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见网络上寇姓的一些信息,供参考

    中华寇氏网 2010年1月25日 扣子


[寇姓](Kòu)
1,源于上古官职名司寇。司寇这一官职,设于夏殷,专门负责掌管刑狱方面的事务,相当于现在的司法官。现在考据有三支寇姓来源于此。
①最早的一支寇姓可能来源于昆吾(今新疆哈密)民族。传说昆吾是黄帝的曾孙颛顼的后代樊的封号,也有史家考据为上古游牧于西北白种塞人的一支。《吕氏春秋》“君守篇”说,昆吾人十分擅长制作陶器,后来又制铜器,昆吾之刀相传可以切玉,一直到周代,还把做铜器的官叫做昆吾。由于昆吾手工业发达,到夏代发展成为大国。据说寇姓始祖苏忿生为昆吾人的后人。因为任职周武王司寇,其子孙以官名为姓,相传姓寇。
②春秋时卫康叔为周司寇,支孙以官为姓,亦相传姓寇。
③春秋时卫灵公的儿子公子郢的子孙为卫国司寇,其后人以寇为氏。
2,出自古代少数民族的姓氏有寇姓:
① 南北朝时,北魏鲜卑族演化过来的,鲜卑族中有古口引氏,入中原后后汉化时取发音近似的“寇”字为姓。
② 辽东乌桓族有寇姓。
③满族、蒙古族有寇姓。以巴尔虎蒙古翁阔氏所改寇姓较多。
今寇姓分布于甘肃庆阳、甘谷、景泰,陕西咸阳、礼泉、淳化、铜川、耀县、黄陵,山东滨州、莒县、寿光、诸城、微山、苍山、菏泽、阳谷,四川高县、宜宾、南溪、苍溪、营山、篷溪、渠县、绵阳,河南清丰、淅川新县,湖北钟祥、随州,河北泊头、武强、河间、沧州,江苏东海、连云港、苏州,湖南慈利,内蒙古兴安盟、呼仑贝尔,北京,辽宁岫岩、庄河、兴城、朝阳、辽中、辽阳、沈阳,黑龙江伊春,安徽颍上,江西上饶,吉林桦甸,贵州息烽等地。

 

寇氏远祖寇准的祖籍,有人说为山西太谷县昌平乡。移入华州下邽是后来的事情。在《渭南县志》中明确记载着寇氏一族世居河
北昌平,汉末晋初寇家始迁居下邽(今临渭区官邸乡)的史实。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来自山西永济席村寇氏研究会的史料,却反证了寇准家族原本是由秦迁晋的。据山西蒲坂《寇氏宗谱叙》记载,蒲坂寇氏始祖名寇信,为陕西下邽人,系寇准十三代孙,自元朝鼎革,由秦徙晋,卜据蒲州(即蒲坂),薪火传承至今。

  据《中国姓氏渊源》、《百姓宗祠稿》记载,寇氏宗族原始居住地为上谷昌平(今属北京市管辖)。而寇氏得姓主要有四个来源:

  一是源自苏忿生。《元和姓纂》上说:“周,有苏忿生为司寇,子孙以官为氏”。司寇,夏商以至周,一种专掌刑狱的官职,相当于现代的司法官。苏忿生系周武王时著名的司寇,因有功于朝廷,受封于河(今河北境内),《书经》上尊称他为“司寇苏公”。他的子孙“以官(司寇)为氏”,后化简为寇姓。寇氏后裔普遍尊苏忿生为其始祖。据宋儒苏洵《族谱上篇》载:“苏氏之先出自高阳”。而高阳颛顼本是轩辕黄帝曾孙。由此推知,寇氏与黄帝本是同一血脉。二是源自卫康叔。《姓谱》上说:“卫康叔为周司寇,子孙以官为氏”。顾炎武《日知录》也说:“寇姓出自周武王弟康叔,康叔为周司寇,后人因以为氏焉”。康叔是周文王第九个儿子,亦任过周的司寇,后受封于卫(今河南洪县),因而他又是卫国之祖,由此可知,以寇为氏的卫康叔的子孙,也是名正言顺的黄帝姬姓后裔。三是源自卫灵公之子公子郢的后代。《世本》上说:“卫灵公之子郢之后也,郢之子孙为卫司寇,以官为氏,司寇亥即其裔也”。卫国虽属诸侯国,却沿袭周的惯例:“以官为氏”。公子郢的子孙中有在卫任过司寇的,便以司寇为姓氏。而被寇氏家族尊为先祖的司寇亥便是公子郢的后裔。司寇氏与源自卫康叔的那一支寇氏,从根本上讲是同宗同门的兄弟,也是黄帝根脉。四是源自北魏鲜卑族的改姓。北魏孝文帝进行姓氏改革,鲜卑族的“口引氏”,与“寇”字发音十分相近,便将其改为寇姓。在3000余年漫长的历史演变中,寇氏家族的这四个主要分支已融为一体,成了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中血脉相连的组成部分。

  寇氏族系尽管复杂,却一直称盛于上谷、河南、冯翊等郡,因此便形成了三处郡望。

  上谷郡:秦置,治所在沮阳,今河北怀来东南,辖境约在河北张家口以东、北京延庆以西地。

  河南郡:汉改置,治所在雒阳,故城在今河南洛阳东北。辖境相当于今黄河以南洛水、伊水下游、双洎河、贾鲁河上游、黄河以北原阳等地。

  冯翊郡:东汉置。治所在临晋,今大荔县。辖境相当今韩城、黄龙以南,白水、蒲城以东和渭河以北地区。

  宗祠堂号有二:

  上谷堂:东汉开国功臣寇恂本是河北上谷(今北京昌平一带)人,亦是寇氏家族的历史名人,为纪念他的丰功伟绩,便将他的出生地命为宗族堂名。

  忠愍堂:来源于北宋名相寇准。寇准为北宋卓越的政治家,华州下邽(今临渭区官底乡)人,少年进士,曾二次拜相,澶渊之战,建不世之功。后被权奸排挤,贬死雷州,封莱国公,谥号“忠愍”。寇氏家族为纪念这一代名相,即以“忠愍” 命为宗族堂号。

  在寇氏诸多历史名人中,声名最为显赫,功勋最为卓著,莫过于莱国公寇准。

  据《渭南县志》载:汉末晋初寇家从河北昌平始迁居华州下邽(今临渭区官邸乡),至今约1700余年。寇准的祖父寇宣,因五代社会动荡,不曾为官,是当时有名的处士。他的父亲寇湘,也很有学问,曾中过后晋进士,在一个贵族府上做过文书一类的幕僚。寇准公元962年生于下邽,距今也有1047年之久。他一生侍奉了宋太宗、宋真宗、宋仁宗三代皇帝,二度为相,曾经是北宋政治舞台上叱咤风云的人物,终因功高震主,权奸排挤,客死于雷州贬所。寇准殁后,“无子,以从子随为嗣”(见《宋史·寇准传》),其后裔却十分繁盛。千余年沧海桑田,寇准裔孙已遍布全国各地。因此,海内外寇氏宗亲都尊奉寇准为其远祖。

 

 

我国古代,自夏、殷以来,就设有一种名为司寇的官职,专掌刑狱之事,相当于现在的司法长官。这种官职,在周朝时的地位十分崇高,贵为朝廷的六卿之一。到了春秋时代,诸侯列国也都分别有此种官职。


精彩视频短片点击观看


根据历来姓氏学者的考证,寇姓正是由于这种官职“以官为氏”而来的,其源流甚多,但绝大多数是黄帝后裔。譬如《陈留风俗传》所称:“浚仪有寇氏,黄帝之后封于寇,因氏。”浚仪故城在今河南开封县西北。《魏略》记载:“乌桓有寇姓,辽东、北平、乌丸、单于寇晏敦是也”。《魏书•官氏志》所说:“改古口引氏为寇氏”。但是,寇姓最主要的两支如下:

一、出自周天子的司寇卫康叔之后。《郑通志•氏族略》云:“卫康叔为周司寇,支孙以官为氏。”我国最古老的姓氏书籍《世本》这样记载:“卫灵公之子公子郢(音影)之后也,郢之子孙为司寇,以官为氏,司寇亥即其孙也。”《中国古今姓氏大辞典》云:“此则系出姬姓。”卫康叔是周文王姬昌的的九个儿子,以寇为氏的卫康叔子孙,显然是名正言顺的黄帝后裔。

二、出自己姓,得姓始祖苏忿生。《姓氏考略》记载:“周有苏忿生为司寇,子孙以官为氏。”苏忿生在周朝初年就以能平刑以教百姓而大大有名,十分受周公姬旦的称赞,《经书》上更尊称他为“司寇苏公”。《偃师姓氏源流》云:“颛顼后裔陆终长子樊之后,樊赐己姓。在夏为昆吾氏。”苏忿生是夏朝诸侯伯昆吾的后裔。昆吾则是上古祝融氏吴回之子陆终的长子,吴回的父亲是老童,老童则是颛顼帝高阳氏的孙子,高阳氏又是姬姓黄帝的嫡孙。就这样,这一支寇姓的源流可以一直追溯到五千年前中华民族始祖黄帝的身上,真是脉络分明。

三、出自少数民族改姓。1、后魏鲜卑族古口引氏一支集体改为汉姓寇。2、蒙古族、满族、回族、苗族等民族均有寇姓。

寇姓郡望:昌平郡(今北京市昌平区)、冯翊郡(今陕西省大荔县一带)、河南郡(今河南洛阳一带)、上邽郡(今甘肃天水)。

寇姓适用楹联:德泽及颖川东汉循吏(东汉颖川太守寇恂,政绩卓著,百姓拥戴,被光武帝招为执金吾,封雍奴侯);军声振澶渊北宋功臣(宋真宗时,寇准澶渊督战,打败契丹,签订“澶渊之盟”)。植槐方遗爱(始祖九州公在窑头龙凤岗下植有国槐树,以示子孙蒙荫受福);还绢须情操(指后代要学习寇隽廉正清洁,勤正为民的故事)。茜桃献诗惜缣有意(寇准遭迫害时,心中烦闷,曾招集歌妓,每唱一首好歌赠绢一匹,爱妾茜献诗云:“一曲清歌一束绫,美人犹自意嫌轻;不知织女萤窗下,多少功夫织得成。”);白门工曲落涸谁怜(明朝末年寇湄,能歌善骑,才华出众,原为明朝保国公朱国弼爱妾,明亡后,辗转南归,不幸流落于乐籍中,后成南院名妓,含恨而死)。中士借循吏世传卧辙攀辕(东汉光武帝时,颖川百姓卧辙攀辕拦道,请求寇恂继续留任,以安慰百姓);北门资锁钥宁止赈灾恤患(契丹入侵,寇准正赈灾抚民,宋真宗命他马上赴大名府镇守。大名府是北方重镇,以“北门锁钥”来比喻)。

春秋时宋有寇先。东汉初年有颍川太守寇恂,贤明仁厚,深受百姓爱戴。后魏有创立“北天师道”的寇谦之。北周有骠骑大将军寇隽。宋朝的寇准是国人所熟悉的历史人物,根据《宋史》的记载,他是当时的圭人(现在的陕西省渭南),少英迈而通春秋,宋太宗时进士及第,被擢(音卓)为枢密院直学士,长久以来,难怪寇姓人以这位杰出的先人为荣。明朝有寇湄、左都御史寇深,等。

从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迁民之寇姓后裔分布于豫、鲁、冀、皖等地。


分享按钮>> 寇家湾村无寇姓
>>江西省燕盛不锈钢工程有限公司捐款1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