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艾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艾氏论坛 >> 源流古迹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宜昌艾氏抗战轶事 已阅:1879 / 回复:0(楼主)

宜昌艾氏抗战轶事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小溪塔高中  艾祖文

    2013年至2015年,本人续写了湖北省宜昌市的艾氏族谱。在大量的走访中,了解到不少我宗艾氏先辈与宜昌抗战的轶事,现将典型事例略作整理以呈大家。

             (一)太和场成了“血河场”

    “日本人占领问安逼近仙女的那天,我们家族派艾祖昌飞奔到安福寺给同宗报信快些躲兵。当天仙女就被占领了,村头道口都是鬼子的岗哨。祖昌赶回来时已是黄昏,见此情形不敢走大道进村,就从树林小路往家里摸,不慎踩响枯枝被日本兵警觉,一阵乱枪朝响动处扫去,祖昌当即被打死了。”这是2014年6月11日我访问枝江市仙女镇(横店办)余家冲村艾家榨坊时,由70岁的艾庭春所口述。
    这个情况,跟6月10日我访问夷陵区鸦鹊岭镇大垱村郭冲艾庭云(1952年生)所讲是吻合的。他的爷爷艾祖民得知日寇将至,立即带领家小由横溪太和场(今枝江市安福寺镇瑶华太和场),躲进与太和场相邻的鸦鹊岭镇大垱村艾家陆子(今邓家垱)山中。祖民的哥哥留守看家。第二天,日寇进犯安福寺镇,围捕了太和场一带含祖民哥在内的90多位乡亲,押解到太和场翻岗与大垱村交界的一个撮箕形的小塆中,待故意扑捉满100人后进行了集体杀害,小塆口顿时血流成河,太和场成了“血河场”。 血河场遂被当地人叫了多年,解放后才更名又称太和场。

             (二)官庄宗亲几乎灭种

    2013年7月3日和2014年3月2日,本人两次访问了夷陵区黄花镇背马山村及相邻的夷陵区小溪塔镇官庄村蜘蛛洞的同宗艾氏。据勘查碑刻,官庄蜘蛛洞宗亲艾祖金的爷爷辈,有叔伯兄弟8人,除3人分别于夷陵区分乡镇、龙泉镇宋家咀山上人家入赘而后来渺有信息外,就祖金一支传下来孑孓几人,其余4兄弟却不知去向。艾光前,1930年生,黄花镇背马山村老会计,他讲述了个中缘由:“日本人占领宜昌时到达官庄蜘蛛洞,许多没有逃掉的当地人,都被日军抓去修筑工事,没听说有活着回来的人,蜘蛛洞的艾氏宗亲差点断了香火啊,幸亏艾祖金的祖父艾书宗没被抓到。”

               (三) 白沙垴日军机砖厂活祭

    2014年3月12日,我访问了居住在宜昌市西陵区胜利四路24号的宗亲艾光华。已是83岁高龄的光华公讲述了他们家族在日寇侵略宜昌时的悲惨遭遇。
    他的老家住在今猇亭区虎牙窝棚塆。日本飞机轰炸宜昌时,他的大爹艾书林被空投下来的炸弹炸得连尸体都没收到。日本人抵达古老背时,他们全家挤在小划子上逃到长江对岸的红花套,江南那边也见不到什么人了,9岁的他饿得实在受不了时,就捋田里还似鸡脑壳的生包谷填肚。鬼子侵入宜昌城后的一天,他的幺爹艾书元在白沙垴(今宜昌市伍家岗白沙路)被日本兵截住,和围圈的人一起,将拿来祭祀烧制修筑工事用砖的机械制砖厂的首次点窑,江南族间(今点军区艾家镇艾家村)得知此事,急派富户艾诗誌(号鼎山)过江打通关节赎出艾书元,而剩下的人,在白沙垴日军新建机砖厂“庆典”的那天,都被残忍的投入窑中活祭了。

              (四) 即将消逝的“艾家巷”

    原地委书记艾光忠的父亲亦为日本飞机炸殁。2014年3月23日我于宜昌市桃花岭访问他时,艾书记依稀记得那时他5岁左右,老幺(指其弟光孝)还没得1岁。在交流本家先祖信息时,光忠前辈谈到:“伍家区艾家咀的艾氏和西陵区献福路艾家巷的艾氏属同宗,过去清明扫墓,两地都联宗举行,记得那时我已经能够跟在大人后面跑(路)了。”“艾家巷的祖坟埋在今胜利四路山岗下方沙坝的,具体就没得印象了,只记得那时跟着上坟后,在亲戚家里有一顿好吃的。”
    2014年3月29日,本人走访了献福路艾家巷所在的居委会。社区书记、网格员都说,本片只有艾家巷之名而无艾氏原住民。那么,艾家巷宗亲哪儿去了?后来,中华艾氏总群中五峰县艾士国(公务员)传来消息说,五峰长乐坪镇有一支艾氏和宜昌的同派。2014年7月5日,我赶赴长乐坪镇月山村找到了该支宗亲。据当地63岁的艾祖新讲,他们祖籍宜昌市城内望洲坪,日军轰炸宜昌古城时,他爷爷艾书堂带领家人逃到长阳县朱宗坪暂住,后来日军进攻长阳,又担挑第四、五俩子女再迁五峰长乐坪月山村大山中。祖新本人40几岁时,利用在县公路段上班出差宜昌之际,根据爷爷健在时“老家在宜昌望洲坪一个大堰坑(指南湖)下方”的口述提示,曾到宜昌市桃花岭一带(即献福路)访查过,但没有找到家门及艾家巷。
    如今,古城宜昌艾家巷的宗亲后裔找到了,但他们已经远离了故土,是日寇入侵的始作俑,使宜昌“艾家巷”的地名趋于消逝。

               (五) 为抗日国军送军粮

    艾诗先,男,1899年生,居今宜昌市点军区艾家镇艾家村,时任族长。1941年夏季,诗先公奉国民政府号令,在点军艾家筹措军粮并运送到石牌。支前队伍肩负粮草,钻山林越沟壑,绕过五龙、磨基山的鬼子岗亭,躲过沿途汉奸敌特的暗哨,胜利抵达18军抗日前沿阵地。因一路的昼伏夜行和日晒雨露,加上途中的担惊受怕与筋疲力尽,当诗先公带领族人和乡丁抵达石牌时已是高烧不退,遂即病故。
    上述事例,为本人2013年3月17日与点军区艾家镇艾家村艾诗敏、艾诗兴、艾书良等前辈座谈时所了解。以下情况,为我的祖父艾书烈健在时口述的亲身经历,经本人整理呈奉。
    艾书桢(号祥臣),男,1911年生,居今宜昌市夷陵区樟村坪镇丁家河村,1955年卒。宜昌石牌保卫战之际,书桢公作为地方警长,在其弟艾书烈(号晓东)的协助下带领民夫,多次由东湖县黄柏乡(樟村坪)经石板垭翻越莽莽荒岗,过沟趟水下彭家河,向驻防在晓峰、雾渡河、界岭一线的抗日国75军押运粮草。有时连续受命,经下堡坪下莲沱,送支前物资直抵石牌。期间,肩挑背驼的负重,六七十公里的晓行夜宿,来回上十天的行程,其中之苦不堪言表。

               (六) 民生公司抢运物资

    伍家区艾家咀合益村的艾光清老人介绍说,在北山坡下面原宜昌市搬运公司有艾姓宗亲。2014年3月29日,我几经周折终于访查到了该支退休居于隆康后路的艾光星和居于胜利三路工人新村的艾光进。据他兄弟俩讲述,他们祖籍今秭归县茅坪镇松树坳村潘家塆,他们的爷爷艾诗和年幼即在长江上跑船,后来他们的父辈艾书云、艾书?、艾书茂、艾书银(1905—1989)都是以船谋生。1937年11月,国民政府移驻重庆,致使宜昌成为西迁人员和物质的转运基地,也使宜昌成为中国军队的后勤交通枢纽和陪都重庆乃至西南大后方的门户。艾书云兄弟所属的船只都被民生公司收购,并开始日夜不停的往返于重庆,转运宜昌码头堆积如山的物资,即使日机频繁轰炸,人船都没歇过。新中国成立后,艾书云、艾书?留在重庆民生公司住唐家沱,艾书茂、艾书银及所属船舶被留在宜昌,一起被编入宜昌市港务局。后来,光星、光进等弟兄就职于宜昌市港务局下属单位——宜昌市搬运公司。

            (七)艾家河宗祠慰军“供给站”

    1940年日寇占领宜昌,中日两军对垒长江南北。川江咽喉南津关封锁,艾家河线路成为宜昌绕至三斗坪、茅坪大后方的秘道。这条小径穿行于石牌万仞绝壁之上的山顶,经大桥边朱家坪上涨水坪墩子桥,过董家岩栈道般天险,下江西岩峡谷到艾家河,再分路或上施家坡经美座峡的崖壁豁口下秭归茅坪上船,或上季家坡经扬旗垭下百步梯到达长江边的三斗坪。
    石牌保卫战期间,三斗坪镇艾家河东南方向靠近主战场,常有抗日部队经过。艾家河祠堂的留守看护人员,在保卫家族财产的同时,自行筹集有限的粮食敬奉稀饭,端茶递水路边慰军供给。但也有些散兵游勇,他们口里喊着“我们不是棒老二,也不为二老棒,只想顺手弄银洋,回得家去养婆娘”,就入室翻箱倒柜起来。“供给站”头人,善使双枪的艾书计(号巨川,约1916年生),处理了个别兵痞而负人命。1946年,艾巨川在国军某师丁师长惜才不成的情况下,被枪决于艾家河施家坡柘树埫。
    在几年的续谱中,我多次访查过宜昌艾氏的始迁地——三斗坪艾家河,也无数次听到艾书计此段抗战期间的轶事。

          (八) 泗溪顶上“避难所”

    2013年6月7日,本人访问了夷陵区三斗坪镇季家坡村艾家河92岁的高秀英前辈。她说:“我本是宜昌(指宜昌市城区)的人,日本人轰炸宜昌的时侯非常害怕,就跑到艾家河这个山沟里来了,过了几年还是回不去,就嫁给了艾书宏。季家坡上艾光群的屋的王秀英,和我的遭遇是一样的”。“土城那边的仗打得厉害的时候,除祠堂派人留守看护家园外,艾家河的大多数人都跑到暮阳溪上面的老山嵚(qin)里去了。”(这里是指今泗溪群峦顶上,秭归县茅坪镇乔家坪、长阳县贺家坪镇天阳坪界岭和夷陵区三斗坪镇暮阳茶庄的三县交界处 之东)。
    2014年3月7日,我访问了秭归县茅坪镇乔家坪村杉树坪的艾诗俊老人。据讲述,他家原住三斗坪镇暮阳冠子山,日本鬼子和国军在涨水坪那边开仗(指1943年5月的土城南林坡和大松树、大桥边的朱家坪战事),枪炮声在冠子山这边好听得很。他爷爷艾世银胆子小,就带领诗俊父亲艾守富(1918年生)等家人迁往三县交界处的乔家坪三叉溪,土改时才回迁到与暮阳相邻的乔家坪村杉树坪这片开阔地来。
    家住宜昌市江海路航运社区第9栋的艾书秀(女,1924年生),2014年5月24日也谈到泗溪顶上这块山高谷深、人迹罕至的偏远之地。她家祖籍今点军区土城乡余家坝村艾家坡,日军从长阳快打到高家堰时,土城这边的人都往落步埫上面的大山里钻,她们一家躲在长阳县天阳坪的界岭生活了几年。1945年宜昌光复后,她家才下山回到艾家坡,但老屋已成废墟,田地也无处课种,遂流落到点军李家河搭棚落户,依靠在宜昌城区的务工而生存。

             (九) “生活塆”里歇脚打尖

    泗溪之顶三县交界之东的暮阳溪源头幽深峡谷中,有古地名叫孙河塆。此处本是荒无人烟、前后不着村店之地,但在1941年至1943年石牌抗战期间,这里却热闹异常。起初,只有些许避战乡亲在此躲难,接着,有了零星挑夫肩客上山下岭到此遇水进食歇脚,后来,结帮成伙的贩盐运棉力人开始日夜川流不息,也有了在此打尖的露宿者,偶尔还能见到成建制开赴前线的军队和撤下火线的伤病员,其间夹杂衣着整齐行色匆匆的官绅。——孙河塆,逐渐成为南蹬陈梨子树坡越碑塆下土城和北攀美座峡峻岭下茅坪的必经之地,逐渐成为1940年入川隘口宜昌南津关封航后,通向三斗坪大后方的主要秘径之一。
    避难的乡亲和十里之外的居民,开始在孙河塆的溪边沟旁搭棚设灶煮茶烹食施卖,开始在孙河塆的崖下坡上垒石铺草开店招住存物营生。生活的炊烟时刻弥漫山野,似云似雾;奔徙的人流间或熙攘谷间,如吟如诉。孙河塆真可谓是“生活塆”,已至当地也称“生火塆”。
    2015年1月24日晚,家住夷陵区三斗坪镇艾家河的艾书忠(1944年生),深情的回忆了她母亲艾诗可(1909—1967)当年讲述的往事。因为他们一家5口,在英年寡居的外婆带领下,于孙河塆艰难的讨过3年生计,因为他的邻居宗亲艾祖玺(1915—1958),当时就负责维持孙河塆的秩序(后提升为土城落步埫国民政府战时机构的警长)。  
    如今,孙河塆“生活”的残垣断壁依旧在。

    。。。。。。梳理宜昌艾氏的抗战轶事,展示我宗先辈那段经历的悲苦,让历史的镜面永照现实。虽然抗战的硝烟已随风飘散,历史仿佛已经远去,但刻骨铭心的教训不能忘却。在寄托追求和平的祝愿中,珍惜今天的幸福,强我艾氏家族,凝聚民族精神,兴我华夏大邦。

该帖子被123456789在2015-2-4 12:48:44编辑过
该帖子被123456789在2015-2-4 12:49:20编辑过

作者:123456789 (2015/2/4 12:47:24)   回复此贴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3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艾氏论坛  执行时间:1,162.1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艾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