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酉”乃“师询”的孙子
- 中华师氏网 2009年3月23日 资料
“师酉”乃“师询”的孙子[11]。因其先祖辅佐周室受天命而世代受封,成为周室重臣,耐人寻味的是师酉家族非姬姓。
在《询簋》中懿王册封询的权职很大,管理的人众多达十三四种:邑人、先虎臣后庸、西门夷、夷、秦夷、京夷、畀身夷、师苓侧新、囗华夷、人、成周走亚、戍秦人、降人、服夷。询之所以被周王重用,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丕显文武受命,则乃祖奠周邦”。原来,在周朝建立过程中,询的祖先出了很大的力,这是应当注意的。在询所管理的人众中,有以身份划分的,有以地域划分的,可能还有以职业划分的。
虎臣为师氏属下,《周礼》中师氏之职“使其属(即虎臣)帅四夷之隶,各以其兵、服,守王之门外,且跸”。“跸”,本意是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禁止通行,泛指与帝王行止有关的事情。《询簋》铭文先虎臣后庸下有:“西门夷、夷、秦夷、京夷”等。学者们普遍认为虎臣是保护王的卫官、卫士,包括众多的夷人在内。由于保卫王常在王的左右和王亲近,而且在关键的战役中他们承当敢死队的角色,因此,他们必须对王室忠诚。“京”之地望在今扶风、岐山一带的周原,秦人至迟在商代末年就已活动的陕甘一带,京夷即居住在周原附近的嬴秦族;商周时其在今宝鸡县虢镇以东的渭河南岸,有一个地[12]。夷大概是居住在这一带的秦人;秦夷应该是居住在秦地的秦人。值得注意的是铭文中同时出现了秦夷、秦人、戍秦人三个概念。关于嬴秦西迁大体有三次,第一次发生的夏末商初;第二次约在商代末年;第三次在周初[13]。发生在周初的秦族西迁,是因为其参与了东土叛乱,周王朝采取了强迫政策使嬴秦族背井离乡,有一部分被安置于宗周京畿地区[14]。从《询簋》内容可以看出,当时周原附近星罗棋布的分数居住着嬴秦族人,有政治地位高的,也有地位卑微的。笔者以为地位高的嬴秦族,可能是早期居住在陕甘一带的嬴秦族,如秦人、戍秦人;而秦夷、西门夷、夷、京夷等可能是周初被迫迁至京畿附近的东夷族,地位卑微。但无论是戍秦人,还是诸夷,他们对周室是非常忠诚的,周室对他们也是信赖的。
作于孝王元年二月的《师询簋》其铭文表明,上一王之末年周室曾经发生了祸患(天疾畏降丧)。《周本纪》云:“懿王之时,王室遂衰,诗人作刺”。《汉书-匈奴传》亦云:“懿王之时,王室遂衰,戎狄交侵,暴虏中国。中国被其苦,诗人始作,疾而歌之曰:靡室靡家,猃狁之故。”
此间师询曾汲汲尽力于周室,并对新王有辅立之功(“汝汲屯周邦,妥立余小子”)。孝王即位第二个月便册命师询并赏赐夷 300个。“夷”之“”金文作“”,笔者以为乃“”字之讹,盖宋人薛尚功摹刻失真所致。甲骨文中“”字作“”形,像用手按其屈服之形。依字形分析,这种人可能是俘虏或罪奴。在甲骨文中,有关的记载很多,都是占卜以为人性的。因此,“夷”是奴隶,其地位卑微。
从《询簋》《师询簋》铭文分析,询与师询就是一个人,询因其祖先辅助周室之功而被懿王重用,掌治王宫卫士及各种庶人、奴隶,在懿王末年社会动荡中为周室出了大力,因而新王即位第二个月又被重用,并一次赏赐夷 300人。这在金文中也是不多见的。这里的夷可能是秦族中地位较低的一支。
《师酉簋》作于厉王元年,由于询的册命是首次,因此其仪式是由周天子亲自主持的,而其孙师酉是世袭其祖恩荫,于是改作史官“墙”册命即“史墙册命师酉嗣乃祖啻官邑人……”因其世袭爵位,影响较小,因此其权力也显著缩小,《询簋》中询管理的人众多达十三四种之多,而《师酉簋》中师酉仅管理7种。夷人的范围也在缩小,可能表明一部分夷人的地位提高。
分享按钮>>师姓文物——西周师克盨
>>【安姓氏家谱源流】河北唐山石家庄安氏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