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方人民三次大南流说起 连姓氏族是中国56个民族中汉族的一个小支,欲知连姓氏族在中国大陆的源流,需先对中国历史上北人南流史实略作数语的宏观简述: 中华民族的共同先祖是北方黄河流域的炎黄二帝。黄河流域两岸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从夏商周三代到魏晋时期,黄河两岸的中原地带,一直是经济文化和科学文明高度发达的发祥地区。那时,长江南岸绝大部分地区尚未开发出来,处于蛮荒状态,人口也很稀少。西晋未(公元317年)中国北方发生了持续300年的大战乱,北方人民开始从黄河两岸的中原地带向南迁移,开始了对长江以南的大规模开发。西晋未年中央政权腐化,政治软弱无能。各地方势力普遍追求更大的权力,图谋夺取中央领导权,无止尽地聚敛金钱和尽情地享乐,于是爆发了司马氏八个王子为争夺帝位互相交战的“八王之乱”。各少数民族也起兵反晋,杀进中原,加入混战,史称“五胡乱华”。晋元帝渡江入南京,开始了东晋十六国混战,先后有八个民族在中原建立过23个政权,使战乱持续297年,也就是近300年。300年间黄河两岸人民遭到无穷苦难,死亡累累。昔日中华民族经济文化高度发达的中原受到严重破坏,社会发展停滞和倒退300年。到公元 581年,隋文帝杨坚灭周统一中国,才停止了战乱,遂出现了隋唐经济大发展。 在这场300年战乱中,中原地带的许多地方,不断出现《晋书·食货志》说的“白骨蔽野,田园荒废,民多饥乏,奔迸流移不可胜数”的悲惨情况。因此,中原士族和平民多避祸求生,被迫从黄河两岸的中原地带向南方逃亡迁移,史称“流民”。士族和老百姓逃亡避祸的地区北起上党,西连弘农,东至淮阳,南到寿县和固始。一批一批的南逃人民在长江北岸停了下来,再设法渡江南逃。当时为安置南逃“流民”,在安徽芜湖到南京一带南岸设立的侨州、侨郡多达16个。《晋书·地理志》说:“及胡寇南侵,淮南百姓皆渡江。成帝初,苏峻、祖约为乱江淮,胡寇又大至,百姓渡江者又多,是时上党百姓南渡,乃侨立上党郡,共为四县,寄居芜湖两岸……”后再南迁。 这是中国历史上北方人民首次大规模南移。他们在江南的活动,给江南带来了先进的经济和文化,为中华民族开发江南作出重大贡献。 第二次北方人民南迁发生在唐末五代和宋初。 第三次在元末明初。 第四次在清初。 第五次在二十世纪初年。 到达南方的士族和人民,一批批向江、浙、闽、粤沿海发展,其中一些人迁往台湾和南洋各地。在这几次北方人民南迁中,山西上党地区连姓亦在其中。因上党是北方要地,兵家必争,战乱首当其冲,向南逃亡的人群中,不会没有连姓士族和平民群,此为势所必然,虽然他们人数较少。 近五十年来,笔者因先在军中服务,后在《人民日报》任记者和国际评论员,有幸走遍中国大陆的北方和南方,走遍黄河两岸、大江南北和沿海地带。连姓在中国很少,但在河南、安徽和浙江,都碰到过几个连姓小村,后又在福建和广东沿海惊奇碰到几个连姓小村。每个连姓小村都有一个明显特点,即是重视文化教育,重视建设学校,让子弟上学。笔者是山西古上党连氏子孙,能在千里万里之外碰到与笔者同姓的连氏族人,自然感到非常亲切。每次碰到这种在中国稀有的与笔者同姓人又有特点的村落,都要打听他们先祖来自何地、何年来到南方、现有几村等等。得到的回答几乎一致,说先祖来自北方山西,多言上党,详情不知。笔者由此心中积下疑团,希望将来研究一番,但人生艰难,坎坷曲折,世事纷纭,红尘滚滚,最近几年才得如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