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民师智敏:用现代观念嫁接传统经验

    中华师氏网 2009年5月15日 荆楚网


新农民师智敏:用现代观念嫁接传统经验

时间: 2007-09-21 10:45:25 来源:荆楚网 
湖北日报消息 “大学毕业后,头三年,我眼中只有果树,能让它结出甜美的果子,就心满意足。”“次三年,我开始关注脚下这片红壤,只有一锄一锄挖下去,才能迎来丰收的喜悦。”“再三年,我学会尊重周围农民,希望能用现代农业新观念去嫁接他们丰富的传统耕作经验。”

咸宁市咸安区32岁的新农民师智敏,曾经为学农,从华中科技大学转学到华中农业大学;为务农,放弃城里稳定的工作,一头扎进红土地;一篇报道,为他从千里之外引来美满的姻缘……

在这些广为人知的闪光事迹背后,近日,记者走进生活中的师智敏,挖掘出他一段鲜为人知的心路历程。

体会农民

1998年,师智敏大学刚毕业,一心只想当好技术员,与心爱的果树为伴。头3年,他辗转于四川、湖北、广东的水果基地、花木公司,过着单纯而忙碌充实的技术员生活。

在四川花卉公司,斜纹夜蛾肆意危害康乃馨,他彻夜不眠,细心观察;在攀枝花枇杷基地,他刻苦攻关,突破枇杷反季节挂果难题,晋升公司主管技术的副总。

后来,在广东一家芒果园,每月拿着1500元工资,老板却让他做事无须太认真。工作过于舒适,师智敏很不习惯,就跳到湖北谦森岛苗木基地。尽管每月只拿700元,他因为忙碌而倍感充实。

直到有一天,四川的两个老朋友提醒他:“年轻人,不能老打工,要有自己的事业。”这两朋友,一个小学毕业,一个高中毕业,都在40岁才开始种果树,却各自种出百万家产。

这让师智敏非常自信:“我这个正规的果树本科生,种果树,一定不比他们差。”2002年,师智敏和新婚妻子杨玉凤,毅然回到老家,租了十亩荒山种果树,成了真正的农民。

很快,师智敏就发现,如今当个果农并不容易:老朋友种水果发财那会儿,种果子的不多,只要结了果就能卖出去;现在种水果,要花很多心思,不仅愁种,而且要愁销。果园排灌设施不畅,又请不起劳力疏通,夫妇俩挽起袖子、卷起裤腿自己干。一直生活在学校的两人哪干过这活。没体力也没经验,一米宽、一米深的沟挖下去,想起来就觉得手臂酸疼,双腿发软。当时,硬是咬咬牙,挺了过来。

更让人犯难的是资金缺乏。到信用社想贷款3000元,却遭白眼:“哪有钱借给你们?”

为省钱,两人曾经连续一个月只靠包菜下饭,两年没买过衣服。

尊重农民

干着农民的活,师智敏重新认识了农民。

他指着身旁老农毛会泉说:“老毛拿锄头随手开条沟,比我用石灰画好线,比着挖,还要整齐。”

让师智敏佩服的还有,周围农民安排农时的精当。季节到了,该种什么,该管什么,井井有条,好像都刻在他们的大脑里。“我们种庄稼,只能靠书本指点,稍不注意,就错过农时。”

师智敏说,农民中有很多优秀人才,没机会受高等教育,回乡务农后,继承和创造了很多独到的经验和绝活。

师智敏设想,如果用现代农业的观念来嫁接传统的耕作经验,肯定能开创出一片新天地。

他在自己果园里做试验。利用在学校和打工生涯中所掌握的选种、栽培、管理知识,结合周边农民掌握的农时、气候、土壤经验,来经营果园,很快就脱颖而出。

2002年,果园开始试果,2003年卖了1万元,2004年到3万元,创下当地果园亩均产值最高记录。

他的京春水蜜桃1公斤12元,艳光油桃则卖到1元1个,而其他果农的桃子,最好的1公斤也只卖到3元。

引导农民

才崭露头角,师智敏就引起了当地政府重视。2004年咸宁市人代会期间,作为代表,师智敏给所在的咸安团,送上自产的油桃。

代表们震惊了:“都说咸安种不出好果,可这油桃又好吃又好看?”

时任区长、现任区委书记的袁善谋赶到师智敏的果园,认真考察之后说:“咸安不产好水果的观念,被你打破了,但你的园子太小,起不到示范作用,能不能扩大一点?”

见师智敏不做声,他把管财政的副区长拉过来说:“资金问题交给他,你专心搞技术就行。”

数日之后,在孝南的一次参观,彻底改变了师智敏满足于只做小农场主的想法。

孝南有两个镇,同样种桃子,一个十万亩规模,另一个只有几百亩。每年售桃,规模大的那个镇,各地客商慕名而来,桃子卖得快,价格高。而另一个镇,桃子卖不出好价不说,拖很长时间都卖不完。

没有规模,就难有效益。

在政府支持下,师智敏在横沟桥镇孙祠村的有机果园从200多亩,扩大到450亩,再扩大到1000亩。

为发动周边农户种果树,提高荒山利用率,师智敏无偿向他们传授剪枝、疏果、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很快就带动当地发展了7000多亩有机水果园。

很多农民种果树,只算产量,不管效益。师智敏认为当务之急,是要尽快改变他们的落后观念。

他把种了一辈子桃树的村委会主任张志桥请到基地,现场比较:师智敏的基地,一棵才挂果的桃树,结了10多公斤桃子,个个果大色艳,作为有机果,每公斤卖到五六十元。

老张家的果园,500棵桃树都有碗口那么粗,多的一棵挂100多公斤果子,少的仅有几公斤,每个桃子鸡蛋大,1公斤能卖到2元钱,就相当不错。

平均下来,老张一棵桃树的收益不到30元,只有师智敏的1/10。

看得见的差距,让周边农民醒悟过来,纷纷要求加入师智敏创办的咸安区果业协会。

会员很快发展到246户,成为咸宁市开发荒山的主力军。(记者 吴志远 任浩 通讯员 施良海)

(责任编辑 袁志国)


分享按钮>>师姓人物——零距离解读“大学生农民”师智敏
>>全国农村优秀人才事迹——师智敏