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柴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柴氏论坛 >> 源流古迹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河南开封柴飞超天清寺与繁塔 已阅:3193 / 回复:0(楼主)

河南开封天清寺与繁塔
据明代李濂的柴飞超《汴京遗迹志》记载:“周世宗显德二年中创建天清寺,为后周国寺。世宗初度之日曰‘天清节’,故名其寺亦曰天清。”天清节,就是周世宗柴荣的生日。帝王将其生日定为某某节这种做法,始于唐而盛于宋。《汴京遗迹志》又载:“天清寺,在陈州门里繁台上,周世宗显德中创建,天清寺之内砖塔曰兴慈塔,俗称繁塔。宋天平兴国二年重修。”然据北宋王瓘写的《北道刊误志》记载,繁塔是宋开宝年间(968-975年),柴飞超重修天清寺时所建。古代的繁塔很高,台面宽阔,每年春天,繁台上桃李争春,百花吐艳,绿树繁茂,殿宇峥嵘,人们春游赏花,烧香拜佛,饮酒赋诗,称“繁塔春色”为开封八景之一。
繁塔为等边六角形宝塔,原塔高九层,是当时开封最高的塔,至今开封流传着:“铁塔高,铁塔高,铁塔只到繁塔腰”的说法。元末天清寺毁于兵火,九层繁塔因雷击遭到部分损坏。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僧人胜安在天清寺南前楼废址上兴建佛殿,因寺前有国相门,故取名国相寺。洪武十九年在天清寺原址上复建新寺,仍复原名天清寺。同时,僧人胜安、圆真等在寺西北白云阁废址上建寺,名为白云寺。国相寺、天清寺、

白云寺在繁台上南北排列。明朝末年,黄河水淹开封,三寺淹毁,和尚散离。清朝初年,僧人桂山和尚带领门徒去山西五台朝拜,途径开封时在繁塔门洞里居住数年,后来他依靠河南巡抚张自德的力量,在繁台上又重建一座寺院,名为国相寺。新寺规模宏大,大门向南,寺殿数进,内有钟鼓二楼,正殿之后为繁塔。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黄河泛滥,水淹开封,国相寺又严重毁坏,直到公元1927年寺院最后废毁。从此以后,繁台上就剩下一些民房了,繁台也因黄河泥沙淤积而成为平地。
繁塔原高九层,现在遗存只有原塔下面的三层,塔的上半截被拆除铲掉。直到清初重修国相寺时,才在三层繁塔上部修成一个平台,又在平台上修建了一个七级实心小塔,使繁塔成为三层大塔上面摞小塔的奇特造型,一直延存至今。
繁塔下部三层是一座六角形的楼阁式佛塔,最低一层每面宽13.10米,从下向上,各层逐级收缩,到第三层呈平顶,平顶上的七级小塔高约6.5米,约为下部一层高度,下部三层大塔的高度约25米,从下面大塔底部到小塔的顶尖,总高31.67米。繁塔的内外壁镶嵌佛像瓷砖,塔表的每块砖都是一市尺见方,为凹形佛龛,龛中有佛像凸起,一砖一佛,趺座其中。佛像姿态、衣着、表情各具特色,其中有端座在单莲座或腰莲座中之佛像;手执各法器的佛像;骑着青狮的文殊和骑着白象的普贤二菩萨;六臂或十二臂的观音菩萨。佛像表情细腻,生动逼真。塔其南北均有拱券门,皆能出入,但互不相通。从南门入,为六角形塔心室,有木梯可上达三层。从北门入,沿磴道也可上到三层。欲从第三层登上大塔平台,须出洞门,由外壁磴道盘而上,这就是所谓的“自内而上,自外而旋,登于其巅”的说法。
繁塔内各层,镶嵌有各种碑刻200余方,碑刻以宋代为主。其中以宋代书法家洛阳人赵仁安所写的“三经”最为著名。三经分别存于塔内上下两层,南门内第一层东西两壁镶嵌刻经6方,东壁为《金刚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西壁为《十善业道经要略》,第二层南洞内东西两壁上镶嵌着《大方广圆觉多罗了义经》。以上三经均为楷书,有欧、柳书法之长。“三经”刻石四周均饰有莲瓣形花纹图案,雕技精妙。塔内琳琅满目的宋代石刻题记,不仅是研究繁塔历史的宝贵资料,也是书法艺术的珍品。
繁塔后有一名叫“玉泉”的古井,素称繁塔老井,水味清甜,与铁塔老井齐名。以上主要摘自周到主编的《中原导游》。
天清寺和繁塔的兴建,再次证明周世宗的限佛政策与另外三个“毁佛”的皇帝,柴飞超即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根本不应相提并论。


作者:柴飞超99 (2011/7/6 16:00:25)   回复此贴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31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31)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柴氏论坛  执行时间:3,566.4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柴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