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古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古氏论坛 >> 源流古迹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迁徙分布(8) 已阅:3065 / 回复:1(楼主)

宋朝有荆湖北路、荆湖南路。到了元代,朝廷设立湖广行中书省,管辖地域为荆湖北路、荆湖南路、广南东路、广南西路,相当于现在的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明朝设湖广、广东、广西三个布政司,这时的湖广,泛指湖南、湖北二省。在这里要介绍的,就是两湖古氏。

“湖广”一词,多出现在移民史中,如“调江西填湖广”、“移湖广填四川”等。所以,湖广又被称为移民“中转站”。

湖北省嘉鱼县《古氏族谱》中记载:始祖古监,以王府伴读,官教楚嘉,时值(元末)红巾军起义,未能归里,遂隐于官,落业嘉鱼县广贤里。后又分支于洪湖市乌林镇、蒲圻县、沔阳县等地。与此同时,惠州府属古应亮(字南冈)为避战乱迁往湖南,定居于醴陵县河溪境古家岭。

元朝灭亡,明朝继立,朱元璋执政天下。时战火刚熄,湖广一带人烟稀少,大片田地荒芜,与人多田少的江西成了鲜明的对比。为了有效地保护自然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促进经济的恢复、发展,朝廷下令“调江西填湖广”,开始了大规模的移民运动。

湖南平江县《古氏族谱序》中记载:(洪武年间)吾祖学贤公由江西迁平江,始居操溪,继迁下同源。生四子:简作徙咸宁,简为徙浏阳,简宫徙巴陵,吾祖石峰公徙城内十字街等处。

自江西移往湖广的还有:

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抚州府临川县筷子巷瓦屑沟的古德七,移居湖北省红安县上新集古家湾。武宁县二十五都古家村的古国炳,移居湖南省辰州府沅陵县;

古正纯移居湖南省靖州府会同县双石桥;

古正绪移居湖南省芷江县;

古天福移居湖南省临武县正冲坝;

古天禄移居湖北省宜昌县。

明朝崇祯末年,烽烟四起,生灵涂炭,湖广一带,再次呈现一片荒凉。“地当孔道,凡有孑遗之痛。迨圣朝康熙,累治休养生位之泽。”此时,江西、广东一带居民,又开始了第二次“填湖广”。

先是江西省南昌县铁柱观鹅公大丘的古十九,迁往巴陵县(今岳阳县)油港河南岸古家垅。后来又有江西省遂川县大汾镇鹿坑村的古素相,迁居湖南省醴陵县杨坑。

清朝康熙年间,广东省和平县的古生道、古元昌、古元吉、古元旺等迁居湖南省浏阳县;大埔县三河坝阴那坑的古育奇迁居湖南省平江县东乡献钟黄家嘴。嗣后,广东五华县的古贤仪、古自良迁往湖南省浏阳县,古雷胜迁往湖南省醴陵县白兔潭媚溪垅;梅县的古纲体迁往湖南省浏阳县,古口口迁往湖北省长阳县津洋口;江西省遂川县的古国重迁居湖北省攸县峦山乡,古奕伦迁居湖南省郴州府兴宁县(今资兴市)南乡一都大水垅,古亦伸迁居湖南省兰山县。

湖南酃县《古氏族谱》中记载:清朝康熙年间选皋公以兴邑(今广东兴宁)地狭人稠,生齿日繁,于是携抄本谱牒及妻子,由广东经湖南衡州府酃县康乐乡永兴里三都岭上村大陂头,度其势可安身,遂栖于此。
2009/3/20 8:52 | 查看引用通告 (0) | 写入日志 | 0001~0500


作者:119.183.95.* (2009/3/29 20:13:45)   回复此贴
  回复:迁徙分布(8) 第 1 楼

因文章不是楼主所写,敬请楼主屏蔽文章,或注明出处:古小彬等编著《古姓史话》/2002年江西人民出版社。或联系古小彬教授之后再发表(古小彬电子邮箱:gxbin689@vip.sohu.com)

作者:119.139.173.* (2009/6/16 15:46:38)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1 每页5条 当前1/1页 [1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13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13)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古氏论坛  执行时间:2,378.9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古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