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深度——与历史对话 古月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画家,而且是一位深邃的思想者。这在他的历史题材的画作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往事越千年,穿过漫漫的时空隧道,一个心中充溢着浓郁民族情感的艺术家,每每用心灵与他笔下的历史人物晤谈,感受故国曾经的苦难,曾经的悲伤,曾经的成就,曾经的辉煌。美术学博士、教授黄宗贤评价古月说:“他不是以画笔去表现历史,而是用生命的情感在辽阔的时空中呼唤一个个不息的灵魂。” 《苏武牧羊》中,古月借用油画丰富的表现力,通过对苏武饱经风霜的外部形象,特别是眺望远方深情目光的刻画,把一位身处域外、心系汉室的爱国人士栩栩如生地推到读者的眼前。《李清照》则表露了个人命运系之于国家兴衰的意识,在那乱离的时代、秋风潇潇,黄花凋零、爱国女诗人见境生情、满目愁云,幽怨难消。《殉葬》是古月很喜欢的一幅作品。画中,一个个如花的生命将被永恒的黑暗吞噬,成为强权的祭品,这虽然是遥远的史实,可那些冤魂好似并未散去,时时诉说着人类为文明而付出的沉重代价。这凝重的题材与极富穿透力的艺术烛照,看后使人的心灵不禁剧烈地震颤起来…… 在《鲁班门下》、《雷电颂》、《丝绸之路》、《司马迁》、《关公刮毒》、《长城故事》、《血色长城》、《鉴真一浩气之魂》等佳作中、无不给人以心灵的震撼,无不给人以反思的力度透过画幅,人们似乎看到了画家脉搏中流动着的汉唐气血 古月说过一句非常经典的语言:“艺术的力量在于传情的深度。”在他的历史题材画作中这个理念得到了生动的体现。伫立古老的长城,古月曾在那早已残破的烽火台上点着烛光去凭吊那些逝去的将士,直至深夜还不肯离去。在那深邃苍茫的夜空中,画家仿佛看到了当年在群山之巅蜿蜒远去的篝火,此时此刻,那戍边将士一代一代、老老少少、披星戴月,忍受饥寒与空寂的情景,又一一浮现在画家的眼前,也仿佛感受到了他们的灵魂在与他深情对话。这种与历史人物的深层次沟通,使古月每每面对画幅时、皆“未成曲调先有情”、神情庄严,有时更是热泪奔流,久久不能下笔。 这种对历史赤子般的艺术情怀一以贯之,在古月创作的《重庆谈判》、《泥泞的路—1949.10.1》等现当代重大历史题材画作中,我们同样能听到中国历史进程中的时代强音即使像《纤痕》这样没有人物的写意画,也同样启人遐思,看到一种坚毅的力量。 拥抱生活——与现实对话 美术界评价古月,说他是一位崇尚古典主义、坚持写实的画家,他具有很强造型能力、色彩感悟和多类技法功底。在他的身上,我们似乎看到了伦勃郎凝重的光色,杰列可一“梅托萨之筏”式的浪漫主义,以及“俄罗斯巡回画派”的影子。而他的作品又的的确确是东方式的,有浓郁的“中国气派和中国作风” 古月一直奉行写实主义画风,坚持艺术为大众服务的主张。他张开双臂,热情拥抱现实生活,用画笔传递新生活的力量。他是大地的儿子,祖国的名山大川,广袤田间的阡陌上、纯朴农家的屋檐下,都留下了他奔忙的足迹。 科学家闵恩泽十分喜爱的那幅《通向远方的道路》,同样为许多人所喜欢。画中的绵绵群山、隧道、索拉桥等构成要素,既是写实的,又是画家走了许多路、看了许多景的艺术综合;既是巴山蜀水的新貌,又是时代的佳音,给人联想不断。 1992年,古月应邀到台湾举办个人画展,使他又一次感受到了民族的亲情。他那些以华夏历史为题材的作品被抢购一空,为藏家们所收藏。不少观众在《初春》这样的画前拍照、因为画中抱着小孩、朴实憨厚的大嫂大妈们唤起了他们对故土的怀念。创作于1995年的《河东河西》与《初春》异曲同工,洋溢着浓得化不开的民俗元素和对新生活的讴歌。 在《山村小学》、《待渡的车队》、《田间抽水站》、《女教师肖像》、.((牧牛女》、《窗外》、《城与海的对话》等现实题材的画作中,都跳荡着画家心中渴盼美好明天的优美音符…… 而今,古月虽已届“从心所欲不逾矩”之年,但依然充满活力。他几乎每天都要到他那间临水的画室作画,大型油画《三峡的阳光》即将完成。他还在为发展中国美术事业而四处奔波、建一倡导写实主义画风的美术馆,是他的又一夙愿。闲暇时,他辛勤笔耕不辍,在小说天地里,以同样的情怀和另样的语言与生活绵绵对话。他的激情与执着,仅仅用“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八个字是难以涵盖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