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鹿井.向氏列传 二〇一五年六月 写在前面的话 笔者出生在来凤县最西部群山中的一处名字很动听叫马鹿井四合院里,很小时就听到有民谚“三狮赶马鹿,逼得两河水倒流”将该院子地理位置描述很形象,马鹿井周围有三座形视狮子的山峰围绕,院子边有一条河水流过,下游一点是有名的倒流水。院子坐北朝南据说风水好,儿时在这个院子楼上楼下躲迷藏,房子很高很大柱头也很粗,随便一躲就很难找到;自小开始上山放牛、砍柴等,听老人讲院子非凡过去,为出生这样的院子而自豪,也对这个院子充满感情。笔者读书考上高中时,院子因老旧被拆除各自分开建屋,后来回去,总想去看看老院子变得怎么样了,但再也找不到过去那高大有天井坝的四合院了;也因为院子的人大多是那个建院子的祖辈的后代,所以早些年回家喜欢请院子里长辈吃吃饭,摆摆龙门阵,特别是大伯向云在聊历史时他会主动跟笔者讲讲马鹿井的过去,说以前马鹿井粮食多,每年可收二三千担谷子,在厢房边建有粮仓,田土山林也很宽,也说起当年娶亲洞长坝覃老太婆婆故事,当初也只听听而已。大概近几年,随着笔者个人阅历增多以及对中国和本地近代史知识的丰富,特别感觉是近百年历史是多灾多难的,老家在这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当笔者准备去了解的时候,却发现院子的长辈一个一个在故去,如书读得最多大伯、辈分最高的杰中等,当有想法和时间去找他们作深入了解的时候他们却不在了,真是万般无赖,一些零星信息只是以前跟长辈聊天偶尔听到的,遗憾没有深入了解;现在再想去挖掘这方面信息,最理想的是找族谱之类有文字记载材料,但这么多年一直没有听说有过,其次是直接找老人长辈那里收集口头传下来的信息,这方面困难是前面说的也许知道点信息的长辈不多,有的也已经故去,如笔者的父亲曾经亲口说起过49年他亲眼看到解放军过境两河口去黔江,有这类历史记忆的长辈真不多了;最后就是找到祖辈的墓碑文去发掘信息。总之困难很多,但愈发吸引笔者去了解马鹿井祖辈的故事。作为从马鹿井出来的后代,笔者有一种迫不及待的心情想通过自己的挖掘去记载还原马鹿井这段过去,把长辈曾经的记忆写下来,留住近百年来马鹿井先辈们故事及兴衰荣辱,传知后代。 笔者向华 2015年6月于恩施 第一部分 追踪溯源马鹿井 两河口村距大河集镇11公里,海拔在600米左右,西高东低,西边的最高山峰就是天上坪海拨1621.3米,是来凤县的屋脊。中国许多地方都有两河口,凡是两条河流交汇的地方,大都叫两河口,这里的两河一条小河发源于老板沟,另外的一条小河发源于龙潭坪,在两河口这里汇合,然后大致东流经过一个平坝子,平坝下游尽头是有名的倒流水,即水先从西往东流淌,又掉头向西倒流,然后再往东流。在坝子中央北侧北纬29.5东经109.1有一个叫做马鹿井的地方,刚好处在神奇北纬30度上,可能是老早就有一口水井,曾经看到马鹿出没喝水的缘故吧,就把这个地方叫作马鹿井。 马鹿井卫星地图 1)马鹿井回忆和传说 这里曾经有一个古建筑群,楼宇、天井坝、吊脚楼、鱼塘、水井等工整对称有致,设计精巧,气势恢宏,与利川大水井古建筑有些类似。院子老人说,马鹿井有朝门院墙,把门一关就是土匪强盗别想进来,院子外的古木参天,绿树成荫,从外面看不到是一个院子,东面有个地方现在都还在叫桂花树脚,以前就有一颗很大桂花树,曾经还保留一颗杉宝树延续至八十年代修屋才砍伐,树围要四五人才围得过来,上树要达梯子,树龄五六百年了,真可惜没了。依据碑文记载和传下来的信息可以确定从1858年后开始修建马鹿井四合院(具体见后面记叙),到八十年代还可以见到青石板铺成的天井坝、石头垒起来的院墙、完善的排水沟、两边的鱼塘和水井,可以想象当时不仅仅就建了房子,应该还有附属设施的建设也跟上了。院子坐北朝南据说风水好,“三狮赶马鹿,逼得两河水倒流”就是很形象描述,三座形视狮子的山峰围绕马鹿井,分别是西北的寨梁山的狮子梁、正南狮子梁和东面的老将台,旁边有一条河水就是老峡河,青山绿水环绕院子旁。遥传从前马鹿井的仇家有天半夜悄悄来到这里,到天亮后就挖断后山的龙脉,从此破坏了马鹿井的风水,不再出大官了,下面是一组马鹿井风景照片,院子后面山头就像狮子头,旁边就是老峡河,下面就是倒流水的照片。 马鹿井全景2007年摄 院子对面狮子梁全景 倒流水全景 2)马鹿井未知之谜 从1866年知县李勖主修《来凤县志》考证,那时候来凤县才五万多人,两河口人口估计不多,志里记载有龙潭坪,但没有任何两河口的信息,比这里条件差很多的五道水徐家寨在明代初就有人定居了,照理两河口应该早就人居住。马鹿井是什么年代开始有人定居的?向氏先辈又是什么时候迁移到两河口的?这些就是一个谜,等待去考证。据大伯向云说大概1860这个年代马鹿井田土山林也很宽,包括从李老湾到龙潭坪都是马鹿井的庄田,每年可收二三千担谷子,估计四五百亩田是有的。那现在的疑问是这么一家人不可能自己种出这么田土,请长工做?另外就是马鹿井一家人这么多的田土山林是怎么得来的?不太可能是自家人去开垦出来这几百亩,那需要多少年才能完成?就是全部种出来都不容易也需要很多人。从马鹿井的祖辈墓碑上考察,发现两处特有价值的碑文,一是老坟山向作德向魁德兄弟碑文,二就是光字辈覃氏碑文,详见附件二。覃氏碑文把大字辈(含大字辈)以下的向氏家族情况记录具体详细。作德因只享阳寿三十四岁,碑文信息量较少,碑上的“皇清待赠”字样,是表明与清廷有功还是什么关系?跟这么多马鹿井的庄田有什么关联否?作德生于乾隆乙未1775年,魁德生于乾隆乙未1762年,来凤县1735年(雍正十三年)改土归流,废除散毛等七土司,1736年(乾隆元年)建立来凤县,就是说改土归流后四十年时间作德才出生,改土归流发生的年代应该是作德的祖父辈所在的年代;另据说向氏最先搬迁到两河口的是龙字辈祖辈向正龙、向于龙兄弟,就是作德的祖父辈,这样来说估计就是大致在改土归流的年代龙字祖辈向正龙、向于龙才开始搬迁到两河口定居。一兄弟下来的后人住在马鹿井和郑溪沟,另一兄弟下来的后人就住在新店子和小河,这些都是口头传说,没有族谱等确切文字记载,也没找到碑文记录,在他搬迁来之前两河口有人定居没,田土开垦出来多少,人口多吗?在那期间是何种情况无从得知。还有就是向作德碑文与覃氏立碑时间跨度长达百年,碑文之间没有共同人员在把两者连贯起来,需要向文新的碑文来衔接确定。向文新的墓碑因造茶梯被毁,能否找到还是未知数。向魁德下面二个儿子是向文义和向文豹,再下来是谁,住在哪里目前都不知道。 3)历次变革中的马鹿井 分析大致在改土归流的年代向氏龙字祖辈才开始搬迁到两河口定居,那么就可以这么认定马鹿井的历史从改土归流开始的,改土归流是1735年(雍正十三年),1736年(乾隆元年)建立来凤县,可以这样来推测那时两河口没有什么人口,土地开垦应该不多;从现在向氏居住的位置分析,龙字祖辈来后占有土地有可能是两种方式,一是这块地方以前就是向氏祖辈地盘,据说是向氏从旧司黄土坝搬迁的,两河口这一代地方在当时人烟稀少也许很早就是他们的地盘范围以这种的可能性比较大;二就是以很少的钱购买,徐家寨在明初就是以300两白银买下,按道理这里早应该就有人先占有了。 接下来太平天国在来凤的影响,就是1861年(咸丰十一年) 九月十五日,太平天国军许桂和部攻占来凤城,到1863年(同治二年)七月初,石达开余部李辅猷部从成丰转战来凤离县,有两年的时间影响;这期间估计刚好是马鹿井1858年开始修建后, 1860年刚把院子房屋建好并接亲洞长坝覃老太婆婆,1861年太平军开始进入来凤,考虑到时局开始混乱,兵匪不断,为求自保计又开始修筑院墙朝门等防御设施,至于人员是否卷入战乱还不好估计。 辛亥革命及民国时期,中央政府控制弱,时局比较混乱,来凤县地方上主要是军阀和土匪主导,对偏僻马鹿井的影响估计主要是土匪,见来凤志记载1912年仁育里樊大江集土著武装500余人出掠大河、咸丰等地,应该对马鹿井有过影响,但没有口头信息流传下来,也没有何人加入土匪或红军或国军的消息,分析是跟马鹿井地处偏僻有关。现在得到的信息是那时男人寿命不长,估计跟来凤志记载天花、伤寒流行等疾病而没有医疗条件有关;院子里很多男人年纪轻轻就去世了,到解放时马鹿井还有三个孤老婆婆健在,抗战期间也没有听说谁被抓壮丁等消息,这期间感觉马鹿井这辈人都很平庸,没有什么作为。 现代社会与封建社会不同,现代人喜欢住在城市,城市是文明、先进、卫生的代名词,而封建社会是农耕社会,以土地作为财富的象征,所以住在马鹿井享有几百亩田土应该是清代人的追求吧。以上种种,需要了解未知的东西很多,也许永远也得不到答案,这就是追踪溯源马鹿井的乐趣所在。 第二部分来凤县两河口马鹿井向氏列传 1)向作德传(德字辈) 向作德(1775.9.19-1809.8.29)。清朝乾隆晚期生于来凤县两河口马鹿井,即原命生于乾隆乙未年九月十九日戊时,享阳三十四岁大限,殒没嘉庆己已年八月二十九日亥时寿终正寝,娶妻田氏,生一男,曰向文新。1809年殒后与其兄向魁德坟挨在一起葬于老坟山,有墓碑立于大清道光四年甲申岁冬月初八日,碑上写有“皇清待赠”字样,墓碑有碑柱,规模宏大,前有青石板铺成院坝,文革时坟因造茶山坟堆被平整成茶梯,墓碑尚保存。娶妻田氏(1767.11-1835.3.23),生一子,曰向文新,田氏生于乾隆丁亥年(1767年)十一月,亡于道光乙未年(1835年)三月廿三日,殒后葬于长坪坪,墓碑稍小,文革时坟因造茶山坟也被平整为茶梯,墓碑尚在,墓碑立于大清咸丰壬子年(1852年)二月十五日,碑上写有“皇清待诰”字样。 向魁德(1762.3.30-1824.5.18),原命生于壬午年(1762)三月三十日戊时受生系,享寿六十二岁大限,殒于甲申年(1824)五月十八日卯时正寝,娶妻田氏、谭氏,生二子,曰向文义、向文豹。 2)向文新传(文字辈) 向文新生卒年代不详待考(估计是1805至1870)。清朝嘉庆早期生于来凤县两河口。娶妻许氏,生四子,曰向光涛、向光煜、向光杏和向光昍。殒后葬于两河口老坟山在作德埋坟山后面,靠近现有的公路边的小山坳,有墓碑立于大清?年待考,文革时坟因造茶山被毁挖平,墓碑被挖茶梯的山柿子李某背走,据传在其猪圈边,只余墓碑基座尚埋在土中,坟没有留下标记,无人指导基本无从找到墓地了。 据其母田氏墓碑记载向文新生有四子,分析修建马鹿井大院应在向文新这辈完成,其次子娶亲有钱人家洞长坝覃氏,覃家骑马来人看地方,到马鹿井后牵马径直进堂屋了,主问其何故马进堂屋,答曰不知已进堂屋,我家马房都比这大;那时马鹿井粮食多、田土也有四五百亩包括李老湾都是马鹿井的,面对接亲有钱的覃家有意看低,遂决心修大房子,从洞长坝画来图纸比照修建马鹿井四合大院,修好后才接洞长坝覃氏来成亲。马鹿井大院四周建石头院墙,前面有朝门,两边有耳门,耳门外各配有鱼塘,鱼塘后各有一口井,右边井一直用到现在;院内两边是吊脚楼,中间是五间大房的正房两进,正房其间建有天井坝,两边是厢房,中间有亭子,后拆除修建了天王庙。据说文新为修屋上山去找建屋的树,喜欢穿蓑衣,很方便的用蓑衣垫在地上躺着看该树直不直,据说为看树蓑衣就穿烂了好几件。这样来分析马鹿井修建时间在定亲洞长坝覃氏后,一般来说清代大户人家女儿一般在16岁左右定亲,这样来算就大约是1858年后开始修建。修建前原来的房子情况待考,正房在之前已经建成,吊脚楼和厢房估计是那时修建。正房的柱头在五几年里面已空,因柱头大儿童游戏可以躲在里面玩。七零年正房已向东倾斜,曾用几根木头顶住。1984年向南丰和向代昌两家先拆后面的正房和厢房,共同修建了长五间的大房,1985年后就全部拆迁前面老屋和吊脚楼。至此院子老建筑不复存在。马鹿井的水井在九十年代初,由平世牵头组织了一些资金和劳动力,用青石板装修了水井四壁和井底。 马鹿井之水井2012年7月摄 3)长子向光涛樊氏传(光字辈) 文新长子名字向光涛(不详估计),其儿子辈估计是向大来(鄢)、禄(张)、端(廖)、英(田)等,其孙子辈估计是安(陈)、受(唐)、太(田)、绪(李)、罗、共、保(杨)中。据传他每年在马鹿井和李老湾各住一个月,现李老湾向姓后人为后婆所生,马鹿井后人为向云(保中之孙)和向代昌(洪中)两家。其中保中、洪中为亲两兄弟,他们上辈是向大什么的暂不清楚。洪中之后为休和,休和娶妻彭氏,生向志世,其善于擀面卖,娶妻旋坨坪吴氏,生一女向捷生(1936-- )、一男向代昌。向代昌(1940.-- )娶妻龙潭坪冉志香,生二男二女向昌友、向昌勇。二女分别嫁到社坛张家界,向昌友(1969—2008)又名向发明,英年早逝,娶妻田氏生二女。向昌勇2015年五一节娶妻李氏。 向代昌2015年端午节摄 保中生卒不详(估计是1890至1951),娶妻杨氏,生下儿子估计是福和或春和,在19岁就病故了,娶妻满店曾氏,生子向为世,就是向云(1929.6.10 -2013.1.17)在保中祖父照顾下长大,并到私塾读书,文化比较在当时年轻人中是比较高的。保中在四十年代末才故去,住在马鹿井大院右边两间正房及右边三间吊脚楼,该房子是向代昌父辈各住一间,在代昌父辈好赌输掉后为保中家买起。向云娶妻郭家寨田氏,生三男二女,曰向代军、向代林、向红春,二女分别嫁给街上老表家王三、张三。 大伯向云留影2007年7月30日摄 向代军解料留影2012年6月摄 4)三子向光杏和四子向光昍传(光字辈) 三子向光杏(生卒年代不详),其儿子大约是大雅(徐)、大烹(杨)、大旭(杨)等,其孙子是向耀中(媳鄢,解放后尚在三孤老之一)。 四子向光昍(生卒年代不详),生有四个儿子,即向大索(媳李)、向大奥(媳麻,解放后尚在孤老叫二婆)、向大慈(媳田)、向大岳(媳张,解放后尚在孤老叫四婆),其中解放后都还在的孤老是二婆和四婆。长子向大索(李)之后是尧(媳郭)中,向尧中(1903-1959)娶妻郭氏、张氏,生一女一男,长女嫁到小梅庄邱家;一男向南丰(1945.5.9.- )出生在马鹿井,家里的山分在李老湾,田在马鹿井,在解放初搬迁到马鹿井来,住在马鹿井大院天井坝边厢房,二进右边两间正房不知什么年代是火灾原因烧毁,后叫马房,1969年娶妻王氏,生二男一女,曰向庆世(媳崔)、向世江(媳白)、向小梅。 向惠和2015年端午节摄 5)向光煜覃氏传(光字辈) 向光煜(不详估计)生卒年代不详待考(估计是1840至1895),殒后葬于院后高粱湾湾,苕洞堡对面,曾立有墓碑,文革时估计是七十年代坟因造茶山被毁,后在八十年代发生山体塌方,整个坟也随之塌方消失不见了。笔者小时候76年见过在该地方挖茶梯的,不记得看见坟,挖茶梯的人是张家坡田亮那队上的人。娶妻洞长坝覃氏,住在马鹿井大院一进左边两间正房及右边三间吊脚楼及后面厢房。后来三间吊脚楼为向大浩及其儿子向杰中住。 覃氏(1842.9.24-1892.8.7)前清道光壬寅年九月二十四日戊时生于湖北省来凤县仁育里地名洞长坝,在马鹿井芳年宅内寝告终于光绪壬辰年八月初七日卯时,十一月建坟。生二男,长男向大锦,幺男 向大浩。1892年殒后葬于院后苕洞堡后山垭上,墓碑立于民国十六年丁卯岁,估计为其幺男向大浩所立,文革时坟因造茶山被毁,墓碑基座尚埋在土中,后在八十年代末平世主导院子很多人参加,挖去原杨光华家茶叶树,重新找到棺木位置,再垒泥土,复立墓碑,坟堆较小。 来凤县仁育里地名洞长坝图片 覃氏1842年道光壬寅年生,按照清代大户人家婚俗推测1858年(刚16岁)定亲,并开始建马鹿井房子,在1860年(刚18岁)建好马鹿井房子后接进来的。据说婚礼豪华气派,在后辈流传故事甚多,(笔者听王梦良说)如去洞长坝接亲时放礼炮(铳)三响,火药量放很足,说炮声一响,震动瓦片,覃家赶紧叫不要放了,陪嫁的床很豪华有三进如衣架、踏板等,需要过来的木匠拼接,开始给八吊钱不理,继续抿鸦片烟,后加至十二吊才开始动工拼床。陪嫁有箱子、铺被衣服和碗罐等到重孙子辈还在用。留下床笔者小时候睡过,床的雕饰很精致2000年后床被拆,至今还有留下的箱子见下图。 覃氏嫁妆之箱子 覃氏墓碑民国16年立 幺男 向大浩,生卒年代不详待考(估计是1875至1940),殒后葬于河对面田里坎上,娶妻唐、樊、张氏,生一女出嫁到沙子坡,直到五六十岁才生得儿子向杰中,向杰中(1936至2012)52年土改划为地主被撵到庙里住下,其母张氏眼睛不行,燮和见其可怜去背回来住在吊脚楼下,土改干部不允后撵到张家坡住下,其母张氏后来死在张家坡,田梦清的父亲意外死亡后杰中上门到夹坝溪田家,育有两女。 6)向大锦传(大字辈) 向大锦,据传生前擅长看风水,生卒年代不详待考(估计是1860至1910),殒后葬于老将台,未立有墓碑。估计在前清光绪年生大致在1860年,据传暴亡于洪水泉路上,其家人将其尸体抬到马鹿井进堂屋了,按照风俗不利,墓地偏远后人很少去,直到2015年春节才在黄以武的父亲指引下找到,据黄说他泰泰跟向大锦墓地挨在一起的(坟面向两河口方向,在两坟之间两坟靠北那所见下图)。 老将台向大锦墓地2015年清明节摄 娶妻王氏,生二男二女,长子向炼中,次子向才中,二女分别嫁给郭昌杰、杨为常。王氏没有墓碑不知葬地,具体待考。 长子向炼中,生卒年代不详(估计是1890至1962),娶妻张、彭氏,张氏不能生育,后其出钱纳彭氏生一男二女,即林香、共和、金香(1928至2014.1.4;据说炼中很能生产劳动,上工放工两头黑,因土地多土改后划为地主,时论惜之。大约在1954年,因共和比较苕靠不了,加之成分不好,有意愿留下来靠燮和侄子但未明确挽留,而被抢到酉酬的林香接去养老,去的时候据说脚因整田受过伤而走路不方便,走不动时就背着走一下,后死在酉酬。林香原嫁到龙潭坪的,后来被抢亲到酉酬,在85年回马鹿井探亲并去杰中嫁女时吃酒。共和可惜比较愚钝,有故事说他在过年去祖坟送亮,走到半路后不愿走了就说我走了一截、老辈子你也走一截来取钱,于是就在路上把纸钱烧了;在59年大跃进饥荒中在马鹿井大院天井坝左边厢房饿死,年二十几卒,曾娶妻王氏,土改后改嫁向得成生下一女。 7)向才中传(中字辈) 向才中,生卒年代不详待考(估计是1892至1922.6),别名三才,估计在前清光绪末年生,大致在1892年,于1922年6月英年早逝生急病而亡,过世时就三十岁多以点,殒后葬于夹坝溪,没有墓碑,与田墓地在一排的土坎上,右边靠土,面对狮子梁。娶妻王、田氏,各生一男一女,据说王氏生下燮和后就病故,葬于夹坝溪杰中屋场山后路边。田氏在才中1922年6月死后三个月即10月19日才生下一女芝香(1922.10.19至2013),燮和比芝香大十岁。田氏为大河桐子园人,曾嫁到马家坝,不满意婆家,后主动嫁给了才中,婚后关系甚好,据说下河洗衣服两人都要在一起。才中故去后有八年等燮和娶亲后才改嫁到大河坝邓家,邓家曾在两河口染布,再婚后生下邓永强和邓菊香,据说成分不好土改后故去。 向才中墓地朝向 8)向燮和传(和字辈) 向燮和(1912. 7.18-1978.10.13),1912年7月18日生于马鹿井。生下后母殇,10岁时父殇,小时曾入私塾读过书,后母田氏在才中故去后照顾燮和有八年,等燮和娶亲后才改嫁到大河坝邓家。燮和带着芝香长大,在伯父等帮助下把芝香嫁出去,据说燮和好赌在芝香出嫁时早上去买嫁妆时还赌博,运气好没有把嫁妆钱赌掉还赢钱回家。据传燮和好赌回家看眼色,一路高兴则赌赢,如麻起脸就是输钱,脾气大稍有不合可能打人。因好赌输光家产,其伯父怕他输掉房子,就把正屋各住半间以便输后拆不了,田土输掉只剩下车田(现河对面杨光华的田),也不愿搞生产劳动,家里极其贫困,常常等不到新米下锅,看田里有熟了的谷子就去摘回来煮饭吃,其伯父家看过不下去而偶接济一下;也因祸得福在土改时划为贫农(其伯父家和满公家划为地主)。58年饥荒时在外做工得以避免。擅长用旋网打渔,打糍粑等,晚年喝酒有瘾。 向燮和老年照 大约在77年分家住在狮栗堡,一年后就生重病了,要求回到院子来,在正屋火坑边达了一个铺,晚上烧火取暖全家人轮流照顾,大概有半年多,喊心口疼,全身浮肿,想尽办法治疗未果,1978年10月13日殒后葬于动金堡茶梯上(原为向操茶梯),前面向老将台主峰,未立墓碑。在葬礼期间正是两河口生产大队所有劳动力到两河修堰,晚上在大院坝打花鼓来看的人很多,包括在吊脚楼上都站满了人看热闹。 娶妻陈氏(1912.12.15-1999.12.10),陈氏于1912年12月15日时生于独石塘庄屋陈家,小名陈三姑,有兄弟九人,五男四女,于1999年12月10日在马鹿井新修宅内寝告终,享87高寿。生二男,曰老五向平世、老七向情世。殒后葬于孙家屋后山腰上,墓地原为向文娱茶梯与坟后本家茶梯互换。 9)向平世传(世字辈) 向平世(1941.12.22-2000.7.13所有日期均为农历),1941年12月22日生于马鹿井。平世少时家里及其贫困,童年时入两河口小学读书,并兼做家务与农活,后在大河坝读高小,借住在田婆婆家,没有粮食只带些荞麦,毕业后考中县二中,因家贫无力供读而辍学,至59年抽调到卫生院工作,家中经济条件才稍微好转。到卫生院工作近两年后1961年因三年自然灾害经济困难要精简干部职工,动员部分干部和城镇居民到农村生产支援农村时回到马鹿井当保管会计等。1962年结婚,后推荐参加读书考试(考官王俊生)幸运考上,65年至68年在咸丰师范读书,68年参加串联重走红军长征路。 85年修的屋07年国庆摄 69年短暂在两河口学校教书后到大河文教站从事财务会计十多年,82年后调到经管站,85年在院子右边鱼塘上面的大田里修建新房(五柱四),为修屋也付出了极大的辛苦和努力,为找木料和搬运跑好远好多地方,南边翻过凉风坳在大舅陈维新家找了二棵杉树,西边跑到箭竹坝彭云炳老师家芭毛山上找树解枋,北面到山柿子之之拐等找柱头,东面到郭家寨田家找的猴栗树解枋和夹坝溪杰中家山上都找过树。 1995年在飞机上摄 1988年到大河(区公所)镇政府从事会计到退休。从94年开始有胃病症状,住在镇政府五楼宿舍爬楼有反胃反映,98年在专医院开刀将胃切去三分之二,检查为胃癌,回家休养不到两年2000年7月13日就因癌扩散而故去。平世一生严谨过细,为人忠厚,勤俭持家,算是把一个赤贫家庭(从燮和好赌以致家庭一贫如洗)逐步扭转改善到在马鹿井算较好条件之家,计上下三代人享受其福利,同时他自己也因为读书而改变命运成为文化人,也培养出两个大学生,后人甚受其厚恩庇护,向代文、向军、向华少年时代合影见下图。 向代文、向军、向华1976年合影 在其它公共建设方面贡献前面已经说了,一是带头用青石板整修马鹿井的老井,之前水井用的人多,山上流下来的脏水以及取水等都很容易污染井水,还有井里面原来用石头砌起来的泥土多,用青石板砌成后干净多了,井也常年有蓄水了。二是带头复立覃老辈子的墓碑;现在无法知道他当时的心情,可以明确的是一份对老祖宗的尊重。 1962年娶妻陈元英,陈氏于1942年3月2日生于大河坝矛头山陈家,陈家49年与兄弟家互换(净身走人)搬到康乐村,58年搞大集体搬下来住马鹿井右边吊脚楼,59年大食堂办垮后解散各自回队搬到濄生坳,后来68年在马鹿井河对面一队修房住下。生三男,曰向代文、向军、向华。2000年7月13日殒后葬于动金堡,在其父亲燮和坟后茶梯,三年后立碑建坟。 陈家老宅07年摄 10)向情世传(世字辈) 向情世(1947.6.18- ),1947年6月18日(农历年)生于马鹿井。童年时入两河口小学(原来医院)读书,至62年开始跟从郑和平的父亲开始学习机械,后两河口修建电站,从事电工等,在改革开放八十年代初率先买车跑运输,在当时算是率先富裕起来的能人。因买的是二手车经常修理,导致出过好几次车祸,也没有赚到什么大钱,九十年代在大河胶合板厂当司机,后又在沟田和楠木开水泥砖厂搞了几年。1968年娶妻谭银芝,谭氏为其表妹,其母亲就是炼中之女满香,于1948年X月X日生于黑坪谭家,谭家(老八)土改划为地主,曾四处搬家住,58年搞办大食堂住在马鹿井,六几年搬到腰带坡看养羊,后来满香摔伤后接下来在马鹿井一起住。生一男二女,曰向小平、向红、向珍云。 情世2007年国庆留影 结婚后情世开始住在老屋靠近正屋的吊脚楼那一间,后面搭建有偏房两间,吊脚楼的楼子上是燮和住起。后来兄弟俩分家,婆婆跟平世住在正房靠堂屋,公公跟情世住在吊脚楼子屋。大约在1977年情世在狮栗堡挖山砌坎整了一个屋场(笔者小时候见到过)修建了一栋房子,情世一家包括燮和就搬过去住,老房子就给平世家了。后来房子几经扩建,见下图07年的样子。 情世1976年建的房子2007年摄 附件1、马鹿井排序 向怀X--- 向作德(1775-1809)田氏 向 魁 德(1762-1824) 向文新 许氏 向文义田氏 向文豹姚氏 向光涛樊氏 向光杏(老三) 向光煜 覃氏(洞塘坝1842-1892) 向光昍(老四) 向大 来(鄢) 禄(张) 向大锦 王氏 向大浩(唐、樊、张氏) 向大索(李) 奥(麻) 端(廖) 英(田) 雅(徐) 慈(田) 岳(张) 烹(杨) 旭(杨) 向炼中张、彭氏 向才中王、田氏 向杰中 建、宜 向尧中(郭) 林香 向共和 金香 向燮和(1912-1978 陈氏) 芝香 安(陈) 受(唐) 太(田) 绪(李)罗 洪 保(杨) 中 耀(鄢)中 向惠和(王氏) 向休(彭) 元 春 福 雍 和 向平仕1941-2000 陈氏 向情仕 谭氏 向志世(吴氏) 向云(田氏) 向代昌 (冉氏) 附件2、墓志铭 母生于前清道光壬寅年九月二十四日(1842) 戊时系仁育里地名洞长坝人氏高年五十一岁 芳年宅内寝告终八月初七日卯时在马鹿井建于光绪壬辰年十一月(1892) 民国十六年丁卯岁月日 长男 向大锦(媳 王氏) 幺男 向大浩(媳 唐、樊、张氏) 长孙 炼中(媳 张、彭氏) 次孙 才中 (媳 王、田氏) 孙 建、宜中 孙女 蒲芸 癸芸 孙婿 郭昌杰 杨为常 重孙 燮和(已聘陈三姑) 共和 重孙女 林香 芝香 堂侄 大 来(鄢) 禄(张) 端(廖) 英(田) 雅(徐) 烹(杨) 旭(杨) 索(李) 奥(麻解放后尚在之一,叫二婆) 慈(田) 岳(张解放后尚在之二,叫四婆) 侄孙 安(陈) 受(唐) 太(田) 绪(李) 罗 共 保(杨) 耀(鄢,解放后尚在之三) 尧(郭) 中 侄曾孙 休(彭) 元 春 福 雍 和 向作德墓碑 杨四溪 萬古佳城 原命生于乙未年九月十九日戊时(1775) 享阳三十四岁大限 殒没嘉庆己已年(1809)八月二十九日亥时寿终正寝 孝哀妻 田氏 孝男 向文新 孝媳 许氏 孝孙男 光大 光廷 孝孙女 孝姑 皇清待赠故顯考向作德老大人之墓 孝长女 岩英 接第 孝侄 向文义 媳田氏 豹媳姚氏 孝婿 田 城 光正 孝侄孙 向光 富贵 显 芝萳 大清道光四年甲申岁冬月初八日(1824年) 长坪坪田老墓碑(德字辈) 马彬中冺长 龙蟠虎踞永钟 原命生于乾隆丁亥年(1767年)十一月,亡于道光乙未年(1835年)三月廿三日 孝男 文新 田氏 皇清待诰故慈母向门田老孺人之墓位 孙男 光涛 樊氏 光 煜 杏 昍 大清咸丰壬子年二月十五日(1852年立碑) 向魁德墓碑 原命生于壬午年(1762)三月三十日戊时受生系 享寿六十二岁大限 殒于甲申年(1824)五月十八日卯时正寝 孝哀妻 田氏 谭氏 孝男 向文义 媳田氏 豹媳姚氏 孝婿 田 城 光正 孝孙 向光 富贵 显 芝萳 孝侄男 向文新 孝侄媳 许氏 孝侄孙男 光大 光廷 大清道光四年甲申岁十二月(1824年) 附件3、 向氏字辈 按省县排序的向氏字辈、辈份资料大全 旧司新街派: 宗八必七弥元荣天华子都京新接龙怀德文光大中和世代昌朝廷登金榜富贵永家帮美杏春日雅 该帖子被xianghua在2015-12-29 9:47:17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