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氏网新闻】廖嘉谋参与大型人文纪录片《岭南屋语》拍摄
- 中华廖氏网 2014年1月24日 罗定廖氏推荐
8月7日上午,大埔县宣传部副部长蔡葵、湖寮镇宣传负责人郭冬梅专程驾车陪同廖嘉谋总编、廖秋云总监和广东电视台《岭南屋语》摄制组陈辉雄、张权华、余定君编导,葛志江、陈明明、麦发钦一行8人抵达大埔县湖寮镇莒村,受到莒村村委会陈增金、陈克宴、何绍美、何高史、丘小容,下村老人会会长陈宴美、上村老人会会长何访业,养正学校校长钟义松,《骥风报》主编陈克招,《培声报》编委何奕贤等村委干部和村民代表的热情欢迎和款待和赠送《莒村史活》书籍。
大埔县湖寮镇莒村,位于大埔县东部,距县城6公里,省道、茶阳、岩上线贯穿其中,是典型的城郊村,具有华侨之乡、文化之乡的美称。全村有28个村民小组,918户,3000余人。水田耕地面积29000多亩。
近、现代有国民党少将陈启肩、陈建杨,一代筝师何育斋,原广东省宣传部副部长、著名作家杜埃(曹传美),现任《光明日报》总编何东平,中国蹦床史上首枚奥运蹦床冠军何雯娜等。
大埔莒村全村有80多间保存较好的客家古民居,其中有16间被大埔县列为“特色民居,延庆堂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千年古井五口,莒村人才辈出,现保存完好的石楣杆就有100多根。是大埔县五个“广东省岭南名村”之一。莒村有养正、培英两间百年学校,两个老人活动中心(入会老人580多人),有村级《骥风报》《培声报》报刊两份,2011年出版《莒村史话》80多万字文化底蕴深厚的历史史书记事。
莒村2005年起被大埔县列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曾荣获中共大埔县委、大埔县人民政府“文明村”,梅州市人民政府“广东省梅州市生态市范村”,梅州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梅州市卫生村”,梅州市委、梅州市人民政府“梅州市生态生态村(居)”等荣誉。
广东电视台《岭南屋语》摄制组在村委的配合下,在州司马第(何育斋故居)、延庆堂(大哥厝)、何东平祖屋绍梅堂和田背廖屋继善堂、永宁堂等五祠堂屋进行细致的拍摄。
州司马第(德裕堂)--是何育斋大师的祖父何兰谷所建,距今160多年,为京官四合院式结构建筑民居。该故居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2010年由后裔筹集资金36万元进行历时两年时间重修。现故居挂有何育斋先生肖像和事迹图片展览,故居中的筝艺室、卧室、客厅、上下大堂、后花园等设施。
何育斋生于清末,毕生致力于广东汉乐筝艺研究、传授,推广暨收集整理,先后整理有粤东客家音乐调谱《中州古调》、《汉皋旧谱》等,何育斋先后培养了罗九香、饶竟雄、何松、杨芸等一批汉乐名徒,他们均演奏艺精湛,对广东汉乐传承,影响深远。
东山拱秀(延庆堂)--是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客家民居建筑奇葩,中西合璧的巅峰之作延庆堂座落于莒水之南岸,旅马来西亚华侨陈锡临经商成巨贾后返乡所建。
延庆堂座南朝北,面对溪北塔下北山,大门朝东,门额塑刚劲雄浑,铁划银钩“东山拱秀”四字,上厅设有奉祀上祖神牌的神座,座两旁花岗石质的楹柱阴刻楹联一副。据传字是名满湖寮的大书法家陈邵丞所书。
屋正身呈上、下堂,中间天井,横屋左、右各一列,以厅堂成中轴对称。后楼二层,是钢筋混凝土梁柱砖木混合结构,瓦顶与横屋联成一体成客家特色民居围屋建筑。背靠狮山笔峰余脉。下堂内大门前是大天井,天井前砌高9尺的照墙,东端筑外大门。整座屋面宽29米,前照墙至后楼外墙进深41.3米,占地面积1198平方米。主体中路三开间,砖木结构,悬山顶,抬梁式构架,阴阳瓦面。天井用鹅卵石铺砌。横屋梁柱是用钢筋混凝土或花岗石构件砌筑,一楼厅左、右各四间房成对称,厅与左、右各一间的地下筑有地下室。屋外观和内部集岭南民间建筑装饰艺术之大成。各式木雕、石雕、陶塑、灰塑和彩画遍布整座屋宇,它那巧夺天工、物色鲜明的装饰艺术是仿照广州西关陈家祠(陈氏书院,它建成于民国初年,今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装饰有各种动物、花卉和人物历史典故图案,内容丰富多彩,嵌塑珠花,珠光宝气,在风中颤动,栩栩如生。延庆堂现主人陈尊勇称房子是其祖父陈锡临在马来西亚经商回乡后于1934年建的,前后共花费了3年时间耗资5万大洋。
祠堂堂联曰:延长颖水源流廿一世栋宇幸成敢谓肯构肯堂承父志;庆衍德星善绪千百年家风可仰惟期兴仁兴让裕孙谋;
从联中我们可读出陈锡临勤劳俭朴、不忘祖德宗功的挚深的客家情怀,和敦嘱后人兴仁兴让,乐敬爱群,弘扬客家精神,构建和谐社会的期望。
最让我们感到惊讶的是:外大门楼脊用灰、瓷塑古代历史人文典故场景:如“郭子仪拜寿”、“三英战吕布”等,维妙维肖,在县境内,其工艺水平堪称首屈一指。屋脊上精美绝伦的灰塑瓷雕,有各种各样的造型,据说装饰这灰塑瓷雕花了近两年的时间。如果不是特定年代的破坏,幸下堂屋脊等处尚保存基本完好,仍色泽鲜艳,留给后人的更是客家工匠的精美杰作。
陈锡临的后裔秉承其遗志,在社会发展和共和国的建设的历史潮流中亦作出了不朽的业绩和贡献。他传下五个儿子二个女儿,其中四个儿子一个儿媳和二个女儿都相继参加革命队伍,特别是大儿子陈扬(陈树强)是延安“抗大”学员;解放后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塘沽基地政委,可谓满门俊秀,名留共和同的史册。 在村委陈宴美、陈增金两位新、老书记特别组织了人力物力,准备好了手工中糯米糍粑、包笋粄、酿豆腐的材料,特意在延庆堂祖屋上厅特别安排了手工中糯米糍粑、包笋粄、酿豆腐高手,供摄制拍摄整个制作过程中作示范制作。村委在当地酒家盛情款待摄制组一行。
8月7日午饭后,摄制组在莒村田背继续拍摄廖嘉谋总编在田背祖居地的足迹和回乡动香烟、拜灶君,与《骥风报》主编陈克招老师陪同一起步入永配居、继善堂、永宁堂祖屋。一边边回顾和讲述了田背三间廖氏祖祠的结构和历史。
①永配居--俗称“楼下”,为合面二层楼房结构,上下四堂八房。八五年前后先后倒塌 现仅存一间。
②二美居-继善堂--俗称“老屋下”,建于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乾隆五十八年癸丑(一七九三年)清德宗光绪二十九年(一九O三年)癸卯,裔孙各议题银元由江西堪舆宗英勋先生主持,重修上下两堂,光绪三十一乙已年(一九O五)七月初四日申时完工进火。
③ 秩斯居.永宁堂.辑五公祠--俗称“新屋下”,清仁宗颙琰嘉庆五年庚申(一八OO)十七世燕侯公,咨授和堂恩进士,注资兴建纪念十五世祖父子瑞,字辑五公 命名辑五公祠的等等历史渊源。三祠堂均座北向南,冬暖夏凉。在田背祖屋继善堂、永宁堂还保存有总编上代20世廖赞明公在两屋门前的左侧各树桅杆悬挂旌旗各一处,碑文曰:光绪丙申监生加捐州同 恭请 荣封二代二十世孙廖赞明立。
燕治堂--座落于湖寮镇上莒村坑尾潭,是何氏18世允玉公祖祠。是光明日报社总编辑何东平(2013年当选为中共第十八届党代会代表,当选为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曾受到政协主席俞正声和全国人大主任张德江的亲切接见)祖屋。据谱载:迪哲公,字允玉,生于1732年10月,终于道光辛巳公元1821年2月,“燕治堂”是允玉公亲手创建,至今约230余年历史,它是上莒村何氏有名望的百岁公祠。
祖祠座北向南,相传裔孙,财丁两旺,英才辈出。裔孙何锦安是台湾省台北市高级将领;裔孙何东平是《光明日报》总编辑;裔孙何其轼是广东省高校研究生教育协会副秘书长;裔孙何管略是中学高级教师,发表了《运用电脑辅助中学教学》论文,曾参加MCSE国际学术交流会;裔孙何文定是佛山市农村经济学会副秘书长,其个人事迹已入编《广东辉煌六十年》、《南粤改革先锋》、《开创新广东》等书中。
在燕治堂还特别拍摄了大埔特色小吃煮“鸭松羹”的整个制作过程。
8月7日下午三时,廖嘉谋总编和广东电视台《岭南屋语》摄制组一行7人抵达湖寮镇长教村,在妇女主任廖利春和大学生村官曾德谋两人的带颌下前往长教村5个特色民居中的世德堂、承启堂、世良堂(翻身堂)进行拍摄。
维翰流光(世德堂)——位于广东省大埔县湖寮镇长教村,装饰有造型抽象的祥云和鸟兽花卉木雕,图样古朴大方。2009年被大埔县人民政府列为“特色民居”,挂匾保护。现由《武威廖氏》副总编廖凤梧长子廖礼和买下自住。
炼青小筑(承启堂)——位于广东省大埔县湖寮镇长教村,是廖炼青于1939年回乡建造承启堂,承启堂正式完工于1942年,前后历时三年。
廖炼青自幼家贫,自幼帮母亲持家,16岁为生活所迫,再次沿父辈的道路,跟舅公到星加坡谋生,廖炼青初为伙夫,略有积蓄后改做小生意,由于为人厚道,终有所成,成为富商。
承启堂建筑做工精细、雕龙画凤,墙面画有数十幅工笔画,现保存较好的仍有二十多幅。2009年被大埔县人民政府列为“特色民居”,挂匾保护。廖兆祥、何青兰老师退休后一直黙黙地守护着家族遗留下的房产。
质君小筑(世良堂)--位于广东大埔长教村东边,建于民国23年,竣工于民国25年,己有近百年历史。大门书屋名为“质君小筑”,左小门为“居之安”,右小门为“怀安处”,外门楼为“秀拱西南”,为前、中、后三堂四横屋、后楼两层楼特色的客家围龙屋民居建筑,全屋大小64间房,10天井,10个回廊,装饰有造型抽象的祥云和鸟兽花卉木雕,图样古朴大方。
土改时,“世良堂”改称为“翻身堂”。2009年6月被大埔县人民政府定为重点保护“特色民居”。
夕阳徐徐西落,摄制组还忙于在汇贤居楼顶拍摄着近800历史廖氏古村落夕阳美景余辉,它丝丝残阳光芒犹显得长教村古色古香的特色民居的珍贵......
当晚,《武威廖氏》总编委员会名誉顾问廖永祥在大埔酒店设宴祝贺广东电视台《岭南屋语》在大埔县四镇12屋一梯田摄制工作的顺利完成。
在大埔县山城四天的摄制,将使摄制组一行深深感受到了客家先人们的勤劳、努力奋斗、创业精神的伟大。是她们的执着,才造就了179座让人惊叹的围龙屋存在,也深深领略到客家人热情好客的民风民情。
(中国武威廖氏文化研究会、中国广东民俗文化研究会、《武威廖氏》总编委员会推荐文章)
(文章来源:廖嘉谋博客)
分享按钮>>【廖氏网新闻】缪德良廖宏义《人生百年客家俗》获广东省优秀奖
>>【古氏网新闻】古氏堂号知多少?—古氏常识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