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间府及献县一带的戈姓,不是本土族姓,更不是明代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迁移人口。按河间《戈氏族谱》谱前引《史记·夏本纪赞》记述,“禹为姒姓,其后分封,用国为姓”,所记述戈氏受姓之始,与江浙一带戈氏族谱记述相似。河间《戈氏族谱》记述,在明代正德、嘉靖之际,我始迁祖戈春“自江南苏州府吴县,……远赴京师(北京)谋生”,说明我祖更早渊源为苏州,但再向上追溯已无从考究。网络信息的兴起,各地对戈氏的溯源信息公开。在《武进毗陵戈氏族谱》第四卷中,记载二世戈瑀、戈麟俱迁北直隶河间府献县,称三世戈凝、戈昇为北直隶支系始祖,其后第五世出现了我始迁祖戈春名字,并记载了我始祖戈春及其后六世族人简介信息,六世至十一世选择性地记载了我族长支戈英、戈懋伦以下取得功名的相关人员。2013年武进“文新堂”第六次修谱时,在倡议书中称,“他们的后裔,大都居住在今河北省献县城乡,自明初至清嘉庆年间近400年间,戈氏后人不忘故土祖地,不顾云山阻隔,兵灾战乱,交通艰辛,始终归宗续修宗谱,《毗陵戈氏宗谱》中至今仍保存着献县戈氏宗亲400年间的许多珍贵资料,”……“在清嘉庆以后,特别是鸦片战争之后,由于种种原因,戈氏子孙‘愈迁而愈远,愈远而愈疏,遂致河间府献县、广德州建平县支派,关山修阻,天各一方,终无由萃,涣合离散,未能汇修宗谱,殊为惜耳。”……“据宗谱记载,河间府献县戈氏自明成化年间(1465—1487)至清嘉庆末(1820),戈氏后人高中举人、进士者有32人,其中第三世孙戈孜,明成化进士,官濂州知府;戈瑄,明成化进士,官至太子少保、刑部尚书;第四世孙戈裕,明弘治进士,官至工部屯田司主事;戈霈,明嘉靖举人,官胶州知府;第五世孙戈九章,明嘉靖甲辰进士,历官陕西苑马寺少卿、南阳知府;戈九畴,明嘉靖己未进士,刑部主事、浙江严州、云南楚雄州知府;戈近亨,明隆庆年间两京钦天监监正、大中大夫;戈用泰,明万历进士,官南京刑部郎中,崇祀先贤殿;第七世孙戈允礼,明天启进士,官应天府尹;戈尚友,昌平兵备使;戈仁躬,宁夏卫参将;第八世孙戈元捷,清顺治进士,官至宁夏都司;戈时雍,康熙年间扬州知府;第九世孙戈继苏,河间营防总司;戈道隆,康熙十五年(1676)进士,历官江南、江北东海营守备、明威将军;第十世孙戈英,顺治十六年(1659)进士,官山东道监察御史、两淮盐政;第十一世孙戈懋伦,康熙壬辰科进士,官至翰林院检讨;戈淳伦,康熙进士,官苏州学正;戈鸣歧,举人,山西朔平府知府;第十二世孙戈锦,雍正庚戌科进士,历官归安、开化、嵩县知县、陕州知州、河南、浙江乡试考官、刑科给事中;第十三世孙戈涛,乾隆辛未进士,历官刑科给事中、河南、山西、湖广道监察御史,云南、福建正主考官、会试同考官等;戈源,乾隆甲戌进士,工部主事、浙江道监察御史、太仆寺少卿、山西提督学正等。”常州《南谱》记录相关北直隶支系的相关信息,尽管与河间府《戈氏族谱》信息相吻合,在世系图表信息上,辈份和人名基本相同,但因为我族有明确记载出自吴县,没有任何武进记载,仅凭南谱单方信息,不足以证实河间府戈氏出自武进。我河间府戈氏乃名门望族,二世祖大本、四世祖元捷均为进士,六世戈英至九世戈涛,又出了远近闻名的“一门四代五进士”,期间举人不乏20余人。我族家谱是由六世戈英整理,九世戈涛修订成谱的,始迁祖春的由来是确定的,世系脉络清晰。这几代人凭其文化素养和社会阅历,对家族的文字记录,代代相传是没有问题的。从历次修谱记载看,历史上也有族人提及更早的源流问题,但从未有过可靠证据,也一直坚持自我祖戈春开始确立北谱。从时间上看,南谱记录的我族信息,基本截止到戈涛年代。而戈涛年代正是我族兴盛之时,也是我族立谱之时,但我族谱并未记录相关溯源信息。从内容上看,南谱记录的我族信息,是有选择地录入的,既然是族谱,应该没有贵贱之分,而有选择地录入取得功名的部分族人,显然是不对的。迁居北直隶河间府的戈凝、戈昇同为兄弟,与留居常州的戈廷璋、戈廷珺名字不相排列,这不符合多数家族的起名惯例。戈凝、戈昇与与戈廷璋、戈廷珺的后人,南谱记载从根本上就是两本族谱,只是两本族谱的始祖都是戈贤麓,既然原来是同谱,为什么从根本就分为两谱;既然原来是同谱,为什么我族在谱和不在谱的20世没有1世与南谱起名用排字相同。南谱六次续谱的倡议书中所称宗谱记载的进士名录中戈孜、戈瑄、戈时雍等人,据《河间府志》记载均为景州戈氏,而景州戈氏族谱记载其始祖出自嘉兴;进士戈允礼乃出自云南保山戈氏,南谱却一并列为河间府献县戈氏。这其中存在牵强附会名人的倾向,那我族信息在南谱的录入也不排除这种录入动机。综上,河间府戈氏出自武进之说没有可靠证据。但是,武进录用我族谱之信息仍可作为历史参考。其称二世戈凝、戈昇迁居北直隶河间府献县,但戈凝、戈昇与留居常州的戈廷璋、戈廷珺同为兄弟,名字不相排列。戈凝、戈昇后人有多人在钦天监任职,且戈近亨亦曾任两京钦天监监正。或许从戈凝、戈昇开始就是牵强附会到南谱的信息,在我祖戈春之前确有戈氏族人定居献县。但我祖戈春是否与戈凝、戈昇有关,是否与戈九畴、戈九经同为弟兄,我们无从考究。河间府《戈氏族谱》称,始迁祖戈春“自江南苏州府吴县,……远赴京师谋生”,明朝灭亡,清军入关,我在京戈氏族人恐遭涂炭,4世祖戈承印诸兄弟五人于1644年自北京迁居献县丰尔庄。当时为什么迁居丰尔庄现已无从考究,但1679年孙际昌为戈英之父戈继皋撰写的墓志铭中记载:“公讳继皋,字迈之,籍江南苏州之吴县人,几数世,有讳春者,号暘泉,来居于河间之献县,娶于刘,盖戈之始祖。云暘泉公为人倜傥好义,有货殖才,徒手诣京师,营资钜富,复于献邑,置产丰尔庄。”当时戈英对此墓志铭应当是知晓的,这比1760年的庚辰谱早81年。据此看始祖戈春应出自河间府之献县,这需进一步考证。2015年,常州武进洛阳镇(文新堂)戈氏宗谱第六次修谱时,专门派戈氏宗亲代表来河间市,商讨武进、河间戈氏源流及合宗事宜,终因缺乏可靠证据,我河间府戈氏后人未能认同。河间府戈氏族谱信息完整,不容质疑。我族一直坚持以始迁祖为断,自成北谱,是有道理的。没有可靠证据,我族不能附会武进同源说。江浙一带戈氏同宗同源,我们可以理解,但我们不能无根据地认定是戈贤麓的后代。三 河间府《戈氏族谱》由来
我河间府《戈氏族谱》,自9世孙戈涛(字芥舟)从其曾祖戈英(字育仲)康熙十七年手抄本续编而来,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戈涛第一次续修《戈氏族谱》并自成北谱,尊奉戈春为河间《戈氏族谱》始迁祖。明正德末或嘉靖初(约1521-1522年),江南苏州府吴县有一名戈春、字旸泉者,年方弱冠,即远赴京师(北京)谋生,后在京娶刘氏为妻,生四子,名大用、大本、大化、大中,后戈春以子戈大本、孙戈仁躬之功名得封文林郎、奉国将军。我族先人传至4世正值明末清初,由于族人多在明代朝中取得功名,满清进京后恐遭涂炭,1644年,4世祖戈承印(号绪吾)诸兄弟五人迁居献县丰尔庄(现河间市景和镇丰尔庄)。期间九次修谱,传至今天,已历20世。我始祖戈春生四子,大用、大本、大化、大中,唯三子大化之孙戈承印诸兄弟五人1644年自北京迁居献县丰尔庄,大用、大本、大中之后人应是留居北京,我《戈氏族谱》中没有记载信息,但不一定是戈涛在族谱序中所言“其籍京师者五世后荡析泯绝矣”,随信息交流的增多,不排除北京地区有我同宗后人合宗认祖的可能。河间府《戈氏族谱》,内容丰厚,谱前引《史记·夏本纪赞》,述及戈氏受姓之始;载历次修谱序言;正文记载了戈氏族人的繁衍分支、迁移去向、个人简介;用较大篇幅附录了我族先人的相关奏疏、序文、传记、诗文、墓志铭、丰尔庄祭田记、远古溯源说等;附录了北京永定门外始祖下5世先茔图、河间丰尔庄村4世祖以下先茔图。对文献研究而言,这些附录文稿有独特的历史研究价值,堪称我族瑰宝。谱载,始迁祖戈春在京定居后,在永定门外东南十五里石榴庄东一里余双庙村前始建“戈氏先茔”(现在丰台区南苑乡石榴庄村辖区、南四环北、17路公交终点站附近)。其本人及四个儿子等人皆葬于此,此茔地在建国前尚在,《戈氏族谱》中载有略图。清朝建立后,戈春三子戈大化(号时泉)之孙戈承印五兄弟迁至献县丰尔庄(现河间市丰尔庄),得发扬光大,至今丰尔庄村仍完整保存着清初五兄弟以来的戈氏先人墓地,丰尔庄“戈氏先茔”墓碑在建国后遭破坏,2007年4月戈氏族人在原址重建“戈氏先茔”墓碑,并在五兄弟墓前分别重建墓碑。戈氏族人后来移居到附近的河间城区、欢留、南宫、道院、卢庄、北村、杨庄、东南村、西南村、官庄、廿里铺、龙关、张淹村、商林、侯陵屯等十几个村分散居住,另立新茔,但戈氏后人到丰尔庄祖墓集体祭祖的活动从未间断过。《戈氏族谱》记述,戈氏族人多有习“司天”业(中国式的天象学)者,例在“钦天监”(御用天文台)供职。戈春之进京,很可能也是投奔任此职的族人。戈春第三子戈大化、孙戈守躬、曾孙戈承科三代人先后任“钦天监监正”之职(正五品),期间我族先后有20余人在钦天监任钦天监监正、官正、博士、天文生等职,我族以家族世袭任职明清两朝钦天监。崇祯、顺治两朝钦天监监正戈承科,时为玄学界的泰山北斗,有《子平渊海大全》传世。同时,我族成为河间府的名门望族,也仰仗先人们积极进取的治学精神,在明清两代,我戈氏家族获取功名者达百余人,其中有25人考取举人,7人考取进士。顺治至乾隆四朝中,我族涌现了戈英、戈懋伦、戈锦和戈涛、戈源四代五进士,四人入翰林的家族盛世,他们学识渊博,才华出众,深受皇帝恩宠,位居高官,显赫百年。自1870年(咸丰八年)第二次修谱,戈廷霖(字亦岩)、戈宝林(字芳山)规定出增、锡、衍、繁、兆、启、宏、绪、永、庆、士、元、步、际、云、殿十六字排推命名辈字,令我族辈份有章、脉络清晰。1932年,戈锡平(字治卿)、戈衍绂(字子佩)五次谱修,使我族谱得以付诸铅印,并“用附先人之序文、传记、奏疏、诗文、墓志铭等著于谱末,以励后人”,丰富和传承了我族文化。《戈氏族谱》所记载的戈氏后人,正如族谱序中所言,乃我始迁祖戈春一人之后,500年来,我族人丁蓬勃发展,现已壮大到3000余人。截止到2016年,仅族谱记载的男性同族,从迁居丰尔庄四世祖5人,到五世12人、六世25人、七世55人、八世88人、九世107人、十世廷字辈148人、十一世文字辈191人、十二世增字辈258人、十三世锡字辈288人、十四世衍字辈385人、十五世繁字辈533人、十六世兆字辈655人、十七世启字辈535人、十八世宏字辈244人、十九世绪字辈35人。人丁之兴旺,乃我族之大幸,血脉传承,与我族团结进取的家族精神和淳朴厚道的家族风尚同在!时代在发展,《戈氏族谱》还要续修,但所载内容越来越多,一直沿用旧版影印、复印已经不现实,文字多繁体且未用标点,不便阅读。此次新编《河间府戈氏族谱》把我族谱内容全部录为电子信息,并简体化,改变了编排形式,增加了族谱的可读性,便于传播交流和编排。电子文档可在族内分别保存,方便再次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