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古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古氏论坛 >> 姓氏人物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古 元——非凡的环境培育非凡的人才——论人民画家古元在延安的艺术成就 (1) 已阅:1579 / 回复:0(楼主)

古 元——非凡的环境培育非凡的人才——论人民画家古元在延安的艺术成就
□   蔡若虹


    我怀念古元总是和怀念延安联系在一起的。
    记得1999年我在写延安回忆录时,曾经写过这样两句话:“全国到处有的惟独延安没有的,全国到处缺少的惟独延安很多”。前一句是指物质生活条件,后一句是指精神生活财富。这是我初到延安时的真情实感。不久情况就逐步改变了,物质生活条件多少有一点,精神生活财富就越来越丰富多彩了。
    我是在延安生活了7年的老兵,我在延安所享受的思想教育,是我有生以来从来没有享受过的,简直一口气说不完,概括地讲,那吃苦耐劳、虚心学习、艰苦创业的精神,那些开荒纺线、自力更生、全心全意在各个不同的工作上为抗日战争服务的实践,都是成为活生生的思想教育。这些质量高、分量重的思想教育,是长期坚持不断的实践行动中进行的。天长日久,我们这些外来的青年学子,就逐步地跨入了一个具有科学人生观头脑的无畏无私的乐观世界。年纪不过二十上下的古元,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
    回想起来,延安的思想教育贯穿在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当然,也经常有集中点,那就是集合延安多数学校的学生和干部,在可以容纳几百上千人的场合(多半是在空地上),进行各种专业的大报告,例如时事报告、整风报告、军事报告、革命报告等等。讲课的都是有文化有经验的红军老干部,一讲就几个钟头,所讲的内容不外是根据某种专题讲自己的学习经验、生活经验、战斗经验,以及从实际出发的各种观感。这些报告包含着书本上所没有的生动活泼的人生观、世界观,加上老红军所特有的一身豪气,加上他们浓厚的地方口音、幽默的腔调、响亮的嗓门儿,一句一句地在耳畔回旋……那是一种多么有力量的语言啊!那是一种多么有吸引力、感染力、同化力的语言啊!我们这些没有见过大场面的听众都竖起耳朵静听,手里笔记本上沙沙在响。这种延安特有的思想教育,这种深入浅出的大报告,就像一滴一滴的鲜红热血滴在一盆一盆的清水里一样,很快很快就溶为一体了!
综合起来,生产劳动的实践,政治学习的积累思想教育的集中,这三大源泉汇合在一起,那是一笔何等珍贵何等难得的精神财富啊!这种精神财富不但全国各地没有,就是全世界也“踏破铁鞋无觅处”啊!
    古元其所以在延安不久就露出了峥嵘头角,就因为他获得了艺术创造的首要基本功,比技术基本功更为重要的思想基本功。
    在艺术创造的工程中,只有思想基本功奠定了雄厚的基础,技术基本功才有可能在这个基础上建立气璀璨的七宝楼台。古元在延安的艺术成就,就充分地证明了这一事实。
    作为培养为劳动人民服务的艺术人才的延安鲁迅文艺学院,它在教学方针上革除了旧社会院校只重技术教学而不注重思想教育的弊端,增强了思想与技术并重的学习科目。可是这个学院,既有独特的优势,也有无法解决的劣势:由于延安的物质条件的艰苦,加上国民党蒋介石对延安的封锁,许多教学上的用品,特别是美术教学上的必要的纸张、笔墨、颜料等等,都不能进入延安,尽管美术系教师自力更新地建造了画室、画架、泥塑模特儿等等,但绘画的基本条件缺乏,让同学们只能在马兰草纸和铅笔中打转。所以少数教师和学生自己随身带来的木刻刀和宣纸,就成为只有木板的延安的艺术创作的法宝,这就是延安只有木刻作品而没有绘画作品的根本原因。所以美术系的学生在技术基本功的锻炼上比思想基本功的锻炼差得很远。
而古元,恰恰弥补了这个缺点。


作者:222.133.138.* (2009/7/30 15:37:29)   回复此贴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14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14)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古氏论坛  执行时间:2,429.7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古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