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氏网新闻】古氏渊源知多少1 ——古氏常识系列

    中华古氏网 2014年2月14日 古氏宗亲网


古氏渊源知多少1
——古氏常识系列

本文根据《新安堂古氏大宗谱》整理,作者:古焕球 古东玻
《新安堂古氏大宗谱》台湾·古焕球主编,详见原书
感谢古国瑞、古东晓、吴鸣镝、宫俊琦对本文的帮助
供宗亲参考,资料有待进一步收集完善,提供资料联系方式QQ495634699古东玻
欢迎族人转载,了解更多资讯请登录:古氏宗亲网
http://www.chinagu.com.cn/


目录

【古氏起源1】源于古公亶父。“周时以次為姓。”——见东汉-应邵《风俗通》(189-194),明-陈士元《姓汇》(1566)。
【古氏起源2】东汉时古成氏改古氏。
【古氏起源3】南北朝北魏孝文帝20年(496)全盘汉化,吐奚氏改古氏。
【综述以上三个汉族古氏起源,一些猜测】
【古氏起源4】回族古氏
【古氏起源5】苗族古氏
【古氏起源6】土家族古氏
【古氏起源7】台湾原住民取古姓
【古氏起源8】满族古氏
【关于族谱造假现象浅述】
【对一本古氏伪谱的考证】

【古氏起源1】多本史书典籍记载,古氏起源于商朝末期古公亶父,属于姬姓的分支,是古姓的主要起源。“周时以次為姓。”——见东汉-应邵《风俗通》(189-194),明-陈士元《姓汇》(1566)。


1.记载古氏起源于古公亶父的主要史书典籍摘文


    东汉时期应邵(约153—196年)所著的《风俗通》(约189-194成书)记载:“古氏,古公亶父之后,因氏焉。言古公者,犹言先公也。晋平公时有舟人古乘;汉有孝子古初;蜀有广汉功曹古牧;汉有东平宪王从官古霸。”横线部分大义:古氏是(周太王)古公亶父的后人,以“古”为姓氏的开始。成书于南宋绍兴四年(1134)邓世名父子所著的《古今姓氏书辨证》记载:“古,姬姓。周太公亶父,避狄人之难去国,邑于岐山之下,自号古公。后以为氏。”这段文字大意是:古氏,源于姬姓,周太王(周武王追封)公亶父,为了避开狄人的侵犯,离开原来的地方,迁徙到岐山一带,重新建造都城,自号古公,他的后人以“古”为姓氏。
   “姓”和“氏”在上古时期是两个概念,姓出现在人类母系氏族制度时期,氏是人类进入父系氏族制度时期才出现,是标志着人类进入阶级社会的现象之一。秦朝开始,姓氏逐渐合而为一。南宋-郑樵撰写的《通志·氏族略》叙述:
“秦灭六国,子孙皆为民庶,或以国为氏、或以姓为氏、或以氏为氏,姓氏之失自此始。故楚之子孙可称楚亦可称芈。周之子孙可称周子南君亦可称姬嘉;又如姚恢改姓为妫,妫皓改姓为姚,兹姓与氏浑而为一者也。”
“三代之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妇人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

   这些史书典籍成书时间都早于古云应派系族谱,现在流传的古云应派谱是由其10世孙古革于南宋高宗绍兴14年(1144年)主持修谱(详见广东古氏族谱记载)。史书总括性的记载了古氏源于古公亶父的事实,但是并无说明古云应派古氏后人与古公亶父有何种直接关系。
古公亶父所处时期还处于奴隶社会阶段(中国的奴隶社会,大约从公元前21世纪起,到公元前476年止,经历了夏、商、西周等几个朝代,共1600多年时间)。在奴隶社会,姓氏是奴隶主和贵族的专利,用于区别氏族、区分婚姻、保持家族血统纯正、标志等级高低等等功能,更用于保持奴隶主和贵族的统治者地位和优先财产分配,是奴隶社会阶级统治手段之一。
   平民和奴隶有名无姓,奴隶是从属于奴隶主的财产。《礼记•坊记》一书中记“买妾不知其姓,则卜之。”,《庄子·养生主》讲述庖丁解牛的事迹,都说明了过去平民和奴隶有名无姓,或者以职业为名字。因此,史书所说的“古公亶父之后”,应当包括当时古公亶父家族附属的奴隶以及他们的后人,他们也有可能在后来的历史发展中跟随姓古。从血统上说,不是所有古氏后人都是古公亶父直系族人后裔。

古氏宗谱序(革公 撰)——记载于广东古云应派系古氏族谱  

   古氏,盖姬姓也。诗云: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滸,至於岐下。昔,太王居邠迁岐,称古公。其后以為姓:古,谓古姓,為太王后也,太史叙之详矣。然后世子孙,固有究其传,岐梁之间,古氏之姓,往往有之,歷代载之史传,名誉显著,尚可考焉。汉有忠臣古道,北齐有中散大夫古起,又有孝子古初,蜀有广陵功曹古牧,魏有尚书古弼,唐有县令古之奇,笺入於文选,又有飞狐令古云应二十五府君,鼻祖也,二十五府君,本山西河东人,自唐末,任洪州通判生七府君,任虔化县令;生二十府君,任秘书郎集洪州书记;生十九府君,任揖大祝;生三府君,任窦州都监史。生六子:长曰十一府君讳全交,居古云;次曰十二府君讳全规,居江右;三曰十四府君讳全则,居白沙;四曰十五府君讳全望,居增城,生子延绶移居梅州,传成之;五曰十六府君讳全让,居惠州立溪场;六曰十七府君讳全赏,居圳边。奕世相传,子孙历仕。
   我宋勃兴,削平僭乱,混为巨宇。端拱间,曾祖成之中程宿榜,连名二十八宿之列,授绵竹县令,以词学独冠炎荒,厥后逍遥物外,脱履尘寰,何其异也。皇佑中,驰名屋场,联荣仕籍,独祖宗悦,拔擢勋都骑尉。及父凤仪,升潮典郡,荣耀乡里,禄及其亲,福荫后裔,流芳余庆,既炽且昌。至毕暂榜,革偕二弟堇、巩忝窃上第,获继祖风,徒劳州县三十余年,仕途艰险,颇厌尘劳,隐居于逸老堂。偶因闲暇,览旧祖图,列为家谱,贻传子孙,使之知所自出,益知艰难之业,敦亲睦族之谊,共为激劝,以绍箕裘,咸遵诫训,庶有祖而有宗,无忝于前人耳。
   赞曰:
亶父积德,古氏流芳。蛰蛰螽斯,暨炽且昌。
继厥云礽,列祖有光。辑斯谱牒,庆绪绵长。

——南宋高宗绍兴14年(1144)9月11世古革(1074-1154)


2. 记载古公亶父主要的史书典籍摘文


   古公亶父以仁德仁政受到后人称颂,根据历代姓氏学者的考证,历代史书记载和各个姓氏的族谱记载,除了古氏,周、莫、吴、何、杨、甘、廖、郑等很多个姓氏都奉他为始祖或鼻祖。详细记载古公亶父事迹的典籍摘文如下:


1)《诗•大雅•緜》详细叙述古公亶父率领族人,渡过漆水和沮水迁居岐山,娶妻姜氏,仁爱治国,深受周族人民的爱戴的事迹。周族在古公亶父带领的领导下,在岐山周原这块土地上建立新国家,奠定了周朝的基础。疏沟整地,划分邑落,开发沃野,造房建屋;并营建城郭,设宗庙,立太社;构建中央机关,设官分职,官职庶务;发展教育事业,改变了过去游牧民族的习俗;发展农业生产,使周族强盛起来。最后一段转述周文王让虞芮两国的对质得到和解,不但说明周朝的强大地位,领袖人物后继有人,更是进一步从侧面歌颂古公亶父丰功伟绩。
《诗经·宓宫》中也有歌颂他的诗句:“后稷之孙,实维太王,居岐之阳,实始翦商。”

《诗•大雅•緜》原文
緜緜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古公亶父。陶复陶穴,未有家室。
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爰及姜女,聿来胥宇。
周原膴膴,堇荼如饴。爰始爰谋,爰契我龟。曰止曰时,筑室于兹。
迺慰迺止,迺左迺右。迺疆迺理,迺宜迺亩。自西徂东,周爰执事。
乃召司空,乃召司徒。俾立室家,其绳则直。缩版以载,作庙翼翼。
捄之陾陾,度之薨薨。築之登登,削屡冯冯。百堵皆兴,鼛鼓弗胜。
迺立皋门,皋门有伉。迺立应门,应门将将。迺立冢土,戎丑攸行。
肆不殄厥愠,亦不殒厥问。柞棫拔矣,行道兑矣。混夷駾矣,维其喙矣。
虞芮质厥成,文王蹶厥生。予曰有疏附,予曰有先后。予曰有奔奏,予曰有御侮。


2)西汉武帝(公元前157-87)时期司马迁的《史记·卷四·周本纪第四》记载:“公叔祖类卒,子古公亶父立。古公亶父复脩后稷、公刘之业,积德行义,国人皆戴之。薰育戎狄攻之,欲得财物,予之。已复攻,欲得地与民。民皆怒,欲战。古公曰:“有民立君,将以利之。今戎狄所为攻战,以吾地与民。民之在我,与其在彼,何异。民欲以我故战,杀人父子而君之,予不忍为。”乃与私属遂去豳,度漆、沮,逾梁山,止於岐下。豳人举国扶老携弱,尽复归古公於岐下。及他旁国闻古公仁,亦多归之。於是古公乃贬戎狄之俗,而营筑城郭室屋,而邑别居之。作五官有司。民皆歌乐之,颂其德。古公有长子曰太伯,次曰虞仲。太姜生少子季历,季历娶太任,皆贤妇人,生昌,有圣瑞。古公曰:‘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长子太伯、虞仲知古公欲立季历以传昌,乃二人亡如荆蛮,文身断发,以让季历。古公卒,季历立,是为公季。公季脩古公遗道,笃於行义,诸侯顺之。”
   上述《史记》节选不但记载了古公亶父的功绩伟业,还记载了他有三个儿子:太伯(也称泰伯)、虞仲(也称仲雍)和季历。三儿子季历继位,称为公季,后周人追称王季,后来季历又传位给儿子姬昌,即周文王。古公亶父、季历、周文王三代国君亲自率领族人在周原笃修仁德,奠定了周灭商的雄厚实力。从古公亶父到周武王,周人终于翦灭了商朝,建立周朝。
   根据《史记》记载整理的武王前周族先祖:1弃(后稷) →2不窋 →3鞠 →4公刘 →5庆节 →6皇仆 →7差弗 →8毁隃 →9公非 →10高圉 →11亚圉 →12公叔祖类 →13周太王(古公亶父) →14周王季(季历) →15周文王(姬昌) →16周武王(姬发)。

   当今流传的很多所谓历史故事,大都是从各种史书典籍、方志通志整理,编者转换成现代语言重新描述,其中或带有编者的主观判断,个别著作不乏杜撰,却无注明出处。现在网络发达方便,建议读者查阅原文对照,避免不求考证、以讹传讹。

3.古公亶父派下简谱——整理自《诗经註疏》、西汉《史记》(97BC)


   摘自《新安堂古氏大宗谱》台湾·古焕球主编,略做编辑,详见原书。备注:括号内第一个数字为第几世,第二个数字为兄弟排行第几。
古公亶父(姬姓)(1233-1146BC)(1),公刘世孙,原居幽(邠)(今陜西彬县)(新平郡),為避薰育戎狄,经梁山迁岐下周原(今陜西歧山),改国号周,葬於歧山歧阳,追尊周太王,现歧阳有周太王陵,周太王庙:创建无考,1212、1580、1876重修,《重修歧阳县志》西周共和元年(841BC)前,年代无定说。
长子--泰伯(2/1)潜居江南蕃离梅里(今江苏无锡)、称吴伯(止)。

次子--仲雍(2/2)随兄居梅里,泰伯卒后继吴伯,派下共分泰伯,吴、虞、樊、古等五十余姓,其中古氏:“以古公亶父之后,因氏焉”明-陈士元《姓汇》(1566)。
--季简(3)
--叔达(4)
--周章(5/1)武王封於吴(江苏无锡)(吴姓起源/以仲雍為一世祖),传24世(473BC)灭於越。
--熊遂(6)
--柯相(7)
--虞仲(5/2)武王封於虞(今河南澠池)(虞姓起源),传12世(655BC)灭於晋。
--(6)
--仲山甫(7)虞仲支孙,卿周宣王(827-782BC),封於樊(今河南泌阳)(樊姓起源)

三子--季歷(2/3)1146BC继位為公季,為商王文丁(1121-1109BC)杀,追尊王季。
--昌(3)称西伯(1077-1069BC),追尊周文王。
--发(4)继位,周武王(1069-1064BC),1066BC灭商,西周建,大封诸侯。

   根据《史记·卷三十一·吴太伯世家第一》记载:“太伯卒,无子,弟仲雍立,是为吴仲雍。仲雍卒,子季简立。季简卒,子叔达立。叔达卒,子周章立。是时周武王克殷,求太伯、仲雍之后,得周章。周章已君吴,因而封之。乃封周章弟虞仲於周之北故夏虚,是为虞仲,列为诸侯。”
这段文字记载了仲雍有一子,叫季简。无论《史记》还是其他主要史书,都无说明仲雍(虞仲)还有其他子嗣。现今有的姓氏资料提到,仲雍还有次子,叫旻,或叫居简,此事尚无史料证实。

   逾三千年岁月过去,虽然岐山昔日原貌已经沧海桑田,但是从周太王陵和太王庙的古朴沧桑,由心的感受到旧日气息,先祖古公亶父率领周族人在此建国,兴邦治国,酝酿着“翦商大志”。

 



分享按钮>>《沁园春·雪》诞生村竟出了四位省委书记
>>【古氏网新闻】古氏渊源知多少2、3 ——古氏常识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