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氏文化古迹】五华廖氏族谱资料
- 中华廖氏网 2013年4月12日 万家姓
一、姓氏始源
廖姓缘起传说有几种:一源于黄帝裔孙飂叔安,飂即廖。见《左传·昭公二十九年》、《风俗通》。二源于上古颛顼帝的后代。其有个儿子庭坚字皋陶,姓偃。偃死后,次子被封仲甄侯,管辖蓼国。自夏商到周,世代居住,以国为姓,鲁文公五年(前622),楚王的儿子作乱侵蓼,蓼的后代逃到河南光州定居,为免受欺凌,遂把“蓼”改成“廖”。三源于始祖太公召伯廖。周文王的儿子召公奭的后裔封于召,赐伯爵,又叫召伯。鲁庄公二十七年(前667),召伯廖曾奉周惠王之命出使齐国,赐封齐桓公为侯伯,并要求齐桓公伐卫国。召伯廖死后,他有一个裔孙名其,取召伯廖的名廖为姓。四源于公元前十二世纪中叶,缪、颜两姓人中各有先祖原为纣王大臣,因不愿助纣为虐,为避杀身之祸,隐居到洛阳(陕北洛河上游)的山谷中,遂将缪、颜姓改为廖姓。(见台北三民书局《大辞典》)。后天下太平,隐居于洛阳山谷中改为廖姓的缪、颜姓人,有一部分人恢复了过去的姓,但仍有部分人一直沿用廖姓,所谓缪、颜、廖三姓联宗,盖出于此。迄今浙江苍南一带还有缪、颜、廖三姓共祠堂的。五源于赐姓,乾隆二十三年(1758),清政府赐给“台湾少数民族的七个姓中,有一个是廖姓,见《华夏姓氏面面观》。”还有双廖(张廖)姓一说。在血缘上是张父廖母,一嗣双祧,两姓合一。 “生当姓廖,以光母族,死当姓张,以存父姓,生死不忘张廖两全……(福建)云霄县西林和尚塘有祖业……。若遗居外地,姓张姓廖由其自便。”(据台湾云林县张廖姓宗亲会《张廖元子公族讯》)。
据载,廖姓盖源于前汉《古今人表》,生活在四千多年前尧舜时代的飂叔安。商王封叔安于汝南郡(亦为廖氏郡望,该郡属河南省中部偏南和安徽省淮河以北地区)。传至三十七世伯高,号辛伯。周武王封辛伯于飂国为诸侯,后人将以国为姓的飂去风加广改为廖,史称易 “飂” 为“廖”,伯高为廖氏得姓始祖(一说飂叔安)。
自伯高始历廿九代至66世初,仕晋为参军。67世泰,字元章,诰封镇国大将军。泰之次之子璋,西晋咸宁(275~280)时武功授封左卫大将军(禁军将领),居洛阳,后迁南京。69世从宪,袭封大总管,从洛阳迁居浙江处州府松阳县顺义乡诚信里归仁堡。70世五桂,被当时的镇南大将军杜预推举为征吴大总管,以武功袭封为左卫大将军。五桂生钦、字大信,袭封大总管,镇守山西泽州,遂从浙江迁居山西高平县,诰封朝议大夫,娶有韩、谢、陈三室,生8子,皆入官。78世延邦、延龄、延春均居太守。长延邦,河南清河太守,封清河郡公;次延龄,甘肃武威太守,封武威郡公;延春任山西太原太守,封太原郡公。谱载:隋仁寿(文帝)二年壬戌岁(602)十月初七,延龄生崇德。唐贞观庚子岁(640),崇德以明经(唐科举科目之一与进士科并列,主要考经义)登进士第,后任江西虔化[今宁都、瑞金(广昌)、石城]县令,任满居虔化,652年任宣州剌史。崇德向为闽、粤、赣、桂、湘、川、港、澳、台及新、马、泰、印尼等国家和地区的部分廖氏各支派奉为虔化开基始祖。唐贞观廿一年(647)崇德生兰芝,总章戊辰(668)进士,诰封光禄大夫,位登台部阁老,承武威郡守;兰芝生光禄、光尧、光景,光禄唐景龙元年(707)丁未进士,汀州节度使;光尧,唐进士、兵部侍郎、参政大夫;光景,字德登,号道南,生于武后六年(689)已丑七月十五,翰林学士,貤赠光禄大夫,安徽宣州刺史,景龙庚戌(710)迁宁都钓州。82世琼瑄,敕授文林郎,貤赠光禄大夫,官拜参政,唐天宝二年(743年)钦取进京,卒于途中,葬宁都黄荆头,妣赵氏(永定谱),生四十一郎。83世四十一郎,诰封光禄大夫,居闽汀州宁化石壁寨,后屡遭兵祸,再迁延平府合阳。
闽南、粤东、五华廖氏旧谱载:“崇德功深裕后长,兰芝光景发其祥,琼瑄四十一郎后,……”,即源于此。
84世至92世,相当于唐末天祐(904)至宋庆历年间(1041~1048),旧谱记载多有相左之处,(一说四十一郎至花,约有三百年断代……。详见兴宁、紫金、大都谱)。1995年江西瑞金续谱时,又发现三代祖系。据上世纪九十年代末重修的紫金谱、兴宁谱载“暂仍按断六代计算”,实际断代多少,仍有待于继续寻找资料,假于时日,再择善更正。因此,接续的应是93世文兴,湖广参政,生棠、花、萼。94世花,字实蕃,号五郎,妣冯氏,世居延平(南平市),因政局变乱,迁上杭郭坊,是为闽粤赣武威廖氏始祖。95世昌,号燕及,法名十五郎,永定开基始祖,生彻、政、敏。96世敏、号纳斋,法名二十一郎;97世三十三郎,妣陈氏,均居永定。98世仲远,号宏崇,举人,南宋末曾任殿、察三院太尉(一说台御殿三院尉),镇守梅州。“看其风水之美,遂家焉”,至其子安叔、孙四六郎均居梅州城南水南坝沥林坪。101世德源,生于1386年四月廿日,岁贡生,敕授修职郎,原籍梅县坜林坪,係仲远的曾孙。公不恋故土,筚路蓝缕,向外开拓,大约于1405年去兴宁承佃“官田”,落户东厢和山大茔里,娶妻王氏生敬斋。
敬斋生九子(即九思)。长思明生二子:志诚、有诚。
志诚,居兴宁蓝埔,敕封修职郎,妣张、杨氏,生三子;长遂良、次遂兴、三遂庆(世称三遂)。
有诚即係大都的开基祖(2世),妣张、赖氏,公葬于大都廖田坳,壬山丙向,嘉庆二十年(1815)修迁作亥山兼壬,喝美女弹琴,又名田螺地,一九九五年乙亥岁,于原处移高位置、重修。张、赖妣合葬于大都半溪里河面上,乾山巽向,喝黄牛挨磨形,嗣后,1976年因大都改河后,地势变迁,1999年六荣裔孙议决,将张、赖妣迁葬于隘头岭蓝祖妣右下片,壬山兼子,座北向南。生六子:荣崇、荣旺、荣甫、荣俊、荣寿、荣新[世称六荣]。康熙甲戌(1694)年的兴宁谱、乾隆三十四(1769)年已丑岁春月春日书的紫金县敬梓镇廖银先家保存的紫金谱、兴宁谱、道光二十八年戊申(1848)孟夏重修的1997年五华县廖广团、培仰、琼林、俭庆、发寻、广要、赐良、西成、献程、庆垒、本根、任良、国柱、学鹏、新谋、金尚、木新、兆文、宪明、纪文、自强、善友、汉友;紫金县廖世良、德卿、银先、乃强;兴宁县俊标、百基、亮清、立宏等人于兴宁新圩石崖头寻获的碑石上的碑文均载思明二子九孙。
大都镇廖姓有七千多人,主要集中在大都、胜利、联和、丰田、双径五个管理区。开基祖係叔安的103代孙、江西虔化崇德世系的25代孙、广东兴宁德源之孙思明,号如愚,廪膳生,居兴宁,妣陈、蓝氏。明初,蓝妣携有诚迁长乐(五华)县大都开基。有诚后裔称兴宁廖氏三世祖思明为始祖(大都一世),蓝太夫人则为大都开基始祖妣。这里仍有流行于当地传闻。据说:蓝妣归宁父母后,携其子有诚,途径大都矮(隘)头岭(地名),口渴,吩咐有诚去讨水,待有诚回来遍寻其母不见,仅遗留一滩血迹,引来许多蚂蚁含坭作穴,疑其母给老虎吃了。后人铲血迹葬于此,戌山辰向,凹脑天才形,俗说:蚁里(仔)含坭。迄今大都镇及长布镇的栋岭下、北洋;棉洋镇的塘唇(唐纯)寨、溜沙、绿水;梅林镇的米埠、白泥坑、琴口、黄塘、秤(盛)杆寨;双华镇的大岭下、利塘径、冰塘、禾沙径、田心、朱砂墩等地;紫金、揭西、丰顺县及深圳(新安)、河源、中山、惠阳、韶关市、乃至江西、湖南、广西、四川等地的部分廖姓均以葬于广东省五华县大都镇矮(隘)头岭的蓝祖妣为始祖妣,认生前居住、仙逝后葬于兴宁新圩(地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被罗某人毁坟匿骸,仅存一碑石于1997年冬寻获。)的廖思明(已于二OO三年癸未岁十一月初三从兴宁迁建于大都隘头岭蓝祖妣墓右片)为大都镇廖氏后裔的兴宁始祖,蓝氏为大都廖氏开基始祖妣,次子有诚为大都镇廖氏开基祖。
有诚生六子。
长荣崇,妣朱氏,生文显(大都谱)[一说生文远、文亮、文用、文善(四川谱)]。文显妣邓、蓝氏,生五子:长寿孙[一说朝孙(华城谱)],妣封氏,生昂;昂,妣陈氏,生扁、端、正。寿孙后裔有移居惠阳[归善县磨刀浦(嶂)]。十四世经骏移居揭西。次朝胜、三朝敬,四朝达、五朝信均居大都,后裔有居单竹坑、蚬塘坪。荣崇的裔孙廖容,号实甫,于道光五年(1825)乙酉科乡试中式第二十二名举人。曾任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两广总督阮元和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广东巡抚陈中孚,于道光五年,依例,赐“文魁”一匾于廖容,此匾至今犹存。廖容生前,曾手书家训两联,挂于厅堂。一曰:居家无别事,尔小子孝悌友恭,定卜家庭多幸福;处世有何方,我青年和邻睦族,自然世界得春风。二曰:开口靠人难,嘱咐妻儿须节俭;立意成家易,叮咛子弟在殷勤。今黄峰寨、寨岭、完里、寺前、坪埠塘、高车头、碰田、小径、山塘里、江背、牛栏坑、石门、上江背、第三塘等地均係荣崇裔孙居多。上世纪末,修《廖氏有诚公系史谱》时,查广西平南县思旺镇余地村有荣崇世系皇琳(13世)三子象礼(14世)的后裔。八世玉祚曾孙高(齐贤)后裔有移居广西来宾、宾阳县。十一世定立裔孙散居广西平南县犁头寮、乌洋潭、桂平木乐等地。十三世皇玮係乌洋潭开基始祖,十三世皇 之孙长敏居官成花王村,已达23世。十五世英凤係思旺余地村的开基始祖。八世玉祖裔孙十四世廷俊后裔居三友堂。还有湖广填四川时,大都八世玉棱裔孙迁四川成都新都、新繁县清白、高宁、利济、大丰、复兴(班竹园)、新农、清流乡等地,约有一万多人。十三世君扬之子燧骏裔孙迁永宁县(一说成都铁桥下南济桥)。
次荣旺,妣李氏,生文聪、文忠。文聪传二代后不详。文忠,妣彭氏,生友聪。十一世贤移华城河子口(维西)居住。贤之裔孙(十八世)移居翁源。权安(廿六世)移居紫金县柏埔。亦有居双华黄径高寨及丰顺汤坑等地的荣旺后裔。荣旺裔孙达祚(谦象)于雍正癸卯(1723)乡试中式第六十名举人,已巳(1749)任海丰县教谕。今塘背、下苍、华城五口塘、双华镇朱砂墩、揭阳新圩炮台、四川成都(十七世谦三世系)等地均有荣旺裔孙居住。
三荣甫,妣刘氏,生文正、文举、文贵、文满。文正、文举、文满不详。文贵,妣幸氏,生朝俊、朝新。朝俊之孙万始迁双华大岭下。大都高流寺旧址係万公之屋场,后在大岭下建有虎形祠,遂将大都原屋场改建高流寺,祀奉诸佛、文昌、关圣等。万葬于大岭下虎形祠左边,妣葬塘子尾吊钟地。虎形祠后被毁,1993年复建(十一月廿六日转火祭祖)。
七世万生克慎、克修、克齐、克勤。克慎、克修均不详。克齐生学颜、学章。今大岭下、禾沙宫下角、利塘径、黄径下岗、黄径上窝均係九世学颜裔孙。禾沙径铺岗係俊发(达一)裔孙,园形寨下角係十四世凤庚、十五世元度裔孙,利塘径还有三世荣旺十代孙通的后裔。朱砂墩係三世荣旺十七代孙春盛后裔从大都塘背迁去。田心廖氏係从大都古楼塘迁去,十一世以前不详,据查韬彩係大都荣甫12代孙。禾沙径廖氏十六世三仁係大都栋梁坑迁去的、三友、三多俱移四川。广西玉林市亦有十三世俊蔚(华一)的后裔。冰塘廖氏係九世学章的裔孙。克勤世系居大岭下温塘,其11~15世期间移四川者甚众。
朝新生志华、志明、志膺。志华后裔主要居住于大都古楼塘、双华田心;广西平南县思旺、官成、环城等乡镇。志明世系裔孙,居住于大都圣靠岭、古楼塘、下邹、长布镇栋岭下。长布镇廖氏主要居住在栋新、栋岭、北洋三个村,源潭村柳水坑也有小部分廖姓人居住,全镇有八千多人,大部分是志明(六世,与日坑里的廖氏共五世分六世)宗支十世观峰的后裔。志明仅生禹。禹生五子:法钦、法鉴、法锦、法镜、法钚。法钦生两子:尚义、尚质。尚义仅生观峰,字法震,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从大都约迁来长蒲约的蒲溪村开基,先买叶元节(叶廷试十世裔孙)家族的祠基,后买叶家的田园、山岭。观峰(长布廖氏第二支开基祖)娶有胡、罗、李氏,生八子:仕、倬、位、仰、佶、份、僖、 、其后裔散居各地。现居住长布的主要是廖仕裔孙,廖倬、廖佶后人也有一小部分。观峰后裔迁居四川者众,故有“广东无三七,四川无八房”之说。据闻,四川建有九个“廖氏峰公祠”。志膺(六世)仅生法裕。法裕生五子:显华、显荣、显富、显贵、显宗。显华生四子:瑞、琭、珍、法 。法 生四子:祖龙、祖凤、祖经、祖纶。祖龙生四子:加福、加禄、加爵、加寿。加禄生华明(应召)。华明(十二世)娶罗、李氏,生省(甫廷)。显华之五代孙华明于明天启(1621~1627)年间携妻儿由大都约迁长蒲约蒲溪村日坑里开基创业,是长布镇廖氏第一支开基始祖。其子廖省生五子:希曾携子友凤居日坑里,妣往西蜀,友龙后裔均迁四川、友凰之子成位迁四川成都遂宁县左程乡。希圣四代孙俊荣(迁紫金油田)、希贤、希孟、希孔(迁中山市)。希曾后裔还有迁四川省成都及本省中山市等地。现居住栋岭日坑里和北洋村猫公塘(此处廖氏是华明裔孙20世昌祯的后裔)两处的华明后裔有六百多人。显荣、显富、显宗后裔,居住大都栋梁坑(显宗裔派有移居双华禾沙径),显贵支派原居住大都深山窝,旧谱记载传至十三世,其中九世 ,生加兴移邠州(后不详)。中兴镇老富坑係廖仕之孙十三世从长布迁去的、紫金县油田村、中山市三乡等地有部分廖氏属荣甫后裔。江西省吉水县水南毛家村有十七世连浩裔孙、安福县亦有本邑迁去的祖籍长布的十七世连演裔孙。深圳市石岩罗租村有大都栋梁坑十四世崇一~法玉(长玉)裔孙六百多人。阳春市河口镇文头径有十四世发祯裔孙1700多人,他们係乾隆年间从长布北洋村迁去的。
四荣寿,妣林氏,居溜沙、唐纯(塘唇)寨、绿水、梅林米埠、紫金敬梓、海丰县公平、增城、龙门、揭西、普宁、陆丰、陆河、江西信丰县、四川、广西、港、澳、台,新、马、泰等地。荣寿係溜沙开基始祖,生六子:文茂、文芳、文杰、文林、文智、文彬。文茂居竹园背,其裔孙迁海丰公平。文芳居泮田上寨,后迁梅林优行径,以后又分支米埠立业。文杰居赖仔塘,其裔孙移居不详。文林居米埠后迁惠来县翁家寮,筑有祠堂和住场,以后又迁陆丰大溪畲、章河居住。文智字贵铭住木古嶂后迁上山仔居住,生德贤,后又迁绿水村南安寨居住,生应达。文彬係唐纯寨开基始祖,生三子:德正、德进同移增城龙门开基,德建居唐纯寨。荣寿后裔移居揭西、普宁、陆丰、及川、桂、赣,港、澳、台,新、马、泰等地者众。
五荣俊,妣黄氏,从大都迁梅林白云(坭)坑开基,迄今有1000多人。三世庭辉迁揭阳,五世存爵迁潮州府,九世标先儿孙共37人迁四川,十世仕英迁新安罗兹洞,仕贵迁海丰,自逡、自华迁西蜀(四川),十二世日兴迁四川简州,十六世韬发迁宝安,十七世兆英迁揭西龙潭,福佑迁台湾,十八世运清迁揭西河婆等地。
六、荣新,妣林氏,生二子:文杰居梅林、琴口、黄塘称杆寨,后裔有移居揭西河婆良田肚岭下排。迁陆丰县八万乡者,后又迁后塘村,再传七世迁惠来县东港镇新华村,清光绪年间,再迁潮阳司马浦栅内村,其陆丰八万乡开基始祖又称文海。文穆世系有移居揭阳五房寨、八图及海丰黄塘等地。深圳市黎光(村)有十一世(9)建江、碧泉后裔、韶关市曲江县中心粉村亦有建江世系十二世(10)竹池裔孙、湾弓岭村有廿世世印的后裔。本县安流、大都、水寨、兴宁城内亦有建江世系廿一世(19)亦新、名新裔孙。紫金敬梓、江西信丰及马来西来亦有荣新世系后裔。据闻,荣新世系十世(8)万四郎係明天启年间的武举人。至荣新十九世(17)名然又迁回溜沙约绿水立业。
世传六荣之说盖出于此。
大都旱鸭岗廖氏宗祠係9世乐中于明崇祯十年(1637)倡建,其间经大都廖氏16世师端牵头修整(时谦象已中举,料是乾隆年间),又经清季光绪三十二年丙午(1906)再事修戢。是时,因“工人裁桷太短,水滴檐石,不数年龛上起蚁,不十年桁桷被蚀”,民国30年(1941)夏,经林三、国琛、竹君、子豪、克修、颂平、任弘、仲双、炯华、俊茂等人牵头,合族议决,按照“原日牌位派款仍旧制修复”,耗资三万余元,越明年,工程竣工。现仍有《大都旱鸭岗廖氏宗祠牌位谱》传世。然而,大都旱鸭祠于1958年拆毁,垣圯无存。1994年经大都、溜沙(唐纯、绿水)、双华、长布、梅林镇、紫金油田等地的廖氏代表四十多人会晤大都镇,决议按旧墙址兴工重建,并成立了以敬石、国柱、新谋、学鹏、旭元、西成、汉权、景喜、产尚、五华、捷发、胜立、金尚、木新、兆文、豹如等人的“重建旱鸭祠理事会”,集资35万元,历时二年,1996年仲夏始成,丙子七月十四日(1996年8月27日)转火祭祖。
大都镇廖姓人等,民风淳朴,遵古训、循耕读、设公尝,以租石奖掖芸芸学子,负笈远游。据了解,至清末,大都镇廖姓考取举人二名、拨贡二名、岁贡二名、廪贡一名、附贡一名、监生五名、例监一名、秀才四十九名。为御侮防盗,曾派人去锡坑里河坡练武。嗣后,亦请郭田镇坪上村黄福泉在栋梁坑设馆授徒。
华城镇五口塘廖姓係思聪长子善庆后裔。善庆由兴宁大龙田迁五华县油田下礤(再新)后,其裔孙琳生五子:帝锡、苍锡、天锡、奎锡、君锡。苍锡始迁居华城五口塘。苍锡生七子:宗文、宗城、宗周、宗元、宗海、宗康、宗盛。宗文之子德章裔孙辉章居安流,金海居梅县,炳荣、志强、志诚、志达、志忠、志清、志权均居马来西亚,志宁居香港。宗周之第三子东蔡迁往四川,宗海之孙应栋迁江西。
潭下镇新田廖姓亦係思聪的后裔。苍锡五子宗海裔孙葵树始迁官田(新田)。同时,亦有长布栋岭下思明之后裔汝寿(十五世)的裔孙。
郭田镇蕉州廖姓,係志诚长子遂良的裔孙千四郎号政的后裔,其裔孙有移居龙川及永安(紫金)等处。
转水镇廖屋角廖姓係思敬次子必达后裔,必达的第十一子及道由梅县丙村移横流约(安流)三家村,生三子:千一郎、千二郎、千三郎。千三郎始定居转水。梅林镇上礤廖姓亦係思敬的后裔,千三郎定居转水后,其裔孙迁居梅林上礤立业。
中兴镇龙洞廖姓係由大都迁居长布镇栋岭下观峰(十世)裔孙世科(十二世)之后裔。
棉洋镇蕉坑(葵岭下)廖氏係1846 年从郭田蕉州迁去的。据闻安流镇三江(秋前湖)、文葵三家村亦有廖姓人定居。
二、堂号、堂联
廖姓堂号主要有汝南堂、武威堂和世彩堂。
(1)汝南堂:汝南堂是廖姓人以其祖先发祥地汝南郡取的堂号之一。古时廖姓脉祖叔安封于飂国,属汝南郡。叔安下传37代到春秋时伯高,才将原来以国为姓的“飂”去风加“广”易“飂”为“廖”。汝南郡是廖姓最早的发祥地,汝南堂也是廖姓最古老的堂号。
(2)武威堂:武威堂是流传最广的廖氏堂号。唐贞观年间,崇德公任虔化(今江西宁都)县令,政绩显著,深得民心。莅政任满,士庶挽留,遂家于虔化。崇德之父辈曾任武威太守,其后裔自唐代起几百年间声势显赫,均以武威为堂号。如今的江西、福建、广东、广西等省区乃至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泰国、印尼西亚、菲律宾等地的廖姓人,大多是武威堂的后裔。
(3)世彩堂:世彩堂也是廖氏的主要堂号之一。北宋末年的廖刚,福建顺昌人。《宋史》第374卷载:“廖刚,字用中,南剑州顺昌人。少从陈旸、杨时学。登崇宁五年(1106)进士第。宣和初,自漳州司录除国子录,擢监察御史。时蔡京当权,刚论奏无所避。以亲老求补外,出知兴化军。钦宗即位,以右正言召。丁父忧,服阕,除工部员外郎,以母疾辞。[除:授;拜(官职)之义——编者]
绍兴元年(1131)盗起旁郡,官吏悉逃去,顺昌民以刚为命。刚谕从盗者使反业,既而他盗入顺昌,部使者檄刚抚定。刚遣长子迟谕贼,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去。除本路提点刑狱。
寻召为吏部员外郎,言:“古者天子必有亲兵自将,所以备不虞而强主威,汉北军、唐神策之类也。祖宗军制尤严。愿稽旧制,选精锐为精兵,居则以为卫,动则以为中军,此强干弱枝之道。”又言:“国家艰难已极,今方图新,若会稽诚非久驻之地。请经营建康,亲拥六师往为固守计,以杜金人窥伺之意。”迁起居舍人、权吏部侍郎兼侍讲,除给事中。
丁母忧,服阕,复拜给事中。刚言:“国不可一日无兵,兵不可一日无食。今诸将之兵备江、淮,不知几万,初无储蓄,日待哺于东南之转饷,浙民已困,欲救此患莫若屯田。”因献三说,将校有能射耕,当加优赏,每耕田一顷,与转一资;百姓愿耕,假以粮种,复以租赋。上令都督府措置。……”
廖刚的曾太祖母活九十三岁,曾太祖父享年八十八岁(这在过去是少有的高寿),皆见耳孙,累世以华发奉养,自名其堂曰:“世彩”。因为廖刚德高望重,士大夫争相为其歌功颂德,赋诗者甚众,赵忠简因取世彩集进奏。上(皇帝)谓刚曰“观世彩集,诚人间美事也。”这就是所谓“御封世彩堂”的由来。又云刚与其四子各年俸二千石,合万石。这就是“万石家风”的由来。
此外,廖姓的堂号,还的“馨德堂”、“紫桂堂”、“知本堂”、“本思堂”、“五桂堂”、“武城堂”等,都是由“汝南堂”、“武威堂”、“世彩堂”这些大而古老的堂号分支而来。
廖姓的堂联中,流传最广的是:
三州世泽;万石家声。
由晋到唐历时数百年,子璋家族均为官显赫。这期间,延邦、延龄、延春曾同时任清河郡太守、武威郡太守和太原郡太守,这之后更是廖氏家族的鼎盛时期。“三州世泽”即泛指自晋至唐历时数百年廖氏家族之显赫。“万石家声”的说法有两种:一说汉时廖扶(即北郭先生)聚谷万石救济百姓灾荒,故而家声远播;一说宋时廖刚和四个儿子均年俸二千石、共万石,父子号称十贵,其居舍门额宋皇帝御封为“万石家声”。
和“三州世泽 万石家声”内涵相类似的廖姓堂联还有:
万石家声远; 武威传旧绩;
三州世泽长。 世彩著家声。
万石门中迎百福; 祖德文谟昭百代;
三州户内纳千祥。 家声世彩振千秋。
韶光霭满三州第; 派衍天横源流远;
淑气凝盈万石家。 郡封武威世泽长。
从兴宁新圩石崖头迁大都开基的思明世系[含大都、双华、长布、棉洋(溜沙)、梅林、中兴、潭下廖氏有四万多人],在大都有倡建于明崇祯十年(1637),历五次重修,1996年仲夏始成的旱鸭岗廖氏宗祠仍存有一整套内外祠联。
大门对
三州世泽 万石家声
大门柱对
祖德仰前徽祖宇重新鸿基鼎建蔚起人文承万石
宗功垂后裔宗支万代燕翼诒谋宏开世胄振三州
大门外檐对
发脉自鸿图分双支而入明堂山山相拱有如万国衣冠朝陛下
来龙分三县过数峡以成吉地度度恭迎恰似金 戈玉马拜丹墀
大门外角对
念先辈周有德汉有功民史立勋庆幸伟业绵世泽
喜我们县居职省居籍海外成名敢将荣誉颂兴隆
龛 对
香焚宝鼎百世氤氲昭祖德
礼盛金盘千秋俎豆贡宗枋
栋 梁 对
祖德流芳忆昔日离兴邑迁大都传我辈数十万儿孙遍布各地
宗恩永念喜今朝奉财帛献蒸仪余祖下千百个裔孙礼拜满堂
祠 内 对
祖宇喜重辉近看明媚郁秀起伏行龙永作先灵纪念地
宗祠生好景远观嶂丽峰美形名旱鸭长为后裔报恩场
有志有谋明祖德
诚心诚意启裔昌
旱千浸万人定胜天
鸭祠重建奕世荣昌
孙支衍庆千年誉
后裔蕃昌万代荣
武威溯始居分远
世彩传裔脉共长
三州祖德传世济
万石宗功震家声
祠宇焕光辉映日门庭绳祖武
峰恋钟秀丽柱天梁栋蔚人文
天生形胜物华毕竟歌天宝
地运藏真人杰仍须问地灵
余全族重建总祠工程告竣庭阶增彩酬祖德
择吉时升龛复座敬奉朝筵堂构荣耀报宗功
武威郡裔孙创业于五湖四海
世彩堂后代立志于东西半球
注:(1)绳:继承。
(2)堂构:语出“肯堂肯构”。比喻儿子能够继承父业。
武威堂族训——廖氏家规、族训
大凡子弟之不率不谨,皆由父兄之教不先。是以生聚之后,必加之教,而后上不贻天地凝形赋性之羞,下不为父母流传一世之玷。苟无教以维之,由情虽亲而人不类,谊虽属而势必疏。聚族滋多,所忧日大,则都又曷可少也。吾族户口殷繁,为士在外尚不乏人,所惜在家既乏师资,入塾仅堪识字。固有不安本分、妄有作为、而梦梦终身者,即间有性情愿悫而狃于见闻,亦第知有俗情,而不知所以为人之理。人心之日坏,习俗之日偷,职是故耳。兹列族训并圣谕及政府命令等项以为训诫。所望族中贤达悯斯人之愚昧,养其德性,遏其邪心,广其器识,谨其嗜好。而凡持身涉世之道,迁善远罪之方,一曲为开导。将化浇漓浮薄之习,成遵道遵路之风。吾知一族之人皆能不坠家声,以保世而滋大,而风俗之成,即是可操其券矣。
遵 乡 约
陈榕门跋,王孟箕宗约曰:一乡之内,异姓错处,尚且有约交相劝勉,况于宗族。以其尊长约其子弟,临以宗祖训诫后裔,较之异姓情谊更亲,观感尤易,则为孝子、为顺孙、为盛世良民,均不外实行乡约。第以人不肯奉遵,斯自蹈于过恶。祖宗在上,岂忍子孙辈如此。嗣后宜依吕氏乡约,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择有齿德者一人总其事,有学行者数人副之。置簿稽查,优游井里,共成善俗。将见成周太和之象,近在目前。而子孙宗族共跻仁寿之域,非遵乡约之明效 。
惩 不 孝
孩提知爱,本自性天,苟背本忘亲,则非人也而禽兽矣。夫孝者,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人不知孝父母,独不思父母爱子之心乎?当其末离怀抱,饥哺寒衣,以养以教,至于成人,复为授家室谋生理,百计经营,心力俱瘁。父母之德,实同昊天罔极。所患习焉不察,致自离于人伦之外,则刑罚随之矣。孔子曰:五刑之属,三千其罪,莫大于不孝。嗣后族中长老宜为族中讲明此理,使知畏法。庶几各凛成宪,远于罪戾,至兄弟不和,亲心滋戚,未有不友而能孝者。故不孝与不悌相因怀刑,方可免刑,盖守法爱身宜先于本行加之意也。
正 闺 门
闺门为万化之原。男正位乎外,女正位乎内,经训昭然。乃近世贫家妇女往往力田采薪,自食其力,甚或肩挑度日,瘠土之民劳,迹迫于势之所不得已也。然出则挈女伴而行,入则日未昏而返,必令之男女异群。至富贵之家,烹饪井臼之外,当学习针指,持浣濯,亦势所不免。盖逸则生淫,劳乃思善,有不得不习劳执勤者在也。夫内言不出,妇人原不得昧逾闺之闲。然归宁父母,亲戚庆吊,实出于情不自已。若迎神赛会,艳妆出游,为弊滋大,必须严禁。其余三姑六婆,不使上门,庶自惜廉耻,不为门户羞。又吾族昔订规约,凡有渎伦乱宗,行同狗彘者,除送官究治外,仍须革丁逐出。盖万恶淫首,必峻其防固有夫如何者在也。
端 蒙 养
易曰:蒙以养正,是为圣功。近世教法不修颛蒙,子弟入学数年,虽读书识字,而未知所以为人之道。问以持身涉世之方,有茫然不知所谓。卒至荡检逾闲,干名犯义,有蹈入法网而不自觉者矣。夫人之淑慝邪正必自为,弟子之日始诚能于知识未开之际,即教以立身行已之道,使之束身名教之中,用力伦常之地,精审夫义利之关,严察夫人禽之界。异日读书有成,固可为国家柱石。即改习农工商贾,亦不失为乡里善人,不至流入邪僻矣。语云: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然则义方之教,切磋之功,可不豫于蒙稚之年乎。
完 正 供
维正之供,古今所同。拖欠钱粮,便是不良百姓。夫以下奉上,先公后私,民之职也。吾辈食毛践土,具有天良,而可任意抗欠乎?但各邑地瘠民贫,半多山居,又多从事商业,查额载租米,民米岁收不过数千石。每当开征,胥役四出,剥啄叩门,多方需索。大户绅户尚不甚累,若贫寒下户,或流亡绝户,苟欠旧粮升米千钱,一经差追,非数十佰倍偿纳不止,至囹圄系缧,鬻妻卖子抵偿。乡里受害者目见耳闻,比比皆是。嗣后族中父老,每岁春祭时宜敦戒子弟,将应完课赋,依期交粮,需缴库无少欠缺,虽有虎吏狼差,亦不敢到乡偶肆诛求。然后以其所余养父母、毕婚嫁、给朝夕、供伏腊,庶几为良民,为孝子,永享无事之福矣。
息 争 讼
讼者危事,无理能败,有理亦能败。无如世俗好讼,睚眦微嫌辄登吏堂,甚至兄弟叔侄累讼弗息,卒至两败俱伤,负者自觉无颜,胜者人皆侧目。衅起毫毛,祸积丘山,多由于此。夫古之人有誓终身不登讼庭者矣。或曰;显示之弱,启侮之道也。不知侮在人,可侮不可侮在己。自守以正,人不肯侮;所行无失,人不能侮;出之以谦,人不忍侮;处之以让,人不终侮。如以暴对暴,以暴防暴,一对小人,一般受祸,吾未见其可也。嗣后族中或有争衅,族长房长必须苦口相劝告,不惮再三,人自服其公感其诚而涣然冰释,不至成讼。盖排难解纷,为行门中第一义。昔人谓暗地教唆最为险恶,平情息讼最为阴功,此言当深念也。
厚 宗 族
家之有宗族,犹水之有分派,木之有分枝,虽远近异势,疏密异形,然其初兄弟也,兄弟虽多,然其初一人之身也。以一个之身而相视如途人,相待如秦越,薄待吾宗,是薄待吾祖也。夫宗族之间,虽有亲疏远近贵贱不同之分,而自祖宗观之,则皆子孙也,亲之于疏,宜思何如以敦睦之,近之于远,宜思何如以周恤之,贵之于贱,宜思何如以劝勉之。始见好恶相同,忧乐相共,音问相通,声势相倚,纲纪相扶,有无相济,出入相友,德业相劝,过失相规,农耒相资,商贾相合,水火盗贼相顾,疾病患难相恤,婚姻死生相助。强不凌乎弱,众不暴乎寡。一族之内,和气翔洽。仁风霂霈,上不愧乎祖先,下不愧乎族姓,期拔去浇漓之习,换回醇厚之风矣。如因小利而相争,因小忿而起衅,相倾相轧,相怨相角,此不肖行为,祖宗亦深恶之矣。陶渊明云;同源分流,人民易疏,慨然悟叹,念兹厥初。人宜三复斯言。
务 积 德
易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又曰: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人之为善,是理所当为,其不为不善,亦由此心之良不敢自丧,非欲邀福于天也。然论其常理,吉凶祸福恒必由之。是积德之事不可缓也。但积德不论贫富。如诲人善,解人厄,息人争,广劝化,襄义举,随时可积,原不俟夫有余也。至富则以能施为德,天畀我以富,托以众贫者,苟专私自私,一毛不拔,大之社仓义学无济于人,小之不闻微劳片绩为宗族,则天厌之,人恶之矣。柳州有言:吾宗宜硕大有积德者焉。范文正公曰:积金以遗子孙,未必能守,积书以遗子孙,未必能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以为子孙长久之计。族之人果将两贤之言而深思之,当必有恍然悟,奋然起者,破吝则公,施仁则惠。吾固不敢薄待斯人,则谓其沾沾卑卑,终于自私自利也。
勤 职 业
士农工商,各有专业,然后可养其身家。但恐日久生厌,见异思迁,作非分之营求,生意外之妄想,势必资生寡策,历久无成,而职业遂废矣。夫子弟当十三四岁时,贤愚已定,为父兄者当视其性之所近,令人专习一艺,士则究年矻矻服习诗书,农则春耕秋敛不失其时,工则日省月试居肆成事,商则通有无权贵贱务体公平,勿蹈欺诈,因才授业而专课期成。而又不为僧道,不为胥役,不为优戏,不为椎埋屠宰,斯所习学者正矣。他如赌博一事,既丧人品,亦坏心术,近来相习成风,招祸速衅,多由于此。至洋烟之毒,为害尤深,俱当设法严禁。庶几一族之内,无游惰之民矣。
尚 节 俭
生人不能一日而无用,即不可一日而无财。然必留有余之财,然后可供不时之用,则节俭尚焉。但世人不知撙节,往往衣好鲜丽、食求甘美,以至十夫之力不足供一夫之用,积岁所藏不足供一日之需。甚至称贷以遂其欲,子母相权,日复一日,债深累重,饥寒不远矣。夫俭以惜费,亦以惜福。惜费则无窘迫之虞,惜福则无满损之虑,此老氏所以以俭为宝也。今后族中宜各戒奢华,冠礼初则用小帽深衣,继则用大帽外褂,三则用金花彩虹,但以肴酒果品成礼。婚则不虚装体面,一切往来但求合夫礼意,女家不索重聘,男家不计厚奁。丧则衣衾棺椁必诚必信,不必务为美观,亦不得置酒肉宴客。祭则牺牲必成,粢盛必洁。不得演戏酬神赛会祈福,为天地惜物力,为国家惜恩膏,为祖宗惜往日之恩勤,为子孙惜后来之福泽。则所以养其廉者,正是所以昌大其宗族者,亦即在世也。
上载族训,凡做人之道,大端已备,贤智者果能体此兢兢,中才者又毋听之藐藐,绵延世泽,光大门,于吾族大有厚望焉。
在上面这则廖姓族规中,有几点是特别明显的,那就是:“孝顺父母”、“友爱弟兄”、“和睦宗族”、“勤奋上进”、“节俭治家”。在廖姓家规或家训中不可否认确有一些是以维护封建秩序和封建伦理道德为目的的,这是消極、落后的一面。但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根据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廖氏家规或家训的大部分内容,除上面几点之外,其它如重德轻财、团结邻里、尊师重教等等,即使在今天仍然是可取的,值得提倡和发扬。更可贵的是,廖姓族训中对赌博是禁止的,对吸毒更是深恶痛绝,规定必须严禁。廖氏家规家训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尽量避免使用横蛮的口气,也不摆出冷冰冰的面孔,而多是长辈对族人和子孙后代的谆谆教诲和殷切期望。因此,除了少数落后、消极的东西使人难以接受外,就大多数内容而言,族人读了莫不心悦诚服。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修谱之风日炽,廖氏族人提倡爱国爱民、各专本业、自尊自爱、移风易俗、孝敬长辈、和邻睦族、尊师重教、遵纪守法的族规家训,不知凡己,恕不一一赘述。廖氏家族要求其子孙跟上时代的步伐。族规家训也就焕然一新,充满时代生活气息,除了要求子孙后代继续保持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美德外,还希望和要求子孙后代更新观念,不断前进。
三、轶 事 轶 闻
(1)丹砂廖氏
汉朝时,湖南省临源县(故址在今湖南省武陵县西部)的廖家,有很多长寿的人,有的活到100多岁。后来他们中一些人迁徙到其它地方去,子孙多有夭折,而居住其故宅的依然出现许多长寿者。因此人们便猜测长寿与居住地有关,但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故宅中的水井呈现赤色,掘开井的四周,发现前人埋下的丹砂(也叫朱砂)数十斛(一斛为五斗)。离井几尺,丹砂汁随着泉水源源流入井中。于是,人们断定引用这井水就能长寿。从此,人们便把这地方的廖氏人称为丹砂廖氏,并一直流传下来。
虽然如此,但我们至今仍不知道临源县“丹砂廖氏”井里的“丹砂”到底指何物,化学成分是什么,如果这“丹砂”即如今药材铺中的朱砂,那就大有文章可做了。朱砂,又叫丹砂或辰砂,红色或棕红色,化学名称叫硫化汞,分子式是Hgs,是一种很普通的无机化合物,无毒,中医用作镇静剂,外用可以治疗疥癣等皮肤病,也可当颜料。如果这种普通的东西能使人长寿,倒是很值得重视和研究的。
(2)绿荔廖氏
宋朝,四川宜宾的廖有衡字致平,是熙宁年间(1086~1077)的进士,官至朝议大夫,其家种有荔枝两株,果实为绿色,味道十分鲜美。廖有衡与当时的著名诗人黄庭坚很要好,黄庭坚便称其家为绿荔廖氏。后人因此而称之以别其族,是为绿荔廖氏。绿荔廖氏便因此而一直流传下来。
世彩:源于宋朝廖刚,曾任监察御史,工部、吏部员外郎、刑部侍郎,四个儿子均出仕,五代同堂,著有世彩堂集。宋徽宗看了世彩堂集后,盛赞此乃人间美事。嗣后,闽粤各宗支多以世彩堂为堂号。五华县廖姓多以武威、世彩为堂号。
三州世德:史载,廖光景,宋宣州刺史。宣州曰宣化州,又改曰宣德州;元升为宣宁府,后改宣德,又改顺宁;明置宣府镇;清改置宣化府,属直隶省,治宣化,辖宣化、赤诚、万全、龙门、怀来、西宁、怀安七县,及延庆、保安、蔚三州,廖光景宣州任刺史,管三州。
万石家声:宋朝工部尚书廖刚,时称廖万石。汉二千石之官;凡一门有五二千石者称万石。后世虽无二千石之官,而门五官其禄称皆得比照汉之二千石者,亦有万石之称。宋朝廖刚的儿子迟、过、遂、遽四人,仕皆麾节,时称万石廖氏。(廖氏堂号、堂联、对联、轶闻轶事等均引自修于上世纪末各地廖氏宗亲的族谱及《中国廖氏通书》)。
(3)勉学歌
闽清溪南崖廖鸿章(今福建永定青坑村人、清乾隆进士、翰林院庶吉士)留有一勉学歌,颇有韵味,故录之。
东方明,便莫眠,沉心静气好读文。盥洗毕,闭房门,高声朗诵不绝唫(闭口),食了饭,便抄文,一行一直要分明。听书后,莫樱情,书中之理去推寻。过了午,养精神,还要玩索书中情。沐浴毕,听讲文,文中之理须辩明。食了夜,聚成群,不是谈书便说文。剔银灯,闭房门,开口一读到鸡鸣,后生家,只殷勤,何愁他日无功名,
四、近代人物廖 献 周廖献周(1912~1999),字宗行,五华县棉洋镇唐纯村人,先后就读于本村明新学校、揭西河婆大光学校,本县三江中学(今安流中学),梅县梅州中学。1932从军,在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蔡廷锴部供职,后考人国民党中央警官学校高级班第四期。1942年,受国民政府内政部派任广东省警察训练所教务主任。1947年省警训所改为广东省警察学校,出任该校教育长主持校务工作1948年冬调任广东省保安司令部简任参议(领少将衔)。1949年10月,国民党弃城撤离广州,解放大军刚抵达粤北一带,进穗城尚须时日。廖献周利用在警校工作多年的影响,秘密策动广州警察起义,成立“广州市临时治安维持委员会”,协助解放军进穗接管、建立治安新秩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派进中原大学政治研究班学习,后参加湖北浠水和广东南海土地改革。1953年调入广东省文史馆,从事文史研究,搜集撰写《三元里抗英斗争史》、《广东洪(秀全)兵起义史料》,并亲自创办文史夜学院,培育人才。历任广东省第四、五、六届政协委员。1993年离休,享受副厅级待遇。1999年3月逝世于广州。 廖 淑伦廖淑伦(1894~1985),五华县双华镇大径村人。1926年3月于黄埔军校第五期毕业。历任浙江警官学校政治指导员,国民党中央军委上校秘书,忠义救国军少将政训处长,中美合作所南岳训练班政训组长,第十三军高级参谋、副军长。抗日胜利后被派驻广州兼任少将接收处长。1949年赴台。廖 金廖金(1889~1930),五华县安流镇大都联和村人。中共党员。1926年参加第七区农会,后任第七区苏维埃政府组织委员。1930年8月在双华冰塘村与国民党军战斗中牺牲。廖 春良廖春良(1904~1934),五华县棉洋镇红星村人。中共党员。1927年参加县赤卫队,后任县赤卫模范队长。1934年在安流被捕,遇害于梅林。廖 厚岳廖厚岳(1883~1931),五华县转水镇蛇塘村人。22岁赴广州就读广东省官立两广方言学堂,1912年6月,考取上海民国法律学校,受“民主”、“共和”思想影响,拥护孙中山的国民革命,反对满清封建专制统治。1926年春,他投身于五华的农民运动,后调任县农会常务委员兼盐食委员会会长。1927年“四一二”事件后,国民党军宋世科部勾结五华地反武装摧残农会。他率领农民武装百余人,配合县农民自卫军,多次与“资本团”作战。此时,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调任县农会宣传工作。1928年春,国民党军黄旭初部“进剿”五华,廖厚岳以行地理为名辗转到揭阳等地秘密从事地下工作。后与古公鲁一起到八乡山跟随古大存一起革命。1929年2月,中共五华县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廖厚岳被选为中共五华县委委员兼宣传部长。同年3月,他到丰顺县龙巷埔组织召开秘密会议时,遭敌包围被捕。5月遇害于汤坑,时年48岁。
廖 哲夫廖哲夫(1892~1928),五华县安流镇大都胜利村人。1925年参加大都乡农会,任农会长。1928年12月在蕉岭被捕,遇害于华城。 廖 九如廖九如,五华县安流镇双径村人,1941年5月出生,教授。1964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经济学系。长期在商贸部门和高等院校工作,历任湖南省商业厅副厅长、湖南省商业管理干部学院院长,1994年任湖南商学院院长(正厅级),1999年任正厅级督导。曾分别兼任中国价格协会常委,中国商业高等教育研究会常委,湖南省社科联副主席、管理科学研究会会长、行为科学研究会会长、烹饪协会会长、价格协会副会长、经济学会副会长、市场经济研究会副会长、商会副会长、资本论研究会副会长等职。在商管院和商学院工作期间发表论文150多篇,主持编写并出版22本著作,完成国家级课题8项,省、部级课题6项。1993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对高等教育有突出贡献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2006年退休。 廖 孟扬廖孟扬,五华县双华镇镇大径村人,1933年2月出生。1957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物理系,留校任教、教授。历任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武汉大学图像及信息技术研究所长长,国家教委高等学校电子与信息科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信息与电子科学研究生教育委员会委员,美国科学家协会高级会员等职。编著出版《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电子线络》、《工业电视》等专著及教材9部。主持完成各类科研任务和基金课题30多项,有5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数学减影血管造影系统》于1994年被国家科委批准为国家级科技成果重点推广。《DIPA—X线数字图像处理与分析系统》于1989年被国家主管部门确认为替代进口产品投产。曾荣获国家及省部级优秀科研成果奖10多项,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7次出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及交流访问。曾获湖北省优秀共产党员,湖北省先进教师、武汉大学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等称号。1991年起享受国务院专家特殊津贴。 廖 祝强廖祝强,五华县安流镇丰联村人,1951年10月出生。原五华汽车电器总厂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1981年华南理工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五华汽车电器总厂工作。历任技术员、副科长、副厂长、副总经理等职。在厂期间,先后主持和参与开发研究成功汽车起动机、发电机等20多种创新产品,其中7项获省科技进步奖、2项获部重点产品创新奖。曾获县经委十佳优秀工程技术人才,梅州市先进工作者、优秀科技工作者“金梅”奖一等奖。1995年被国家财政部、机械部授予劳动模范称号,享受国家院特殊津贴。省第八届党代会代表,市第三、四届人大代表,县第九届党代会代表。廖其生廖其生,字昌荣,男,1868年出生于五华县长布镇日坑里。曾在孙中山先生手下任护沙队队长、团长,立有多次战功,孙中山先生曾授予其一面小三角青天白日令旗(至今由他澳门的孙子保留完好)。他在抗日战争时期病逝。廖化平廖化平:字春林,男,五华县长布镇栋岭村上石头塘人,生于民国前十年(1901)。自幼好学,行为持重,长者风范,宗族中威望颇高。早年在道源天主堂传道,并任道源学校第一任校长,执教鞭垂20余年,桃李满园。后习岐黄之术,设药局于长布新墟。曾任过五华县县参议员等职。1949年初春旅居香港。曾任旅港同乡会理、监事三届,赞勷慈善不遗余力。1966年病终香港九龙客寓,时年六十有五。(摘录客家《海外华人名人录》)廖其铭廖其铭:男,五华县长布镇栋新村四角楼人,生于1901年。自紫金县古竹师范毕业后,即从事教育工作,在粤东各县服务。1920年,赴港任华仁书院教师,前后共达40多年,桃李满园,继以所习中医,悬壶济世。晚年,复创设立记石矿公司,兼营书店,遂以致富。其铭为一虔诚基督徒,有长者风范。热心公益,爱护桑梓,历任五华旅港同乡会多届理事及副理事长、监事长等职。1969年2月,病逝香港。(摘录客家《海外华人名人录》)廖维宏 廖维宏,五华县长布镇栋新村人,1937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第三军医大学三级教授,文职一级,第三附属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研究员,教授,博士导师,文职少将,专家组成员,是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战创伤神经生理学科的学术技术带头人。1962年毕业于中山大学,1962年3月入伍。数十年从事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与修复及康复医学工程应用基础研究,在脊髓继发损伤机理与防治、胚胎脊髓对成体脊髓的修复作用与机制、转基因治疗脊髓神经根及海马损伤、心肌营养素—1克隆与表达、生物信号提取与处理及生命指数智能监护等方面的研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发表论文40余篇,《海马结构的生理学研究》等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廖新标 廖新标,五华县长布镇北洋村人,1937年11月出生。原广东省广播电视大学副校长、教授、副厅级。1961年华南师范学院(今华师大)本科毕业。长期从事高校教学、科研管理工作。历任广东省广播电视大学教研室主任、教务科科长、教务处处长、校党委办公室主任、电大副校长、广东广播电视远距离高等教育学会副理事长等职。退休后受聘华港专修学院院长、广东新华教育学院副院长。曾获广东省高教战线先进工作者、省电大“创校先驱”、全国电大优秀工作者等称号。广东省第七次党代会代表。廖甫基廖甫基,男,1937年出生于五华县长布镇栋新村四角楼。1957年在水寨中学考入华南师范大学数学系就读,1961年毕业留校工作,先后担任系副主任、主任职务,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98年退休后,仍留在该校担任顾问。 廖奎章廖奎章,男,1938年9月16日出生于五华县长布镇北洋村。1959年梅州市东山中学考入北京邮电学院,1964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工作。曾参加“两弹一星”的研究工作。他是无线电高级工程师,任研究所工会等职,副厅级干部。廖宏清廖宏清:男,1966年8月9日出生于五华县长布镇栋岭村上石头塘。于1985年7月在长布中学考入武汉市中南神哲学院就读,1991年六年制本科毕业,同年7月25日晋升为天主教神父。2000年任天主教梅州教区教区长,并当选为梅州市第三届人大代表,2003年9月26日被祝圣为天主教梅州教区主教。现为中国天主教团委员、中国天主教爱国会委员、广东省天主教爱国会教务委员会副主席,梅州市天主教爱国会主席、政协梅州市第四、五届常务委员。 廖练迪(1938~ ),副教授,五华县油田人。196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国巴黎大学进修结业。曾任《北京周报》翻译、编辑,北京外国语大学教师,中国驻瑞士大使馆文化处处长,瑞士纽沙泰尔大学文学研究员。曾任嘉应大学学报副编审。翻译出版了法国、瑞士的小说、散文、诗歌约一百万字。廖广铸(1951~ ),五华县棉洋镇唐纯村人。香港五华同乡总会副会长、香港梅州联会会董。1981年赴港定居,继承其父创下的业绩,为家乡兴办公益事业。1996年投资兴建七畲径“水打坝”和“大半田”电站;翌年,损资366万元兴建“嶂屋”二级电站和“绿水”电站。迄今,先后投资近1200万元人民币,在家乡兴建水电站8座,被当地群众誉为“水电大王”。同时,先后为家乡小学、大桥、图书馆等捐资400多万元。2002年被推选为五华县第七、八届政协委员,2004年被梅州市政府授予“梅州市荣誉市民”称号,推选为梅州市政协委员。现为香港泰祥实业有限公司、梅州市泰祥实业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
廖 勇(19 ~ ),五华县大都镇大同村人。1949年10月参加韩江纵队(揭陆华边)二支八团六连任战士,1950年5月在揭阳县大队三连任副班长;1950年10月至1959年4月,先后在穗总司令部、中南公安司令部、第四公安学校、第一公安学校任文书、科员;1959年下半后期至1970年5月,先后在广东民警总队十连、总队一团、广东独立师一团任排长、参谋、股长;1970年夏至1972年5月在湖南独立师一团任参谋长;1972年冬初至1976年3月在湖南独立师一团任副团长。1976年转业到平远县工作,先后任县人民法院院长、政法委书记、县委常委。1993年离休。廖伟英(1932~ ),五华县大都镇大同村人。1951年入伍,先后任土改工作队员、团区工委书记、中共五华县委组织部主办干事,梅林、横陂公社党委书记,五华县交通局长、经委副主任、主任,经委系统党委书记,五华县政协副主席。1994年退休。廖汉复(1934、10~ 2007、2),五华县大都镇胜利村圣靠岭人。1953年入伍,中共党员。1953年10月至1956年在山东部队任战士,1956年4月至1959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学院防化专业学习,毕业后,1959年1月至1962年12月在山东部队任排长。1963年1月转业后至1981年1月在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公安局工作。历任副科长、看守所所长。1981年2月至1990年12月在自治州边防支队任后勤处副处长(期间在广东省政法干部学院学习),嗣后在海南三亚市武警边防支队后勤处任代处长。1991年1月副团级退休。2007年2月病逝。廖建华(1962~ ),五华县大都镇大同村人。1983年毕业于华南农学院,先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黄埔动植物检验检疫局任科员、副科长、科长、副处长,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监管处处长。
廖群华(女),1960年出生,五华县大都镇大同村人。1975年参军,1985年转业到地方工作,先后任广州市东山区爱卫会办事员、副主任、珠光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现任越秀区广卫街道办处副主任。
廖文香( ~ ),五华县大都镇大同村人,先后就读大都小学、平远县平远中学、重庆大学。1989年7月至1995年3月在梅州齿轮厂工作,1995年至2002年4月在平远县工业局工作,先后任副股长、股长。2002年9月在平远县经贸局任副局长、主任。此前的1998年5月至2003年4月曾任政协平远县第六届委员会常委。嗣后至迄今任政协平远县第七、八届委员会副主席。
分享按钮>>【师氏网新闻】革命志士师世昌
>>【廖氏文化古迹】江西寧都賴坪禾田廖氏族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