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姓人物——优秀新闻工作者师跃雄

    中华师氏网 2009年3月17日 中华新闻传媒


师跃雄同志出生于1955年10月,云南通海人,大学学历,中共党员,1971年11月参加工作,主任编辑,先后当选为云南省新闻工作者学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中国地市报研究会理事,现为玉溪日报社党组书记、社长、总编辑。

围绕中心作好宣传报道。在中共玉溪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市委宣传部的具体指导下,在报社党组的领导下,师跃雄同志提出了"领导满意、读者爱看、市场接受"的办报方针,紧紧围绕市委中心工作,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紧扣改革、发展、稳定的主旋律,认真贯彻"三贴近"要求,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表达人民意志,传播先进文化。同时,团结和带领全体员工,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探索市场化路子,建立新的运作机制,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强化经营,加强管理,为全市的"三个文明"建设服务,在注重社会效益的同时取得了好的经济效益。

成功实施报纸改扩版。扎实搞好"三项学习教育"活动,提出了以报纸改扩版促进体制创新、机制变革、做大做强《玉溪日报》的构想及方案,带领全体采编人员重新思考地市党报的定位,探索市场化办报、产业化发展的路子。从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入手,进行报纸改扩版,由对开8版改扩为4开28版,强调"两化",即本土化、职业化,突出"三性",即必读性、有用性、服务性,力改官样文章,大幅压缩会议报道,设立热线电话,配备热线记者,用职业化来做本土的新闻,把报纸当产品来做,当商品来卖,按市场和读者的需求不断调整结构,让新闻尤其是时政新闻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群众,淡化"官报"概念,增添平民色彩,赢得了读者的广泛认同,使《玉溪日报》在竞争日趋激烈的报业市场,进一步增强了吸引力,扩大了影响力,提高了竞争力。

报网并进拓展地市党报生长空间。在做好纸媒的同时,积极探索新媒体发展。改变过去把网站作为报纸附属品的状况,重新定位玉溪新闻网,把之作为一个新媒体来做,明确提出要把玉溪新闻网建设成玉溪第一网,培育成报社新的生长点和经济增长点。2005年9月,将玉溪日报网络版与市委外宣办、市政府新闻办的玉溪新闻信息网整合为玉溪新闻网。2006年,又投资120万元重新进行建设和改造。全新改版的玉溪新闻网一推出,就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好评。玉溪新闻网突出新闻资源利用最大化、新闻产品多样化、产品利润最大化,强调内容的可读性和服务性,利用报纸的优势,像打造报纸一样打造玉溪新闻网,用经营纸媒的思路经营玉溪新闻网。玉溪新闻网实施多种资源的延伸和开发,开通了新华快讯玉溪版,玉溪手机报也进入测试阶段,建立了本地在线图片库,并提供网站建设,网页、画册、光盘制作和出版以及广告设计、印前服务等社会产品和服务。新的经济增长点初现雏形,经济效益开始显现。

改革创新外宣模式。在师跃雄同志的部署下,玉溪新闻网运用视频、图文等新技术开通了网络直播,积极参与玉溪重大事件的采访报道。先后对玉溪"两会"、抚仙湖第二次水下探秘、中国东盟-抚仙湖青年论坛、峨山彝族自治县55周年县庆进行全程网络视频直播。网络直播,运用新技术开展本地重大新闻报道,拓宽了玉溪的外宣渠道,提升了玉溪新闻网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得到了市委、市府领导的高度评价。成为市内继《玉溪日报》、玉溪电视台、玉溪人民广播电台之后拥有采访权、新闻发布权的第四家媒体。

加强管理,赢得荣誉。为充分激励、调动全体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师跃雄同志主持编印《玉溪日报社员工守则》,设立新闻监察室,用制度管人、管事。《玉溪日报》严格的管理,党性与人民性的很好结合,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赞誉,也成为了全省地市报改革的排头兵,受到了省市有关领导的好评。承办了第十八届中国地市报新闻奖(2003年度)评选工作;《中国新闻出版报》、《传媒》、《中国地市报人》等对《玉溪日报》的改革经验作了报道推介。省内外多家兄弟媒体纷纷慕名前来参观考察。2005年2月,被评选为第三届全国地方报社管理先进单位,成为我省唯一受表彰的党报社。荣获全市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先进单位称号。


分享按钮>>师姓人物——平顶山市妇女联合会主席师戌平
>>师姓人物——定西市特种玉米研究开发中心师惠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