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柴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柴氏论坛 >> 源流古迹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炎帝世系 已阅:3296 / 回复:4(楼主)


炎帝世系  
【2005-07-22 08:53:35】  

《山海经·海内经》列出的炎帝世系“炎帝——炎居——节并——戏器——祝融——共工——后土——信——夸父”

华阳古城遗址

“华阳”在河南新郑北,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华阳”地名。

   黄炎二帝是华夏民族的祖先

在五六千年以前,在中原地区形成了以黄帝族团和炎帝族团为主体,溶合蚩尤族和其他部落族的华夏民族。《说文》解释“华夏”说“华”为“荣”,“夏”为“中国之人”。“中国”在先秦之前指“中州”、“中原”、“中土”,华夏族指中原部族。著名考古学家唐兰在《西周青铜铭文分代史徽》中说:“华,地名……在今河南密县,西为嵩山,是夏族旧居,所以华即是夏,中华民族起源于此。”炎、黄二帝世系中,除包括许多华夏族姓氏之外,也包括现在的许多少数民族在内。少典和炎黄二帝不论从文化上或是血统上,都是华夏民族的始祖。而居于中原的华夏族,到秦汉之后称为汉民族,以后历代迁居南方的客家人,正是中原汉民族的一个组成部分。



  【大  中  小】  【关闭窗口】


Copyright 2004-2005 河南省文化厅 河南省文物管理局 河南博物院 All Rights Reserved


作者:平阳郡柴氏 (2007/3/28 6:37:43)   回复此贴
  回复:炎帝世系 第 1 楼

周世宗柴荣皇帝的公主,又叫柴郡主,是扬家将的女将军,是扬六郎的妻子,是漂亮文武的女英雄,是元帅,在郑州的新郑市郭店有华阳古城,又叫公主城(御花城,谢花城),是柴郡主的纪念地,柴郡主是一个非常漂亮的美丽公主,,,,

作者:平阳郡柴氏 (2007/3/28 6:38:40)   回复此贴
  回复:炎帝世系 第 2 楼

少典与有蟜,是中原地区两个著名的氏族部落。少典氏又作小典氏,其上应有大典氏。“大典”未见史籍,可能因其“在位”时间短暂而湮没无闻。“从典字看,它与册字形象相似。典似乎是以竹册、木牍串在一起的简片,置于祭台上,供祭司、酋长们查看本氏族人员情况和记载祭神过程。假如这个事实存在的话,那么,少典氏可能是最早发明文字的人。不过仓颉发明文字,是刻于陶器上或岩壁上,而少典氏则可能是刻于竹木片上,用藤葛串连起来保存,比仓颉更早。疑仓颉是在少典氏创造文字的基础上加以规范化和形象化。所以典字后来被衍化为典册、典籍、典常、典型、典范等名词。由于竹木板很难保存至今,故一直未发现典的实物”①。从“少典”的取名,暗示彼时已有原始文字记录出现。
反映少典历史阶段的考古学文化,为距今七八千年以前的裴李岗文化。它是分布在河南省境内以嵩山地区为中心的一支早期新石器文化,1977年发现于新郑县裴李岗,以豫中地区为中心,分布于新郑、密县、登封、巩县、中牟、长葛、鄢陵、郏县、漯河、舞阳、扶沟、项城、商水、临汝、渑池、潢川、方城、淇县等地,共发现遗址五六十处。史称黄帝号“有熊”。司马贞《史记索隐》:“(黄帝)号有熊者,以其本是有熊国君之子故也。”裴骃《史记集解》引谯周曰:“有熊国君少典之子也。”皇甫谧曰:“有熊,今河南新郑也。”新郑及其周邻地区,是我国古史传说中少典氏生息、繁衍之地。因而在新郑发现裴李岗文化绝不是偶然的。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舞阳贾湖裴李岗文化遗址出土的遗物中,在骨笛、龟甲和石器上均有刻画符号,其中个别符号形体,与安阳殷墟甲骨文的某些字形相似。这些刻符是仰韶文化陶器刻画符号的先声,从某种意义上讲,似可释为“典”的实物例证。

作者:平阳郡柴氏 (2007/3/28 6:42:40)   回复此贴
  回复:炎帝世系 第 3 楼

炎黄二帝的故里
关于传说中炎黄二帝的故里所在,据《史记•五帝本纪》“正义”引《帝王世纪》云:“神农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蟜氏女登为少典妃,游华阳,有神龙首,感生炎帝。人身牛首,长于姜水。有圣德,以火德王,故号炎帝。初都陈,又徙鲁。”关于“华阳”,历来史家均以为即华山之阳:“秦岭古代通称华山,秦岭南面就叫做华阳,区域很广”。据此将炎帝族的发迹起家之地定于陕西宝鸡姜城堡:“现在宝鸡县城南门外就临着渭水,过渭水南一二里,在黄土原边上有一村,叫作姜城堡。堡西有一小水,从秦岭中流出,叫作清姜河。堡的东面约一里地的光景有一个很大的神农庙,庙前面有一个泉,叫作九圣泉,俗传为神农皇帝洗衣的地方”⑦。实则嵩山古称崇山,又叫华山,“华阳”即河南新郑之华阳寨,而非秦岭以南的广袤地域。炎帝初都之陈,在今河南淮阳城关一带,同新郑近在咫尺,而与宝鸡则相距千里之遥,相比之下,以新郑说较为合理。
或谓今河南荥阳县庙子乡境内的浮戏山即古华山,其南坡叫“华阳”,华阳坡上榆树成林,末代炎帝出生于此,因榆林密集而取名“榆罔”。其地距新郑亦不甚远,新郑至荥阳一带,似可视为炎帝故里所在。
关于黄帝的出生地,主要有寿丘和天水两说。晋皇甫谧《帝王世纪》主张黄帝生于寿丘:“黄帝生于寿丘,长于姬水,因以为姓。”唐张守节《史记正义》说:“寿丘在鲁东门之北,今在兖州曲阜县东北六里。”据此则黄帝生于今山东曲阜。此说可商,因为鲁国本为“少昊之墟”,是东夷集团的势力范围,华夏集团的黄帝不可能出生在那里,在周成王“践奄”以前,尚未发现姬姓势力到此的痕迹。
在寿丘说之外,北魏郦道元认为黄帝生于天水。他在《水经•渭水注》中说:“黄帝生于天水,在上邽城东七十里轩辕谷。”天水在今甘肃天水县,秦时为上邽县。“郦氏此说也难以成立。遍阅有关文献典籍,没有任何事实足以证明黄帝生于天水”⑧。

作者:平阳郡柴氏 (2007/3/28 6:43:23)   回复此贴
  回复:炎帝世系 第 4 楼

在寿丘说之外,北魏郦道元认为黄帝生于天水。他在《水经•渭水注》中说:“黄帝生于天水,在上邽城东七十里轩辕谷。”天水在今甘肃天水县,秦时为上邽县。“郦氏此说也难以成立。遍阅有关文献典籍,没有任何事实足以证明黄帝生于天水”⑧。
我们认为黄帝生于河南新郑。新郑古称“有熊”与“轩辕丘”。东晋王嘉《拾遗记》说:“轩辕黄帝出自有熊之国。”明陆应明《广舆记》说:“轩辕丘新郑,古有熊氏之国,黄帝生此因名。”清吴乘权等辑《纲鉴易知录》云:“黄帝生于轩辕之丘,姓公孙,国有熊。”郭袁恒《历代帝都考》中虽然提到“黄帝生于寿丘”,但主张此寿丘不在山东曲阜,而是在河南新郑,亦即轩辕丘。清康熙三十四年《开封府志》载:“黄帝者,有熊国君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其母附宝,感电光绕北斗而有妊,生帝于轩辕之丘,因名轩辕。”《清一统志》注谓:“轩辕丘,在开封府新郑。”黄帝生地也是其最早的都邑所在。皇甫谧《帝王世纪》说:“新郑,古有熊国,黄帝之所都,受国于有熊,居轩辕之丘,故因以为名,又以为号。”又云:“或言〔新郑〕县故有熊氏之墟,黄帝之所都也。郑氏徙居之,故曰新郑矣。”或谓黄帝生于陕西黄陵县境⑨。有的学者指出,陕西是周人的老家。周人“既不追尊黄帝,也不理会尧舜,而是有他们自己的一套家谱。从这些家谱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姬、姜二水和黄帝炎帝得姓之由,决不可能在陕西,所以陕西的土著周人不郊禘炎黄二帝,甚至一直到春秋时代他们还不把黄帝或者炎帝作为自己的祖先”⑩。如果此说不误,则黄帝故里非河南新郑莫属。

作者:平阳郡柴氏 (2007/3/28 6:43:57)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4 每页5条 当前1/1页 [1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30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30)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柴氏论坛  执行时间:2,488.8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柴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