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柴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柴氏论坛 >> 姓氏企业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新密牛店镇月台村的后周宋代柴窑遗址 已阅:4408 / 回复:10(楼主)

我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取得成果
新发现文物点600处

中原网  日期: 2007-11-20  来源: 郑州日报  
  本报讯(记者 左丽慧)记者日前从郑州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汇报会上了解到我市普查工作自进入实地普查阶段以来各县(市)对原有1397处文物点进行了普查登记,并已新发现文物点600处。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从今年4月开始到2011年12月结束。自9月30日进入田野实地普查阶段以来文物普查工作人员全面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拉网式普查到目前为止,已对1397处文物点进行了普查通过先进的仪器采集数据、收集标本并做文字记录。在600处新发现的文物点中有新密牛店镇月台村的宋代柴窑遗址、仰韶遗址等价值较高的文物点。

  3上一篇   下一篇4  
        


作者:平阳郡柴氏 (2008/1/11 14:50:12)   回复此贴
  回复:新密牛店镇月台村的后周宋代柴窑遗址 第 1 楼

郑州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取得阶段性成果  

--------------------------------------------------------------------------------
2007/11/21 来源:郑州广播在线  编辑:郑州广播在线

--------------------------------------------------------------------------------


郑州台记者邸珂报道:


    记者今天(11.21)从市文化局了解到:郑州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取得阶段性成果,新发现文物点600处。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开展以来,郑州市迅速建立各级领导机构,制定详细实施方案,组建并培训专业队伍,制定有效工作制度,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拉网式普查。到目前,全市已经对原有的1397处文物点进行了普查,通过先进的仪器采集数据、收集标本,并做文字记录,另外还发现了新文物点600处,这其中有新密牛店镇月台村的宋代柴窑遗址、仰韶遗址等一批价值较高的文物点。
    





作者:平阳郡柴氏 (2008/1/11 14:50:42)   回复此贴
  回复:新密牛店镇月台村的后周宋代柴窑遗址 第 2 楼

宋代六大名窑
北宋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繁荣昌盛的王朝,结束了200多年的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经济发达,商业兴盛,科技先进,发明了活字印刷,指南针和火药三大科技成果,为世界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是当时世界上的一个先进大国。
宋太祖赵匡胤执政期间,重视生产,减赋轻徭,崇尚俭朴,以改唐人那种追逐金银玉器的奢侈豪华之风,皇家御用之器以陶瓷制器为上。上行下效,达官贵人,文人雅士,以使用陶瓷制品为荣,从而大大推动了陶瓷业的迅猛发展。据《宣德鼎彝谱》记载:"内库所藏柴、汝、官、哥、钧、定"。六大名窑产品虽不能囊括两宋制瓷业的全部成就,但代表了当时瓷器生产的最高水平,并在中国陶瓷史上享有极高的声誉。
柴 窑
柴窑,后周柴世宗所烧,以其姓柴故名。后周都汴,出北地河南郑州,其地本宜于陶也。宋政和,官窑亦起于汴、汝,亦河南道所辖之州。柴窑: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滋润有细纹。足多粗黄土,制精色异,为诸窑之冠。论者必曰:柴、汝、官、哥、定,而柴不可得矣,得残器碎片,制为绦环玩具,盖难得而贵重之也。
古人所言的"青如天",当指柴瓷的天青颜色。与汝窑所突出的天青相比稍有偏灰偏绿感,但比之唐、五代几个窑的青釉仍是柴器接近天青颜色。"明如镜"当指青釉透度和玻璃质感,与唐、五代窑青瓷比透明得多,明如镜即此。"薄如纸",当是形容器物目测手拿时感到极轻薄。五代青瓷中薄厚不一,尝有极薄者仅达0.15厘米,比作纸,不为过。"声如磬",指类似古代玉石制的击打乐器"磬"的音响,但从另面反衬出柴瓷胎质与烧结温控极好。"足多粗黄土"一谈,历来众说不一,有待探讨。
我国故宫博物院研究员,著名古陶瓷研究专家冯先铭先生在《古陶瓷鉴真》一书中写道:"文献中谈到景德镇早期瓷器,大都赋于色质如玉的赞美词句,如《景德镇陶录》对"陶窑"和"霍窑"有如下描述,唐武德时期陶玉和霍仲初运瓷器到关中地区,称为假玉器,两人所烧瓷器都进贡到宫廷。三十多年,从景德镇窑址调查,结合陕西地区唐墓出土瓷器,《景德镇陶录》上述记载得不到证实,半个世纪前国内外谈瓷的人对五代柴窑进行了一番考证。他们以张应文《清秘藏》书中的"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四句描述为依据,考来考去,符合这四个条件的只有景德镇青白瓷。

作者:平阳郡柴氏 (2008/1/11 14:52:35)   回复此贴
  回复:新密牛店镇月台村的后周宋代柴窑遗址 第 3 楼

为汝瓷添光彩

     汝州是华夏文明的中心地带,又有藏量丰富的瓷土,陶瓷生产有悠久的历史,不管是7000年前的中山寨裴李岗文化遗址,还是4000年前的阎村、煤山仰韶文化遗址,均发现大量精美的陶器艺术品和原始瓷器。在陶瓷发展过程中,汝州的一代又一代工匠,不断吸收各地造瓷的先进工艺,促进了制瓷技术的不断创新。在商代,继郑州出现中国原始瓷器之后,分别在安阳、洛阳、信阳等地的遗址或墓内,均出土有商周原始青瓷器,单就数量有增无减,而品种也在增加,汉魏以来,瓷器的造型、施釉和烧造工艺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青瓷工艺技术,更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安阳相州窑的创烧,到了隋唐得到全面勃兴,不仅釉层光泽匀净,开放着青瓷的艺术之花,而且注重装饰,采用釉下刻花、和堆贴雕法,极大地丰富了青釉器表的花卉内容,改变了早期青瓷的单一色调,这就为宋代的汝窑在烧制技术上开创了先河。北魏的洛京窑,以铁的还原气氛烧成之青釉,是汝瓷之本。初唐州域内的鲁山段店创烧的“鲁山花瓷”工艺,对汝瓷的创烧产生一定的影响。五代后周创烧的柴窑,为汝窑的创烧与发展奠定的良好的技术基础。


作者:平阳郡柴氏 (2008/1/11 14:55:40)   回复此贴
  回复:新密牛店镇月台村的后周宋代柴窑遗址 第 4 楼

宋代完成了全国的统一,结束了长期的封建割据局面,宋初为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减轻民众负担,改进了农业技术,推广谷物品种,提高了生产情绪,促进了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人民生活方式的变化和文化素养的提高。当时对瓷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需求,它不仅要生产广大人民日常生活必须用瓷,其重点还得提高制瓷的质量与工艺技术,生产满足皇宫、贵族、官僚、富商大贾装点豪华的居室,产品美观、实用,又具有观赏、收藏和艺术陈设价值的瓷器。宋代的茶坊酒肆,均选用洁精的名瓷器皿,饭店选用耀州窑青瓷碗,饮食担子也用定州窑的瓷瓶,在民间流行瓷枕作睡具,妇女化妆多使用瓷制香料盒或脂粉盒。尤其宋代斗茶风盛行,上自帝王,下到文人学仕和雅兴百姓,皆以斗茶取乐,以斗茶聊天,作为胜败论争的一种娱乐方式。斗茶使用的黑釉茶盏,在宋代各地窑址中皆有发现。可见当时瓷业的振兴,一方面为满足宫廷贵族等上层人士高尚的艺术追求,同时也适应了当时的习俗时尚与瓷器的普及,尽到了最大的努力,满足了社会各方面的客观需求,从而得以兴旺发达。

    苏辙任职汝州时,汝州已成为北方的瓷都,形成了以梁县(今汝州)汝河南的严和店,汝河北的州城周围和大峪东沟,郏县黄道,宝丰清凉寺等为中心的庞大窑场,每日出入汝州境内的商队络绎不绝,陶瓷不仅成为汝州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还带动了相关服务产业的发展。苏辙对汝瓷进行考查认为,汝州瓷的规模大,但质量需要提高。苏辙的家乡生产的邛窑瓷,有“秘色”瓷器之美,很早就使用了“通体施釉”“裹足支烧”“加草木灰配制乳浊釉”等工艺,如果将这些技术引入到汝瓷的开发上,一定会使汝瓷上一个台阶。苏撤向生产汝瓷大户谈了自己的想法,建议他们去四川召聘这方面的人才。苏撤在汝州任职,老家的工匠自然乐意到汝州这个在城市生活。苏撤对汝瓷的贡献,没有文字记录,但在当时的环境中是可能的。从汝州兴盛的时间来看,也就是苏撤任汝州知州之后。而且汝瓷的独特工艺确实继承了邛窑的特点。成都市收藏家协会副秘书长、古陶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张天琚先生在《邛窑:为中国陶瓷史翻案》一文中也谈了自己的看法,并提出者了“汝瓷的工艺有来自邛窑”的观点。


作者:平阳郡柴氏 (2008/1/11 14:55:57)   回复此贴
  回复:新密牛店镇月台村的后周宋代柴窑遗址 第 5 楼


地矿珠宝奇石—探春是个收藏家
汝窑的前身是柴窑,据传周世宗建窑后,监窑官问欲何色,御批“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作将来”,于是工匠烧制出颜色...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矿珠宝奇石 L2工作室 TEL:13703936383 地矿珠宝奇石专卖 · 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出发厅

作者:平阳郡柴氏 (2008/1/11 14:59:40)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10 每页5条 当前1/2页 [1] [2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9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9)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柴氏论坛  执行时间:3,434.1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柴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