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1007——1072年),北宋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天圣进士,调西京推官。庆历三年(1043年),转太常丞,知谏院。力赞范仲淹等行新政,仲淹罢,他亦出知滁州,徒扬、颖二州,留守南京。至和初,召为翰林学士,加龙图阁学士,知开封府。迁礼部侍郎,兼翰林侍读学士。累官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宋神宗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欧阳修病逝,谥号文忠。《归田集》是欧阳修晚年辞官归乡后的著作。在其书内咏“汝窑花觚”诗中,最早提及柴窑器,最早论述汝官窑,最早表明柴窑器与汝官窑的关系。最为重要的是把汝官窑的烧制时间提早到了宋神宗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以前。“汝窑花觚:谁见柴窑色,天青雨过时。汝窑磁较似,官局造无私。粉翠胎金洁,华胰光暗滋。旨弹声戛玉,须插好花枝。”宋·欧阳修《归田集》明刻本卷一一12页。《格古要论·古窑器论》曹昭撰。曹昭,字明仲,松江人。该书成于明朝洪武年间。洪武版原著三卷。是研究古代陶瓷史难得一部重要文献。其书中论述柴窑器:“柴窑出北地,天青色,滋润细媚有细纹,足多粗黄土,近世少见。”这是目前所知最早记载柴窑器的出地及特征的历史资料。北地,古代郡名。秦代始置北地郡,治所在义渠县(今甘肃庆阳县西南)。西汉移治所马岭县(今甘肃庆阳县西北马岭镇)。东汉移治所富平县(今宁夏吴忠市西南黄河东岸)。三国曹魏移治所 城(今陕西耀县城东)。北魏移治所今陕西富平县东北古义亭城,后又徒移今陕西富平县北古流曲镇。唐高祖武德元年,全国曾改郡为州。唐玄宗天宝元年恢复郡制。唐肃宗乾元元年又改郡为州。从乾元元年以后,中国历史上就不再使用郡为政区单位了。唐代从而形成道、州、县三级行政区划。耀州,唐哀帝天祐三年(公元906年)始置,治所在华原县(今陕西耀县)。五代后梁改名崇州。五代后唐同光元年(公元923年)复改耀州。元代至元初年废华原县入耀州。1913年降耀州为县。现在的陕西耀县及富平县地区,从三国曹魏始置北地郡,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到五代时期虽然已取消郡制,但是当时人们仍然传统习惯把这个地区称为北地,北地不再是郡名了,而成为这个地区总称的地名。耀州处于北地之内,称呼耀州为北地耀州也在情理之中。公元951年郭威灭后汉称帝,建都汴梁(今河南开封),国号为周,史称五代后周。公元960元为北宋所灭,共历三帝,存世总计十年。柴荣,邢州龙冈(今河北邢台西南)人。五代后周太祖郭威养子,继郭威为后周皇帝。五代后汉乾祐三年(公元950年),柴荣封为晋王,任开封尹。后周太祖显德元年(公元954年)加封侍中,判内外兵马事。同年太祖郭威病逝,柴荣即皇帝位。立皇后符氏。改革政治,严惩贪官污吏。颁行《大周刑统》。平均田赋,鼓励生产。显德六年(公元959年)柴荣病逝,葬庆陵(今河南新郑境内)。谥睿武孝文皇帝。庙号世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