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柴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柴氏论坛 >> 源流古迹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惠水自五代设南宁州 已阅:2883 / 回复:4(楼主)

惠水历史悠久,民族文化底蕴深厚,山川秀美,旅游开发潜力巨大。惠水自五代设南宁州,宋置八番地,明建程番府、定番州,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被誉为民族文化之乡。《刀杆舞》、《马刀舞》、《织布舞》、《香花舞》、《巫戏》、《粑棒舞》等民族舞蹈,曾于1990年作为亚运会开幕式剧目进京演出,著名的《好花红》民歌发源于惠水。秀丽的布依山寨、宽阔舒展的涟江河、琦丽多姿的田园风光、千姿百态的溶洞奇观、民风淳朴的“世外桃源”构成了集山、水、田、林、洞共融的迷人风光。  

作者:平阳郡柴氏 (2007/11/14 18:35:21)   回复此贴
  回复:惠水自五代设南宁州 第 1 楼

惠水县位于贵州省中南部,北邻贵阳,西及安顺,县域东西宽72公里,南北长68公里,总面积约2470平方公里,辖8镇17乡,总人口40万,少数民族占58%。惠水自五代起设南宁州,宋代置“八番”地,明代建程番府,定番府,自今已有一千余年的历史。世居在这块土地上的汉,布依,苗,毛南,壮,彝,水,回等民族,经世代开发,将惠水建设成为贵州著名的稻粟之地,桔果之乡。
惠水属喀斯特盆地地貌,涟江纵贯全境,涟江冲积平原面积90平方公里,土地肥沃,阡陌纵横,平畴绿野,生机盎然。惠水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气候宜人。
已探明的矿产资源金属矿有铁、锰、锑等,非金属有砷、水晶石、冰洲石、大理石、硅矿等。
改革开放以来,惠水步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1999年国民生产总值60357万元,粮食总产量12.42万吨,现已形成农牧、食品、冶金、化工、机械、采矿、造纸、酿造、建材等多门类的产业结构。1998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县。旅游开发开始起步。商贸流通日趋活跃。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卫生事业有较大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收到明显成效。

作者:平阳郡柴氏 (2007/11/14 18:35:57)   回复此贴
  回复:惠水自五代设南宁州 第 2 楼

据传,宋代因朝廷免收贡税,边民即开始用黑糯米向皇帝进贡。公元9世纪时,南宁州(今惠水),彝长龙彦韬、龙汉尧等以及后来南宁州的各“番”,向朝廷进贡的各种礼品中,都有黑糯米。

作者:平阳郡柴氏 (2007/11/14 18:37:18)   回复此贴
  回复:惠水自五代设南宁州 第 3 楼

在《宋史》中就有“南宁州(今黔南惠水县)

作者:平阳郡柴氏 (2007/11/14 18:39:22)   回复此贴
  回复:惠水自五代设南宁州 第 4 楼

惠水县位于贵州省的中南部,距省城贵阳市仅四十九公里,山川秀丽、历史悠久。殷末周初属鬼方范围,春秋为牂牁北境,战国时由大夜郎所辖。秦代隶属于象郡。汉武帝时归牂牁群统领,治所在且兰(读居兰、今福泉)。三国、晋、南北朝、隋时为牂牁的辖地。唐属黔中道,太宗贞观四年(公元630年)惠水名为“清兰县”,由庄州所管。五代十国时属楚,因两溪洞反叛,楚王马殷派遣怀远大将军德寿率柳州八姓(即龙、方、石、程、洪、卢、韦、张。)兵讨伐,经过几年战争平定之后,为了防止反叛留兵戊之。后晋高祖天福五年(公元940年)楚设置南宁州,治所在今卧龙。龙德寿授南宁州刺史。宋太祖乾德五年(公元967年)属南宁州路绍庆府所管辖。明神宗万历十四年(公元1586年)三月置为定番州,属贵阳府。万历十九年知州范柳重修州城。砌石三里三分,计五百一十丈,高一丈五尺,城门四。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一月废府、厅、州名,定番州改定番县。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十一月改定番县为惠水县。

惠水县域、东西长约72公里,南北宽约68公里,总面积约2470平方公里。1950年统计全县有173116人,农业人口165880人约占人口总数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惠水县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全县总人口中佈依族占百分之三十六,苗族占百分之二十一。惠水县滨临涟江,气候温暖多雨,并有贵州省少有的平坝(平地)——涟江大坝。平原地带盛产稻米,是贵州省的米粮仓之一。还有柑桔、荸荠、大蕃茄、地罗卜(凉薯)等特产。在国民党统治时期,乃是贵州省有名的模范县。老百姓的风气比较开化,有不少的人在外为官、经商或攻读高等学校。惠水县是长顺、紫云、罗甸、平塘、望谟等县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中心,也是贵州省城贵阳市的南端防守屏障。城里驻有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五兵团十七军随营学校 (简称随校)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军政大学五分校二总队及惠水县县大队的武装人员与穿军装的学生千余人。战斗力最强的是随校,该校学员均是从十七军的师、团、营、连、排中抽调的连、排级干部和少部分班长、警卫员、通讯员等人员组成。其中、相当多的学员是在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进军西南期间,立过战功的下级指挥员。一般都有两三年的军龄,战斗经验丰富、作战勇敢,都是组织准备提拔的干部。选拔他们来随校学习的目的,是提高文化水平,以适应和平时期到来地整军、建政需求。

惠水县城,背山面水。北门紧靠后山,门洞很小。南门前有涟江作屏障,过南门桥即是纵贯东西连绵起伏的山峦,山上的望城关,正对着南门。东门西门则连接贵惠路(贵阳至惠水)、惠罗路(惠水至罗甸),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土匪暴动”的年月里,是敌我双方争夺的热点,也是贵州省少数未被土匪攻占的县城。惠水城的三次攻防战,进行的相当残酷激烈。时隔数月,硝烟散去,又是一座和平宁静的小城。伴随夕阳落山的红晖,从贵阳方面开来一队年轻的解放军,其中就有来自成都航校的曹金分队。他们背负着松松垮垮的背包,迈着疲惫的步伐,向惠水城走来。经过城北濛江上的牛场桥,爬上高坡,沿上马路进入东城门,来到军大二总队校部驻地前的大街旁,队伍停止前进、休息待命。学生们静悄悄地坐在自己的被包上,等候着阿拉伯树叶(命运)地安排。他们中,有些人将注定一辈子生活在这座小城里遭受阶级斗争地无情折磨,直至死亡地降临。有些人侥幸逃过战火的血腥考验及阶级斗争初期的一劫。被遣送到未知的地方,落户生根、养儿育女,经营着自己的惨淡人生。曹金默默地打量着将要接纳他们的这座苗疆小城。城小的实在可怜,从东门到西门、从南门到北门距离都不过千米左右。有人曾打趣地形容:“吸着一根烟、围城转三圈,烟尚未吸尽呢!”街道两侧清一色都是古旧的木结构板房,有一层的平房也有两层的楼房。楼房下层三间,左右两间多是主人的卧室,中间的堂屋,既是去后院的过道又是供奉祖先神主的香火神堂,用来祭祖祭神。也有作经营生意的店铺或饭店。楼上三大间建的矮小简陋仅能储藏些杂物。街道的路面多是用黄沙垫铺,却也清洁卫生。街上行人稀少,穿着的是靛蓝色或青黑色的粗布短打中式裤、褂。也有穿长衫的乡绅模样的人物。从学生的眼神里,可以发觉这些小伙子并不喜欢这座小小的古城。


作者:平阳郡柴氏 (2007/11/14 18:40:45)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4 每页5条 当前1/1页 [1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5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柴氏论坛  执行时间:3,097.2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柴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