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名臣——廖刚(福建 顺昌)
- 中华廖氏网 2009年5月2日 廖氏宗亲论坛
绍兴名臣——廖刚(顺昌)
廖刚(1070-1143),字用中,号高峰居士,北宋顺昌元坑人。少时从学理学家杨时,成就了廖刚“道南高弟,绍兴名臣”的美名。廖刚一生亲历两朝荣辱兴衰,历任刑部侍郎、御史中丞、工部尚书。他持身立朝,忧国爱民,对外力主抗敌御侮、对内全力慰抚百姓;他刚正不阿,忠直抗言,令蔡京、秦桧等奸邪沮气。廖刚的精神和品格名重于天下,名扬于千古,为世代所赞颂。
廖刚原名世芳,—字用中,一字仁庵,号高峰,福建顺昌县人。宋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九月二十三日出生于静安都(今谟武村)廖坑。少年受业于谏议大夫陈瓘和理学家杨时门下,是上承洛学之传,下开闽学之绪的理学家杨时的高弟。这为廖刚的成长、为人处世奠定良好基础。
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金兵入侵中原,宋朝廷惊慌失措。廖刚极大支持李纲、岳飞等抗金将领,反对轻易迁都,反对割地求和。
廖刚向徽宗皇帝奏曰:“臣考唐德宗,以饥赢之卒,守一县之地,当朱泚十万之师,危殆极矣,惟人心未去,出死者众,卒能戡定暴乱恢复大业。”又奏曰:“若敌骑未动,已为颠沛不支之状,则人心惶骇,士气沮丧,谁将保陛下于孔安之地乎?”还奏曰:“今陛下引避而南,岂能使将士力战而北乎?”徽宗宠信蔡京等人的割地求和主张,廖刚的论奏未被采纳,刚以母亲年老为由,请求补外,从而调兴化军任知军事。
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顺昌人余胜起义,和建瓯的范汝为相呼应,反对贪官污吏,乡人纷纷响应,声势浩大,义军进驻县城,地方官吏全部逃走。兵部要廖刚去招抚,刚派长子廖迟回顺昌,向余胜等起义军首领讲明利害,晓以信义。廖刚在顺昌乡民中有崇高的威望,余胜等人听从招抚,散伙归田。
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廖刚调任福建路提点刑狱,未几,召为吏部员外郎,迁起居舍人,寻擢吏部侍郎兼侍讲。在此期间,廖刚向皇上提出许多利国利民的奏札。奏曰:“古者天子必有亲兵自将,所以备不虞而强主威,汉北军、唐神策之类也。祖宗军制尤祥,顾稽旧制,选精锐为亲兵,居则以为卫,动则以为中军,此强于弱枝之道。”又奏曰:“国家艰难已极,今方图新,若会稽城非久驻之地,请经营建康(今南京),亲拥六师,往为固守计,以杜金人窥伺之意。”针对当时兵多弱、民贫困、朝廷岁入大减的艰难处境,廖刚建议皇上节约开支,推行屯田。刚奏言:“国不可一日无兵,兵不可一日无食。今诸将兵备江淮,不知几万,初无储蓄,日待哺于东南之转饷,浙民已困,欲救此患,莫若屯田。”“士兵有能耕,当加优赏,每耕田一顷转一资。百姓愿耕,假以粮种,复以租赋。”高宗采纳寥刚之言,下令推行屯田,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东南百姓的负担,发展了生产。
绍兴四年(公元1134年),迁给事中,翌年,迁刑部侍郎(县志人物传说户部侍郎),寻求补外,以徽猷阁直学士的身份出任漳州知州(绍兴六年)。当时漳州地方奢华风气很盛,婚丧喜庆都讲排场摆阔气。廖刚上任首立条约,并且亲自为文训告士民,在任二年,侈风大有转变。
绍兴七年二月,高宗皇帝诏内外官员言事(即征求建议),廖刚在奏札中请“正建国储君之号,布告中处,异时虽百斯男不复更易”,高宗看了很满意,即召廖刚进京,授予御史中丞之职(这是处理直达君主的一切奏章,并监督纠弹百官过失,居宰相以下之要职)。廖刚利用这一职权,针对当时朝廷和社会上的弊病,向高宗皇帝上了许多奏札。有些大将“恃功希恩,所请多废法,刚知无不言,论列至于四五,骄横者有所畏惧。”高宗对诸将领,请无不从,求无不给;传旨要赐给刘光世造宅钱三万贯,以后又下旨派曹臣组织民工替刘修盖。廖刚知道此事后,给高宗奏扎的,指出:“劳民动众之事,非有甚不得已,固当一切罢去……光世之富何啻十百封君,赐钱自不应受,况又欲厉民而营造乎?”请求皇上撤销赐钱,修盖这两道圣旨。
高宗要将建康永丰960顷圩田(即官田)赐给韩世忠,士大夫闻之,莫不惊愕。廖刚给高宗两封奏札,说:“世忠带三镇节度使,金玉满堂,姬侍列屋,买田之资固当不乏。……若陛下特与,是陛下忘斯民之贫困;若世忠请求,是世忠身为重臣,不念国用艰窘,民力弹竭,而谋丰巳。”并且指出:“若这处圩田拨给了韩世忠,朝廷每年要减收官米八分之三,朝廷剩下的官田只能收米五万八千余石。若诸将都这样赐,朝廷所剩无几矣!陛下认为我言有理,就请宣示世忠,退还赐田,以保全其名节;若认为我是狂妄,请陛下罢免我的官职。廖刚这种嫉恶如仇,不畏强权,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不顾个人安危和利禄的品德,十分令人钦佩。
奸相秦桧,本想利用廖刚来排除异己,但廖刚不和他同流合污,而且揭露他同党的问题。秦桧怀恨廖刚。金人叛盟,刚请皇上起用旧相之有德望者,处以近藩。桧闻之更加愤恨,奏请皇上将廖刚改任工部尚书,而以桧之同党王次翁出任御史中丞,并指使王中丞诬陷廖刚。廖刚很气愤,第二年(绍兴十一年即公元1141年)立即辞退归乡。
廖刚在家乡建有世彩堂、美事堂和圆庵等建筑物。圆庵有合壁观、玩珠阁、临清桥等胜景,是当时顺昌“精舍之观”。回乡三年,于绍兴十三年(公元1143年)病逝,享年74岁,葬于蛟溪村凤山,皇上赠少师,追封他为“顺昌开国男”。廖刚有四子二女,长子名迟,尝任朝散大夫筠州(今江西高安县)知州;次子名过,为朝请大夫。梧州(今广西苍梧县)知州;三子名遂,为化州(今广东化州县)知州;四子名遽,为广南西路提点刑狱公事。父子五人共禄享万石、乡人称为“万石廖氏“,后裔多以万石第,万石堂为家庙门。
宋吏部侍郎张拭撰写廖刚墓志铭,铭曰:“为闽之廖,自公而著。岂以其位,惟德之故。公之清法,壮志一节。持身立朝,冰寒玉洁。进而隐言,退不惭愧。……”明兵部给事中马性鲁在传记中赞曰:“高峰之英,笃钟伟人。道南高弟,绍兴名臣。忠直抗言,奸邪沮气。完名全节,仪型百世。”
廖刚博学工文词,著有《高峰集》、《御览世彩堂诗集》、《诗经讲义》三卷、《大学讲义》一卷、《高峰文集》十七卷等。四库全书总目云:“其奏议指陈利弊颇有可采,论知制诰之失,尤为切当。”其卷一二扎于,卷三四表,卷五奏状,卷六进故事,卷七辞免,卷八九启,卷十诗词,卷十一疏状、青词、记题、跋铭,卷十二致语,卷十三杂著,卷十四策问,卷十五、十六、十七为讲义。今已无全书,顺昌廖刚文化研究会现付梓的《高峰文集》为第一至十七卷。
曾 万 文
(资料来源:《宋史》、明正德版《顺昌邑志》及墓志铭)
廖氏宗亲论坛 http://qyou.5d6d.com
分享按钮>>梁氏家族起源及家族族谱
>>《竇家莊》竇氏家譜前言及來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