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氏名人楷模】惠州市华萌乡村教师“烛光奖”获得者---仍图中学校长利德良
- 中华利氏网 2013年5月6日 万家姓
乡村红烛---记惠州市华萌乡村教师“烛光奖”获得者、仍图中学校长利德良□ 骆水祥 他就象一支燃烧着的蜡烛,将所有的光和热,奉献给一代新人。——作者题记 当人们在黑夜里看到烛光灼灼时,人们的心情会多么激动。诗人们顿时诗兴大发,满怀****高声吟唱;画家则会为烛光抹上绚丽的色彩。 可是有谁想到红烛慢慢地燃尽了自己,照亮了别人! 多么崇高的红烛啊!它使我惭愧,它又给我有益的启示。 这使我很自然地想起了默默地耕耘在教坛的老师,又何尝不是象根红烛!他(她)们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教育事业,开垦着知识的荒地;他(她)们平凡无奇,从不炫耀自己;他们甘愿奉献,不求索取;他(她)们又总是那么谦虚,从不以功臣自居。 他(她)为了传播知识,勇于献身毫不吝惜,难怪人们把他(她)比作蜡烛,燃尽自己却又照亮别人! 这就是你——红烛,化作知识,充实别人,牺牲了自己;这就是你——红烛,照亮了别人,燃尽了自己! 没有你,哪有人类文明的延续; 没有你,哪有世界今日的奇迹; 没有你,哪有芬芳满园的桃李! 这里,我要讲述的是一个乡村红烛的故事。 为家乡教育事业流点汗 俗话说春华秋实。七月,稻田里一串串金黄色谷穗熟了;七月,庄稼的果实也都熟了;七月是一个收获的季节。 1968年7月的一天,博罗县仍图镇(现惠城区汝湖镇仍图)一户庄稼人利观和家里生了个肥胖胖的儿子,名字就叫德良。当时,村子里有老者高高兴兴地来利家道贺,说利家孩子出生在万物收成季节,命水好,将来不会愁吃,也不愁穿! 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到七十年代中期,中国农村经济受“文化革命”的影响,仍图镇也好不了多少,农民都靠挣工分过日子,但不管怎样,利观和还是把几个孩子送上了学校读书。小小年纪的利德良也懂事,从小就读懂“自爱”二个字。学习自觉、勤奋,他从小学到中学成绩在学校都名列前矛。利观和家里生活虽苦,但孩子争气,学习好,父母也感到欣慰!他想到自己的肚子里没有多少墨水的苦处,却希望孩子今后能识几个字,出来捧个饭碗,吃口清闲饭。一天,利观和把儿子叫到身边说:“只要你学习好,日后家庭经济不管有多少困难,都会供你上学,希望你能有出息!”此时,年纪小小的利德良把爸爸的话铭记在脑子里,立志将来要做个好教师。 “有志者事竟成。”利德良经过12年的中小学寒窗苦读生活,终于在1988年7月,他通过自己发奋努力,考上惠州教育学院中文系,实现了当教师的夙愿! 九月,利德良在枫叶映红的金秋季节,满情豪情走出了山村,来到了惠州,跨进了大学的校门,利德良开始了“万类霜天竞自由”的人生新的学习生活旅程。 两年的惠州教育学院的学习生活,利德良拓宽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学会了为人之师的本领。1990年7月,他以优异的学习成绩,优秀的实习成果走出了校门。从此,利德良成为一名符合教师的资格的人民教师。 毕业分配时,班上有的同学托亲朋好友四处找关系想留在城市,利德良却一个心眼:我是乡村来的,我要为家乡教育事业流点汗! 从此,利德良在1990年8月分配到博罗县仍图中学(现惠城区仍图中学)任教,一干就近20年!他在工作中,积极进取,不断学习,与时俱进。 1992年,利德良光荣地加入 中 国 共 产 党 ;1997年至2000年,他参加了全国自学考试,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2004年至今,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生)专业。从教19年,他一直在仍图中学担任中学语文教学工作,其中1990年至1998年连续8年在仍图中学担任初中两个班的语文课(多次是初三毕业班语文课),还担任班主任工作和学校团总支工作;1998年至1999年任仍图中学教导处副主任,还兼任一个班的副班主任以及担任初三毕业班语文课;1999年至2001年,任仍图中学教导处主任,仍担任初三毕业班语文课;2001年至今,任仍图中学副校长(主持全面工作)、校长,仍担任初三毕业班语文课,每周任课6节以上,每学年承担2次公开课。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利德良在仍图中学有两个外号。一个是学生给的,叫“包青天”,来源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电视连续剧《包青天》,学生将他的班主任工作风格、长相与包青天相联系。另一个是学校教导处和教师给的,叫“救火队长”。2006至2007年,学校教师缺编人数较多,教导处先安排他上毕业班语文;一个月后,又调整安排他上八年级一个班语文;又一个月后,再次调整安排他上八年级三个班历史!一个学期三个岗位,可他毫无怨言。只有仍图中学教导处才敢这样安排,可能也只有利德良校长才肯接受,从而保证了学校的教育教学秩序。 从教以来,利德良一直致力于中学语文教学研究和教育管理工作,是学校语文学科带头人,惠城区中学语文学会副会长,先后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教育教学及学校管理论文十多篇。1999年11月,被评为中学语文一级教师;2005年12月,又被评为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9c0cc60100irqz.html) - 惠州市华萌乡村教师“烛光奖”获得者、仍图中学校长利_惠州名师风采_新浪博客烛光灼灼照人心 仍图中学是一所乡村学校,办学条件较差,底子较薄。在学校硬件建设上,就“安居”工程而言,学校的教师宿舍严重不足;就教学大楼而言,学校连课室都不足,又如何谈功能室和活动室?就学校膳堂、运动设施、图书资料等而言,就更加谈不上了;学校因“普九”而负债累累……学校简陋之极,但也无能为力!因此,在校教师人心思迁,有的“人在曹营心在汉”,也不觉得奇怪了。 2001年11月,利德良被任命为仍图中学副校长,主持学校全面工作(2003年11月任校长)。利德良就是在这样一种困难环境中上任校长的。再说,当时校园环境条件就更为恶劣:校园是在一座旧的观音庙堂上建立起来的,每月的初一、十五香火绕缭,遇到某些“节日”还“群星”汇聚,鞭炮声声,师生戏称是“活菩萨”,笑说经常欣赏“免费的演唱会”;高压线自东向西横贯校园中间;校园里“脏、乱、差”情况一样不缺,没有一条象样的校道,杂草丛生,更甚的是人与鸡一起在课堂上课……当时,面对“现代文明与封建迷信同在”的状况,面对高压线的安全隐患压力,面对师生对校园环境“脏、乱、差”的投诉,利德良有说不尽的苦闷、烦恼。 要改变仍图中学历史现状谈何容易!但利德良下定一个决心:知难而进! 2002年春,学校得到了当时的仍图镇委、镇政府和博罗县宗教局的支持,通过艰苦细致的群众说服工作终于得到群众的谅解和帮助后,迁移了观音庙的庙址并逐步拆除相关设施。6月,学校下定决心,拆除了具有观音庙标志性的建筑物——旧礼堂。后又经过近一年的努力,基本解决了这一问题。 2003年秋季期末总结会上,利德良谈了整治校园环境的感受后,用铿锵有力的语言面对全校老师响亮地说:“2004年,治理不了学校‘三乱’(乱种植、乱搭建、乱放置)、‘三放’(放养“三鸟”、猪、狗)现象,我自动请辞校长职务!” 利德良说的话算不算数?全校师生翘首以待! 利德良说的话,也鼓舞了全校教职员工的意志,统一了大家的认识,改变了大家的观念,从而形成了清理“三乱、三放”的行动。在职教师纷纷自觉整理,部分退休教师也自觉跟进。对重点户,利德良带领总务处工作人员挨家挨户深入细致做工作,总务处也加大了疏导和整治力度,最终彻底改边了校容校貌。 2004年暑假,利德良得到了镇领导的大力支持,多次到供电部门反映高压线情况及其所存在的安全隐患,终于得到仍图供电所和惠州市供电局的支持和帮助,改造了高压线路,改善了校园环境。也是在这一年暑假,学校多方筹措资金,又得到了区教育局的支持,完善了校道硬底化建设,结束了仍图中学校园里没有水泥路的历史。由于利德良铁了心为家乡教育事业的发展,并一个心眼扑在工作上,废寝忘餐,一手抓教育教学管理,一手抓学校环境改造。他取得上级领导的支持,又紧紧依靠群众,还耐心细致、艰辛地做协调工作,终于顶住了各种压力,拆除了旧礼堂(庙堂)、申请迁移横跨校园高压线杆、整治好了校园环境。 可又谁想到当时学校开展工作的艰辛啊! 利德良挺过来了,他为了自己的坚持,自己的“诚信”,付出了无数汗水,换来了今日仍图中学的辉煌与更加灿烂的未来!利德良的精神感动了全校师生,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仍图中学的负责人陈志添主任对他说:“没想到你能解决这两个(指观音庙和高压线)遗留了四十年的历史问题!” 2008年,学校在上级党、政部门特别是汝湖镇委、镇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又新建了一栋三层的学生宿舍大楼(含饭堂),现在又在筹建教学辅助用房——青年教师宿舍。如今,学校面貌焕然一新。校舍古朴简洁,布局合理,错落有致,色调和谐绿树掩映的校园里,到处生机勃勃,春意盎然! 时代的前进带来了大发展,大进步。目前仍图中学共有18个教学班,学生1260人,教职工60人,以后还将扩大办学,达到24个教学班规模。几年来,学校以“内强教师素质,外树学校形象”为校铭,以“一个中心”(教学为中心)、“两个根本”(以人为本,以质量为本)、“三个并重”(教学与质量并重,目标与过程并重,常规与创新并重)为治校施教方略,全面贯彻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正容、立品、向善、修身”的古训焕发时代光华,引导师生“学会做人,学会读书,学会处事,学会健身”。“严格有序,勤奋创新”的校训凸现奋发向上开拓进取精神,激励师生“自信、自尊、自励、自强”。 仍图中学办学方向明确,师生同志,校风严谨,措施得力,工作扎实,教育教学质量连年攀升,综合实力增强,公信力、凝聚力不断提高,仍图中学正昂首阔步迈进她的黄金时代。 仍图中学一年上一个新台阶,2002年, 3人考上市一中,17人考上了博罗中学,创下历史新高;2003年、2004年因办学成绩突出,学科竞赛成绩喜人(化学竞赛全国一等奖,“圣陶杯”作文竞赛全国一等奖、二等奖,物理、数学竞赛全国二等奖、三等奖等),仍图中学连续两年被惠城区政府授予“先进学校”称号;2005年获市、省级、国家级学科竞赛名次及中考成绩步上一个新的台阶;2007年,因中考成绩显著,学校又被惠城区授予“初中教学质量进步奖”荣誉称号。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全校师生共同的努力,利德良也倾注了不少心血和汗水! 2008年利德良获得了惠州市乡村教师“烛光奖”。利德良树立起了一位底层乡村教师平凡而又令人景仰的红烛形象!烛光灼灼照人心。仍图中学师生不会忘记,仍图人也不会忘记! 独树一帜的教学风格 利德良身为校长,但他手执教鞭,坚持站讲台,从教师到校长,十九年如一日,一直担任语文教学。他重视学习别人的先进教学经验和现代教育理论,教学中逐步形成教学声情并茂,课堂教学幽默机智,知识传授丰富多彩的教学风格。他象一根红烛照亮了别人,他又象春茧吐丝,把点点滴滴知识传授给学生。他在教学实践中,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开展了课前3分钟古诗欣赏、成语释疑活动,鼓励学生参加文学社团,组织学生参观人文景观,每学期在学生中开展“七个一”活动(听一段新闻广播、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写一手漂亮的钢笔字、读一本文学名著、订一种语文刊物,买一本语文工具书,发表一篇习作),指导学生正确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学,增强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就这样,在他的教学生涯中,利德良一直在思考:作为一名教师,除了教给学生知识,还应该用什么去塑造学生的心灵呢?他带领学生诵名诗,读名著,尝名典,学名人。等各种生动活泼的形式,让学生走近名人,感悟经典,与历史交流,与高尚对话,吸吮精神营养,丰富文化底蕴,心灵里充满了阳光。 在课堂教学中,利德良非常重视课堂教学的“含金量”,千方百计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突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理念,充分发挥自己幽默风趣的教学风格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运用自己丰富的文史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灵活运用启发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经常将语文知识的传授、思想品德的内化和艺术的熏陶融合在一起,把语文课上成学生爱听、同行好评的素质教育课。如文言文探究课《岳阳楼记》、探究式公开课《孔乙已》、作文辅导示范课《话题作文辅导》等,代表性地展示了他幽默风趣,知识容量大的课堂教学风格。 在阅读教学中,利德良非常注意写作规律与生活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明确作品从生活中来,学习理解要还原回生活中去的道理。针对学生对课文内容把握不准确不全面、对词句和中心理解不恰当不透彻的通病,他尝试运用联系生活分析课文,通过联系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历史生活、艺术生活,把课文讲解得深入浅出,娓娓动听,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增添了课堂教学的艺术性,收到事半功倍的奇妙效果。针对现在语文中考课外阅读文段逐步取代课内文段的特点,他及时开展中学生课外阅读的辅导与训练,主张学生在课余要多读、多思、多练。对古今中外的美文和经典作品,采取鼓励学生好读书,多读书,读好书的做法,歉收并蓄,博采百家之长,成就自己的博学多才之实。同时,有选择性地将风格、内容与课文相近的课外文段进行比较阅读、同步训练,完成课内知识的正迁移,达到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这些探讨性的做法,使他在多年来的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在作文教学中,利德良重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当前,中学生普遍存在怕写作文的弊病。为解决这一老大难题,他想方设法使学生体验创作成就的乐趣,给学生创设激发写作热情的情境,在及时的信息反馈中鼓励学生,让学生在每次的创作过程中有惊喜的发现,以此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在作文评改中,他发现许多学生的习作题材陈旧、写作方式单一的问题,提出了“作文也要与时俱进”的主张,要求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做作文的有心人,关注现代生活,关注感情生活,关注人生观,关注科技动态,关注艺术形式,关注文艺报刊的作品样式,提倡每人订一份《语文报》(山西出版社),买一本优秀作文选,充分利用图书馆和电子阅览室的资源,吐故纳新,推陈出新,把作文写成具有时代感的、形式新颖的好文章。这些有利于提高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水平的措施,深受学生欢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普遍能在40分钟内完成一篇500字以上的课堂作文;学生谢妩参加“圣陶杯”全国征文比赛,获全国三等奖;学生陈玉婷演讲作文《对毒害说“NO”》获区三等奖。 在教研教改中,利德良能密切注意语文科的教研和中考信息,特别注意做好课改工作,掌握教育发展动态,积极参加省、市、县组织的中考语文研讨会,承担学校语文科竞赛的辅导工作和评委工作。利德良虽然身为校长,但他始终以一名教师的身份,一直坚持在教学第一线上课。与全体师生一起,创造了仍图中学中考成绩,特别是语文成绩的辉煌业绩。 他想,既然做了教师就要面对辛苦,面对清贫,面对平凡,否则人们为何会把教师比喻成蜡烛,燃烧自己照亮了别人呢? 可以说,利德良为了乡村教育而废寝忘餐,兢兢业业,其间的千辛万苦,只有利德良自己知道。他说:既然选择了教育这条路,就只有风雨兼程,一往无前地去奋斗!
分享按钮>>【赵氏家谱源流】赵姓各支始祖
>>【利氏名人楷模】城里人下乡请人种菜--利宙腾夫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