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姓人物——师智敏情系希望的田野回农村创业
- 中华师氏网 2009年5月15日 中广网
中广网武汉2006年9月27日消息(记者张毛清 通讯员谭辉龙)
师智敏,一位自主择业、回乡创业的大学生,一位献身农业、致力于有机水果业的农庄主。早在1995年,《中国青年报》就以《过瘾的师智敏》为题报道他“不学华工学华农”的与众不同的思想观念;现在,他用所学的农技知识,在农村希望的田野上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新天地。
一
出身于中国桂花之乡——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桂花镇的农村大学生师智敏,从小就对各种小植物有着浓厚的兴趣。高三时,别人学习日渐紧张,他却养了两个“宠物”:抽屉里的一棵野草、窗台上的一株南瓜。野草是操场边一棵不知名的杂草,种在一个小小的墨水瓶里;南瓜是窗台外一个小垃圾堆里野生的,由于赖以生存的土壤太少,经常被太阳晒的发蔫。照顾两个小生命成了他学习之余最大的乐趣,下课了,别的同学忙着打打闹闹,他却忙着去看南瓜是否要浇水了,青草是否长绿了。随着小草和南瓜一天天长大,师智敏对植物的兴趣越来越浓厚,在每月只有60元生活费的情况下,他订阅了《河南农业大学学报》和《养猪》两本杂志,开始大量收集农业信息。
怀着对农业的浓浓深情,1994年高考前填志愿时,师智敏全部填了农业类院校:第一志愿北京农业大学,第二志愿华中农业大学. . . . . .但是这个计划家里除了爸爸弃权外,所有的人都表示反对: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苦还没受够?!好不容易有了跳出农门的机会,还死死抓住这个“农”字不放?!于是,师智敏将第一志愿极不情愿地填了他认为考不上的学校——华中理工大学。哪知高考考了610分,被华中理工大学录取。学了大半年后,虽然学习成绩也很不错,第一学期便拿到了学校的乙等奖学金,但是冷静下来的师智敏发现自己的兴趣依然在农业方面。1995年4月,经过两三个月的交涉后,他悄悄办好了转学手续,转入华中农业大学果树专业。
转学行为让家里人震惊,特别是最关心他的大姐,又急又气,但木已成舟,亲人们只好慢慢的接受这一现实。他的“怪异”行为也引起媒体的关注,最先是《中国青年报》以《过瘾的师智敏》为题进行报道,紧跟着《农民日报》、《湖北日报》、湖北电视台等媒体进行跟踪报道、转播或转载。全国各地的信件象雪片般飞来,师智敏因此而遇到生命中的另一半:出生于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古城镇的杨玉凤!
二
1995年9月11日上午,四川省建材学校班上团支部书记杨玉凤筹备班上纪念“一.二九”活动,她用旧报纸擦教学大楼的玻璃,《中国青年报》教育版上一篇《过瘾的师智敏》的文章吸引了她的目光,师智敏“过瘾”的行为深深打动了她,产生了书信交谈的想法。从此,两个异乡的学生鸿雁传书,谈学习,谈感情,越谈越贴近,越谈越高兴,进而产生了纯洁的爱情。
在杨玉凤“要得就得第一”的鼓励下,转学后的师智敏如鱼得水,成绩始终名列前矛,屡屡受到各种表彰。1998年毕业前,更是获得了引以为荣的“章文才奖学金”、“校三好学生”等荣誉。1998年6月,师智敏以优异的成绩从华农毕业。
毕业前,班主任推荐他到武汉市东西湖区农委工作,他谢绝了班主任的好意,选择了农业经济实体。为了感情和事业双丰收,师智敏在四川明日风种苗园艺有限公司找到一份工作。这是一个专门从事康乃馨种苗生产的民营企业,主要负责植保工作。工作后遇到的第一个难题是康乃馨上斜纹夜蛾的防治。这种虫子专门钻入康乃馨的嫩心中为害,且昼伏夜出,抗药性也非常强,高浓度普通农药中泡个几秒钟也照样活,公司每年都因为斜纹夜蛾的侵害损失惨重。师智敏非常喜欢这种具有挑战性的技术工作,爱情的力量也在支持着他。为了摸清斜纹夜蛾的生活习性,师智敏有时甚至半夜都起来进行观察,并做了大量的农药防治试验。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不长的时间内,他攻克了这一难关,为公司和周边农户挽回几十万元的损失。紧接着,师智敏又为公司解决了康乃馨生产中的化学除草难题。随着事业的一帆风顺,师智敏的爱情也瓜熟蒂落,1998年底,杨玉凤放弃在西昌市的工作,与师智敏结婚。
为了得到更多的锻炼,2000年,师智敏跳槽到了四川攀枝花市米易出口枇杷示范基地。这是一个天然的反季节枇杷基地,能在春节期间产出枇杷,具有独特的优势,但也有很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师智敏同几位老专家一起,跑基地、查资料,解决了很多生产中遇到的新问题。工作也因此得到了专家组的一致认可,职位由当初的技术员升为公司主管技术的副总经理、董事会成员,工资也涨到每月近4000元。
经过一系列的农业科技实践,师智敏觉得回家乡发展已是水到渠成的事。他了解到,家乡的经济在发展,家乡人的观念在更新,家乡的水果产业急需人才去开拓。他询问爱人的意见,杨玉凤非常赞赏他的决定,愿意跟着一道到农村创业。2001年底,师智敏果断辞去工作,回家乡咸安开始圆自己由来已久的“农业梦”——专门从事果树新品种引进、选育、示范、推广及果树新技术的试验与普及工作。
三
刚回家时,师智敏的压力非常大。转学时便落下个疯傻之名,这次回乡创业让人觉得更是名副其实的“傻到家”了。许多人说:一个大学生,放着好好的工作不做却要回来盘泥巴,有什么出息?姑父甚至很坦白的对他讲:“即使在外扫厕所,也不要回家种田地”。华工、华农同学的好消息也不断传来,有的开公司当了老板,一年能赚好几十万;有的在海尔、联想等知名大公司工作,每月工资有七八千。除了思想压力,资金压力也很大,相对而言,果树产业本身投入大产出慢,更何况他做的试验推广工作往往是几十个品种才能选一个好品种,十几个试验才能得一个好结果。这一切,师智敏和杨玉凤都顶住了,“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他们一起克服各种困难,既当工人又当技术员,精心管理从全国各地引进的果树新品种,第二年就有部分品种开始挂果。师智敏的家庭也像他的果树一样,结出了可爱的果子。2003年,他的小家庭添了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孩。师志敏说,“我现在真正在农村扎下了根!”
皮肤晒黑了,手磨粗了,创业的劲头更高了。几年来,师智敏已建成品种园10 亩,建成苗圃30余亩,有机果园450亩,陆续引进桃、李、梨等20多个树种150多个品种,并已从中筛选出适合当地的优良品种13个,在鄂南推广桃、李等优质果树面积4000亩。师智敏将自己的事业与家乡农民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带动咸安水果业的发展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他每年无偿培训近1000名农民,帮助10户以上贫困农民无偿建立优质果园1到2亩,帮助他们勤劳致富。 2004年12月,师智敏登记成立咸安区果业协会,为果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发展个人会员204名,平均每户果园可实现年均纯收入10000元以上。2006年1月6日,师智敏与华中农业大学签定合作共建湖北省有机园艺研究所协议,华中农业大学派8位专家教授做研究中心的兼职研究员,并常年派研究生专门做有机水果项目研究,为湖北省、特别是咸安有机水果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5年12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视察师智敏的有机水果基地,对他放弃在外优厚的工作待遇回乡创业表示赞赏; 2006年2月25日,国家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湖北省副省长刘友凡专程视察了师智敏创办的咸安区果业协会,对果业协会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所做的工作给以充分肯定。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03年,师智敏被农业部、团中央评为“中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标兵”,爱人杨玉凤被推荐为咸安区政协常委;2004年,师智敏被选为咸宁市人大代表,评为湖北省十大杰出青年农民;2005年,获全国服务农村青年增收成才奖,成为感动咸宁十大新闻人物;2006年,获湖北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师智敏的事迹也得到了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中国青年报》、《农民日报》、《湖北日报》、湖北电视台等十几家省级以上新闻媒体先后追踪报道。
谈到将来,师智敏“野心”很大,他要将有机水果栽培面积再推广再扩大,做湖北省最大的有机水果基地,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力争4至5年时间在咸安推广良种良法建果园10000亩,产值达到3000万元以上。同时每年无偿支持10户以上贫困农户每户建1-2亩优质果园,使更多的农户栽上摇钱树,走上致富路。
来源:中国广播网 责编:刘凯
分享按钮>>师姓人物——师智敏:成功创业的“知识农民”
>>师姓人物——师智敏:带领家乡父老种果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