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廖亚辉书法作品集》
黄敬东
何人斗胆坐吟斋,凤舞龙飞放形骸。
喜见二王成廖笔,纵横千里走江淮。
这是余国松先生在《廖亚辉书法作品集》的序言中所作的一首诗,诗中表达了对亚辉的重望。
新春之际,亚辉的作品集出版了。作为与他相交十几年的 好友,我感到非常高兴,也想写几句话,谈谈对亚辉及其作品的看法。
亚辉属于那种不事张扬的人,对当代书坛的关注也特别少,偶尔在朋友的督促下才向展览投稿,他曾说过,当下的展览,竞赛太多,我不能让展览、竞赛过多地干扰自己。
作品集收录了亚辉近几年来的行书作品。一个集子仅选一种书体,最怕的是单调及雷同,但亚辉在这点上做得非常成功,这些作品很少有雷同的地方。亚辉的书法路子非常宽,二王、王铎、米芾及近人白蕉、谢无量等等,凡是与二王体系一脉的,他都拿来一用。他对二王的书体特别敏感,能写一手地道的二王书体,但他却不满足,为求更丰富,更有时代意蕴,他总想吸收更多的东西。“子昂书法”一书尤得王献之意蕴,初看时疑为临作,细看才知是创作,其用笔挺拔、劲健、有力透纸背的感觉。此书亦可证其入二王之深。最能见其灵性的当属“张天锡为凉州刺史”和“韩康公绛谢事后”二书,此二书直逼古人,窃谓置之古人法帖中也毫不逊色。但作品集中也有不尽人意的作品,如“楚僧蹑雪来招隐”一幅,给人有一种油滑的感觉。“临帖如骤遇异人”用笔就显得草率、留不住。当然,这些毛病,以亚辉的聪明是能克服的,因为聪明的亚辉能把自己放到古人中去写字,他对书法虔诚之心是那样的敬畏,他说:“我用五年、十年、二十年来写先贤法帖,来用功,如果有人说,这个人虽然仍称不上是书法家,但对待写字还是认真的,那就足以令我万分欣慰了”。
书法是一门综合艺术,作为一家大型企业新闻中心负责人(本人去岁已调离该岗位,说明,免有误会。)的亚辉文采飞扬,文章、诗词皆能出手不凡。这些都体现了亚辉的聪明。有时,我想,以亚辉的聪慧,怎么就不以最能体现自己的灵性的手札书风去参加展览呢?这样或许能步蟾折桂,成为名家。我问起此事,他说:“写字是一辈子的事,不能因为展览而放弃自己对书法的理解,何处弱,我从何处下手”。所以,他的时间大多花在大字上,凡是古人优秀的作品他都拿来,然后再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调整,但总体风格仍是二王一路帖学。“凤舞龙飞放形骸,喜见二王成廖笔”正如余国松先生所期待的那样,我相信亚辉能写出更好的作品来。(原载2005年6月7日《青少年书法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