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柴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柴氏论坛 >> 姓氏取名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柴王、郑子明 已阅:5263 / 回复:1(楼主)

公议庄少林会

李国栋

少林会作为一种民间花会,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区葫芦垡乡公议庄村少林会成立至今已有一百五十余年历史。

相传清朝道光年间,村里有一位叫赵九洲的汉子,自幼好舞枪弄棒。一天,他进京路过一座寺庙,见寺内有许多练武的平民百姓,就停下来观看。门内的方丈见他很着迷,上前说道:“施主莫非也是练家,是否可以练练?”于是赵九洲就练了一套刀术,方丈满心欢喜,就请赵九洲留下采,共同切磋武功。后来又举荐他到僧王府当了僧格林沁的保镖。赵九洲武功超群,屡立战功,深得亲王的赏识。告老还乡时,亲王赐给他100匹骆驼和100亩地。而最令赵九洲得意的是他带回一把七星宝剑,宝剑把上有七颗星,一侧雕龙,另一侧刻凤,是一件稀世珍品。凭着他的武功和这把七星宝剑,赵九洲在村里组织起一帮人马,习武练功,逐渐组成公议庄少林会。

公议庄少林会的内容引自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和柴王、郑子明等三人路过董家桥,因为拒交过桥钱而与董家兄弟五人打斗的故事,所以该村少林会又叫五虎少林会。演出时分文武场。文场的多是镐锣打鼓的、扛旗担扛的、呐喊助威的;武场有十三个正角儿、赵匡胤、柴王、郑子明、董家“五虎”及其五姐妹。角儿们上场时都要钩上脸谱,红脸的赵匡胤、紫脸的柴王、黑脸的郑子明三人是正角,另外有五人扮演“五虎”等。公议庄少林会与邻近少林会的不同之处就是在表演中角儿们都有脸谱,可以和唱戏的一样到台上演出。“五虎”棒打董家桥的情节大致如下:一天,郑子明等三人卖油路过董家桥,董家“五虎”历来在桥头吃过路人的钱粮,郑子明等不给,于是就演出了一起三个人打十个人的一场武剧。表演中开始练的是拳脚,然后耍的是刀、枪、棍棒、镰等兵器,持续半个小时左右,讲求的是真刀、真枪、真功夫。练的套路有岳家枪、杨家刀等。

公议庄少林会属于群众性自发的民间团体,由少林会的香头负责组织,学徒的拿点饭钱,粮食由大家共同担负。每到走会时,由香头指挥,大车小辆,一应俱全,几十口子人一块前往。每年三月十七到涿州走会,四月初十到窦店、良乡、庞各庄等地走会,四月十五到北菜庙走会多少年来已成为不成文的规矩。百余年来靠纯朴百姓和武术爱好者共同努力,少林会陆续发展下来。1949年解放后,公议庄少林会到长辛店、良乡等地走会,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厚爱,除了拨发专款之外,当时的良乡县县长还授予少林会一面红底黄边、印有“尚武精神”的锦旗和证书,村里还专门建了“武术场”。

邻村纷纷前来请会,南召、务滋、大陶、葫芦垡等地都留下了公议庄少林会的美名。一时间少林会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主要活动和议论的话题,这时期为该村少林会的鼎盛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间断二十余年的少林会由村委会牵头,在部分在会老人的帮助下,又重新举起了大旗。解决了温饱的人们,要追求一种高尚的精神生活。尽管劳累了一天,仍愿意在业余节假日找点乐子。恢复后的少林会曾代表房山区参加过北京市农民武术表演、首届农民运动会表演,还连续三年参加了“龙潭杯”全国民间花会大赛,获得过优秀奖、二等奖、三等奖。现今的少林会已发展成了近百人的剧团,年龄最大的八十多岁,最小的仅五、六岁,上场表演的多是清一色的棒小伙子。每天晚上都有练武的人们习武强身,丰富业余生活的尚武精神正在逐步发扬光大。


作者:平阳郡柴氏 (2007/11/14 17:24:25)   回复此贴
  回复:柴王、郑子明 第 1 楼


xcjhysdtsdigfuysdgfyustdyuasgcjhsdgf

作者:61.142.212.* (2007/11/23 10:36:05)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1 每页5条 当前1/1页 [1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33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33)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柴氏论坛  执行时间:1,192.4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柴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