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氏网新闻】飘洋过海的“欧氏族谱

    中华欧氏网 2013年5月2日 万家姓


飘洋过海的“欧氏族谱”
——再探江油欧阳修后裔

    2004年4月以来,各大媒体相继披露:江油市惊现《欧氏族谱》,经有关人士考证,该市双河、永胜、武都(阳亭)一带上千欧姓居民为北宋大文豪欧阳修的后裔。这是否是真实的呢?那么,欧阳修后裔为何迁陟江油?又为何改复姓为单姓呢?现今的后裔们又生活得怎样呢?近日,记者前往江油市双河镇探寻欧阳修的后裔,终于揭开了这一个又一个的谜团。

A、族谱里的“欧阳修”

近日,记者慕名来到江油市双河集镇西面,拜访了自称为欧阳修第34代后裔的欧汉荣老人。欧汉荣生于1927年,1948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在江油算得上屈指可数的“学究”。解放后,他一直供职于江油县政府,主要从事办公室文秘、地方史志编修等工作至1982年退休。欧汉荣赋闲回乡后,平常最大的乐趣就是读书看报或喂鸡、养花,从不酗酒嗜赌。而现在他又迷上《江油欧氏族谱》,尽管耳朵渐渐地失聪了,可他仍然成天呆在斗室里琢磨那册满是文言文的簿子。

《江油欧氏族谱》究竟何等珍奇,居然让这位老学究这般乐此不疲?欧汉荣见记者一脸狐疑,,急忙戴着老花镜,捧起那簿子一边当面翻阅,一边如数家珍似地讲述:

欧阳氏一世,名篆,汉高祖时涿郡太守,遭时乱避地青州万相江南而居。关于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的身世,族谱中是这样记载的:“欧阳修系第十六世。其父名观,字六一,号学海,宋进士,官尚书,观文殿大学士,历仕三君,赠太师太子谥:文忠公……。修于宋景德年间(公元1007年)生于绵阳推官厅,三岁随父泰州赴任。嘉佑年(公元1060年)修任枢密副使,继任参知政事。殁于公元1072年,享年65岁。”

 B、谜团逐个解开

“欧阳”复姓为何改为单姓“欧”呢?族谱里附记这样一个典故:欧阳二十世(即欧阳修第四代玄孙)欧阳光祖,因当年平定“金乱”有功,皇帝封其为“灵佑威显欧王”。因此,后裔弃“阳”从“欧” (即改复姓为单姓)。但过了两代之后,由于议论及宗族认为单姓不妥,于是又恢复复姓“欧阳”。为什么广东乐昌欧阳修后裔仍然沿用单姓呢?有关人士分析认为:其一出于历史原因所致;其二基于历代祖业田产契约、证券不便更改;其三涉及政府对户籍、档案、证件管理严格,不可随意改动之缘故。

据族谱记载:欧阳修后裔主要分布于江西庐陵与广东乐昌、南海等地,在清代中期有部分后裔飘洋过海赴台湾为“垦民”。那么,欧阳修的后裔是第几代迁徙到江油的呢?原来,欧阳氏42世欧堪甲(即欧阳修第26代玄孙,字必联,号常增;父名怀德,其为长子,有弟堪福、堪禄),生于康熙廿三年(公元1684年)7月。堪甲43岁逢“湖广填四川”,遂自乐昌携家小入蜀,亦算“落叶归根”。几经辗转,后来定居于现江油市双河镇。其弟堪福、堪禄各立门户于永胜、阳亭一带。堪甲因积劳成疾,殁于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5月,享年仅57岁。

欧汉荣感慨地说,他们世代传承的族谱不幸于“文革”被抄;至于这册《江油欧氏族谱》,却是从台湾 海峡“飘流”过来的。原来,欧阳氏49世欧树堃,早年从戎抗战,民国38年(公元1949年)被迫随国军败走台湾,以陆军少校转文职……因其生逢乱世,偏经颠沛流离,深悟子姓寻根要义,晚年遂联络当地同宗欧阳氏 “垦民”后裔,苦心修纂族谱,以解满襟乡愁。

 C、岂止为了“还姓归宗”

双河场镇西去一里路,便到了“欧氏祠堂”。不过,记者在隆冬黄昏里目睹的,只不过一个已然颓废不堪的院落。欧汉荣那年近花甲的长子欧正中颇为伤感地喃喃自语,这个祠堂始建于光绪初年,呈三跨院占地10余亩,坐北朝南,雕梁画栋,气宇轩昂。除了供奉列祖列宗牌位的正殿,还有东西两侧专供外地宗亲“清明会”祭祖期间留宿的厢房若干间。整座祠堂有九根六棱大石柱、九口天井、前后戏楼。院内还有钵口粗的桂花树和四季不涸的水井……。传说祠堂落成之际,当时广东、湖北等地的欧阳氏后裔曾推荐代表千里迢迢送金字匾额道贺。可惜这一切的一切,却在解放后“四清”运动化为乌有。记者仔细打量,果然从现在已为民居的房屋的几处油漆斑驳的雕花梁、门、窗,以及被后人用以砌院坝坎儿的条石上面窥见这座祠堂昔日的恢宏。

欧正中向记者透露,关于欧阳后裔的古迹,原来在双河镇还有一处——广东馆,就在现在老街上。为坐南朝北的四合院,占地约五六亩,也是雕梁画栋、蔚为大观。院前高耸一栋石牌坊。院中也栽有两棵桂花树,树干均有合围粗;远望亭亭若盖,更有八月丹桂飘香沁人心脾。可惜在“文革” 亦毁于一旦,后来在废墟上建起了学校。

据考证,现今在江油市双河、永胜、武都(阳亭)等地生活的欧阳修后裔达千人之众,他们活跃于工农商学兵各条战线。年龄最长的要数居住在武都镇阳亭坝、2003年才谢世的欧灿活(音)老人,此人活了102岁。

2004年4月,现年37岁、在江油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作的欧昆,应邀参加了在绵阳召开的欧阳修学求研讨会。他以无懈可击的论据,证实了自己为欧阳修第36代后裔,立即引起了与会专家、学者的关注。甚至,他产生了“还姓归宗”的念头,向当地公安机关提出改姓欧阳,尽管因为种种麻烦迟迟未能遂愿。

其实,欧昆对求证欧阳修后裔一事有三点初衷:一是鼓舞、教育子孙后代学习先祖的博学多才,锐意改革,报效祖国;二是通过加强全国欧阳修后裔的联谊,促进招商引资与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三是以族谱为媒介,加强海峡两岸欧阳修后裔的联系,为祖国统一大业作出努力!

   

相关链接

  欧阳修(1007-1072年),祖籍江西永丰,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 ,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更号"六一居士"。北宋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曾任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太子少师等职。欧阳修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作为宋代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人物,他的文论和创作实绩,对当时以及后代都有很大影响。他还提拔、培养了王安石、曾巩、苏轼、苏辙等一代新进作家。



分享按钮>>【欧氏家谱源流】《龙岩欧氏族谱》序
>>【欧氏文化古迹】欧氏(区氏)姓氏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