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连氏简介

    中华连氏网 2011年2月19日 网络


 广东连氏
广东连氏自称上党连氏,其实大部分是宋、元代从福建分去的,少数是折转江西、湖北来的。就其源流可分三个大派系。
莆田重岩公后裔—潮阳溪南金诰公派系
潮阳连氏支系:这是广东历史较久,人口最多的一支连氏。奉金诰公(号衿教)为大始祖。据汕尾连氏族谱《迁潮史略》载:先祖重岩公生于福建莆田县狮子巷,官拜军机大臣。宋微宗年间(公元1101—1115年)重岩公之裔孙,始迁潮阳练江之北(今揭西),后移居练江之南,故命名曰溪南。又据大布连氏宗祠族史载:“一世祖金诰公,字有伦,纪所出自地,系福建兴化府莆田县七板桥,生于大宋宁宗王嘉泰甲子年至理宗王开庆已未年间,由岁贡任昆山县丞,任满致仕一如嫔姓林,产下一男讳阐,由进士出身,远任潮阳县令,恳公上任掌文,公即挈家随甥赴任。至潮阳,游览名山大川,遍阅都邑,里居见潮,山明水秀,地饶人富,不思旋归乡,立籍潮邑,创基址于溪南。”以上说明,潮阳溪南连氏是福建莆田连重岩公的裔孙,其大始祖金诰公就是重岩公的后裔之一,迁粤时,初居揭阳,后才迁潮阳溪南。
溪南金诰公生五子,除长子留原籍,其他四子分别创下东埔、大布、司马浦和蔡沟连氏。永历年间(明末清初)因郑(一说赵)锦一条干戈扰乱,金诰公的后裔四处逃难,甚有把自己姓改为同(谐)音的颜、邢的,至清代中期又逐复为连姓。故潮阳一带有“连、颜、邢”一家人之说。
潮阳连氏今以大布一支最望,司马浦大布乡上、下两片单一连姓,里外总人口三万多人,是广东最大,全国最多的连氏族人聚居地之一。
一九九九年八月暑期,编者亲访大布,读其族谱序,发现他们的先祖不是直接来自莆田,而是先迁到漳浦凤塘,再经龙溪青蕉村迁潮阳的。该序是明景泰甲成科进士连天荣所撰。天荣是当时金诰公——廉溪公派裔孙,他游庠漳郡间,曾谒拜过凤塘纯斋公祠和青蕉朴庵公祠,并访同脉族亲。长期来,大布连氏只知“福泽莆田”而不知是“青蕉一脉”。为此,编者特为潮阳大布连氏编绘源流表,以供潮阳宗亲鉴证。
汕尾连氏支系:居汕尾城区东冲镇尤溪乡大园村(原属海丰县管辖)和红海湾田乾镇浦圩。这支连氏源自大布连氏,开基祖是天恩公,其子孙直仲,仰南二人于清康熙二年(1663年)迁来尤溪定居蕃衍,今传16世,字辈是天、冲、仰、瑞、延、君、特、宫、道、兴、文、仕、贤。
海丰连氏支系:居公平乡,也源自大布连氏,详情待进一步了解。
普宁连氏支系:居大北山水库旁之潮尾村和梅塘镇新寮连屋。源自溪南连氏。
揭阳连氏支系:金诰公(衿教)在此开基,揭阳无疑有其后裔。具体待考。听说潮阳大布连氏宗亲拜祖活动还有来此城东外围邢的“三姓祠”举行。
综上述,金诰公派包括今潮阳(大布、溪南、夏东埔、司马浦、蔡沟)连氏和汕尾、海丰、普宁、揭阳等地连氏,这一支系的特点是,分布集中在南粤,人口多,历史较久,旅外亲人较多,说的是潮汕话,类似闽南话。
宁化五荣公后裔—长乐(五华)支系
广东龙川(老隆)、龙门、五华(长乐)等地连氏族谱载:他们的大始祖是连光裕(乳名五荣),开基祖是其三子进步、道步、达步兄弟,时在元代仁宗元年(1312年)迁自福建宁化石壁下葛藤坳。
对此,编者对照福建、江西各地连氏谱牒,发现进步三兄弟不可能是光裕公的儿子,只可能是其裔孙。光裕公是梁末宋初时代人,祖籍闽县(闽侯),湖北应山令,家眷随任。而进步公三兄弟是元初人,籍宁化,两者的处世时代和籍地都相差很远。史料表明光裕公裔孙很多地方都有,宁化有并不奇怪。进步三兄弟该是其几代后的裔孙。光裕公的儿子谱载的只一个叫冯,这在本书福建连氏部分已有交待。
经查广东龙川连氏族谱,进步三兄弟从宁化入粤,初居长乐(今五华)。六、七百年来,三兄弟的子孙繁衍分支广东各地去了。今只知五华县华城镇原兴林公社万子大队畲上生产小队有50多连姓人是他们的后裔。此三兄弟的后裔大都扩散到广东西部、中部以及江西、湖南、四川各省。此仅把在广东省内的简述如下:
进步公后裔:居龙门县龙江镇岭咀八岭旗本、惠东县大岭镇塘仔口村和东莞市青溪镇黄麻布村等地。惠东的是从五华分支的,而东莞则是龙川的分支。
道步公后裔:先从五华分到龙川县黄布镇欧江连屋村,时在明嘉靖元年(1522年),当时居住地叫古循州金鱼钓,开基祖是道步公第十八代孙得清公。得清公后代又分支到龙门县永汉镇低冚村(时在清雍正年间)、乐昌县廊田镇山高引子坪田村和珠海湾仔南山村等地以及江西(最多)、四川、湖南等省。资料表明,道步公后裔的分布是三兄弟中最广的。
达步公后裔:居揭阳林田庙龙宫墩,惠阳南坑禾苗田、东莞市樟木头、官井头等地。
综上述,进步公三兄弟的后裔,开宗于五华、发祥于龙川。这派连氏的特点是:入粤时间较晚,聚居地较分散,且多在山区偏避地,多数讲客家话。
大浦连氏
广东大浦县有连氏近万人,是广东第二大连氏聚居地(仅次于潮阳大布)。大浦连氏分布在平原镇坑仔口、富竹村、五家畲,双溪乡清泉溪,枫朗镇王兰村,百侯镇世古坪和茶阳镇南阳村等地。
据福建龙岩连氏族谱载:其五世伯祖连大十三朗于八百多年前迁高陂一个名叫乌槎乡的地方开支。这支连氏今包括王兰、坑仔口、五家畲、清泉溪、世古坪连氏,是大浦人口最多,历史最古的一支源自龙岩的连氏,今传22世。
茶阳南阳一轩公派连氏也是迁自龙岩,时在清初,是龙岩另一支连氏(昆正户)连胤九子连仁业支系,今传25世。另据福建仙游连氏族谱载,其十二世斌公次子教公有后裔迁大浦,今居何地不祥。
属于大埔连氏分支的在广东还有揭阳、广宁、海丰(梅林屯)、潮安(小葫芦)、云浮、罗定等地的连氏。在广西有宾阳、贵港连氏。
其他小支系:
仁化连氏:仁化县有几个村是连氏聚居地,先祖由福建上杭瓦子街迁江西龙南,后才分迁仁化。总人口千余人,但分散在各小村子。仁化连氏又分乳源一支,居乳源县侯公渡镇大东乡寨下村。
顺德连氏:勒流镇富裕沙富村和三水河口镇木棉村二地连氏历来亲近,后者源于前者,前者先祖源于湖北安得府。据此,他们很可能是应山令光裕公的后裔。如果是这样,其实也属于五荣三子一派。
据福建沿海疍民(以船为家的渔民)连氏族人告知,广东南澳岛当有他们的宗亲兄弟。详情待考.

还有湛江市属县级市廉江有好几千人分布,不过族谱一时连接不上.

 

 


港澳连氏
港澳特别行政区在明、清代当有连氏族人聚居地,由于该两地后来发达了,这些连氏聚居地有的缩小了,有的甚至分散消失了。今只知与珠海相望的湾仔南山村连氏有迁澳门的。另据澳门书法家协会会长连家生(祖籍广东潮阳大布)说澳门有两百左右连氏,香港更多些。这两个地方的连氏主要来自广东珠海三角洲和潮阳以及福建等地。

 

 


河北连氏
河北省东临山东,西临山西,东西都有连氏,河北应该也有。笔者只知河北省南部的成安县长巷乡长巷村有一支,由邯郸分迁去的连氏。邯郸连氏肯定是由山西分支的。
河北“叵缦赜星ㄗ孕弥菪侣妨系姆种А

 


上海连氏
海市已知南汇县祝桥镇(靠海边)三八村、张桥镇有连氏聚居地,人数还不少。这是该县教育局连英昌提供的讯息。上海还传有姓“草头连”者,不知是“连”字之误还是连氏衍变而来的。连姓人在偌大上海肯定不少,但连氏繁衍生息的聚居地不多。

 

 


浙江连氏
前已交代,福建连氏始祖之一谋公经浙江婺州入闽,婺州即今金华地区。报载金华大学基金会里有个叫连丹的。笔者也听说地处金华西的龙游有连氏。另祖籍广东大埔、原国务院侨办主任连贯生前告诉人说,他14岁时随父路过浙江某地时曾参加清明祭祖。这“某地”会不会是金华一带?很可能。温州市有个副市长叫连战德的,温州可能也有连氏。总之,浙江无疑有连氏聚居地。另据福建长泰江都连世德告上虞县西乡松柏脚村有连氏。另海盐县有一刻字店是连姓人开的。笔者分析,在浙江沿海、舟山群岛和洞头悬还可能有与福建沿海“疍民”连氏关系亲密的连氏渔民。

 

 


山东连氏
连氏大始祖连称在山东葵丘著迹,但山东连氏今知的不多。据福建同安连玉文于1993年去山东出差时了解,胶东荣城、年平、文登、栖霞等县有连氏聚居地。栖霞县连家庄连国经老人告诉玉文,他们的远祖来自浙江,先迁河南,后因先祖到栖霞当县令,子孙便在那里繁衍生息。由此看来,今栖霞连氏也是“上党连”。山东连氏是否都是上党的,尚不敢定论,因为台湾有“渤海连”的。山东正临渤海,可能有此连氏。另据连云山文章说,章丘也有连氏,他分析章丘连氏是大始祖连称留在葵丘——临淄一带的后裔,这就有别于“上党连”,会不会是“渤海连”,有待证实。

 

 


湖北连氏
据福建连氏族谱载,季唐福建的祧祖连光裕曾北上任湖北应山令,死后归葬应山。又载其后裔显公任闽西龙岩令,祖籍应山。从这里可知光裕光任职时举家居应山,子孙后代仍居应山,今应山地区无疑尚有其后裔。广东顺德连氏源于湖北安德府,安德府如今属何处,笔者没有去考查过,如是指今红安、麻城一带,那么这两地当有连氏。另襄樊市(据该市原农业局土肥站连少光告),宜城市鹿头镇(也是连少光告)有连氏聚居地。笔者还听说考感市也有连氏。
据福建龙岩昆正连氏族谱载,明末清初十六世“士”字辈几个兄弟去汉口经商未返,今武汉市当有他们的后代。

 


四川连氏
四川连氏历史较短,主要是清代由闽、粤上党连氏经湖北、湘北、广西北迁去的。已知成都市青白江区(金堂县)龙王乡天平村今有连氏200多人,宜宾市、古蔺县、广安县、彭水县等地也有连氏聚居地,重庆市也有不少连氏人散居。
龙王乡连氏源于广东龙川县黄布镇欧江连屋村,开基祖是十三世孙洪公(携子兰茂入川)。据当地连氏族谱载:“我祖茂兰公负祖金骸由粤入四川之金堂县南门外姚家渡,由上扬四里,地名于田坝,就地居址,耕田为业,世代传世,源流不紊......”该支连氏自十三世始至今已传22世。先祖世系为:洪公—茂兰—秀元—振纪—永品—开发等—崇兴等—德荣等—厚金等—教华等。
广安县连氏居住在观阁区小井乡红棺村,该支连氏据说是福建龙岩连氏四房分支,大概由于地处山区,有文化的人少,笔者去信均无回,故详细情况无法了解。古蔺县连氏居住在小水乡长岭村。

 

 


陕西连氏
笔者1995年到咸阳拜访了铁路一局四处连致民兄弟,他说他的家乡——旬邑县城关连家河村有400多连氏,先祖源于山西洪洞县。洪洞县在古上党西面不远,旬邑连家河村连氏是“上党连”当不成问题。另笔者还听说福建泉州连氏与陕西凤翔一地有缘。看来凤翔可能有源自福建的连氏,因为陕西不是连氏发祥地,历史较晚的陕西连氏也不大可能南迁福建,而只能是福建连氏北迁陕西。

 


湖南连氏
已知的湖南连氏多是明、清代由粤上党连氏北迁去的。如广东龙川连氏曾有14世文坚、文英、文华兄弟三人分迁资兴县三都乡官坑;又有连云、玉兰分迁浏阳;乳源连氏有永登公的第九子仲芳迁桂阳;仁化连氏分迁汝城井坡乡明星村和外沙乡长春村新田里组(今有几十人),以及营下村(今有100多人),凉桥村、小心子村、洞梓寮、振丹村等地。

连(Lián)

 

 

 

 

 

源流·派语
1912年《善化连氏续修家谱》"源流总序"云:远祖江公,讳仁业,发迹闽省延平府尤溪县之魁城,传数代又徙漳州府龙岩州。递传至应林,生兴隆兴亮兴盛三子。兴亮、兴盛于清康熙初年,携介五、开五、辉五、仪五四子来楚,后兴盛回闽。开五缺传,介五(讳有富)次子琼章回闽。介五置产业于善邑八都黑石铺、大圫铺、中棚、导子堡等处;辉五(讳有凤)、仪五(讳有凰)亦于红菱塘、淘埠迹落业。谱尊亮,字以盛为一世祖、迁南始祖。
(派字)兴有锡文清 炳培本立启 乃嗣绍贤良 大名长慎取 齐家学孔训教国斯可以 克笃先人光 受福永宜尔。
1943年(汉寿、益阳)《连氏三修族谱》"源流序"称"连氏系出齐大夫称父公,其时例用戍葵邱,今山东青州府临淄县。公以大夫为戍长,洵为上党,开宗葵邱,著迹者也。"下传至宋英宗时世瑜,举孝廉仕于吴西,卒于任,子孙遂居于吴。又"序"称明成化时御史楹公裔孙得元、得先二公自江右抚州府临川(金豁)县崇德乡八十四都塘兴里连家港挈妻率子大旺、大洽、大嵚兄弟六人徙楚,元公居龙阳,大旺徙于毓德之赵家河、樊家湾,又徙东华冲、余家桥等处;大洽徙于狮子总、石潭坪等处;先公居益阳,大嵚公裔徙南溪黄泥湖、南湖洲、齐湖口等处。两公裔孙派别支分,衍散四处。
按:《通志·氏族略四》:"连氏,《左传》齐大夫连称之后。"《姓氏寻源》卷一三:"澍按:连出自陆终三子惠连之后。《氏族略》云:出齐连称之后。误矣。楚有连尹、连敖,皆官名,连姓必有以官为氏者。又按:鲜卑有连氏,连休是也,见《汉书》。连有虏姓,乃是连氏、太连氏所改,见《官氏志》。"
郡望·堂号
上党郡
上党堂、福湘堂
堂联
勋嘉葵戒(连称);孝踵丁兰(连世瑜)。
褒遗书酒(连世瑜);泽被乡邻(连舜宾)。
历代名人
长沙人连利娟,女,妇产科专家;等。

 

 


河南连氏
地处中原的河南是上党连氏南迁首站目的地,历史较久,人数当以万计,主要分布在中部和南部各地。福建连氏始祖恺公就是来自固始,固始今当还有连氏。另禹县花石乡(据该乡连延芳告)、鹿邑县(见连云山文章)、舞阳县(该县大尉乡西郭村小学教师连丽华告知,有近五千连氏人住在姜店乡连寺村以及由它分迁的莲花镇韩寨村)、新蔡县(韩集乡周连庄)、方城县(福建长泰江都连世德告知,在券桥乡十二里河杨台村有连氏)及济源县西乡南姚村(旧地名)等均有连氏聚居地。
连寺村连氏字辈:永远坯平俊,文运兆为新,维勤广佑长万年太和春。(从该村有名连俊义者测知今出“文”、“运”辈)。
另新郑县有不少连氏,这是深圳宗亲转告,祥情待查。

 

 


广西连氏
广西连氏的历史较晚,始于明代,旺于清朝。其远源在福建,近源在广东。广西连氏族人的风俗习惯、语言与粤东、闽西的大同小异,也属“客家人”。就其源流大致可分三支派。
一、福建对扬公派
这个支派主要分布在平南县,现有近1000人。据平南连氏族谱载,先祖连对扬(当地俗称福建公)原居广东,而远祖籍在福建汀州府。汀州宁化县是“客家人”集散地,笔者认为对扬公的原籍在宁化的可能性很大。族谱载:明末这里的连族长房一支分迁广东顺德(这支到达顺德后的去向不明),次房一支分迁广东东安县(今名云浮县)一个叫连滩圩兰围内塘尾粗石甲的地方。正是这支传至对扬公之孙君达公时分迁到广西平南县零二里老鼠岭(旧地名)。君达公生二子,长名遂礼,次失传。平南连氏对扬公称为“福建公”,其实他不但从没住在福建过,也没住在平南过,平南连氏的开基祖倒是其曾孙遂礼公,当时是他背着尹达公的骨骸来到老鼠岭。尹达公的长子遂礼生五子,人丁兴旺,遂分成五房,并分到平南县的其他村子去开基。
遂礼公以下的字辈是:
盈、昌、夭、文、昭(林、国、柱)、日、信、其、富、贵、荣、华、福、禄、满、堂、寿、全。
字辈沿用至今,已出15世“贵”字辈。
二、广东达步公支派
据广东连氏族谱载,光裕公后裔达步、进步、道步三兄弟元代初由福建宁化迁广东长乐(今五华县)金鱼。又据现存广西桂平石龙镇高架屯连氏族谱载,先祖达步公来自广东金鱼。查五华县和龙川县旧均有金鱼一地名,但龙川金鱼历来无连氏,故可认定是指五华连氏。这支派先祖达步公先是随兄弟从福建迁居五华,后达步公后裔连成宗分迁到广西开基,在广西一子以和公。
即:桂平连氏始祖:达步公(居广东五华)
二世:成宗公(居广西桂平)
三世:以和公(在桂平任官)。
这支连氏沿用至今的字辈是:
称、挚、叔、石、明、陂、希、鲸、禄、光、进、以、广、祯、玉、延、恕、宗、任、仕、子、登、绍、永、度、龙、其、汉、彩、辉、树、心、叶、繁、昌。
据推测,现该传至“广”字辈。
查字辈前10字与广东龙川、龙门连氏雷同,又发现在桂平族谱中以和公名下有“在任身故,遗体运回五华”字句,说明当时广西桂平连氏与远距千里的故里宗亲——广东五华连氏关系密切。
在柳州地区武宣县,据平南连松青兄弟来信说当有由石龙分去的连氏。如确实,武宣连氏也是达步公后裔。
三、广东大埔坑子口支派
属于这支派的已知有宾阳和贵港两个分支。
宾阳连氏:据宾阳武陵镇理化必岭村连氏族谱载,先祖来自广东嘉应州(今梅州市)一个名叫“鲁箕坑”的地方。梅州市今辖五华、大埔等六县,其中只这两县历来有连氏村落。但“鲁箕坑”何处?幸宾阳芦圩镇古双村连氏族谱有写明他们与必岭村的同源。族谱载:我祖原居广东潮州府大埔(大埔曾属潮州府管辖)清远(乡)平学社(现为平原镇)坑子口。查大埔族谱中确有清初时连晋鸿、连甘纯等分迁广西的记载,这就可以认定宾阳连氏源于大埔坑子口连氏。
贵港连氏:贵港山北乡马赖屯、陈刘村和石牙乡连氏是宾阳芦圩镇古双村连氏分支。史料表明,清光绪初年(1875年)前后,古双村开基祖应玉公后裔先是迁到煌里马赖屯落户,后由此分到贵港境内其他村子。
历史较早的福建、广东连氏,明、清代开始自东向西迁徒分支,因此广西连氏源流多,支派多,加上资料有限,肯定尚有没发现的,有待继续查考、了解。

 

 


江西连氏
江西连氏已知有一万多人,全国排第五位,仅次于台湾连氏。江西连氏的源流大致分三种情况:
一是福建宁化连氏分支。自宋代开始,福建连氏发展很快,遂向外省分支。江西与福建相邻,闽西、北连氏族人常翻越武夷山到江西南部经商,其中来自宁化、建宁的为多。到明、清代更有宁化连氏到宁都、石城定居蕃衍,他们是光裕公五世孙祥公的后裔。宁都连氏后又向江西各地分支。属于这支系的连氏在江西还有信丰、会昌、广昌、南丰、赣州、抚州、临州、金溪、贵溪、吉安等连氏,总人口近万人。
二是广东连氏分支。元代,福建连氏开始在广东分支。元末清初,广东连氏又向江西分支。与广东”辈肯嗔诘某缫濉⒛峡怠⑿掠唷⒘系鹊亓暇褪粲诠愣戏种АK欠罟庠9暮笠峤健⒋锊健⒌啦饺值芪鲎妗
上述两支江西连氏其实是一脉相承的,即都是光裕公的后裔,而且都是福建宁化连氏的分支,属于“客家人”,至今大都保留着闽西、粤东客家人的风俗习惯。
三是直接来自中原的上党连氏。他们主要居住在长江南岸的江西北部,属唐代以前北方汉人南迁时滞留在江西的“流民”。他们的远祖来自上党,近祖来自河南、湖北。当时他们的先祖坚守在那里的新家园,未再南迁福建,时间久了,遂与“老表”和睦相处并同化了。这支连氏人数并不多,散布在南昌、修水、吉安、德安、抚州、太湖等地。

 

 


山西连氏
山西连氏历史最久,源于山东,自大始祖齐大夫连称裔孙在古上党开宗,讫今有两千多年了。古上党地区即今长治市,学者一致认为该市襄垣县北浊漳河上流阳泽河村是中华连氏的发祥地。因此,中华连姓族人以“上党”为堂号、灯号。
史料表明,阳泽河村连氏早在隋末唐初已成为人才济济的望族。据清嘉庆年间于该村连氏墓地出土的《大周故飞骑尉连府君墓志铭》石碑记载,初唐出了一个大人物——连简、襄垣人,他22岁应募出征,以战功补为飞骑尉,官秩六品,即李世民的骑兵近卫官。连简的父亲连公,隋初人,大半生在河南当官。连简的祖父连愿,北齐人,曾任太原令。连简以上三代人均为朝廷命官。这算是中华连氏中记载最早的家族,距今一千四百多年。连简的后裔石碑无记,民间也无谱可查。福建连氏始祖之一连总,唐末携眷入闽时,正在河南固始做官,连总会不会是连简的裔孙?尚待佐证,但连总祖籍上党当无疑。至今,在唐代除阳泽河村外尚未发现另一个连氏村落。因此,可以认为阳泽河村是中华连氏族人最早的聚居地和发祥地。遗憾的是,上党连氏自五代至宋代近300年间却很少史料发现,这大概与历史上北方汉人为逃避战乱多次南迁的史实有关。因此,留守家园的人很少了。史料表明,南宋初,上党连氏加入“流民”行列南下赣、苏、浙、闽的不少。何况上党地区战略地位重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经历中唐安史之乱、晚唐藩镇之乱和五代十国战乱,上党连氏族谱失续无记是可以理解的,即使有,也容易毁于战乱中.
1986年祖籍山西襄垣的北京学者连云山先生回乡调查考察时,在南峰村求得一部《连族谱牒》(凡五卷,民国二十六年版),该谱记载了阳泽河村连氏从元至元年间(1335—1340年)至清末计600多年的族史、分支情况和先祖世牒。元朝在中国封建王朝历史上国家相对统一,既无内犯也少外犯。阳泽河连氏开始兴旺,并有了族谱记载。从谱牒发现,阳泽河连氏于元代已分支到整个上党地区。

 

 


广东陆丰连氏
据老人说我们是从朝阳港墘围来的,开基祖十五世佐廷(孔乐)老公太于清末来陆丰以行医卖药为业,店号“济生堂”,建有家祠一座,堂号“敦睦堂”,请十三世钦扬公、李氏妈,十四世崇先公、周氏妈香火来陆丰服伺;现孔乐公派下100多人,大多以医生、教师为业,处级干部若干人,一名老中医和一知名校长被收录入《陆丰县志-人物传》;我们的辈份跟大布一样,就是世声对不上。

 


广东大布连氏
一世祖金诰公字诲讳衿,教出闽省兴化府蒲田县七板乡,生於大宋宁宗嘉泰甲子年,至于理宗开庆已未年岁贡仕,昆山县丞,任满致仕一如嫔於林产一男讳闸,由进仕出身,选任潮阳县知县,遊览名山大川遍阅乡邑里居,见潮地山明水秀,地饶民富,不思回乡,立藉潮邑,仰造基址,置租三佰余石,遗下五子,俱皆苟合完终。於大元世祖甲申年享寿八十有一,公氏合葬于桥尾山,土名东径门马杂洋山面官路侧,坐北向南,其五子创立五乡,居处异地,又值世乱,变迁于戈旁午,坟墓又失拜扫,致被世豪和平马亲套佔其墓,有谱而记之。后子孙分居地理者数拾处 有居本县大布乡者、 (注:大布乡有三万多连氏宗亲,是全国最多又集中的连氏家族。) 有逃海陆丰者、有漳浦东莞县者、有居府城下埔,普宁潮尾、移“字裱裁饭笥焯谅ふ摺⑺涞馗裟媳保蓖侠词枋Ф飨绺鞣可杏衅纂赫展邸2恍抑劣诩尉肝煳缒昕苋辞郎ⅲ鞔Ψ倩傥薮妫挥芯邮斯伤镌⒕映背窍低家槐疽攀居诤屠锕嫠谥老担炊怪蜃谥昝鳎资璨皇б樱手劣览昙洌直恢=跻惶跚Ц辏怕依肷ⅲ参嶙嬷蹲铀铮湮粢熳郑樟先忠灰粲旨竿救讼嗍樱贝酥保恫晃一タ级┬蛐醭陆察蹲逶铡N嶙媪樵谔欤湮拊购酰酶感植逯鲇嗵踝耄辔淳煞梦矢咐希瑑H传壹仠百字,敬写一纸,遗示后代,俾子孙传之久远,而不替览之祠识而彰明瓜瓞绵绵衣冠跻跻兴隆,大振家声矣是为序,昔在元未明初之际海沧三都郡之人,尽皆通贩番,至洪武七年衙内卫军周进卿奏报越贩事情,差太监下盘查,就之倾家与之,不就之者,报旨抄家,时吾家不就,通族被抄,希字以下一派子孙逃走流离,各立门户,或改名易姓有之或改字不改音亦有之,迨后来连颜邢三字,皆系祖一脉之裔,及后复兴大修族谱,或军或民,究其本来,方知是吾青蕉一脉。辈分为:(惠宏仲承宇,孟钦崇孔中,广远亨宗同,大德应有耀,世泽绵振鸿)  

 

 


浙江温州连氏
虹桥镇峃前村,背依葱葱郁郁的白龙山,面向水网纵横的虹桥平原,青玉般田野上一座古牌坊———孝善坊,在蓝天丽日下,熠熠生辉。牌坊门字造型,明代风格建筑,峃前人视为村宝,加盖瓦顶,珍惜保护。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珍宝,是一切人伦道德的根本,孝善坊三迁,令后人津津乐道。
峃前连氏,望出山西上党,脉自湖北应山。五世祖连南夫,字鹏举,号一阳,宋政和进士,历任知州、知府,曾以太常少卿二度出使金国,一生精忠报国,怎奈被秦桧排斥,携三子从泉州徙温。长子宇茹奉父隐在乐清虹桥横山,不求声闻。其孙连氏七世祖世瑜乃大孝子,其事迹经永嘉郡守张九成及乡贤王十朋核实上书朝廷。王十朋叙并诗如下:
横山连孝子,妻方氏者,奉姑甚谨。姑死,刻木肖像,事之越十年不怠。郡守张公,子韶下车,命诸邑访孝义。余被檄至其家,获睹木像,感叹不已,自书四十字,绍兴丙子七月十四日是也。
纯希也稀有,事亡人所难。堪嘉里曾子,况有妇丁兰。守会方尊孔,乡闾竞耸观。名将闻帝阙,旌表及门阑。
宋绍兴二十九年,钦赐“孝善”立牌坊于横山下马桥。
连世瑜不思仕途,一介布衣,在家行孝父母同时,不忘教子以学。他三个儿子就读于王十朋的梅溪书院,奋发有为,三人都中举人,授太子詹事、直阁学士、秘书承,时称“三凤联芳”,轰动一时。
连氏在横山寓居五代后,于德佑元年(1275)合族迁往新市(今虹桥),县令郑息堂为彰显先贤事迹,乃重建孝善坊于新市。元末明初,世事离乱,连氏逐迁龙山之麓的峃前,坊被毁。明弘治十五年(1502)复建坊于峃前村南小河之畔。南宋名臣刘黻、元代文学家李孝光等为坊题额、作记。明清学者亦多有题咏,益增光彩。孝善坊几经沧桑,于1992年2月重修。有县文物馆撰写的碑记,可见孝善坊是一个难得的文化景观。
连战的祖籍地为龙海马崎社,其连氏宗祠内供奉着龙海连氏鼻祖连南夫、马崎社开基始祖连佛保及妻子李氏的牌位。连南夫是宋政和二年进士,因得罪秦桧被贬到泉州。南宋末年,连南夫的五世孙连璇跟文天祥抵抗入侵元兵,连氏族人共38人牺牲。为避免元兵报复,连氏举家迁移。明朝宣德元年,连南夫第十世孙连佛保迁到马崎社,成为马崎社连氏始祖。清康熙年间,连兴位渡过海峡远赴台湾,定居台南。连战是他的第九世孙。
连战鼻祖连南夫也是乐清虹桥峃前连氏的始祖。连战祭祖,虹桥连氏纷纷奔走相告,传递这一根同宗、血同源的喜讯,并盼望连战也来此地祭扫鼻祖连南夫的墓园。
根据乐清县志和连氏宗谱,连南夫(1085—1143),字鹏举,号一阳,原籍湖北应山县。
北宋政和二年(1112)进士,授颍州司理参军,调任校书郎。宣和五年(1123),以太常少卿为出使金国副使,
次年为正使再次出使金国,力主整军备战。当时北宋联金抗辽,童贯、刘延庆以10万大军在河北被辽军所败,
金军却大获全胜,攻占燕京。童贯以百万贯将燕京赎回后,吹嘘“凯旋班师”。连南夫怒而上书徽宗,
请斩童、刘二人以谢天下,未被采纳。宣和七年,由中书舍人出任濠州知州。靖康之年(1126)又上书论敌情十患,请以勤王兵出击金军,亦未被采纳。宋室南渡后,他上书高宗,请迁都陕西,以拒金兵,并献抵御金兵谋略20条。又投书李纲,论用人权宜之法。建炎三年(1129)任显谋阁学士,建康府知府,旋调泉州。绍兴元年(1136)改任广州知州。八年因不附和议,遭秦桧排斥而被罢官。
“展俸蟮牧戏蛐幼悦鲠阄隆A戏蛴氤ぷ佑钊阋居乐清虹桥横山,次子宇芹、三子宇臣分别落籍温州鹿城和瑞安安固。当时横山位于温台古驿道旁,西邻有“温台第一关”之称的瑶岙;东临鸟石岭,过岭即是清江;南有通往新市(虹桥)的大河。货物从水路出去,由横山过乌石岭至清江用大船出运。横山成了货物集散地,水陆交通便利,加上土地肥沃,山林浓密,物产丰富。连南夫目光敏锐,相中这块宝地隐退田园。连氏后又从横山迁往新市(虹桥),最后居于白龙山下的峃前。这是历史上的连氏三迁。乐清连氏至今已有850余年历史传32代,分布于30多个村庄,人口约6万。
1990年,前连氏宗族派代表赴湖北应山祭祖。归后将始祖连南夫的历史功绩撰写成文,通过乐清市台办,
发表在台湾温州同乡会会刊上。由此引起台湾部分连南夫后裔的关注,同时消息又传至福建龙海。
1994年,湖北应山县志办彭为群因寻找抗金名臣连南夫史料,为连氏牵线搭桥,1997年龙海连俊山等5人来乐清寻根访祖。
通过查考记载800年历史的谱牒,实地寻访先祖陵墓和宗祠牌坊,最后确认龙海马崎社连氏为连南夫三子的后裔。
2001年6月,峃前连氏宗族派代表赴龙海,受到热情接待,开始了浙闽联亲。据闽连姓氏族介绍,福建有连南夫的隐居地,名为尚书峰,葬地为该峰延脉龟山,但仅有草冢。据云墓被元兵所毁,而未重建。至清时,忠肃(南夫)公墓碑,请时任礼部尚书的漳浦蔡新重镌,现保存于宗祠内。马崎社有连南夫第十世孙、龙海始祖佛保公之墓,尚有墓志可鉴。
乐清连南夫的墓地在蒲岐娄岙山凤凰翼,背山面海,风光极好。据推算,连战先生应是连南夫的第26世孙。

 

 


台湾连氏
连姓是台湾第五十四大姓,遍及台湾的每一个县市。连姓也是从福建传入。自唐代以后,连氏在福建已是大姓,在唐咸通年间,福建闽县就出了名人连总。五代时期,一位名叫连重温的人就曾在福建政坛叱咤风云一时。
台湾的连姓以台北最盛,台南次之,苗栗居第三。据考证,福建安溪人连良,是大陆连氏迁台的开基始祖。他于清康熙年间移台,入居今台北县淡水镇水确里,开基立业。从此之后,自福建迁台的连姓人氏逐渐增加,一直延续至今,成为一大名姓。连氏家族的连雅堂是台湾连姓最知名、最有影响的代表。
连战的祖父连横,原名允斌,字雅堂,号剑花,光绪四年(1878年)正月16日出生于台南。连家是台南望族,连雅堂是连家在台湾的第七世代。
连氏家族的祖籍在福建省漳州府龙溪县,其六世祖“兴位”,于清康熙年间移居台南府的马兵营,世代经商,数代之间,家业迭有兴衰。清道光、咸丰年间,从连雅堂祖父连长瑞时起,家业又渐兴旺。
连长瑞这一代,连家除有园圃外,并在漳州府城坊桥头开一家“芳兰号”烟铺,贩卖鸦片,收入甚丰。
光绪十九年(1893年),连家开始经营樟脑炼制,进行外销,每年达数万担,获利数十万金,为当时富豪之一。
1895年,日本侵占台湾后,连家的“芳兰号”烟铺及水田被日本人征收,连氏家族迁台六代经营所得,就此毁于一旦,家业开始衰落。
连得政生有四子,雅堂是老三。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连雅堂赴大陆知名的上海圣约翰大学攻读俄文。不久,奉母命回台。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五月,日本人在台南创办《台澎日报》,聘连雅堂负责汉文部。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他赴福州参加乡试。次年10月,再回《台澎日报》社。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日俄战争爆发,连雅堂不满时政,携眷赴厦门,与友人合作创办《福建日日新日报》,开始与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党人有所往来。1906年,孙中山抵达新加坡成立中国同盟会分会,曾派人前往厦门与连雅堂联系,研商将该报改为同盟会机关报,结果被清政府封馆停刊。
随后,连雅堂一度在上海华侨联合会担任编辑工作。该会由孙中山设立,是同盟会在上海的联络点。连雅堂在此期间结识了革命党人张继与章炳麟等人,并经张介绍加入中华革命党(国民党前身)。
1914年,连雅堂寓居北京,同年又回台湾在《台南新报》社主持汉文部。连雅堂于1919年全家再次迁到台北大稻埕,并任华南银行秘书,进入金融界。同年16岁的儿子连震东赴日本上学。1923年,他在台创办《台湾诗荟月刊》。
1926年,连雅堂全家再回大陆,居住在杭州西湖。次年,大陆内乱再起,连雅堂又迁回台湾,在台中参加林献堂先生主持的暑期汉文教学班。
1928年,为抗议日本人禁止台湾省人使用闽南语,连雅堂又与朋友合作,在今台北延平北路创办“雅堂书局”,只卖汉文书,不卖日文书,颇有民族气节,但效益不佳,经营惨淡,1929年结束书店经营。
或因战祸或因经济因素,连雅堂不断在海峡两岸奔波,事业无大成,经济状况也一直未能好转,可以说是穷困潦倒的书生。1933年,他又迁回上海居住。
然而,到了后半生,连雅堂埋头书房,呕心沥血,撰写《台湾通史》,给世人留下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这本书在台湾文献史的地位甚高,上溯隋朝,下至甲午,涉及近千余年之史事,凡88篇,于1921年正式出版。连雅堂也因此而成为台湾的一代名儒。台湾著名学者林衡道称赞他是“日本统治台湾51年中,台湾文化界第一人”。
连雅堂写《台湾通史》也与他父亲的影响有关。13岁时,父亲连得政买了一套《台湾府志》送给儿子,并告诉他:“你是台湾人,不可不知台湾事”,这对从小受过良好教育的连雅堂而言有着重要影响。
此外,连雅堂还陆续完成《读墨十说》、《台湾赘谈》、《中国文字学上之古代社会》等书稿。
连雅堂尽管奔波海峡两岸,从事新闻与文化工作,并有巨著问世,但在当时并未受到太大重视,因而连家在他这一辈并无显赫地位,家境也不甚好,被他的好友、台湾大学教授杨云萍称为“没落地主之后”。1936年6月28日上午10时,连雅堂因肝癌病逝于上海,享年59岁。


分享按钮>> 上党连氏族谱集锦9
>>滕国故城再建规划设计工作已正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