」,弟子高柴字子羔。「愚」,愚直也。高柴之性,好仁过也,故言柴也愚也。  


作者:平阳郡柴氏 (2007/6/30 6:54:04)   回复此贴
  回复 楼主:寿圣儒贤高柴 第 1 楼

四书人物(二)   
  据左传及家语所载,鲁哀公十五年,卫国太子蒯瞶回国与其子争位。时高柴为卫国之士师,见卫国内乱,以政不及己,乃离此是非之地。适子路闻难而来,高柴劝阻而未果,子路终遇难。而高柴则逃走郭门,见有曾受其断足之刑者守门,告知高柴某处墙有缺口可逃,高柴谓君子不逾。守门者又指点某墙有洞可出,高柴谓「君子不隧」。最後守门者为其找一密室,始逃过追杀。  
  
四书人物(三)   
  在高柴将离开时,  
  对守门者说:「过去执行刑法,而亲自断去汝足。今吾处危难之中,正是汝报怨之时,为何还再三帮吾逃命」。  
  守门者谓:「断足是我应得之罪,况汝於行刑时愀然不乐,似於不得已之情形下执行之。我岂敢报怨」。  
  孔子闻之曰:「善哉!为吏,其用法一也,思仁恕则树德,加严暴则树怨。公以行之,其子羔乎!」孔子之嘉高柴处亲丧为难能,见於礼记。  
  谓:「高子皋执亲之丧也,泣血三年,未尝见齿,君子以为难。」人之能连续三年不露齿一笑,确属难能也。高柴曾任卫国之士师,成、费、郈等处邑宰、深得民心。其妻在成邑去世,送葬之人车夹道,可见其受民爱戴之一斑也。  
注辞 海 「爱戴」,谓心悦而尊奉之也。  

孔子家语  
  高柴自见孔子,出入於户,未尝越礼。往来过之,足不履影。启蛰不杀,方长不折。执亲之丧,未尝见齿,是高柴之行也。  
注一愚叟翁 人之影子,照映地面,别人践踏而过,本来无伤於人,而高柴不忍践踏其影。  
注二辞 海 「启蛰」,谓蛰虫启户而出也。虫类冬日蛰伏,至春得阳气始振动。故谓之启蛰,亦曰惊蛰。  
注三愚叟翁 花草树木,春天发芽,人有时采取其嫩叶,高柴亦不忍采取也。  
注四辞 海 「见齿」,谓笑也。礼檀弓:「泣血三年未尝见齿。」疏:「凡人大笑则露齿本,中笑则露齿,微笑则不见。
佛教经典记载,和气致祥:诸位要知道.杀是万恶之首.不但凶恶残暴,而且是伤天害理最不好的事情.俗语说:天地人三才,一脉相通.意思是说:人心好比天地之心,心恶就是恶人.心善就是善人,人心凶暴天地也会变得凶暴.人心和气,天地也会变得和气,但是人心有善有恶,怎么能够看得出来呢?要知道心善就会做出善的事情,心恶就会做出恶的事情,天地和平就是和气,天地不和就是凶暴之气.人好天地好就是吉祥.人不好天地就坏,就变成灾殃了.可是吉祥事情与灾殃的事情,并不是忽然间来的.那么吉祥是从何处而来的呢?吉祥是由和气来的.所以古人有一句话说:和气致祥.意思是说,和慈之极,心中和和和平平到了极点,不但不伤害人,连一切动物也不杀害他,和气就来了,  
举一个例子来讲:古时候的周文王是最慈悲的帝王.他视民如伤,看到第每一个老百姓,都如同受了伤.受了大痛苦一样的可怜,他的心不但对活人如此怜悯,对死去的骨骸都不忍心让他日曝雨浸.按当时周文王有一天到郊外去视察,看见死尸枯骨四散在地露出地面,文王立刻就命人收拾掩埋.周文王就是如此的慈悲啊!他不但爱护活着的人.连对死去的人也都爱护.所以他真是一位仁慈的圣王啊!  


作者:平阳郡柴氏 (2007/6/30 6:55:39)   回复此贴
  回复:寿圣儒贤高柴 第 2 楼

‘高柴方长不折’:在说到孔圣人的七十二位大弟子,其中有一位姓高名柴.他是人个大贤人.高柴的慈悲侧隐之心,不但对于动物,对于植物的草木也是慈悲爱护.因为高柴少年的时候,常常上山砍柴,他看见树木冬天落叶,就长出幼叶新枝,他就不忍心折断树枝,所砍的都是枯木干枝,所以说高柴方长不折.到现在还是流芳千古.
诸位你看,文王与高柴这两位的慈心,是不是和气呢.当然是和气.和气就招致吉祥.所以文王及高柴当时是天下太平.人民安乐和气吉祥。
孔子曰:高柴知大义.必能自全.由[子路]好勇轻生. 昧於取裁.其死必矣.说犹未了.高柴果然回来。
◎佛光山文教基会/文 扣子/图  
    古时候,孔子有个学生叫高柴。在卫国做官的时候,勤政爱民,但执法如山。有一次,有个人犯了法,按照当时法律,要砍掉犯人的一条腿。遵守法律的高柴,在执法行刑的时候,脸上现出痛苦怜悯的样子。  
     几年後,卫国发生内战。高柴逃难,经过郭城,把守城门的正巧是当年被砍脚的人。高柴心想:这下可惨了!没想到那个人却很有礼貌的说:「请进来,里面有个密室。」追杀的人找不到高柴,便掉头跑了。  
     高柴庆幸死里逃生,问守门的说:┐你遇到报仇的机会,为什麼还要救我?」守门的说:「您当时是执行国家的法律,何况当我被砍脚的时候,您脸上露出痛苦怜悯的表情,我知道您是个勤政爱民的好官,怎麼能害你呢?」  
柴氏:《元和姓纂》记载:“齐文公子高后,高孙奚以父字为氏,十代孙高柴,仲尼弟子,孙举,又以王父名为柴氏。汉有棘侯柴武,柴文,晋末为平阳太守。”由此可见,柴氏以汉代初棘蒲侯柴武开始,追溯到春秋时代的孔子弟子高柴,乃是齐文公的儿子高,得姓已有2500多的历史。  
高氏:高姓来源,高姓是当今中国第十五大姓,总人口占百分之一以上,在台湾排名第二十九。高姓出自姜姓,出自炎帝之后,是西周时齐太公姜子牙的后代。姜子牙的第六世孙齐文公赤,有一个儿子被封在高,称作公子高。公子高的孙子溪,是齐国的重要大臣。他因为和管仲一起平定内乱,迎立公子小白为齐桓公有功,被齐桓公允许他用祖父的字为姓,从此姓高。 广东梅州《客家姓氏渊源》中的“高氏渊源”里记:“汉代,高洪任渤海太守,其十一世祖高柴,唐赠共伯,宋封为供城侯,此为高氏‘供侯堂’号之来由。其祠联是:供侯世德,渤海家声。闽系高氏以高柴为大始祖。柴之裔孙高旷于南宋淳熙十年(1183),随晦庵(朱熹)讲学福建武夷精舍,遂卜居邵武。旷之子谭,生子三:嶷、嵬、歧,嶷居闽之龙溪;嵬居邵武,生子三:文昭、文辉、文章。文辉迁居宁化县石壁村,生子一:(名)十郎,……元贞二年迁居上杭胜运里,生子四:百一郎、百二郎、百三郎、百四郎。百一郎、百二郎之后裔迁居广东惠、潮、嘉各地;百三郎、百四郎之后裔多迁居川、赣各地。”
高氏郡望堂号: "厚余堂":孔子弟子高柴,做费城宰(今之县长)。孔子评他:"柴也愚"。朱熹注"愚是知不足而后知有余"。《词海》:愚,纯朴也。

作者:平阳郡柴氏 (2007/6/30 6:57:32)   回复此贴
  回复:寿圣儒贤高柴 第 3 楼

山东省新泰市楼德镇古柴城 ,位于前柴城村。因孔子弟子高柴居此,故名柴城。汉置柴县。柴汶河亦由此而名。  
     周朝齐国上卿大将军,高昭子(高张),封柴邑(柴国,伯爵),是柴国国君,其孙子,高柴,是孔子弟子,七十二贤之一,是寿圣儒贤,是卫国的副丞相,他的儿子叫高石,他的长孙高举(又名柴举)以祖父名为姓,始有柴姓.在山东省新泰市柴汶河畔的柴城,古代称柴县,汉朝封柴国(柴侯)。
河南省太康高贤乡,位于太康县西北部,东邻王集乡,南接清集乡,西与芝麻洼乡接壤,北与杞县竹林乡毗邻。全乡总面积71.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1万亩,4.9万人,辖29个行政村,77个自然村。  
   高贤乡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据史载,孔子门生高柴(字子羔)系春秋时卫人,公元前480年,卫国内乱,逃此以教书讲学为生,死后葬此。因其系七十二贤之一,故取村名高贤(又名高柴集),为县城西北历史较久的农村集镇。  
    该乡有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寿圣寺塔,造型别致,古朴美观,塔心有石碣16块,石雕佛像216尊,为明代石雕中的珍品。另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子羔墓和属于二里头文化遗址的玉皇阁遗址,以及有着优美传说的七步三眼井(七步之内三眼井的味道分别为苦、涩、甜),吸引了众多外地游客来此观光旅游,为该乡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神农氏炎帝后裔姓氏(柴氏宗亲姓氏):
姜、吕、 许、谢、纪、丘、齐、强、尚、 封 、左、薄、赖、逄、申、向、文、骆、充、连、国、饶、盖、 丁、阚、 易、 崔、 高、章、贺、 柯、卢、 井、富、栾、 厉、桓、 景、柴、聂、 查、 庆、焦、 梁丘、望、戎、 郦、畅、谷、 浦、 移、 麻、 孝、懿、 灵晏、平、檀、闾、 即、 棠、 竹、淳于、 东郭、太公、 将具、丁若、乐利、申屠、 高堂、东宫、 士强、仲孙、齐季、子襄、子雅公旗、子尾、子乾、子工、子夏、雍门、 闾邱、卢蒲、 卢门、 翰公、公牛、 公牵、臼季、左丘、 闾公、公纪、余丘、车门、虞丘、南郭、北郭、於陵、章仇、 三苗、汲、年、邱、甫、 芮、 楂。  

                                             2007年6月
                                          于郑州中山文化书院
作者 柴道琳,字万山,号中山。河南省焦作人,共产党员,优秀共产党员,曾任团支部书记,党支部书记,河南省科学院化学所高级工程师.周世宗柴荣的36世孙,祖籍山西省临汾洪洞柴村,毕业于河南省教育学院化学专业,郑州业余外语进修学院日语专业,河南省财经学院财务会计专业,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计算机网络专业,河南省财经学院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发表文章80篇,研究成12项,专著3部。多次荣获河南省科学院化学所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工会工作先进工作者。担任河南省科学院化学所职工代表大会主席团主席兼秘书长,党支部书记.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河南省青年翻译家协会会员,河南省姜太公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河北省隆尧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河南省太康历史文化研究会特邀顾问.河南省新郑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河南省太康县寿圣高柴研究会副会长,河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主要研究:环保化学,经济管理,历史文化,姓氏文化。座右铭:活到老,学到老,创新到老,奉献到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崇尚信奉:儒教道教。我的祖先高柴为儒教寿圣儒贤,周世宗柴荣为道教财神。


作者:平阳郡柴氏 (2007/6/30 6:58:12)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3 每页5条 当前1/1页 [1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11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11)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柴氏论坛  执行时间:1,484.0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柴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