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博导 阎长虹
- 中华阎氏网 2012年11月3日 百科
阎长虹,1959年生,教授,博导,长期从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岩土工程和环境地质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承担多项特大型桥梁、水电、地下工程等项目的科研工作。取得多项重要研究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其中一等奖2项。现担任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成员、中国水利学会勘测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等。目前主要研究方向:区域稳定性、边坡稳定性及地基稳定性研究,环境岩土工程,地基处理,软件开发等。
个人简历
1978年9月—1982年7月 南京大学地质系本科
1982年9月—1985年6月 南京大学地质系研究生
1985年7月—1987年8月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任助教
1987年9月—1993年11月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任讲师
1993年12月-2001年2月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任副教授
2001年3月—现在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任教授
2002年4月—现在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任博士生导师
编辑本段
主要教学情况
1.土力学 本科生
2.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概论 本科生
3.城市环境岩土工程 研究生
4.系统工程概论 研究生
5.现代工程地质专题 研究生
编辑本段
研究方向
1.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岩土工程
3.环境地质
编辑本段
学术研究情况
长期从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岩土工程和环境地质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承担多项大型桥梁、水电工程、地质灾害、地下工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软件开发、地下水资源探寻与评价、废物资源化利用等方面的科研工作。近年来,先后承担了润扬大桥、苏通大桥、南京长江三桥、南京地铁、宁宿徐高速公路等重大工程项目的工程地质论证和技术难题的研究,主持了江苏、安徽、浙江、山东等地区多个滑坡地质灾害的评价与治理科研工作,在江苏、河北等严重缺水地区找水获得成功。主持完成了扬州市地下水资源管理与评价工作,以此为基础研制了我国地下水资源管理与评价可视化软件系统。目前正在进行西南典型喀斯特地区水文地质研究(国家攻关973)研究工作。
编辑本段
主要科研成果
目前已取得多项重要研究成果,其中省部级奖1等奖3项(1985,1994,2000),二等奖1项(2002,2005,2005),三等奖1项,地市级奖10余项,第一批获得教育部中青年骨干教师资助项目。分别在科学通报、地质学报、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岩土工程学报、地质论评、中国矿业、高校地质学报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同时多篇学术论文被有关国际学术会议和国内重要学术会议收录。为我国培养了一批高层次科技人才,其中研究生50多名。
编辑本段
主要获奖项目
1.《岩土工程优势面分析原理与方法》江苏省科学进步奖三等奖(1994)
2.《黄河大柳树坝址工程地质论证》宁夏自治区科学进步奖一等奖(1994)
3.《优势面理论在大型桥梁、水利和地下工程中的应用与新进展》教育部中国高校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00)
4.《城市环境岩土工程》教育部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2002)
5.《地下水资源评价与管理及其可视化系统》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5)
代表性文章、论著
1.阎长虹、宋丹丽、张成元、陈葆仁、陈菘、马日和, 扬州市地下水资源评价与管理可视化软件系统研制, 2000, 高校地质学报,Vol.6,No.4
2.阎长虹、陈葆仁、何长鸣、宋丹丽、张成元、马日和, 扬州市地下水资源评价与管理数据库可视化系统, 2000,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Vol.30, No.4
3.阎长虹、何长鸣、陈菘, 包裹体方法在工程勘察中的应用, 1999, 岩土工程学报,Vol.21,No.3
4.阎长虹、罗国煜、陈兆乾、徐迎伍等, 黄河悬河研究及其专家系统研制, 1999, 地质论评,Vol.45,No.2
5.阎长虹、陈云棠、周建平, 做好评估工作促进基础地质实验室建设, 1998, 高教研究与探素,No.3
6.阎长虹、李晓昭、陈征宙, 优势面理论与环境岩土工程问题研究, 2000, 中国工程地质五十年,地震出版社
7.阎长虹、许宝田、许崧, 深基坑渗透变形问题探讨, 2000, 中国水利学会勘测专业委员会2000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8.阎长虹、许宝田、许崧, 甬台温高速公路路堑边坡稳定性评价, 2001, 水科学进展,Vol.21, No.5
9.阎长虹、许宝田、许崧, 深基坑渗透变形与防治, 2001, 河海大学学报,Vol.29(Sup.)
10.阎长虹、罗国煜、李晓昭,, 城市地下工程环境岩土工程问题, 2001, 海峡两岸第三届尖端科学学术论文会文集
11.阎长虹、罗国煜、许宝田、蒋建平, 我国长江下游大型桥梁建设的工程地质问题研究, 2003,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Vol.30, No.1
12.阎长虹、陈征宙, 绘制赤平极射投影的计算机软件, 1993, 中国首届计算机在工程地质中的应用展示会文集
13.阎长虹、许宝田、许崧, 城市地下工程环境岩土工程问题, 2001, 第三届两岸尖端科学研讨会文集
14.Yan Changhong, Luo Guoyu, etc, The Prospects of Developing Expert System, International Basin Tectonics and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Conference, 1993
15.Luo Guoyu, Yan Changhong, Li Xiaozhao, Jiang Jianping and Ma Ji, Exploration of Water Resource and Multiple Models for Water Resource Development by Preferred Plane Theory in Karst Areas, 2003, Acta Geologica Sinica, 77(1):
16.Salah bishir, Yan changhong, Chen Zhengzhou, An Evalution of Geotechnical Properties of a Quaternary Alluvial Soils Underlying Nanjing Area,P. R. C., 1996, The Journal of advances in E. G. in China, Three gorgea Publishing House
17.Luo Guoyu,Yan Changhong etc., The System Analysis and Reliability Evaluation of Rock Slope, 1994, ACTA GOOLOGICA SINICA Vol.7,No.4
18.Luo Guoyu,Yan Changhong etc, The Systematic Analysis and Assessment of Determining the Preferred Planes on Rock Slope, 1990, Int.Sym.on Advance in Geo.Eng. Beijing, China
19.Luo Guoyu, Yan Changhong, etc., The Mechanism and Treatment Approach to the Collapse at Qixia Mountain, 1999, 4th Int. Symp. On Env.ISTPEng., Sci. & Tec. (CEEST),USA
20.许宝田,阎长虹,许崧, 茅山地区岩溶的发育特征及其旅游资源, 2001, 水科学进展,Vol.21, No.5
21.罗国煜,阎长虹,李晓昭, 优势面理论与西部缺水地区多样化水资源开发模式探讨, 2000, 工程地恃Пǎ琕ol.8, No.6
22.郑庆怀、阎长虹、何长鸣, 粉细纱在高层建筑基坑开挖中岩土工程探讨, 1998, 高校地质学报,Vol.4, No.1
23.罗国煜、阎长虹等, 关于黄河悬河的地质工程治理问题讨论, 1999, 工程地质学报,Vol.7,No.2
24.陈菘、阎长虹等, 工程地质方法在高放废物处理场建设中的应用, 2000,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Vol.27, No.5
25.何长鸣、阎长虹、郑庆怀, 城市地下工程与地下水污染, 2000, 环境保护科学,Vol.26, No.2
26.罗国煜、阎长虹, 岩坡优势面分析及其专家系统研究, 1993, 科学通报,Vol.38,No.20
27.罗国煜、阎长虹等, 论城市环境岩土工程问题研究, 1993, 工程地质学报,Vol.1,No.1
分享按钮>>华夏寻甘棠—扬州邵伯镇
>>2012年11月3日召开广东何氏宗亲总会工作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