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柴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柴氏论坛 >> 姓氏取名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周世宗柴荣极其后裔,柴千赣教授 已阅:4567 / 回复:2(楼主)

周世宗柴荣极其后裔,柴千赣教授
周世宗柴荣(921—959),邢州龙冈(今河北邢台西南)人,五代时期后周的皇帝,史称周世宗,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统帅。  
本是郭威内侄,后收为养子。生父柴守礼,是郭威妻子柴氏之兄。柴荣生于唐天佑十八年(后梁龙德元年,921)九月二十四日,成年以前就生活在姑父郭威家里。当时郭威见柴荣办事谨慎,为人厚道,就把家里开支等事交他去管。柴荣悉心经度,曾与一商人一起到江陵(今湖北荆沙)贩卖茶货,使本不宽裕的家用得到周济,郭威很赏识他,就把他收为义子。柴荣的这一段经历,不仅锻炼了他,更使他有机会深入社会下层,深知民间疾苦和地方利弊,这对于他日后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郭威在后汉朝廷中任枢密使时,柴荣被任为左监门卫将军。郭威改任天雄军节度使镇守邺城(今河北大名东北)时,柴荣就任天雄军牙内都指挥使,并领有贵州(今广西郁林)刺史、检校右仆射的头衔。郭威带兵去首都开封夺权时,柴荣便留守邺城,他是郭威最为信任和倚重的心腹。  
广顺元年(951)正月,郭威即位为帝,柴荣被任为澶州(今河南濮阳)节度使、检校太保,封太原郡侯。他为政清肃,盗不犯境,而且在澶州遭洪水破坏后,整修和拓宽街道,扩大城市规模,得到吏民好评。次年正月,慕容彦超在兖州(今属山东)起兵反周。柴荣几次上表请求征讨,郭威也打算用他。这年底他晋衔为检校太傅、同平章事(宰相),广顺三年(953)正月入朝觐见郭威。柴荣被任为开封尹,封晋王。 显德元年(954)正月,柴荣晋升为加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尉、兼侍中(宰相),依前开封尹兼功德使,判内外兵马事,从而控制了最高军事指挥权。两天后,郭威病死,秘不发丧。过了四天宣布郭威的遗命:“晋王荣可于柩前即位。”柴荣即帝位,是为世宗。  
  根据《富春柴氏谱序》记载:“柴氏本仲尼弟子,高柴之孙举以王父名为氏,所谓以名为氏者也。高柴齐人,其十世祖傒为齐文公子高之孙,故以王父名为高氏……柴氏得姓自举始,举裔孙武,汉高祖时为将军,至唐有谯国襄公绍,为唐勋臣,尚高祖平阳公主,居晋州临汾……绍生二子:哲威、令武。哲威六世孙孟端居太原,开成初,官翰林学士,生三子:玘、玭、玼。玭咸通间屡举茂才不就,生守礼、守义,一女适后周太祖,为圣穆皇后,后无子,养兄守礼之子荣以为子。守礼生三子:曰荣、曰华、曰贵(摘者加入)。荣承周统为世宗,生七子:曰谊、曰诚、曰讠咸皆先被汉诛、曰熙让、曰熙谨、曰宗训(应在熙让之前——摘者注)、曰宗诲。世宗崩,宗训七岁嗣立为恭帝。
据《新五代史》载:“世宗子七人:长曰宜哥,次二皆未名,次曰恭皇帝,次曰熙让,次曰熙谨,次曰熙诲,皆不知其母为谁氏。宜哥与其二,皆为汉诛。太祖即位,诏赐皇孙名谊赠左骁卫大将军;诚,左武卫大将军;讠咸左屯卫大将军。”显德三年,世宗诏:“谊可赠太尉,追封越王;诚太傅,吴王;讠咸太保韩王。”“显德六年,北复三关,遇疾,还京师。六月癸未皇子宗训特进左卫上将军,封梁王;而宗让亦拜左骁卫上将军,封燕国公。后十日而世宗崩,梁王即位,是为恭皇帝。其年八月宗让更名熙让,封曹王。熙谨、熙诲皆未封爵,遂拜右武卫大将军,封纪王;熙诲左领军卫大将军,蕲王。
周世宗柴荣皇帝的后代分布:
  周恭帝柴宗训后代,主要分布在浙江,福建,台湾等地。后周曹王柴熙让的后代,主要分布在河南,山西,山东,甘肃,河北,北京,云南等地。后周纪王柴熙谨的后代,主要分布在湖南,浙江,山东青州等地。后周蕲王柴熙诲的后代,主要分布在浙江,福建,山东,台湾等地。

作者:平阳郡柴氏 (2008/1/1 7:49:31)   回复此贴
  回复:周世宗柴荣极其后裔,柴千赣教授 第 1 楼

同平章事
官名。同三品”及“同平章事”都属差遣性质,本身并无品秩,任此职者必另兼职事官街。

唐初制度,以中书令、侍中与尚书左、右仆射为宰相。凡五品以上职事官经过皇帝授权即可充任,不受资历限制,这便于皇帝从中级官吏中选拔亲信以分相权。“同三品”一衔,高宗、武后、中宗时期使用最多,玄宗时已逐渐减少。肃宗至德二载(757)李麟为同中书门下三品是此衔最后一次授任。“同平章事”则自永淳以后逐渐增多,至肃宗乾元元年(758)以后,成为以他官知政事者的唯一头衔。而原为当然宰相的三省长官之中,尚书仆射的相权自贞观末年即已开始削弱,到玄宗时,已完全被排除于宰相行列之外。中书令、侍中在安史之乱以后,经常用来加授给元勋、上将,也逐渐变成虚衔。于是唐代后期及五代,“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才是真宰相。此外,以节度使等而兼中书令、侍中或同平章事的也是虚衔,被称为使相。“同平章事”虽通常自五品以上官员中选拔,但拔充此职时,多转为中书侍郎或门下侍郎,这是因为中书、门下两者始终是政府枢要机构之故。

五代时期,“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虽是宰相,但那时枢密使权重,“同平章事”的实权被侵夺。北宋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主政事,知枢密院事(或枢密使)主兵,称为“二府”或“两地”。神宗元丰五年(1082)改革官制,以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为宰相。以后,除南宋孝宗时期外,不再置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金代的尚书省和元代的中书省、尚书省均置平章事,位在两省丞相下。


作者:平阳郡柴氏 (2008/1/1 7:59:44)   回复此贴
  回复:周世宗柴荣极其后裔,柴千赣教授 第 2 楼

我叫柴敬飞,河北省邢台-南和县人,90年随父亲迁到山东德州。现在上海。对祖上不是很了解,往知名人士给予告知。联系方式QQ519042641

作者:218.82.179.* (2008/1/12 20:54:43)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2 每页5条 当前1/1页 [1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31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31)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柴氏论坛  执行时间:2,878.4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柴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